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嘛呢唄咪吽’ :「六字真言」為觀音菩薩微妙心印,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為十方諸佛所贊嘆。若書六字大明,如同書三藏法寶。如誦六字大明,三世業障悉得清凈,了脫生死,究意成就;且能斷無明、開智慧、降魔、治病、增富、救貧、消災、延壽,救百千難苦,摧滅貪嗔癡,閉塞輪回路,歷代眷屬俱得超生,腹腸諸蟲,亦得證果;又具無量三昧法門,日日得具足六波羅密功德。一切金剛護法、天部,無不歡喜擁護。欲生何佛土,均如愿成就。不但持誦書寫與觀想等,始有功德。只要此真言著于身,觸于手,耳有所聞,目有所見,或藏于家中,或書于門上,或展旗揚幡,凡沾此法味者,任何眾生,亦得生死解脫之因,同證菩提道果之德。逢兇化吉,遇難呈祥。凡未成佛,求壽,求子,求福,求權,求消滅一切地水火風空災難危險,以及一切所求,無不如摩尼寶珠,各滿其愿。總而言之,六字真言之功德,就是佛之智慧來講,亦窮劫難盡。若以現在藏經上所載之功德來講,亦要講三年方能講完。
「記者謹按」:按西藏《甘珠爾經》中摘要所述六字真言之功德,有下列之十種:
(一)去一切鬼魅妖魔等害。(二)除一切寒熱痰氣等病。(三)救度一切水火刀兵等苦。(四)得一切福德壽命等自在。(五)除一切貪嗔癡慢疑等根本諸煩惱。(六)除一切破戒諸惡。(七)消滅諸障,獲得十地五道。(八)念十萬遍,能閉三途門。(九)念百萬遍,能度六道眾。(十)念千萬遍以上,決得菩提果,成佛無疑。
有很多具體要哪個?報身佛心咒:嗡嘛吱咪葉嗄嘞嘟《文殊八字咒》 簡易漢字音譯:唵 阿 微 拉 吽 卡 佳 拉赫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所謂求富貴得富貴,求功名得功名,求容貌得容貌。但我覺得您應該發宏愿,發菩提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世間的事物,就比如你的容貌而言,都是曇花一現。
漢語注音“嗡 嘛 智 牟 耶 薩 列 德”。
“嗡”為自身辛饒佛,方便大悲度眾生,一切眾生唯父。
“嘛”為大悲慈佛母身,諸佛本源空性母,一切種智根本性。
”智”為牟秋丁珠佛,大悲救度冷熱苦,教化地獄道眾生,嗔恨化于慈悲中。
“牟”為桑瓦昂仁佛,布施救度饑渴苦,教化餓鬼道眾生,貪念化于布施中。
“耶”為德桑榮西佛。智慧救度愚癡苦,教化畜生道眾生,愚癡化于智慧中。
“薩”為扎西丹崩佛,包容救度嫉妒苦,教化人間道眾生,嫉妒化于包容中。
擴展資料
八吉祥又稱“吉祥八寶”“八祥瑞”和“藏八寶”,亦即俗稱的八寶圖案,其中有寶傘、金魚、如意寶瓶、蓮花、白海螺、吉祥結、勝幢、金輪。藏語稱之為“扎西達杰”。
藏傳佛教寺院內和藏民家中,多以此八種圖案作為裝飾,用來象征吉祥如意。自古以來,藏民的風土人情與佛教文化密不可分,八吉祥是藏族傳統的吉祥圖案,在寺院、民居、法器、服裝、餐具等,是常見的裝飾圖案。
【阿彌陀佛簡介】
阿彌陀佛 ( ē mí tuó fó ),梵文 Amita-buddha, 意為無量覺、無量佛,也稱無量光佛 (梵文 Amitābha),或無量壽佛 (梵文 Amitāyus)。為西方極樂世界的住持佛,他以觀世音、大勢至兩位大菩薩為脅侍,在極樂凈土教化不退轉菩薩,并接引十方一切眾生到他的凈土去繼續修行以致成佛。 (藏文名稱為 Dpag-tu-med、dpag-yas。)
在梵文里,“阿”是表示否定的前綴之一,雖然拉丁文的轉寫形式是 a,但它在梵文里的發音是 e,發長音是才是 ā。無量覺、無量壽、無量光等名稱的“無”字是否定“量”的,所以讀 ē 是正確的。我國的《辭海》跟《現代漢語辭典》里都標 ē,這是經過專家鑒定的。有些人受了拉丁文的影響,又不自覺地去影響不懂外文的國人,不管他是誰,出心是多么得好,都不能改變梵文的正確讀音。因為心誠則靈,所以對于一個音也不必太在乎。
