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1月14日至21日左右出現。一般來說,流星的數目大約為每小時10顆至15顆,但平均每33年至34年獅子座流星雨會出現一次高峰期,流星數目可超過每小時數千顆。這個現象與坦普爾·塔特爾彗星的周期有關。由于獅子座流星雨的輻射點位于獅子座,因而得名。
流星雨不象日食、月食等天象。它是每年定時出現的。因為這是取決于地球公轉軌道位置。不過有些年份大些,有些年份小些。獅子座流星雨是每年11月17日前后。
11月17日左右
下一次較大爆發大概是2025年。
天文學上的獅子座,大概方位是在東偏北一點,水平高度40度左右的天空區域。
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從獅子座方向迸發出來。
獅子座流星雨產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一顆叫坦普爾·塔特爾的彗星。這顆彗星繞太陽公轉,不斷拋散自身的物質,就像灑農藥那樣,散下許多小微粒,這就是獅子座流星雨
每年都會如期而至。
白羊座χ流星雨 9月7日-10月27日 10月8日 3-5
白羊座σ流星雨 9月7日-10月27日 10月8日 3-5
白羊座δ流星雨 9月25日-12月6日 12月9日 2
流星雨 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每年都會有好幾場流星雨輪番上演,而近期 白羊座 流星雨也將上演,那么下面就由 星座知識 為大家揭曉下白羊座流星雨2023年什么時候出現?幾點?
白羊座流星雨2023年什么時候出現
活動時段:5月14日—6月24日(不確定)
極大時間:6月7日。
該流星雨輻射點僅位于太陽以西30°左右,因此可對其的光學觀測十分有限。較低的輻射點以及黎明時分過于明亮的天幕意味著個人通過視頻或目視觀測記錄到的流星數量通常很少。因此,一項于年發起并通過各種觀測方法收集數據的IMO項目一直在進行著,旨在于整合許多獨立時段(包括那些很少甚至沒有白羊座白晝流星雨活動的時段)的觀測結果。
目前可利用的視頻資料并未呈現出一個明顯的活動時間段,不過有一個一周左右的可察覺到活動水平(甚至表現出高于上述的ZHR)的時段。因此,有關該項目的任何資料貢獻都備受歡迎。由于其輻射點的高度因素以及6月初接近黎明時觀測環境的迅速變化,建議目視觀測者們將觀測記錄劃分為較短的時間間隔(約15分鐘),并不斷確定每個時間段的極限星等。相比于北方6月份較差的晨光條件,大約30°N以南地區更有利。由于明亮的晨光成了主要的限制因素,月相(6月5日滿月)并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
拓展資料
1947年之后所有的大型雷達觀測都觀測到了白羊座流星雨,瑪麗·阿蒙(Mary Almond)在1951年確定了軌道,雖然軌道傾角已經被確定為18度,但阿蒙卻仔細的研究了開始和結束的時候的軌道傾角,并指出開始的時候軌道傾角為3度,而活動結束的時候軌道傾角達到34度,這就是說軌道中心逐日遠離黃道。
軌道傾角的疑問自1951年后不斷被證實,澳大利亞、美國和蘇聯的觀測者都得到了19-38度的結果。1975年澳大利亞的觀測結果發表,為解決這個問題開啟了一扇門。
加特爾(G.Gartrell)和厄福(W.G.Elford)在1969年中旬觀測到6個可能與白羊座流星雨有關的活動,這些群的軌道傾角從2.4度到65.3度不等。他指出“這些群中的軌道傾角增加現象并沒有得到發現”,也就是說,這些不同群之間不同的變化看來就是白羊座流星群軌道問題的解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