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運輸保證了生物體可以根據自身生命活動的需要有選擇地吸收物質。
氨基酸脫氨基所生成的氨基在體內的轉運方式有兩種
脫氨基作用是指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脫去氨基生成α酮酸的過程。這是氨基酸在體內分解的主要方式。參與人體蛋白質合成的氨基酸共有20種,它們的結構不同,脫氨基的方式也不同,主要有氧化脫氨、轉氨、聯合脫氨和非氧化脫氨等,以聯合脫氨基最為重要。 (一)氧化脫氨基作用(Oxidative Deamination) 氧化脫氨基作用是指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在氧化脫氫的同時脫去氨基的過程。 不需氧脫氫酶催化的氧化脫氨基作用 谷氨酸在線粒體中由谷氨酸脫氫酶(glutamate dehydrogonase)催化氧化脫氨。谷氨酸脫氫酶系不需氧脫氫酶,以NAD+或NADP+作為輔酶。氧化反應通過谷氨酸Cα脫氫轉給NAD(P)+形成α亞氨基戊二酸,再水解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圖7-2)。 谷氨酸脫氫酶為變構酶。GDP和ADP為變構激活劑,ATP和GTP為變構抑制劑。 在體內,谷氨酸脫氫酶催化可逆反應。一般情況下偏向于谷氨酸的合成(△G°′≈30kJ·mal1),因為高濃度氨對機體有害,此反應平衡點有助于保持較低的氨濃度。但當谷氨酸濃度高而NH3濃度低時,則有利于脫氨和α酮戊二酸的生成。 (二)轉氨基作用 轉氨基作用(Transamination)指在轉氨酶催化下將α-氨基酸的氨基轉給另一個α-是酮酸,生成相應的α酮酸和一種新的α-氨基酸的過程。 體內絕大多數氨基酸通過轉氨基作用脫氨。參與蛋白質合成的20種α-氨基酸中,除甘氨酸、賴氨酸、蘇氨酸和脯氨酸不參加轉氨基作用,其余均可由特異的轉氨酶催化參加轉氨基作用。轉氨基作用最重要的氨基受體是α酮戊二酸,產生谷氨酸作為新生成氨基酸:進一步將谷氨酸中的氨基轉給草酰乙酸,生成α酮戊二酸和天冬氨酸:或轉給丙酮酸。生成α酮戊二酸和丙氨酸,通過第二次轉氨反應,再生出α酮戊二酸。 因而體內有較強的谷草轉氨酸(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和谷丙轉氨酸(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 aminase,GOT)活性。 轉氨基作用是可逆的,該反應中△G°′≈0,所以平衡常數約為1。反應的方向取絕于四種反應物的相對濃度。因而,轉氨基作用也是體內某些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合成的重要途徑。
自由擴散協助擴散主動運輸胞吞,胞吐
主動轉運是人體最重要的物質轉 運形式。
DNA和RNA
細胞跨膜物質轉運有四種方式:從能量消耗角度可分為主動轉運和被動轉運.
自由擴散:是指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質順濃度差通過細胞膜的擴散過程.(被動)
轉運對象:co2、o2、n2、乙醇、尿素等.
特點:①
高濃度→低濃度
②
不耗能
協助擴散:是指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較小的小分子物質,在膜上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幫助下,順電-化學梯度,從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擴散.(被動)
特點:①
高濃度→低濃度
②
不需耗能
③
具有選擇性
④
通透性可改變
主動轉運(或主動運輸):是細胞通過耗能的過程將物質逆濃度梯度或電位梯度進行的跨膜轉運過程.
特點:①
高濃度→低濃度,逆濃度梯度(逆化學梯度)運輸;
②需要能量(由atp直接供能)或與釋放能量的過程偶聯(協同運輸),并對代謝毒性敏感;
③都有載體蛋白,依賴于膜運輸蛋白;
④具有選擇性和特異性.
膜泡運輸(出胞和入胞):出胞指胞質內的大分子物質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細胞的過程.胞吞指大分子物質或物質團塊(如細菌、病毒、異物、脂類物質等)進入細胞的過程.
特點:①定向轉運
②需要能量
③依賴各種蛋白和偶聯機制
④可運輸大分子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