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
鄉鎮 村名 時間 會期 規模
城關 城關 二月初九 1 大
二月十九 1 大
六月廿三 1 大
六月廿五 1 大
九月十九 1 大
九月廿三 1 大
十月廿五 1 大
東河 二月初六 1 中
北河 七月十八 1 大
舊城 北吳瞳 十月十八 1 大
山口 山口 正月十六 1 大
四月初一 3 大
六月初一 1 大
十月初十 1 大
十二月初一 1 大
山南 二月廿二 1 大
堯山 堯山 二月二十 1 大
四月十八 1 大
五月十五 1 大
六月十六 1 大
八月初一 1 大
九月廿四 1 大
南小河 二月初九 1 中
大霍 楊村 二月初二 1 大
大霍 二月處十 1 大
尹村 大寧甫 三月初三 1 大
彭村 十月廿三 1 大
雙碑 崔莊 正月廿五 1 大
北村 三月十七 1 大
西良 九月廿七 1 大
亦城 十月二十 1 大
雙碑 二月初七 1 大
六月初一 1 大
九月十四 1 大
東良 東良 二月初二 1 大
周村 二月十三 1 大
大市口 三月十九 1 大
大干言 四月十三 1 大
大市口 六月二十 1 大
澤 畔 十二月初八 1 大
南位 南寺莊 四月十三 1 大
店 頭 七月十五 1 大
南尹莊 十月十八 1 大
北樓 重 賢 正月二十 1 大
南汪店 二月初三 1 小
郭賈村 二月初四 1 小
景 福 二月十六 1 小
南汪店 七月初十 1 中
尚 禮 七月十五 1 大
南 樓 十月二十 1 小
小 旺 十二月十五 1 中
魏家莊 公子村 二月初一 1 大
三月初一 1 小
六月十五 1 小
魏家莊 四月初四 1 小
張 汪 十月十三 1 大
肖 莊 十月廿一 1 大
張 汪 十二月初四 1 小
柏 舍 柏 舍 二月初二 1 大
西張村 二月十二 1 小
顯化寺 五月二十 1 小
虎中 八月十八 1 小
陳村 十月廿二 1 大
宋村 十一月廿 1 小
蓮子鎮 蓮子鎮 二月初十 1 大
四月二十 1 小
八月二十 1 小
十月十五 1 小
西店子 六月二十 1 小
白家寨 北閻村 二月十五 1 大
三月初十 1 小
六月廿八 1 小
北閻莊 八月十三 1 小
十月初五 1 小
臘月十七 1 小
白家寨 四月初三 1 小
馬 蘭 四月十五 1 小
西閻莊 六月初一 1 小
白家寨 十一月十一 1 小
牛家橋 牛家橋 六月初三 1 大
九月廿五 1 小
十二月十五 1 小
西清灣 十月二十 1 小
小 孟 北西董 二月初一 1 大
王 橋 二月十二 1 大
小 孟 五月廿三 1 小
鄉 觀 七月十五 1 小
水飯莊 茅山莊 二月十六 1 小
三月初十 1 小
固 城 東潘村 四月廿四 1 小
固城 十一月廿五 1 小
十一月三十 1 中
毛爾寨 毛爾寨 二月初二 1 大
四月十八 1 小
七月廿四 1 小
蘇 莊 六月廿四 1 小
舍落口 十月十二 1 小
杜家莊 十月十五 1 小
千戶營 蘇家莊 三月十五 1 大
南 魚 四月初五 1 小
獅子疙瘩 四月初八 1 中
南 魚 九月初五 1 小
蘇家莊 九月廿九 1 大
張家莊 成家莊 六月初六 1 小
堯山位于邢臺市隆堯縣。堯山山口廟會歷史悠久,山口廟會的活動區域在隆堯縣城西北6公里的堯山及南側山口村。山口廟會一年五會,以農歷四月初一的廟會最大,會期半月,涉及冀南及鄰省數十萬人參加,盛況空前。相傳上古堯帝,曾長期活動于堯山一帶。堯做為中國歷史上仁德之君的典范,受到歷代人民的崇敬,更深入堯山一帶的民心。因此,至少從漢代起,歷代都在堯山之顛建有堯帝廟,千百年來,受到廣大民眾的祭祀和朝拜。至唐代,山上的石窟開鑿后,朝拜堯帝和佛事活動同時興旺,元代大德年間擴修了堯帝廟,刻立了由郝經撰文的著名大型“唐帝廟碑”,使朝拜堯帝的活動又達到一個新高潮。明朝末年,當地進士趙漁正式立堯山廟會,并把堯帝神化,與玉帝、孔圣人同供在“三天閣”內,又增道教、民間眾神,使堯山廟會融民間信仰和物資交流于一體,延續至今,經久不衰。堯山廟會歷史悠久,涉域廣大,形成以祭祀、朝拜堯帝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堯文化活動,形成當地純樸、善良的民風和以堯帝為榜樣的學風,因而是堯山一帶成為人文薈萃、名人輩出的人杰地靈之鄉。堯山廟會是中國歷史上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深入挖掘、研究和弘揚堯文化提供了廣闊的文化空間。
隆堯縣隸屬于河北省邢臺市。
位于邢臺市中部,與任澤區、巨鹿、寧晉、柏鄉、臨城、內丘1區5縣相連,面積7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7萬人(2023年11月數據),轄7鎮5鄉,縣城駐地隆堯鎮。
擴展資料:
1947年,隆平縣、堯山縣兩縣合并為隆堯縣,縣名取兩縣縣名之首字合稱,縣城設在原隆平縣城。新中國成立初期,隆堯縣先后隸屬于邢臺專區、邯鄲專區。
1958年隆堯縣并入內丘縣,后于1961年恢復隆堯縣建置,同時劃歸邢臺專區管轄,1970年改屬邢臺地區,1993年改屬地級邢臺市管轄至今。隆堯縣總面積749平方公里,下轄12個鄉鎮,2023年全縣常住人口52.3萬人。
縱觀隆堯縣的歷史,其由隆平縣、堯山縣合并而來,建縣歷史可追溯到西漢初所設廣阿縣、象氏縣、柏人縣,已有2200多年建縣歷史,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
廣阿縣、象氏縣建縣兩百多年后,即于東漢初年被廢除,400多年后北魏時再次復置廣阿縣,隋唐時多次更名,天寶年間更名昭慶縣后沿用了二百多年,后宋太宗于公元977年賜名隆平縣。
而建縣于公元前200年的柏人縣,其歷史更為輝煌,自建縣后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縣置延續較為完整。東魏時改名柏仁縣,唐朝天寶元年即公元742年因縣城遷移而更名為堯山縣,一直沿用至1947年兩縣合并,前后存在長達2100多年,五代十國時期郭威、柴榮兩位皇帝均出生于堯山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隆堯縣
唐山有個,很準的你可以去看看
清風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