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乃出自于《易經·乾卦》。
這個句子出自孔子為《周易》寫的《象傳》。象傳,既是解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卦象立義的。
(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流傳更廣。但兩千年來,知者多,能解者少。然而,在學術界仍有不同的解釋,似乎還沒有公認的正確訓解。
比較通俗的解釋(參考):天的運行康泰良好,君子應該效仿天而自強不息;地的形勢取法坤相,君子應該效仿地而厚德載物。注:坤相,其義為“順承”。清華大學校訓即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乃是引用此處。
釋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下句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清華校訓,兩句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地,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可以這樣譯為: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君子法上天剛健、運轉不息之象,從而自強不息,進德修業,永不停止。《周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覺得其意在于合乎天理,大概意思是說,對于(君子,非凡的人)來說,合乎天地的意志,有日月的光彩,能順應四季的秩序(或規則),也能順應鬼神的吉兇。
主要應該是講要順應天道去做事吧!
——摘自豆瓣網友
孔穎達《周易正義》引莊氏云:“文謂文飾,以乾坤德大,故特文飾以為文言。”解《易》之作最早是《易傳》,共7種10篇:《彖》上下篇、《象》上下篇、《系辭》上下篇、《文言》、《說卦》、《序卦》、《雜卦》,統稱"十翼"。
《文言傳》是專門解說乾坤二卦的文字。乾坤二卦在易經六十四卦當中具有特殊地位,是理解《易經》的關鍵。其中,解釋乾卦的稱《乾文言》,解釋坤卦的稱《坤文言》。
文言傳干什么用?答:文言傳是孔子的學生記錄的孔子對周易的理解,這是為了把周易當成儒家思想的宣傳工具。很多讀者只看儒家的解釋,卻忽略了對周易原意的理解,使得這部著作的精髓被埋沒。
為什么單獨解釋乾坤?答:乾坤在八卦中分別代表父母,代表原始,這兩卦能讓人充分理解陰與陽各自的發展歷程。說明陰陽有別,男女有別的道理。
對打卦的結果有什么特殊的影響?答:打卦要小心翼翼,對周易原文的理解越正確就越準確。
我說百度百科有解釋你給不給分?
你要不給分追問一下,我重答。
乾 《周易》中的第一卦 乾:元,亨,利,貞。 【白話】《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諧,貞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白話】《象辭》說:天道運行周而復始,永無止息,誰也不能阻擋,君子應效法天道,自立自強,不停地奮斗下去。 初九,潛龍勿用。 【白話】初九,龍尚潛伏在水中,養精蓄銳,暫時還不能發揮作用。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白話】《象辭》說:龍象征陽。"龍尚潛伏在水中,養精蓄銳,暫時還不能發揮作用",是因為此爻位置最低,陽氣不能散發出來的緣故。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白話】九二,龍已出現在地上,利于出現德高勢隆的大人物。 《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白話】《象辭》說:"龍已出現在地上",猶如陽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白話】九三,君子整天自強不息,晚上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這樣即使遇到危險也會逢兇化吉。 《象》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白話】《象辭》說:"整天自強不息",是因為要避免出現反復,不敢有絲毫大意。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白話】九四,龍或騰躍而起,或退居于淵,均不會有危害。 《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白話】《象辭》說:"龍或騰躍而起,或退居于淵,均不會有危害",因為能審時度勢,故進退自如,不會有危害。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白話】九五,龍飛上了高空,利于出現德高勢隆的大人物。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白話】《象辭》說:"龍飛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勢隆的大人物一定會有所作為。 上九,亢龍有悔。 【白話】上九,龍飛到了過高的地方,必將會后悔。 《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白話】《象辭》說"龍飛到了過高的地方,必將會后悔",因為物極必反,事物發展到了盡頭,必將走向自己的反面。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白話】用九,出現群龍也不愿意為首的現象,是很吉利的。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白話】《象辭》說:"用九"的爻象說明,天雖生萬物,但卻不居首、不居功。
出自《周易》
第一卦 乾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再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每句話可以單獨拆開了理解,也可以綜合在一起來看,可以解釋很多事物道理,不是用來算命。比如單獨的“潛龍勿用”,作為一個成語,出自《易經》第一卦乾卦的象辭,隱喻事物在發展之初,雖然
勢頭較好,但比較弱小,所以應該小心謹慎,不可輕動。金庸老人家用來作為武功的一種掌功,謝霆鋒的單曲也用了這個名字。
陽氣潛藏,天下文明,與時偕行,乾道乃革,基本上是后來加注的爻辭象曰(文言文的注解和解讀,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這一段解釋的的視頻:
用百度直接搜索“泰學-曾仕強【易經的智慧】06乾卦六龍”
視頻里講得非常詳細了,而且也比較容易理解。
———————————————————————————————————————
歷史方面的記述:
有春秋戰國時期的范雎和蔡澤的舌戰,被后來司馬遷紀錄在他的《史記》里。
蔡澤逆反心理很強,由于地位卑微,所以顏色“倨傲”,把塌鼻子翻著,拿白眼仁看人。
范雎惱怒地說:“這位反方的同學,能不能謙恭一點。我范雎也是辯士,力能摧百口之辯,尚且沒有你這么傲氣。你到處嚷嚷要奪我的相位,豈有此事乎?”
