在易經預測中常常提到某人命中有桃花,某人正走桃花運,這是什么意思呢?
命中的桃花,指生辰八字中某個字有桃花的信息。“桃花”并非貶義,它是指某人性情中有藝術情調,喜愛審美,風流浪漫、異性緣等等。當然,桃花信息在命中作用不吉,人會比較風流,異性交往容易出軌。所謂交桃花運,是指某人行運為桃花信息的大運,異性緣很好,人自身風流倜儻,令異性著迷,在藝術領域表現出色。
桃花運是說你有女人緣,在某個時期你會遇到你喜歡的女人或者是有異性喜歡你。而桃花劫卻不同,桃花劫是雖然也同樣是遇見異性,但最終的結局是會帶給你惡運,精神或是肉體上傷害
,或是財產上重大損失。
我們平時在和身邊的朋友相處過程中,如果其中的哪位男性朋友或者是哪位女性朋友有很多異性喜歡,那么我們就會和他或她說你走“桃花運”了,或者你的桃花運很旺。而很多人聽了這個夸獎之后,都很高興。那“桃花運”這個詞在古代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呢?它的由來又是什么呢?
據史書記載,“桃花運”最早出現在《詩經》國風桃夭篇中的這首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室人”從這段話中反映出古人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拿開得極其嬌艷粉嫩的桃花來形容要出閣的年輕女子了。而這首詩的意思就是:在新婚喜慶的日子里,伴娘送新娘出門,大家簇擁著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新娘子的相貌長得和桃花一樣美麗嬌媚,而娶到這樣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順美滿呢!送親道路上果實累累的桃樹預示著新娘將會為男方家多生貴子,使其一家人丁興旺。所以在后世古人在贊美、祝福婚姻時都會說“既和周公之禮,又符桃夭之詩”,這就是“桃花運”一詞最早的來歷。
而唐朝時有這樣一個關于真愛的傳說。相傳唐朝詩人崔護在外游玩時口渴,走著走著發現一個農家院子,他就進去討碗水喝,進去之后他看到院子里一棵桃樹上桃花開得極好,正當他看桃花看得出神的時候,一位長相美麗如桃花般的女子,出現在他面前,知道他的來意后去給他端了一碗水出來,他喝完之后,看著這位女子頓時心生愛慕,竟忘了遞碗了。這時他突然想起自己還有事,就把碗遞給女子,道謝之后,匆忙走了。而到第二年春天,桃花又開得極好,崔護看到這眼前的桃花,不禁想到了那名女子。他立刻又來到那座農家院子門口,可不曾想,院門竟然深鎖,他因思慕此女子就在院門上題了首以桃花為名的思念詩。
又過了幾天他又去了,這時開門的是一位老漢,只見這位老漢面帶悲戚之色,和他說自從上次你來過一次之后,我的女兒就因思慕你,從此之后茶飯不思,在今天早上去世了。崔護一聽頓時悲痛之情涌上心頭,他和老漢說:請求您讓進去看她最后一眼,崔護進去看到女子后,不由悲戚說:我來看你了,你不是思念我嗎?那你睜開眼睛吧。沒想到他剛說完,這位女子竟然醒了過來。他們二人成婚后,這位女子勤儉持家、孝順公婆、盡心侍奉丈夫。崔護后來也金榜題名,從而進入仕途。因他一直為官清正嚴明,所以深受百姓愛戴。而后世也因為這段佳話,從此之后將男女互相愛慕之事說成了走“桃花運”或者是交“桃花運”了。小編認為:我國文字其背后深意博大精深,值得我們一直認真探索,以豐富自己,從而做一名合格的知識分子。
桃花就是艷遇。
“桃花運”這個詞原是算命術語。 “命理”中的“桃花運”是跟據“生辰八字”中的五行所處“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的位置而言。如大運和流年行運到“沐浴”階段的時候就叫“行桃花運”。 在十二地支中的“子午卯酉”便是桃花,人生的“八字”也是由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組合而得來的,所以每個人都會有碰到“子午卯酉”的時候。如果這“子午卯酉”出現在人生的“八字”內的,便叫桃花入命。 人生的運程(算命術語叫“大運”)每十年便行一個干支。人生的歲數運程(算命術語叫“流年”)。這兩個結合起來便叫“運”。(也是人們常說的運氣好壞便在這里面) 在人生的“運”上遇到“桃花”(子午卯酉)的,這就叫“桃花運”,但“桃花運”也是有好與不好的區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花就是比喻美女(桃紅的臉蛋嘛),交了桃花運就是你有艷遇了。所以,在南方為了自己在新的一年能結交女朋友,或讓自己的戀情更加牢固,都會在過年的時候在家擺一枝大桃花來催旺自己的桃花運。
桃花就是艷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