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最早記載出現于戰國晚期,1975年在湖北省孝感市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簡描述了十二生肖,而十二個生肖的排名到底是誰定的,怎么定的,迄今已無法查找與證實,倒是古人寫過幾篇文章和流下幾個傳說,都是古人的推測,不過有一本古籍記錄的倒很有道理的。
宋朝洪巽在著作《旸谷漫錄》中試圖解釋十二生肖的排名,他將生肖分別陰陽兩類,陰4腳趾陽5腳趾,但是因為老鼠前足四趾蛇無趾,所以此推測有很大漏洞;還有鼠年為首有兩個神話傳說,一個是賽跑先后順序,老鼠爬上了牛的角爭得第一名;還有一個是開天地時老鼠溜出來立下了打開天地的功勞所以排第一,但是這些要么有漏洞,要么神話傳說。
關于十二生肖的排序,民間有各種各樣的傳法,比如當年軒轅黃帝要選十二動物擔任宮廷衛士,貓托老鼠報名,老鼠給忘了,結果貓沒有選上,從此與鼠結下冤家……等等,但是,這并不是真的。真實的十二生肖排序,可是大有學問。
上古人就從古代晝夜十二時辰的角度解說地支和肖獸的配屬關系。而后,又在十二時辰的啟發下,發明了十二個生肖的排序。
▊子時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夜間11點至次日凌晨1點,屬子時,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靜,頻繁活動之時,故稱“子鼠”。
▊丑時
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凌晨1點至3點,屬丑時。牛習慣夜間吃草,農家常在深夜起來挑燈喂牛,故稱“丑牛”。
▊寅時
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凌晨3點至5點,屬寅時。此時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兇猛,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聲,故稱“寅虎”。
▊卯時
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清晨5點至7點,屬卯時。天剛亮,兔子出窩,喜歡吃帶有晨露的青草,故稱“卯兔”。
▊辰時
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早晨7點至9點,屬辰時。此時一般容易起霧,傳說龍喜騰云駕霧,又值旭日東升,蒸蒸日上,故稱“辰龍”。
▊巳時
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上午9點至11時,屬巳時。大霧散去,艷陽高照,蛇類出洞覓食,故稱“巳蛇”。
▊午時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中午11點至午后1點,屬午時。古時野馬未被人類馴服,每當午時,四處奔跑嘶鳴,故稱“午馬”。
▊未時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午后1點至3點,屬未時。有的地方管此時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時候,故稱“未羊”。
▊申時
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下午3點至5點,屬申時。太陽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時啼叫,故稱“申猴”。
