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輪回都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五陰盛苦。如此,六道輪回可以說苦多于樂,所以人生是苦海也。依解脫道論來說:“戒定慧,是解脫之道,守戒的人,是威儀的意義,也是行善之本。修定的人,他的心不散亂。而有智慧的人,他可以先知先覺。所謂解脫,就是離開束縛的意思,用戒為初善,定是中善,慧為後善,如此產生禪定力求滅苦,最后才得解脫六道輪回。
佛教中叫人“修行”,脫離六道輪回,就是從“緣”字上下手,不令多生累劫造得惡因變成惡果;而讓多生累劫造得善因,盡快成熟,變成善果。從而離苦得樂,脫離六道輪回。
佛所說“六道輪回”,是“十法界”之中的六個法界,這六個道都有生死輪回。其中“天、修羅、人”是“三善道”,“畜生、餓鬼、地獄”是“三惡道”。
“六道輪回”,其實質就是“因果”的循環、“因果”的相續、“因果”的轉變,即所謂是“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受惡報”,所以,俗話所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真實不虛的。人能夠明白“因果”的道理,明白“因果”的殘酷無情,他就一定會老老實實地修“五戒十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十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癡。
修“上品十善”,死后升“天道”;修“中品十善”,死后生“修羅道”;修“下品十善”,死后仍生人道。這是修善的果報。那么如果造“十惡業”,死后必定墮落“三途”,今生“愚癡”,不明是非,不辨善惡,死后墮落“畜生道”;今生“貪”心重,貪圖五欲(財、色、名、食、睡)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享受,死后必墮落“餓鬼道”;如果“嗔”心重,喜歡殺生,喜歡傷害人、傷害動物(包括家禽家畜),喜歡仇恨別人,敵視別人,見到不順心的人事物,即起憎恨之心,死后必定墮落“地獄道”。
人在善道享福的時間畢竟短暫,而一旦墮落“惡道”,那真是苦不堪言,求出無期,在惡道中受苦的時間都是用“劫”來計算的,可見受苦的時間有多長。即使經過多生多劫出離惡道生到人間,那也是“貧窮下賤”,這是所造惡業的余報。可見造惡的果報有多么重,多么殘酷!所以佛陀無比慈悲,憐憫罪苦眾生,苦口婆心教導眾生“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希望眾生生善道,不墮惡道受極重的苦報。更希望眾生破迷開悟,脫離六道生死輪回之苦海,生到“四圣”法界,享受“大自在”的安樂境界。佛告訴我們,人最殊勝的歸宿莫過于“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僅一生超脫了六道輪回,而且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凈土,一生不退成佛,這是其他法門要修“三大阿僧祗劫”這么長的時間才能修到的果位,所以佛教給我們這個無比殊勝的“難信易行”的凈土法門,希望末法眾生能夠乘彌陀的“四十八宏愿”的愿力,脫離六道輪回,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佛教是至善圓滿的教育,學佛是人生的最高享受。佛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在于讓人明白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明白之后努力修行,最終成佛,再去度化眾生。而佛教我們成佛的最殊勝的捷徑“法門”,就是凈土宗的“念佛”法門。人果能“老實”執持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一定會往生成佛。
