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東名剎華巖寺,歷經400年滄桑之后,將在本月底開啟新的華章。記者昨日從九龍坡區民宗局獲悉,重慶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佛教盛典———“中國?重慶華巖佛教文化節”于本月25日至27日在華巖寺舉行。屆時,海內外高僧大德將齊聚華巖古寺,為全國首座露天金佛開光。
佛像金箔達1200平方米
據了解,位于華巖寺的這座露天金佛為佛祖釋迦牟尼圣像,高16米,內部以鋼架結構為支撐,佛身為2毫米厚的銅板鍛造而成,通體貼附24K純金金箔。
“雖然有塑造無錫靈山大佛、大嶼山大佛的經驗打底,但華巖寺金佛還是讓我們費了不少心思。”承建方南京航天晨光集團人士介紹,金佛共用去黃銅100噸,如此體量無法一次成型,而是分解成若干部分,先在南京造好,再千里遠送重慶現場拼裝。
為解決日曬雨淋,風化銹蝕的難題,金佛貼金時還用上了高科技的納米技術。“可以保證,在10年內,佛像金身不壞。”晨光集團人士說,如果把用去的金箔全部攤開,足足有1200平方米。
裝藏器物用去兩卡車
金佛從內到外,四周所設,無一不體現佛教傳統儀規。
按照佛教傳統,華巖寺此前已邀請藏傳佛教高僧專程來渝,為即將開光的金佛舉行了“裝藏”儀式。“所謂‘裝藏’,就是在佛像內的預留空間中,裝入各種器物,這是佛像開光之前,必須進行的儀式。”華巖寺方丈道堅和尚說,裝入華巖寺金佛的器物中,有佛教經書、金銀珠寶和各種法器,林林總總,足足有兩卡車之多。
金佛底座是一個八角樓,室內為萬佛殿,供奉小金佛,外墻上則是分別用整塊漢白玉雕刻而成的6個佛祖故事,濃縮了釋迦牟尼出生,成佛,布道,直至圓寂的生平。
金佛身后,立著6根石質經柱,6000多字的整部金剛經雕刻其上;金佛面前的拜佛廣場,兩側樹木枝繁葉茂,修剪為左高右低,用園林手法,構成了左青龍、右白虎的護法陣勢。
少林武僧團首度來渝
據了解,首屆中國?重慶華巖佛教文化節期間,來自內地、港澳臺和韓國、新加坡的高僧將為華巖寺金佛開光。
此次佛教文化節由重慶市佛教協會主辦,重慶九大寺廟(華巖寺、慈云寺、羅漢寺、雙桂堂、圣壽寺、縉云寺、寶輪寺、南山寺、溫泉寺)共同承辦。文化節期間將舉行“重慶佛教文化藝術展”,九大寺廟都將拿出“鎮寺之寶”,包括佛像、經書、書畫等,供市民品鑒。
此外,文化節還將舉行華巖佛教文化論壇、佛樂藝術晚會、華巖獎學金簽字儀式等活動。將于26日晚舉行的佛樂藝術晚會,由峨眉山佛教音樂藝術團擔綱,演奏佛教音樂。河南嵩山少林武僧藝術團也將首次來渝一展身手。
5000尊金佛分身將入民間
信眾可將小金佛迎請回家,也可將其供奉在大金佛身下的萬佛殿內
在海內外高僧齊聚的華巖寺露天金佛開光大典上,5000尊小金佛也將一同開光。據悉,這5000尊小金佛將接受民間信眾的迎請。
據介紹,小金佛是依照華巖寺金佛按比例縮小100倍制成,高約20公分,形態與大金佛別無二致。每一尊小金佛都有編號,互不重復。
“小金佛開光后,即可視為大金佛的分身。”據華巖寺方丈道堅和尚介紹,引請小金佛的起價為3333元/尊(隨緣號),按照編號不同,又分為4888元/尊(喜緣號)、8888元/尊(結緣號)、9999元/尊(佛緣號)。信眾除可將小金佛迎請回家外,還可供奉在大金佛身下的萬佛殿中,由華巖寺方負責平日的打理,此為天緣號,費用為2萬元/尊。
此外,依照佛教文化傳統,大金佛蓮花座的66個蓮花瓣也將接受信眾供奉。信眾可將個人或企業的名字刻在蓮花瓣上,永世紀念。
據悉,依照蓮花瓣位置的不同,供奉費用分為20萬元、30萬元和50萬元三檔。
重慶大佛群像
巴渝文化源遠流長,留下了多處大佛。這些歷經滄桑,至今依然屹立的佛像,是重慶人寶貴的財富。
彈子石大佛位于長江南岸大佛段集翠村的江邊上,造像為結跏跌坐的彌勒佛,高7.5米,建于元代末期,是長江三峽庫區規模最大的摩崖造像,也是我國唯一可以確認的農民起義軍政權所制作的佛教造像。
潼南大佛位于潼南縣定明山前麓摩崖上的彌勒坐佛,通高18.43米,胸圍8.35米,依山面江,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
