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二十八星宿與五行對應的顏色,二十八星宿線度五行表

    內容導航:
  • 青龍東,白虎西,玄武北,朱雀南,他們分別對應那些星宿
  • 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具體指的是什么?
  • 黑色與藍色在五行中屬于北方的顏色,他們有什么區別?玄武為什么是龜...
  • 二十八宿的五行屬性到底是怎么來的?
  • 五行對應的星宿
  • 五行 二十八星宿 二十四節氣 三十六計
  • Q1:青龍東,白虎西,玄武北,朱雀南,他們分別對應那些星宿

    青龍是東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的總稱
    白虎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
    朱雀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玄武斗、牛、女、虛、危、室、壁七宿

    Q2: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具體指的是什么?

    青龍
    關于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印度本身是在龍神的說法的,但龍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實物的-蟒蛇。
    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
    神獸與一個神靈;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朱色,配雀,北為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樣,這里就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而在道教興起之后,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白虎叫‘監兵’,朱雀稱‘陵光’,玄武為‘執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于夏朝是屬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在古時后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佩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龍的地位遠高于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星宿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于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傳說
    而民間又有龍性淫旳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
    所謂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是這樣的—— 
    大兒囚牛:
    囚牛,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愛好音樂,是眾多龍子中性情最溫順的,它不嗜殺不逞狠,專好音律。傳說,龍頭蛇身的囚牛耳音奇好,能辨萬物聲音,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這位富有音樂天賦的龍子,不僅出現在漢族的胡琴上,在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蒙古族的一些琴上,也都有刻著囚牛揚頭張口的形象。
    二子睚毗:
    睚眥,是老二,傳說生得龍首豺身,平生性格剛烈、好斗喜殺,是龍子的戰神。睚眥發怒時瞪起的兇惡眼神,也被古人用來描述“怒目而視”,《史記》司馬遷對“范雎報仇”一段的評價,便是“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于是,誕生了“睚眥必報”這個成語。睚眥好殺戮,所以古人常把它刻在刀劍刃身與手柄接合的吞口處,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它不僅裝飾在沙場名將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武器上,從而更顯得威嚴莊重。因為帝王們都相信睚眥能克煞一切邪惡。 
    三子嘲風:
    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這些走獸排列著單行隊,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禽的“仙人”,后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斗牛、和行什。嘲風便是第二位。它們的安放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這10只神獸,取意“十全十美”,次要的殿堂則要相應減少。嘲風,不僅象征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嘲風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于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
    但是嘲風本身是災難的集合體。地震,海嘯,天炎都是嘲風的力量。傳說嘲風為盤古的心。常用其形狀在殿角上作為裝飾。嘲風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于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淵鑒類函·鱗介·龍》四引(明陳仁錫)《潛確(居)類書》:“龍生九子,……嘲風好險,形殿角上。”
    四子蒲牢:
    蒲牢,形似盤曲的龍,排行第四,平生好鳴好吼,洪鐘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當鯨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妄以借此趕走鯨。人們根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鐘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鐘紐,而把敲鐘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敲鐘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云霄”且“專聲獨遠”。如今,在全國大地,幾乎每一口古鐘上,都有蒲牢的身影。
    五子狻猊:
    狻猊,又名金猊、靈猊,形似獅子,排行第五,雖然相貌兇悍,但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相傳這種佛座上裝飾的狻猊是隨著佛教在漢代由印度人傳入中國的,至南北朝時期,我國的佛教藝術上已普遍使用,這種造型經過我國民間藝人的創造,使其具有中國的傳統氣派,后來成了龍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結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佛菩薩像前。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狻猊也作為文殊菩薩的坐騎。如今,在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還留著古人供奉狻猊的廟宇,因狻猊排行第五,這座廟又名“五爺廟”。
    六子霸下:
    霸下,又名赑屃,形似龜,是老六,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第一種傳說霸下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后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霸下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叫霸下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征。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只腳拼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跡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七子狴犴:
    狴犴,又名憲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對作奸犯科之人極有震懾力。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古時牢獄的大門上,都刻有狴犴頭像,因此監獄也被民間俗稱為“虎頭牢”。
    八子負屃:
    負屃,身似龍,頭似獅,排行老八,平生好文,是龍子中另一位好風雅的——專愛書法。
    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我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它們有的造型古樸,碑體細滑、明亮,光可鑒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筆筆生動;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膾炙人口,千古稱絕。而負屃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九子螭吻:
    螭吻,又名鴟尾,傳說中它生得龍首魚身,它的形態最早出現在漢武帝修建的“柏梁殿”上。當時,有大臣建議說:大海中有一種魚,尾部好像鴟,也就是貓頭鷹,它能噴浪降雨,不妨將其形象塑于殿上,以保佑大殿免生火災。武帝應允。等到大殿建成之時,群臣爭相詢問殿脊之上為何物,漢武帝不知如何作答,便以它長得像鴟的尾巴給起名“鴟尾”,后來漸漸演化成了諧音的“螭吻”。又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龍形的吞脊獸,是老九,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遺像。《太平御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后,越巫言,‘海中有魚虬,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 方士之流,“魚虬”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白虎
    在中國四圣獸中,另外一個常常跟龍相提并論的就是——虎;虎,為百獸之長,它的威猛和傳說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變成了屬陽的神獸,常常跟著龍一起出動,「云從龍,風從虎」成為降服鬼物的一對最佳拍檔。