六道輪回是佛門的一種說法,其中包括天人道、人道、畜牲道、阿修羅道、餓鬼道、地獄道。三界之內的生物都要進入其中的一道,作為下一個輪回。六道輪回中是以道為中心的,根據生物前一世的表現,來判斷下一世要進入哪一個輪回道,人的生死,冥冥中自有注定,每個人的死亡都是因為他生前的的引業牽引至六道,而下一世的出生,也要由他前生的因果。
六道輪回中也分為善道和惡道。餓鬼道、地獄道、畜生道屬于惡道,是都不愿意經歷的輪回道。畜生道。世間所有的飛禽走獸,不管水陸空皆屬于此道。此道的生靈即使受苦受難也不可言語,被人殺或是自相殘殺。餓鬼道眾生多為形態恐怖的餓死鬼。這些生靈自從產生就會有著很大的餓欲,所以不停的進食。
地獄道是六道輪回最困難的一道,此道的生靈生活在無盡的痛苦之中,經歷烈火、寒冰、鐵鍋煮等等無法言喻的酷刑。而此道生靈生命又異常長久,所以更加痛苦。作最重惡業者,會投生于地獄道中,經歷幾十萬億年才有可能離開此道之苦。
相比之下其他的三道都是比較平常的道,沒有驚天動地,但也不是一帆風順。其中人道是我們最熟知的,他就是凡人的來歷,人道會經歷很多苦厄,所以是一個修道歷練的好地方。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很多的神人去人道修行。
六道輪回是佛教中的說法,認為生命會生生不息,在六種不同的生命形式間互相轉換輪回,善良的人會輪回到高的生命形式享受福報,惡的人會輪回到低的生命形式贖罪。這六道分別是屬于三善道的天人道、阿修羅道、人道;三惡道的畜牲道、餓鬼道、地獄道。
通俗的說天人道就是指天上的神仙,他們有較長的壽命,沒有苦吃。天人們生活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傳說中的神仙們都逍遙自在,就是指他們生活在美好的天人道,所享受的是福報。但他們還不能達到長生不老的地步,仍然要入六道輪回,屬于沒有跳出三界的仙。
人道就是指我們人類的世界了。我們這個世界比較特殊,屬于善惡同在、有好人也有壞人的世界,人心比較復雜。一個人本來挺好的,但是隨著在社會上生活得久了,可能會受環境影響變成壞人;一個人本來不行,但經歷過某些事件之后,改變了觀念,也能浪子回頭成為好人。
阿修羅道阿修羅道的眾生雖然有一定神通和福分,但是長相遠不如人類這么可愛,其所在的層次低于天人道,但是個體能力卻強過人類。
畜牲道畜牲道就是指世界上除了人類之外的一切動物,主要是指豬馬牛羊、雞鴨魚鵝、飛禽走獸等。據說做人的時候造了惡業或者欠下了債,此生還不清的話,那么下次輪回就有可能投入畜牲道,做牛做馬還債報恩。
餓鬼道從名字來看就知道是做餓鬼了。其來源當然是人做了許多壞事,死后轉生到惡鬼道承受饑餓之苦了,這個世界的生命肚子總是餓的,根本沒有什么食物吃,而且還要挨刀挨打。
地獄道地獄道就很好理解了,就是指18層地獄,那個專門還罪業的地方。在這里的生命多是業大罪深之人,會經受刀山火海、鐵鍋煮沸、斫身輾身等多種痛苦。
六道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六道里仍有六道,循環不盡,如人道里:皇帝貴族是天道 平民百姓是人道 土匪惡人是修羅道 骯臟愚癡是畜生道 乞丐難民是餓鬼道 奴役是地獄道 然后還可再繼續劃分,無窮無盡.
六道者:一、天道,二,修羅道,三、人間道,四、畜生道,五、餓鬼道,六、地獄道。
此中上三道,為三善道,因其作業(善惡二業,即因果)較優良故;下三道為三惡道,因其作業較慘重故一切沉淪于分段生死的眾生,其輪回的途徑,不出六道。
所謂輪回者:是描述其情狀,去來往復,有如車輪的回旋,在這六道中周而復始,無有不遍,故名六道輪回。
地獄道在六道之中,以地獄道之痛苦為最甚。
「地獄道」只是一個統稱,其實它可被細分為八大熱地獄、八大寒地獄、近邊地獄及孤獨地獄四大部分。除孤獨地獄外,其他地獄均為眾生之集體共同業力所創造的。造作最重惡業者,會投生于地獄道中,經歷幾十萬億年才有可能離開此道之苦。