江津石門大佛這尊我國最大的腳踏蓮花觀音大佛像,位于絕壁邊沿,通高13.5米,肩寬5.9米,胸厚5.2米,屬高浮雕近圓雕型石刻,早在解放初期就被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縣南雅大佛大佛坐落在開縣西南部的南雅鎮,為唐朝末年留下的石刻雕塑。佛像高10.8米,佛座寬6余米,兩腳心間距3米,可容一成人睡臥。
可以
華巖風景自古聞名遐邇,綿延三百年,歷六十七代主持,出佛界十大高僧。
歷代眾多文人墨客,政要名流,紛至沓來,或尋幽問古,或訪僧談禪,留下數以萬計的詩文匾聯,墨跡碑刻,彌足珍貴。
古有大施主楊繼芳舍地興廟;重慶知府陳邦器鑄像禮佛;書壇名手龔睛皋訪僧談禪;晚清宿儒趙熙賦詩紀勝。
近有林森等人親臨法會;考試院長戴傳賢結緣禪寺;司法院長居正臨寺筑廬;西泠印社社長張宗祥協力修志;魯迅故友喬大壯避亂華巖等。
素筵
游華巖寺,不得不提香積廚素食。華巖寺接引殿旁、凈心園前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宮殿式樓臺建筑,紅墻綠瓦,雕梁畫棟,五色繽紛。一樓一底,面積七百余平方米,這就是華巖寺的素食餐廳香積廚。
餐廳向信眾游人供應的經濟小吃、喜慶素宴、高級素筵,一律素食,絕無葷腥。華巖寺素食久負盛名,現今六十歲以上的信眾游人說起當年華巖寺待客的“麻油鍋巴”,津津樂道、贊不絕口。解放后還俗僧人為謀生計,獨創華巖“麻油素面”,名噪一時。
華巖寺素食既有寺廟素食的傳統,又獨具一格。特點是:清鮮淡雅,注重時鮮;制作精細,種類繁多;營養豐富,療疾健身。
環境
華巖寺寺廟龐大,氣勢恢宏,設有天王殿、藏經樓、觀音堂;寺內有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達摩祖師巖像,藏經700多卷;華巖湖,占地7.5公頃,四周茂林修竹,湖面清靜幽深,湖上建有湖心亭一座,另有賓館、茶樓、游船;荷塘數處,形成“天地夜月”、“柏嶺松濤”、“曲水流霞”、“疏林夜雨”等八景,是瀏覽觀光、劃船垂釣和休閑度假的好地方。
華巖寺
如果可以的話,在楊家坪團結路坐車去就行了。比較方便。。祈一個福,應該的。。對了,是428路車,我也去過幾次了,還是有點久哦坐車。不過相信沒什么。
華巖寺位于重慶市九龍坡區中梁山巖村,始建年代無考,明、清兩代歷有修建。據《華巖寺志》載:“縣之西有伽藍,曰華巖,其地在待漏山麓,山有洞有泉,雨時飛濺窟如散花然,洞曰華巖,以是狀之,而寺之命名乃因洞著稱。”
華巖寺由三大院落構成,即華巖洞、接引殿、大雄殿。此寺依山傍水,竹木蔥蘢,占地474畝。建筑規模宏大,達八千多平方米。大雄殿是禪宗大師圣可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創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重建,歷經修葺始成今之規模。主體結構以中軸線分布依次為天王殿、大雄殿、藏經殿、禪房、法堂等。大雄殿是為木、石結構,重檐歇山琉璃瓦頂,面闊5間,22.5米,進深6間,9.7米,通高13米。接引殿在距大雄殿北30米處。四合院布局,由牌坊、殿門、配殿、正殿組成。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華巖洞位于大雄殿西南約百米處,原建筑已毀,只有遺跡可尋。華巖寺留有清人圣可、龔晴皋及趙熙等人題寫的匾額和碑石多塊,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華巖寺現任方丈心月法師,現任監院朗空法師。
八景永恒
3個多世紀前,圣可大師于創寺之初,遍邀文人名士前來觀光游覽,于各處精妙景點共同切磋,選八大景觀提煉命名,是為天池夜月、帕嶺松濤、遠梵霄鐘、疏林夜雨、雙峰聳翠、古洞魚聲、曲水流霞、寒巖噴雪。
華巖人文
華巖風景自古聞名遐邇,綿延三百年,歷六十二代主持,出佛界十大高僧。