    而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
    風水
    除了道教中的四靈包括了青龍白虎之外,連在風水師探勘墓地時,在地形前方左右兩邊突起的地形,可以當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獨特的稱號,稱之左青龍、右白虎,取其護衛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裝飾,在左右堂柱上繪有青龍百虎,以其鎮壓邪靈。而在道教興起之后,龍虎被借用為道家煉丹的術語,就是指"鉛汞、坎離、水火、陰陽",等的同意詞。而道家煉丹分內外(內丹煉氣,外丹煉丹藥,筆者才疏學淺不敢十分確定),內丹是就陰陽五行而言,龍陽,生于離,離屬火,故云‘龍從火里出’,虎陰,生于坎,坎屬水,故云‘虎向水邊生’,兩者結合之后,一陰一陽,互相調和,稱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種說法是,性屬木,木代表東方,于卦為震,故比為青龍;情屬金,金代表西方,于卦為兌,金白色,故喻為白虎。金能夠克木,故情多損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氣,使之交合為一,則金木無間,龍虎自伏而成丹,在人體中則以肝為龍、腎為虎,而外丹則仍取陰陽之意,以龍為鉛,虎為汞。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東西,又是可敬的東西。可怕的是,它會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無比,能夠避邪。而在一些古書中,如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祀典》:‘畫虎于門,鬼不敢入’,‘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摶挫銳,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惡遇,燒虎皮飲之。擊其爪,亦能辟惡。此其驗也。’古人還認為白虎是一種祥瑞:‘德至鳥獸。’
    來歷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貓頭鷹,但后因古羌族的圖騰在由熊變為龍的時候。而又到黃帝的向東發展時,龍的圖騰被帶到東方,跟‘東方蒼龍星座’合而為一,朱鳥則成了統一南方時鳳圖騰在天國的新居,因兩大部族融合而終于成‘龍鳳呈祥’。作為古代圖騰是東鳳而西龍,作為星象則是東蒼龍而西朱鳥。到周朝以后,封建制度正式確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劃分,朱鳥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斗爭及遷移,西北方的龍向東移,東方的鳳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國顯示一個大周轉的觀念運動。到漢代五行觀念成了統一的思想,再補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時《史記.天宮書》‘東宮蒼龍、南方朱鳥、西宮咸池、北宮玄武。’在這里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谷的星,主秋季,因五谷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動物,如何能和龍、鳥、龜配成四靈呢?在《正義》:‘咸池三星在五車中,天演南,魚鳥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質疑:‘蒼龍、朱鳥、玄武、各總七宿而言之。至于咸池,則別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還有一個解釋,就是太陽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謂晨明’。可見咸池原是羌人視為日出之處,咸池也就是堿水湖,應是岷山地區的芋個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證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宮天象尚沒有青龍白虎的觀念。在《禮記.禮運》所謂:‘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把不屬于動物的咸池換成麒麟。后世有四靈有麟、四象有虎的習慣。
    又由于白虎是戰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將被說成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來,成為了各廟宇的門神。
    朱雀
    朱雀又可說是鳳凰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他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鳳凰是神鳥,百鳥之王,古人說,雄的叫鳳,雌的叫凰。以后,鳳凰合稱;再以后,龍鳳相配,鳳便成了宮廷后妃的代稱。根據神話傳遞,鳳是在東方殷族的鳥圖騰演化而成。《山海經。大荒西經》提到有一種五彩鳥,有三種名稱,叫皇鳥、朱雀及鳳鳥。
    來歷
    《山海經。南次三經》記載一種鳥,樣子像雞,有五彩的花紋,叫鳳凰。說明鳳凰的形象一開始便是很美麗的。以后,它也跟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后愈復雜,有了鴻頭、麟臀、蛇頸、魚尾、龍紋、龜身、燕子的下巴、雞嘴。(見《淮南子。覽冥》)非梧桐不棲息,非竹實不吃。(見《詩。大雅。卷阿》)它自歌自舞,見到它意味天下太平。為群鳥之首,追隨者以萬計。鳳凰死在一座山上,群鳥每七、八月到這里來吊念它,過十七、八天才散去,故此山叫“吊念山”。(見《水經注異聞錄。鳥吊》)鳳是百鳥風采的結合與升華,它的原形不外是陽鳥、鷹、孔雀和雞四大類。 中國北方民族對禽中之王——鷹很崇拜。
    鳳的定型化和規范化,是在遼、金、元以后,使我們原以雞、雀為基本形態的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那一對強勁的翅膀,鷹姿突出。我們現在在藝術品上常見的鳳,實際是清代以后的形象,集雉尾、雞身、雞冠、鷹目、鷹爪、鷹頸、孔雀翎、鴛鴦羽等于一身。它的基調不似龍那么恒久、穩定。
    朱雀,南方七星宿——鬼、星、柳、井、翼、軫、張宿。
    象征
    在古籍的記載中鳳是一種美麗的鳥類,而以它的歌聲與儀態為百鳥之王,它能給人間帶來祥瑞,同時也擁有‘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特殊靈性,而由于它是‘羽蟲’之長,所以和‘鱗蟲’之長的龍在傳說中就漸漸成了一對,一個變化多端,一個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輔相成的一對,更由于龍象征著至陽,而原來也有陰陽之分的鳳(鳳為雄,雌為凰)在跟龍相對之后就漸漸的成為純陰的代表了。
    而鳳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則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
    而玄鳥的說法就是從《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說的后代說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鳥生下來的,建立強大的商朝。因此玄鳥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記.殷本記》也記了這段歷史:‘殷契、母曰簡狄,有絨氐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隨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戰國時的秦,滿清的始袓和朝鮮新羅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鳥卵有關的。不論玄鳥或是鳳凰,都是隨道教的發展,而把它由一只雀鳥,或孔雀或山雞等等...先變成一個半人半禽的、傳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隨道教的發展的。
    而在北京過去就有三座專祀玄女的廟宇,叫九天娘娘廟、玄女廟。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廟。
    玄武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后,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靈一樣,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斗、牛、女、虛、危、室、壁。而古時后的人對玄武它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禮記.曲禮上》云:‘行,前朱鳥而后玄武...’‘玄武’乃龜蛇。《楚辭.遠游》洪興祖補注:‘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玄武’為蛇合體、龜與蛇交。
    來歷
    而古時侯的人對玄武它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禮記。曲禮上》云:「行,前朱鳥而后玄武……」「玄武」乃龜蛇。《楚辭。遠游》洪興祖補注:「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玄武」為蛇合體、龜與蛇交。
    但玄武被后世的道士們升級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別于其它三靈。其它的青龍和白虎,只做了山廟的門神,而朱雀就成了九天玄女。
    《文選》卷十五張衡《思玄賦》曰:‘玄武宿于殼中兮,騰蛇蜿蜒而自糾。’李善注云:‘龜與蛇交曰玄武。’《后漢書.王梁傳》:‘《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賢注云:‘亡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玄武’為水神、北方之神。《后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緯書集成》卷六:‘北方玄武所生,...鎮北方,主風雨。’
    象征
    玄武被后世的道士們升級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別于其他三靈。其他的青龍和白虎,只做了山廟的門神,而朱鳥就成了又天玄女。
    玄武在宋代身價培增,并被人格化。這與宋代各帝推波助瀾分不開。宋初太祖時,即有真武、天蓬等為天之大將的傳說。未真宗天禧元年,在軍營中發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紀原》卷七載:‘營卒有見蛇者,軍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閏四月,泉涌堂側,汲不竭,民疾疫者,飲之多愈。’真宗聽說此事,下詔就地建觀,賜名‘祥源’。這大約是中國最早的真武廟。
    真武大帝的身世,后人多說是在隋煬帝時,玉帝將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掙樂國皇后,厭惡塵世,舍位入武當山上修行,成功飛升,鎮守北方,號曰:玄武。