地獄道的眾生,并不由母胎所出,亦非因卵而出,而是化生出的。在八大熱地獄中投生的眾生,受著各式各樣的大苦。在有些熱獄中,眾生會互相砍殺,但卻不死去,只能經年累月地忍受不斷被殺害之痛苦,完全無法出離。在其他獄中,眾生會被燒至七孔冒煙,或被肢解,又或被放入熔銅中煮至皮開肉爛。這些都是過往之惡業力成熟時,所幻化出來的慘況,苦不堪言。在八大寒地獄中,有情眾生受著不同程度之寒苦所逼,甚至會被凍封僵立幾百億年之久,卻因業力未盡而不會死去。其他地獄的各苦,衲就不在此詳述了(注:參考法師著作《生死之輪》)。總之,地獄道是六道中痛苦最大的一道。
構成不同佛經中對于地獄的描寫亦有不同,有八大地獄、一百三十六地獄、六萬四千地獄等等說法。
畜牲道相對而言,投生畜牲道的眾生是三惡道中受苦最少的。
畜牲道的眾生,居住在陸地上的少,居于海里的為多。從最小的昆蟲到鯨魚及大象等,都屬于畜牲道的眾生。此外,還有例如龍族及大鵬金翅鳥等我們并不常見到的動物,也都屬于畜牲類別。有些畜牲壽命只有一天,也有些可以壽命長達多劫。
只要我們觀察陸地上的畜牲,便可略為明了此道的痛苦。在野外漂泊的動物,長期捱受寒、熱、饑、渴、被獵殺及相互啖食之苦。被人類畜養的動物,則被勞役、鞭打,更被宰殺而取皮、肉及骨等,一樣苦不堪言。
地獄道及餓鬼道的生命,因為大苦而無暇修持佛法。畜牲道的眾生,則愚昧無智,故此不太可能明白佛法,所以亦無從修善。這其中只有極少數的畜類是例外。故此,一旦跌入畜牲道,便要痛苦地捱至業力消盡而另一過往小善因成熟,方有望再度為人。大家想一想,我們這一生中殺生多少次了,這就會導致無數次于三惡道中輪回,萬劫不復。人道 眾生因不善業而投生于三惡道,而因善業而感召生于三善道之果報。在三善道中,生于天界之福報最大,修羅道次之,人間則再次之,但人間卻是最適宜修持佛法的地方。
投生人道的痛苦,主要可被歸納為四苦,即生苦、老苦、病苦及死苦。
對老、病及死苦,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了解。對于生苦,我們或許不太明白,亦無法記起自己在母胎內乃至出生過程所經歷的痛苦了。在母胎內的近九個月間,嬰兒所受的痛苦很大。雖然我們現在記不起了,但這不代表我們當時沒有感覺。在出胎時,嬰兒所受的苦更大。在出生后,我們連少許保護自己的能力也沒有。若不是父母的守護照顧,我們可能只會存活幾分鐘,便會被野獸吃了或者冷死、餓死了。
老苦并非單單指老年之苦,而是指從入胎開始逐步走向死亡之苦。如果我們能活到老年,這種苦則更為明顯。在年老時,我們的身體機能衰退,走多幾步路也舉步為艱,胃口也不好,臉上的皮膚變得像猴子似的,有很多事情想做也做不來。在五濁惡世年代,年輕人不懂敬老,老人益發感到自己不受歡迎。這老苦就像一個小偷,不知不覺間便把我們的青春偷去了。對不懂佛法的人來說,老苦包含了身心之苦。對通曉佛法的人來說,心上可以不覺苦,視老化為一種自然的事,但肉體上的老苦,則仍然無法回避。
病苦分為外在及內在病患兩種。外病是如胃疼、癌癥及肺病的種種病患。它們最大的威脅也不過是致死而已,影響力只及今生。內苦是貪念、瞋恨及愚癡等煩惱。因為它們能驅使我們的身、語、意作出如殺生等種種不善行為,致令禍延長至無量劫的未來多次轉生受可怕的痛苦果報,所以它們絕對比外病嚴重。如果我們今生患了嚴重的胃病,不過是受幾年苦,頂多也不過是病至死亡而已。但如果我們生起強烈的瞋心,這便會令理智失常,甚或因而出手殺生,這便結下了多生多世短壽及投生于三惡道的因緣,萬劫不復。這一連串的多生苦報,亦只源出于一念之瞋。由此可見,心病是極為可怕的。
有關死苦,并不單指死亡時肢節及肉體所承受之痛苦,而且包括到時伴隨之恐懼及不安。這些我們剛才在討論死亡過程時已詳說了,在此不再重復了。
阿修羅道 阿修羅,略稱‘修羅’,是梵文Asura的音譯,漢譯佛經中還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等。其中修羅就是‘端正’,國人稱其為天神,梵文‘阿’是否定冠詞,‘阿修羅’意譯為非天、非同類、不端正、不酒神。
他們的福報很大,與天界眾生相去不遠。生于此道中的眾生,于過往生中的善業力極大,卻因其瞋恨的習氣,而并未能生于天界中,只能以這種似天而非天的生命形式投生。
阿修羅道的眾生瞋心及妒忌心極重,常常與天界之眾生作戰,但往往大敗而返,被打至遍體鱗傷。這一道的眾生雖然福報、壽元及智力俱大,但卻因其瞋恨心而并不快樂幸福。