歷代眾多文人墨客,政要名流,紛至沓來,或尋幽問古,或訪僧談禪,留下數以萬計的詩文匾聯,墨跡碑刻,彌足珍貴。古有大施主楊繼芳舍地興廟;川東巡憲王孫蔚捐俸請藏;重慶知府陳邦器鑄像禮佛;書壇名手龔睛皋訪僧談禪;晚清宿儒趙熙賦詩紀勝。近代有林森等人親臨法會;考試院長戴傳賢結緣禪寺;司法院長居正臨寺筑廬;西泠印社社長張宗祥協力修志;魯迅故友喬大壯避亂華巖。
金佛:
據了解,位于華巖寺的這座露天金佛為佛祖釋迦牟尼圣像,高
16米,內部以鋼架結構為支撐,佛身為2毫米厚的銅板鍛造而成,
通體貼附24K純金金箔。金佛共用去黃銅100噸
為解決日曬雨淋,風化銹蝕的難題,金佛貼金時還用上了高科技的納米技術。“可以保證,在10年內,佛像金身不壞。”
如果把用去的金箔全部攤開,足足有1200平方米。
按照佛教傳統,華巖寺此前已邀請藏傳佛教高僧專程來渝,
為即將開光的金佛舉行了“裝藏”儀式。
“所謂‘裝藏’,就是在佛像內的預留空間中,裝入各種器物,
這是佛像開光之前,必須進行的儀式。”裝入華巖寺金佛的器物中,有佛教經書、金銀珠寶和各種法器,林林總總,足足有兩卡車之多。
金佛底座是一個八角樓,室內為萬佛殿,供奉小金佛,
外墻上則是分別用整塊漢白玉雕刻而成的6個佛祖故事,
濃縮了釋迦牟尼出生,成佛,布道,直至圓寂的生平。
金佛身后,立著6根石質經柱,6000多字的整部金剛經雕刻其上;
金佛面前的拜佛廣場,兩側樹木枝繁葉茂,修剪為左高右低,
用園林手法,構成了左青龍、右白虎的護法陣勢。
對不起,我只找到當初金佛的資料..7佛塔實在沒能找到..
但我記得7佛塔是放骨灰的吧= = 我奶奶就在那買了2個位子
買金牛管,最好的是查驗證碼,每一彎頭,每一個直通,每一個管道,都可以查真偽餓,沒有運通金牛這一說。希望能助你。
當然并不是非要去佛堂寺院才可以拜佛,當你的心靈信仰了佛后,(這里請注意是對“佛”的信仰而不是“佛教”)可以請尊佛像,有想給他開光的想法就開下光(不要找那種開光還收費的那種,不是怕花錢,而是收費的99%都是假的,還有些可能會有危險,感興趣可以單獨聊這個),不想開光就直接請回去。在家里拜佛也是一樣的。采用何種儀式拜佛不重要,心中有了敬仰的心一般錯不了。畢竟不是出家人,要求不必那么嚴格。拜佛本身不用花錢,你個人隨心意給寺廟捐些香油錢就可以了,多少無所謂,隨心。更高的境界就是:“心中有佛,何須拜佛。”一言一行皆按照信佛者標準去做自然心曠神怡~ 應如何拜佛最得利益問:他說弟子發心拜佛消業障,起初速度很快,一天八百拜,心里計數,愈拜身體愈輕。但一天下來后很疲倦。此后感覺此種拜佛恭敬心不夠,于是放慢速度,一小時禮佛不記數,心中只想阿彌陀佛,但容易打妄想。請問應如何拜佛最得利益?答:最初拜佛還是要記數,就跟念佛一樣,記數可以用念珠記。但是那個念珠,拜佛用的念珠的穿法,不能穿的這么緊,穿這么緊你就不好撥。至少要有四個手指這么寬,就是線它有這么長,你才好拉過來。你拜一拜,這一粒拉到這邊來,所以至少要四個指頭。這是從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的,線要有四個指頭,你才好撥。那可以說是專門用來做拜佛,真正拜佛、念佛用的。所以這個念珠穿法空間要大,你撥的時候好撥。要是拜到一段時期之后,大概能夠知道,我們從前是用香,一支香。長香是一個半小時,普通一般的香是一個小時,用這個來記數,現在鐘表很普遍,就更方便了,就是一個小時大概拜多少拜。然后熟了之后,就可以不要記數,我知道一個小時照我正常的速度可以拜多少。你一天八百拜,要是分為三次,不耽誤時間。早晨拜三百拜,大概差不多,我過去拜佛的速度,三百拜大概一個半小時差不多,不到兩個小時。所以早晨拜三百拜,晚上拜三百拜,中午吃過飯之后拜兩百拜,不耽誤工作。這個消業障是有好處,我那時候跟懺云法師住茅蓬,半年拜了十幾萬拜,每天都不停止,拜十幾萬拜,確實是可以消業障。拜佛一定要想佛,記數,我們拜阿彌陀佛,心里面就想阿彌陀佛,或者心里頭念阿彌陀佛。拜佛的時候不要出聲,出聲傷氣、傷身體,默念,不要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