蔡澤點點頭說:“Yes.”
范雎說:“那就請反方同學首先發言吧!”
“吁!夫四時之序,成功者去;盛名之下,不可久處┅┅”意思是,夏天的輝煌完了以后,就要讓位給肅殺的秋冬。你享受某種大名的時間已久,就該盡快換一種職業生涯了。讀過老子《道德經》的人,一下子就會明白蔡澤選擇了道家理論作為自己的利器,想說服范雎功成身隱,激流勇退。
這可不太容易,就像要說服正在頻頻得手的賭徒,趕緊拿著本兒下樁回家一樣。誰肯聽呢?于是蔡澤接著說:“相國您知道嗎?所謂‘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龍飛在天上,確實很得意。但是‘亢龍有悔’——你老在天上飛,燃料用盡了,就成了亢龍了(相對于潛龍來講,亢龍是飛得過高過老的龍),你就要regret了,從天上掉下來了。”所以,蔡澤的寓意是,您不如識趣點,在秦國飛一陣子,就趕緊迫降吧。不然,老秦昭王把您腦袋割掉了,飛機失了事,一頭載在地上,就身敗名裂了。
呵呵,我們說,蔡澤也是不甚好讀書。他引用的“亢龍有悔、飛龍在天”兩句,都是《易經》開篇第一節的,可見這家伙讀書也就只讀了前幾頁。范雎豈能不明白這個道家的這些道理,心想蔡澤的陳詞濫調也不過爾爾,就憑你個“亢龍有悔”,我就一下子迫降,把相位讓給你嗎?哼哼,你書背得不錯,可那又怎么樣!
范雎哼哼著。
蔡澤于是又舉真實的例子嚇唬范雎:“秦國的商鞅,楚國的吳起,越國的大夫文種,他們三人的死法,您還記得吧。”
范雎當然知道,這三個人死得都很難看,兩個是被車裂了尸體,一個是寶劍抹了脖子。蔡澤舉得這三個苦主,都是因為不能激流勇退,終于死在事業的頂峰,沒能安全下樁。
范雎明白蔡澤的用心,于是偏要和蔡澤唱反調,極力鼓吹這三個人死的好,我也要跟他們學,偏不激流勇退。范雎說:“這三個人死的很好阿!商鞅事奉秦孝公,盡公而不顧私,信賞而治國家,設刀鋸而禁奸人,披心裂膽,以利百姓,為秦國擒殺將破敵,攘地千里,不亦雄哉。吳起事楚悼王,言不取茍合,行不取茍容(意思是堅持原則,不跟別人套近乎、拉關系,堅決跟老貴族對著干)。而越國大夫文種,當主子困辱之時,盡忠而不懈,當成功興霸以后,富貴而不驕。此三個君子,都是忠義的最高點,人間的最高典范,雖死又有何懼。人固有殺身以成名,只要死的是義之所在(意思是生時堅持了自己的立場),雖死而無恨。視死如歸,何為不可哉!”
范雎是豁出去了,死我也要死在工作崗位上,硬是不退休,哪怕八馬分尸,看你怎么樣,怎么搶我的相位。
蔡澤一下子沒詞了,只好胡說一些很含糊的話,什么“主圣臣賢”咧,什么“君明臣直”咧,都和論點不搭界。范雎冷笑地看著他,以為不值得反駁。蔡澤胡說了半天,才逐漸找回了自己的思路,講道:“留下歷史芳名卻不幸被五馬分尸,固然值得敬佩,但無論如何,不如身名俱全,是上上選擇。”
范雎說:“這話倒不錯。我同意!”
于是,倆人經過一番言語交鋒,都對互相的口才產生了敬佩,甚至有了一種言語投機的感覺,氣氛也從劍拔弩張開始變得略為融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