▊酉時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下午5點至7點,屬酉時。太陽落山了,雞在窩前打轉,故稱“酉雞”。
▊戌時
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傍晚7點至9點,屬戌時。人勞碌一天,閂門準備休息了。狗臥門前守護,一有動靜,就汪汪大叫,故稱“戌狗”。
▊亥時
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夜間9點至11點,屬亥時。夜深人靜,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故稱“亥豬”。
自古關于十二生肖的順序排法有很多種版本,到現在為止也并沒有統計出到底哪一版本是真實的?民間有很多關于十二生肖的排序故事,有一個版本被廣為流傳。
據說當年軒轅皇帝在創立天地之初,想要選出12個動物輪班鎮守人間。于是皇帝就詔告天下,在新年這一天,哪個動物最快到達天庭就可被選。
動物們知道這個消息之后開始準備,等到新年這一天開始了賽跑,跑在第1個的是老鼠,第2個的是牛,依次排下去就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當然這個故事只是來自于民間美好的傳說,不能作為歷史考證。最早發現十二生肖的是從詩經中找到的,《詩經·小雅·吉日》中寫道:吉日庚午,即差我馬。庚為天干金,午為地支火,午也是馬的意思,午馬為12地支之一。可見在詩經時期已經有十二生肖存在了,說明十二生肖出現的時間比詩經存在的時期還要早。
清朝學者趙翼在他的《陔余叢考》中提到,北方民族沒有子丑寅卯12個時辰,但卻有鼠牛虎兔的分歲計時法,而且這種方法還漸漸在中國各地散播開來,遂相沿不廢耳。
近代學者指出,中國的十二生肖來自于古巴比倫地區的12黃道,西方有12黃道,所以中國漸漸就有了十二生肖。其代表學者是郭沫若,他在研究印度和古巴比倫文化的時候發現了12宮,后來西方諸國都效仿之,隨后12宮的概念也傳到了中國北方游牧民族中,漸漸就有了十二生肖。
但現代學者認為十二生肖是起源于中國,是早期上古民眾對圖騰和動物的崇拜而來。具體排列方法應該是根據天象所指引,也是早期的天文學。
十二生肖肖象的起源只出現在西漢的朝,當時西漢出土的陶瓷鐘上只有六個肖象,和六個生肖造像,分為兩組,都是一樣的,一共十二個。
從左到右排列,它們是龍、虎、馬,猴、狗和蛇,栩栩如生。底圈有二十三條魚。
不知道什么意思。它存在于西安市,碑林博物館,但它只是一個后代的復制品。
到了東漢,隨著道教,的崛起,這些有文化的道德家正式玩起了歷史和天氣日歷,接著是肖象等六種動物。
它們是老鼠、牛、羊、雞、兔子和豬。公司門前有12個肖象,用十根天干做一個年、月、日、季的日歷。
兩個數的一個公倍數,一輪60天,然后一輪60年。后人稱之為花甲。
后來,東漢的道德家從十象和歷法中推斷,并準確地安排了它們,各種活動、勞動和自我休息的時間相繼被安排為十二小時。
后來他們用各種動物的形象來排列中國歷史上朝一代的順序,和中國歷史上統治國家的十二代朝用十二頭大象來對比,確實如此。夏鼠、商牛、周虎、秦兔、漢龍、金蛇、隋。
他們還得出結論,在朝,的后代中,不會有一個完整的性別,因為一個術語家族被賦予了天堂。聽這句話分析一下沒有錯,但是前兩句和后兩句相隔千里,百年。
英雄豪杰入侵世界,為勞動群眾打抱不平,把世界上受苦受難的人民團結起來推翻封建剝削階級。
大大小小的領導和官員,從沒有考慮過個人得失,也沒有考慮過從權力中走出來的所有祖先。
后來他們的接班人以祖先為榮,以功德為榮,開始為自己打工,不得不為自己和后代謀點福利。
