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依據 這種東西不好說 有些東西不能用科學來解釋
十萬個冷知識
據媒體報道,濟南一名男子在工地上挖到一塊類似”太歲“的東西,隨后經過專家初步鑒定,這塊神秘物體是石太歲,并且具有收藏價值。
關于太歲的名字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因為太歲的稀有少見卻不知道太歲是什么東西,甚至還有一些人認為這是外來生物,那么太歲到底是生物還是植物呢。
根據現階段科學研究發現,太歲并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是介于動物和植物之間的生物體,由黏菌,細菌和真菌三種菌類構成的一種聚合體。在地下20~100米的厭氧環境中生存,只要有細菌和水,就可以維持生命,如果在沒有水的環境下,太歲會進入休眠期,等有水之后再次復活。想想看地球上很多物種在進化中都被滅絕了,唯獨太歲這種古老的東西,竟然能夠活下來,這足以說明太歲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關于太歲在道教流傳著它的神話故事,稱太歲是一個神圣不可侵犯的神靈, 它掌握著每一個人的福禍,所以民間有句俗語,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還有太歲在我國歷史中有著悠久的記載,古代人將它叫作肉靈芝,因為太歲的生命力很頑強,身上切下一片就能夠長出一片。在《本草綱目》中也有關于太歲的記載,經常服用有延年益壽的功效,因此很多人覺得太歲是靈藥,不過目前沒有專家能證實太歲有這個功效。
現在科學研究水平技術不高,科學家們在研究太歲這一方面,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太歲身上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比如它的細胞結構為什么會以這樣的形態存在,還有它究竟有怎樣的醫學價值,以及為什么會違反大自然的規律等等,這些要等科學家將來解釋了。
太歲又稱肉靈芝為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動物和非菌類的第四種生命形式。
太歲頭上動土,比喻觸犯強暴有力的人。太歲又稱歲陰。是古代漢族人民在天文和占星中虛擬的一顆與歲星(木星)相對并相反運行的星。爾后,演變成一種神祇信仰。并且,漢族民間傳說太歲運行到哪,相應的方位下會出現一塊肉狀物,是太歲星的化身,在此處動土,會驚動太歲,所以漢族俗語有“不能在太歲頭上動土”一說。
唐代《酉陽雜俎》一書記載:“有個叫王豐的人,于太歲頭上掘坑,見一肉塊,大如牛,蠕蠕而動,遂填,其肉隨填而長。豐懼,棄之。經宿,長塞于庭。豐兄弟奴婢數日內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說的是王豐,在挖坑時,發現一塊和牛一樣大的肉,還會動,把肉割了還會長出來,王豐一害怕,就丟了,經過一晚上的忙碌后,那些被割下來的肉團埋在了自家的庭院里,在之后的幾天,王豐的兄弟和奴婢全部突然死亡,只剩下一女。
太歲就是木星。不得在太歲頭上動土是我國民間遺留的一種忌諱。民間傳說,如在太歲方位動土,就會挖到一種會動的肉塊,即是太歲的化身。如果人的命運正旺還不致于怎樣,運氣不佳,命象衰微,就會遭到滅頂之災。因而人們最怕遇到太歲,常常畏之如虎,現在人們把那些兇惡、難惹的人,就被稱之為土“太歲”。如果你觸到了他的利益,他就會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瘋狂的打擊報復,搞的你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太歲是一種生命演化過程中介于原始菌類向植物動物演化過程中的粘菌復合體。這個結論說明了什么呢?你看這是一株植物,這是一個動物,這是一株真菌,它們都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們是由幾十億年前一種原始的鞭毛單細胞生物進化而來。這種生物叫做原生質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狀態。原生質生物生活在水中能夠游動,它既可以像動物一樣通過吞噬其他的生物生活,也可以像植物一樣通過光合作用生活。前一種叫異樣功能,后一種叫自養功能。后來隨著演化按兩個方面發生分化:一部分原生質生物自養功能加強,運動功能退化,進化到單細胞綠藻由之發展成植物界。另一部分原生質生物運動功能和異養功能加強,自養功能退化進化到單細胞原生動物,由之發展到動物界。這個粘菌復合體,它的細胞結構和原始的鞭毛細胞的結構非常相似,不同的是這種細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進化譜系圖》分析,它的位置應在菌、(藻)類植物和原生動物之間。也就是說處于生命演化的一個岔道口上,左拐呢就會發展到植物界,右拐呢就會向動物界發展,原地不動就變成了像蘑菇靈芝一樣的真菌類。由于非常少見,一直是生物演化研究的一個盲點,所以它對研究生命演化過程十分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