    Q3:黑色與藍色在五行中屬于北方的顏色,他們有什么區別?玄武為什么是龜...

    黑色和藍色。在五行中分別是壬和癸。分陰水和陽水。龜背是黑色最早是龜蛇一體。屬北方水

    Q4:二十八宿的五行屬性到底是怎么來的?

    http://baike.baidu.com/pic/1/11998015241714190.jpg去看下

    Q5:五行對應的星宿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咯八卦: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星宿(分東南西北,共二十八星宿)青龍七宿:角木蛟 亢金龍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朱雀七宿: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馬 張月鹿 翼火蛇 軫水蚓 白虎七宿:奎木狼 婁金狗 胃土雉 昴日雞 畢月烏 觜火猴 參水猿 玄武七宿:斗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虛日鼠 危月燕 室火豬 壁水獝

    Q6:五行 二十八星宿 二十四節氣 三十六計

    五行:金木水火土,二十八星宿:角、亢、氏、房、心、尾、箕、斗、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昂、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二十四節氣:春:立春,雨:雨水,驚:驚蟄,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 夏:立夏,滿:小滿,芒:芒種,夏:夏至,暑相連:小暑和大暑。 秋:立秋,處:處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霜降 。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寒、大寒。36計:
    第一計 瞞天過海 第二計 圍魏救趙 第三計 借刀殺人
    第四計 以逸待勞 第五計 趁火打劫 第六計 聲東擊西
    第七計 無中生有 第八計 暗渡陳倉 第九計 隔岸觀火
    第十計 笑里藏刀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
    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 第十四計 借尸還魂 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
    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 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
    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 第二十計 混水摸魚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
    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 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 第二十四計 假途伐虢
    第二十五計 偷梁換柱 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 第二十七計 假癡不顛
    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計 樹上開花 第三十計 反客為主
    第三十一計 美人計 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 第三十三計 反間計
    第三十四計 苦肉計 第三十五計 連環計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

    展開全文
    上一篇:上一篇:屬猴的大門方向
    下一篇:下一篇:屬狗什么時候走好運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