我的歷史知識有限,請老師們理解,然后請老師們分析一下發布的朝代和十象是否都是對稱的。
十二生肖排列順序之謎臆猜
□劉孝存
十二生肖,為什么排在首位的偏偏是小小的鼠,而不是騰云駕霧的龍,也不是百獸之王的虎?為什么不看中強勁溫順的牛?為什么不選出靈巧異常的猴?眾說紛紜,其中有「道教玉帝說」,有「佛祖如來說」,有「先祖黃帝說」,有「天象星宿說」,有「原始部落圖騰說」等等。我認為,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是古人依據十二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和活動特點來安排的。
天文學家將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什么以這幾個字定時辰呢?分析一下這十二個字的原形和本義,我們就會看得十分清楚。
子:為 。像孩子在襁褓之中。子的本義為:幼小的、卵。古代指兒女。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正是夜深人靜的午夜時分,正是今明兩天的臨界,也可以說「明天」這個「產兒」就要誕生,或者已在襁褓之中。子時,是孕含著什么孵化著什么的時刻。
丑:為 。「扭」的本字,像手指抓住一物而扭動。扭,也作轉動講。子時過后,一點至三點為丑時。夜正深,但「第二天」已經開始了。無形之中,似乎有一只大手在轉動天體--夜幕即將被轉過去,白天即將被扭過來。
寅:為 。有說像黃泉欲出,又說像雙手捧矢,即「引」的古字。引,可釋為牽引、引導、引起、離開。黎明前的三點至五點為寅時,正是黑夜即將離開,熹微即被牽引而來的時刻。
卯:為 、 。有說為冒,像開門之形,又有 之體,又說像斷物形,為劉的本字。黎明時分的五點至七點為卯時,天亮了,太陽冒出來了,人家的門該打開了。卯時,黑、白不再混淆,而是斷然分開的。
辰:為 。有說像貝殼形,「 」的本字;又說為「 」,有 之體。我以為它有托出云氣之意。云氣之上有日,為「晨」;無日,則云氣彌漫。夏日的早晨,七點至九點,大霧茫茫。
巳:為 、 。有說像胎兒形突出頭部和蜷曲的身體;又說為蛇的象形。上午九點至十一點,霧氣消失,正是暖融融的時刻,蛇從洞穴中爬出來了。
午:為 、 。有說像木杵之形,「杵」的本字;又說為「牾」,抵牾為矛盾。將一木杵立在日光下,木杵沒有影子,因為日光是從頭頂之上照射下來的。古人依形造字,又依形取義,以形、義命物。由此,日中的時候,即十一點至十三點為午時。
未:為 、 。像樹木枝葉重疊,物長成后才有滋味。「味」的本字。午后十三點至十五點未時,示意只有經過陽光的強烈照射,樹木才會枝繁葉茂、果子才能成熟。成熟的果子,才會有滋有味。
申:為 、 。有說像閃電形,又說為「神」。十五點至十七點,風雨帶著閃電和雷鳴來了。古人不知閃電和雷鳴為何物,以為神在天上為之。
酉:為 、 。像裝酒的壇子,「酒」的本字。十七點至十九點,傍晚時分,勞作了一天,此時正是吃飯的時候,就簡稱「酒時」吧。
戌:為 、 。人、戈會意,指人持戈(武器)守護。十九點至二十一點,酒足飯飽以后,一家老小該入睡了。但是不能大意,還要預防外敵或野獸的侵害,所以要手持武器進行護衛。
亥: 、 。有說像豬,「豕」字的變體。有草根-說。二十一點至二十三點,主人被豬拱槽的聲音攪醒了--要想豬肥,就得夜半起身給它添食。此外,草根與植物的塊莖有關,那是豬的飼料。
十二時辰的十二個字,竟是記述并描繪了一幅夏日的古代農家生活作息圖!就連自然景觀也歷歷在目,可謂言簡意賅。
從出土文物來看,早在殷商時期就已經有了以天干、地支計紀歲的方法。干、支先用來紀日,后來發展為紀月、紀年。
那么,十二時辰是怎么與十二生肖相結合的呢?
