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的
入門級的麻衣神相,或者易經
易經為群經之始 也有被稱為群經之首,易經是闡述宇宙真理的經典,其中有預測的功能,但如果把易經單單看成算卦的書籍那真是太膚淺的解讀了,或者說這種話的人根本就沒有深入研究過易經。易經是值得一輩子深入研究的經典
孔子喜讀《易經》,以致《韋編三絕》,即穿竹簡的牛皮繩都斷了多次。他說自己從《易經》中受益很大,“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孔子對《易經》的評價是“潔凈精微,易之教也。”
孔子還說過善易者不占。
指迷算命是一種利用個人切身資訊,例如臉與手的紋路,出生八字、姓名筆劃等配合術數來預測或判斷命運吉兇福禍并且尋求指點迷津的行為簡稱指迷算命。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漢初劉向校書時《三易》仍存,漢后下落不明),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是周文王被囚安陽(羑里)時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
自春秋以上,中國學術總于易學一體,由伏羲氏畫卦到老子出關后之時,官學開始逐漸演變為民間私學。易學前后相因,遞變發展,百家之學興,易學乃隨之發生分化。自孔子贊易以后,《周易》被儒門奉為儒門圣典,六經之首,而儒門之外。“有兩支易學,與儒門易并列發展:一為舊仍存在的筮術易;另一為老子的道家易。所以自孔子贊易起,中國易學開始分為三支” 。
《四庫全書總目》將易學歷史的源流變遷,分為“兩派六宗”。兩派,就是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六宗,一為占卜宗,二為禨祥宗,三為造化宗,四為老莊宗,五為儒理宗,六為史事宗。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先秦有專門講解易經的經師。
《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
推薦南懷瑾的《易經雜說》
先看邵偉華的四柱預測學(又叫四柱基因學),主要是了解一些簡單的命理知識。
然后看前人的命理學原著,《子平真詮》《滴天髓征義》《窮通寶鑒》《千里命稿》
把這五本書看完了,八字就有基礎了。
剩下你想看什么書,就看你對什么感興趣了。例如:《三命通匯》《淵海子平》什么的都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