人道和天道為善道,阿修羅本性善良,也是善道之一,但因其常常帶有嗔恨之心,執著爭斗之意志,終非真正的善類。男阿修羅于各道中,常常興風做浪,好勇斗狠,于諸天中,不時攻打天王,以謀奪位。 女阿修羅貌美,時常迷惑眾生,使難修行。故此阿修羅雖然不用受苦,但死后墮落三惡道機會甚大(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為三善道;畜生,餓鬼;地獄;為三惡道)。天道 天界分為欲界天、色界天及無色界天。在欲界天中,享福及壽元是很大的,沒有像人間的生苦、老苦及病苦。
欲界天的眾生,入胎時是男女一對一對地投生于天界的花蕊中的。在花開時,他們便以天男及天女的形式化生。在天界中,并不需日、月來報時,而以花開花合為一天。這一道中的眾生一生享樂不盡,有一個佛經中的故事與此有關。在釋迦如來在世時,他有一個弟子叫「舍利弗」(梵名Shariputra),佛教中著名的《般若心經》便是為他而說的一部經文教法。這個舍利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比丘,他有一位弟子叫「海生」。海生是一位在家居士,其職業為醫師,而且醫術十分高明,受著眾人的敬重。在海生出入時,由于其高貴地位,通常都騎象而出行。有一次,海生在半路上遇到其師父舍利弗。由于他十分敬重自己的上師,他竟然不顧儀態地、連跌帶滾地由象背直接撲倒地面上向師父頂禮。所以,這個海生醫師,可說是一個敬師的模范。海生在一生中作善甚多,但卻死在其師舍利弗在生時。在死后,海生因其善業力而生于天界中。他的前生老師舍利弗,以神通升至天界,意欲為他說法教學。在見到前生為海生醫師的天男時,舍利弗正欲趨前向他說法開示,但這個天男只向舍利弗揚了一下手示意,便馬上繼續玩樂去了。這并非是因為天男不記得舍利弗。相反地,由于其業力,天男能清楚記憶其前生的事,卻因天界之樂實在誘惑太大了,以致他只能在一剎那間揚手向極為敬重的老師打招呼,便又迷失于極度的享樂之中。這個情況,就有點兒像我們在觀看極為精彩的電視節目時,親友來往我們亦只會略為應酬一下的情形。我們仔細想一想,一位本來至為敬師的人,在天界中仍然抵不住誘惑,何況是我們呢?由此可見,天界雖為六道中福報最大的一道,但卻并非修持佛法的一個有利地點。正由于此原因,我們求生于凈土中,而不求生于天界享樂。天界雖無生苦、老苦及病苦,但天界眾生在死前,一樣有極可畏的痛苦。他們的壽元雖極長,但始終亦難免一死。又由在天界投生時,他們的善業福報皆用盡了,下一生多投生于三惡道中。在死前的一段時間,天界眾生會出現天人五衰的情況,例如其身上的花會枯謝、身上不再放出光明、本來自然散發香氣之身現在發出陣陣體臭及身上開始流汗。于此時,其天界友人都會遠遠避開他,任由他一個孤獨地等死。由于天界眾生自然有神通力,他們能預見下生將墮惡道。我們試想想,我們不知下一生會投生何處,尚會怕死貪生。天界眾生天生愛干凈,而且一生享樂,在預見將生為污穢的畜牲、地獄或餓鬼道眾生時,他們的恐懼及無依感是多么的大呢!
色界十八天的第一天是虛無天。此天天人欲根雖凈,尚有色塵。在道經里,色塵又細分為粗塵六等、細塵六等和輕塵五等。色界天人一粗塵凈即升色界第二天:六粗塵凈升色界第七天;一細塵凈升色界第八天;六細塵凈升色界第十三天;一輕塵凈升色界第十四天;五輕塵凈乃升色界第十八天。色界第十八天“去欲界三十萬里,乃丹霞之景。天人雖無情欲,尚有形色可見。若漸次修習,塵染頓盡,則升于無色界也”。
無色界第一天乃北方八天之第一天——皓庭天。此天天人輕染雖凈,尚余染習。天人漸次修行,達到無想可忘、氣觀轉妙之時,即升無色界最上一天——太素天。“此天去色界三十六萬里,乃碧霞之景。天人身形微妙,無復色象。修學之者,若至此天更能進修,即升上四種民天也。”四種民天第一天為太虛天。此天“天人初出三界,結習頓忘,清凈無染,喜樂無為,氣入神觀”(8 )。四種民天最上一天為太極天。此天“天人出二氣之外,無年壽之限,到此究竟轉入三境也。……此天在大羅之下,去無色界一百三十五萬八千里,乃飛行元氣,上朝三境。如劫運將終,此天不壞,天中圣人降凡開化為民之種。《生神章》云:”以充種民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