觀天象的最佳時機應是夜深人靜、繁星滿天的時候。子夜時分(二十三點至一點),古人(天文學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聽得周圍有細碎的聲音,低頭一看,原來是老鼠在活動。天長日久,古人發現鼠類出沒頻繁的時刻是子時。于是,子時便與鼠聯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屬相的第一位。
「馬無夜草不肥」,牛當然也是如此。農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農家的大事。丑時(一點至三點),農家自會起身喂牛。牛與丑時聯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凌晨三點至五點,晝伏夜行的虎最兇猛,農家常常會在此時聽到不遠處傳來虎嘯聲。于是,虎與寅時相聯系,有了「寅虎」。
五點至七點,天亮了,兔子跑出窩,去吃帶著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與卯時相聯系,便有了「卯兔」。
七點至九點,是容易起霧的時刻。據說龍能騰云駕霧,大霧之中才會「神龍見尾不見首」。不過龍是傳說中的動物,或者說是人用幾種動物的「零件」拼湊起來的「人造動物」,在現實中看不到,只有大霧蒙蒙之中,人們才會產生龍的幻象。如此,龍才會在辰時的霧中「出現」。龍和辰時相聯系,便有了「辰龍」。
九點至十一點,大霧散去,艷陽當空。體溫不恒定的蛇從洞穴中爬出來曬太陽。無論有毒還是沒有毒的蛇,都是可怕的,蛇最活躍的時刻,便是「巳時」。在造字時,「巳」被畫成了一條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聯系在一起的。
十一點至十三點,烈日當頭。這「烈」,使人想到了人類「得力助手之一」的馬。紅鬃烈馬是良駒,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時的太陽一樣火烈。馬與午時相聯系,就有了「午馬」。
十三點至十五點,未時,驕陽已把草上的露珠曬乾,可別忘了這正是放羊的好時光。于是,「未羊」應運而生。
十五點至十七點,申時,太陽偏西,或者雨過天晴,天氣顯得清爽起來。這時候,猴子最喜歡在樹林里玩耍啼叫,人們聽到了,記在心里,便把這一時刻與猴子聯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十七點至十九點,酉時,太陽快落山了,家養的雞該回窩了;再不回窩,天一黑就會找不見。農婦著急了,四處呼喚著,轟雞入窩。這吃飯喝酒的時刻,也與家雞入窩相連,于是就有了「酉雞」。
十九點至二十一點,戌時,人們在臨睡之前要巡視一番;跟隨他們的,是人類的另一個「助手」--狗。巡視的時刻與狗聯系起來成為「戌狗」,恰到好處。
二十一點至二十三點,深夜可以聽到肥豬拱槽的聲音,主人很高興。不過要想豬長得肥壯,還得起身為它添食。亥時,自然與豬相連,于是有了「亥豬」。
表示十二時辰的十二個字與十二生肖相結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中國的十二生肖是按照動物出沒時間和生活特征來排名的。
中國的十二生肖也稱為屬相,是根據每個動物的日常出沒時間和他們的生習慣來排名的。每天的二十四時辰都是有不同的名稱,每個時間點內都有會結合每天的星辰以及我國的陰陽八卦來的。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所以每一個屬相的背后都有不同的含義。在每個時辰干什么或是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都是要注意的。在很多時候,每個人的出生都是有一定定數的,很多人都在希望自己有一個好的出生時辰,有的還在生肖上進行選擇,古代的很多人也比較注重這些生辰八字的。
在古代,很多人都比較注重生辰八字,他們在孩子出生之后就會計算,讓很多人進行測算。雖然很多人對生辰八字比較的注重,但是他們在一些理解上和處理上還是欠缺一些東西的。在現在,我們要相信科學,不要過度的相信這些生辰八字,雖然這些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但是我們也要結合一些現代的技術和科技的力量,不要過多的去關注這些生辰八字以及生肖之類的。
像這樣的一些知識,古代人的聰明才智還是比較大的,他們能根據不同的特性以及天氣氣象來找到一些規律可循,這也是他們聰明才智的一種體現。我們要在一些思想上對這部分的知識進行接受,同時也應該對于自己的一些行為不要過度的去在意。
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要更多的相信科技的力量,不要過度的去在意和依賴古代的一些思想。好的思想我們可以進行傳承和學習,但是有些事情我們不能太過于在意。而是在一些時候相信科技的力量,用我們現代人的思想去看待一些事情。古代流傳下來的陰陽八卦和十二生肖對于我們現在人來說還是比較好的,我們要吸收里面的精華,丟掉里面的糟粕,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將我們的一些古代知識和聰明才智很好的繼承和發揚光大。
在眾多的人當中,很多人都在經歷了一些舊思想的熏陶,他們過于陳腐,對一些思想過于守舊,很多人的這種思想還是比較多的,我們要繼承好的思想,將他們一代一代的發揚光大。
古代流傳下來的一些思想和文化都是比較好的,我們現代人要學習精華,擯棄糟糠,讓這些文化一代代的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