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東西你信他就有,但是你不信他的話就無。怎么說呢,有些人就正好說中了,沒心點。所以你就覺得它很準確,但是說如果沒有說對點的話,你就覺得它不準確。
袁天罡稱骨算法是根據個人八字(即出生年月日和時辰),分別在后面所附內容中查出出生年的重量、出生月的重量、出生日的重量以及出生時辰的重量,將四個重量相加所得即為八字重量。
說起袁天罡這個人,大家可以想到很多很多神奇而又離奇的故事。由于各類神怪小說的推波助瀾,袁天罡老爺子的各種能力近乎于神一般的存在,簡直就和妖人可以劃上等號了。
在袁天罡身上的光環越來越多,與不完全統計就有所謂的風水師,預測,天文學家等等稱號,可是撥開云霧看真相,袁天罡真的有這么妖,這么神嗎?
袁天罡雖然活躍在初唐,其實在隋末就已經出道了,成為了鹽官令。袁天罡從小家里就不算太富裕,但是從小就是一個讀書種子喜歡讀書,而且當時也沒有搞什么八股取士,限定了讀書人讀書上進的道路。在那個讀書自由的時代里,袁天罡喜歡上了相術,對于相面意圖,別有心得。
在隋大業末年,竇軌困在德陽,看不到有什么前程,這位老兄無奈之下就去找了袁天罡,讓他算一算前程。袁天罡仔細端詳著老竇這張不算太帥氣的臉,最后告訴他,根據他的觀察,老竇十年之內必然大富大貴,成為朝廷的良將。不僅如此,袁天罡還準確的告訴竇軌你老兄當官的地方就在梁州和益州之地。
當時竇軌對此也沒有太放在心上,算命看相這個東西,只不過是尋求一個心里安慰。可是沒有想到的是,十年之后,李淵起兵,竇軌作為他的親戚受到了重用,被封為益州行臺仆射。袁天罡的所有推測都得到了應驗,竇軌成了他的一個小迷弟,對其深信不疑。
不久之后再次邀請袁天罡為他進行相面,袁天罡,這次看到這位老兄臉上的基本面向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只是眼睛赤紅,臉色也很紅,袁天罡并不認為這是她大紅大紫的征兆,而告訴竇軌這可能是領兵打仗殺人太多的原,要慎開殺戒,不要亂殺人
只可惜世界上的事情總是知易行難,竇軌一邊點頭,可是事到臨頭卻始終記憶不起來,在攻打吐谷渾的時候,殺了很多人,對自己的部下也非常的嚴格。
到了武德九年,唐高祖詔見竇軌,竇軌生怕自己的所作所為被高祖知道,要處罰自己,于是連忙又去找袁天罡,這次它得到的答案是放心,還會回到益州。
有了前兩次如此應驗的經歷,變得得意異常,竟然坐著說話。這個事情可算是惹毛了唐高祖,李淵讓這位老兄蹲了幾天大獄,在親自參演了大唐版本的黑獄風云之后,這位老兄居然被放了出來,真的又回到了益州做官,這實在太神奇,袁天罡真的太準了。
袁天罡的名聲越來越大,甚至李世民都要請他來為自己的幾位大臣算命,真沒想到經過他算命的幾個人,他們的命運和袁天罡的預言一般無二。
當然最神奇的就是袁天罡測算到了自己的大限。公元635年,袁天罡已經算出了自己什么時候將離開這個世界,他開始為自己的謝幕作打算。袁天罡向李世民提出辭職,李世民也見證過袁天罡的神奇,自然不會懷疑袁天罡的推斷,于是就風袁天罡為火井縣縣令,放其回老家。
凌煙閣24功臣之一的高士林,私底下問袁天罡,你到了縣里之后將如何治理?袁天罡十分淡然的說我四月份就要死了,還能有什么打算呢?
事實證明,袁天罡的預測又一次應驗了,635年的四月,一代妖人袁天罡離開了世界。不得不說這個人真的很妖。
當然,關于他最為傳奇的事情,自然是推背圖。相傳李世民讓袁天罡和李淳風這對算命CP,推演將來的天下形勢,沒想到這兩個人一發起功來,這可就沒完沒了了,把中國古代史推演完了不算,連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也沒有放過,甚至還有中國未來史。
到后來袁天罡突然從無休止的工作中清醒了過來,猛地推了一把李淳風,示意天機不可泄露,忘我工作的兩人,這才停下推演。
推背圖由此形成,只不過由于歷朝歷代的君主進行增減篡改,目前看到的推背圖已經有六個版本,估計早就不是袁天罡與李淳風的原作了,真是有點可惜了。
你心地善良,性格耿直,聰明伶俐
袁天罡稱骨算法是根據個人八字(即出生年月日和時辰),分別在后面所附內容中查出出生年的重量、出生月的重量、出生日的重量以及出生時辰的重量,將四個重量相加所得即為八字重量。
袁天罡稱骨算法是根據個人八字(即出生年月日和時辰),分別在后面所附內容中查出出生年的重量、出生月的重量、出生日的重量以及出生時辰的重量,將四個重量相加所得即為八字重量。根據八字重量去查相關的批注詩。
八字重的比較不容易振的住,也就是說不容易被邪物侵擾,當然玩招魂招仙的游戲也不容易成功。顯然不是絕對的八字越重越好,輕的也有比較好的,八字重的普遍比輕的得到的批示要好,所謂一般意義也就是說這里的好在有的人眼中可能未必是好。
擴展資料:
袁天罡以工于相術聞名,新舊唐書的《袁天綱傳》都說,他在隋朝時與杜淹、王珪、韋挺等游,推斷諸人名位, “皆如天罡之言”;在唐代又為岑文本、張行成、馬周等看過相,無不應驗。甚至還有他為武則天看相,預言其為天子的說法。
這些記載自然不完全屬實,但袁天罡與一般的江湖術士確有不同,他在相術方面特別善于論理,把細致的觀察與精致的推理相結合。元代學者戴良把袁天罡視為荀子以后善于相術的第一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袁天罡稱骨算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袁天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