據《無量壽經》所述,于過去久遠劫中,世自在王佛出世時,有一國王聞佛說法發無上道心,棄國出家,號為法藏。其后,彼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前,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的清凈行,發四十八大愿。其中有三個大愿是∶‘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毀謗正法。’‘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愿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其中第十八愿是根本愿。其愿文曰∶‘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法藏比丘發此愿已,一向專志莊嚴凈土,其佛土距此十萬億剎,名為安樂。
法藏比丘建立此四十八大愿之后,專一志向傾注心意于莊嚴勝妙國土。其精進修行所感召的佛國世界,開闊廣大無有障礙,超然殊勝獨特美妙,其所建立的國土久遠恒長,無有衰惱無有變異。于不可思議百千億那由他久遠劫來,積極培植菩薩無量的福德勝行。從不生起貪欲之心、嗔恨之心、惱害眾生之心。不起貪欲想、嗔恨想、惱害想,不著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忍辱之力堅固成就,從不計較抱怨一切勞苦。少欲知足,毫無染著嗔恨愚癡之念,心念住于三昧定意、恒常處于無為寂靜,一切智慧通達無礙。沒有虛偽諂媚邪曲之心,和顏悅色,柔軟愛語,時時流露關懷問候的慈愛心意。勇猛精進于自己所立下的志向誓愿,從來沒有懈怠疲倦,專意追求清凈純白的善法,惠賜利益一切眾生,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上地莊嚴自我之身心,具足種種福德善行,令一切眾生功德利益皆得成就。
安住于空、無相、無愿三解脫門,不假造作不起妄念,觀察世間一切諸法如幻如化,遠離所有粗惡低俗、自害害人、彼此相害的言行。修習一切柔軟愛語、自利利他人我兼利的善行。放棄國土舍離王位,摒除財色的欲望,親身實踐六波羅蜜,亦教他人行六度萬行。無窮盡的時劫以來,積功累德。隨著其所轉生的地方,一任他的意愿和所求,無量的珍寶庫藏,自然顯發應現。教化安立無數眾生,住于無上正覺真實解脫之道。或者示生為長者居士、富家豪族、權貴種姓。或者示生為剎利國君轉輪圣王。或示生為六欲天主、乃至大梵天王。常以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四事供養恭敬諸佛世尊,如是功德多得無法稱嘆記數。口中之氣芬芳潔凈,猶如青蓮花香。身上的毛孔,散發出栴檀香味,其所散的香氣普遍熏染無量世界。容貌顏色端正無比,身相完好殊勝美妙。手中常常自然生出無盡寶藏、衣服飲食、珍妙華香、彩畫寶蓋、儀仗旗幟等裝飾物品。如是等事超過一切世間諸天人民的功業福德,于一切法得大自在。
法藏比丘今已成佛,現在西方距離此娑婆世界十萬億國土的地方,這個佛國世界的名字稱為“安樂”又稱極樂,自從法藏比丘成佛以來,已經過了十劫的時間。
又根據《悲華經》說:‘往昔過恒河沙數不可數千萬億劫的時間以前,有一個世界稱為“刪提嵐”,劫名“善持”。其中有一個轉輪王名叫“無諍念”,于寶藏如來處,發菩提心,期愿攝取莊嚴的凈土。佛即為他授記,從此向西方過百千萬億佛土,有尊音王如來的世界,在那個世界過一恒河沙數不可數百千萬億劫的時間,進入第二個恒河沙數不可數百千萬億劫的時間內,此時的世界,已轉名為“安樂”,你到那個時候當可成佛,號為“無量壽如來”。’阿彌陀佛因地修行時,依據《悲華經》所記載的誓愿,大略與《無量壽經》所發的誓愿相似。
《一向出生菩薩經》又說:‘阿彌陀佛,在無量不可數時劫的時間以前,為轉輪王的太子,名字為“不思議勝功德”,年十六歲時,從寶功德星宿劫王如來之處,聽聞到法本陀羅尼。在七萬年中,精進勤奮修行學習,未曾睡眠,也不曾稍微側身休息。后來得遇九十億百千那由他諸佛,于諸佛所說的法語,皆能聽聞受持修行學習,厭離在家剃發出世,作出家沙門。作出家沙門以后,更于九萬年中,修習此陀羅尼,又為一切眾生分別義理顯揚開示。一生之中,努力精進教化眾生,令八十億那由他眾生,發菩提心。積功累德,至不退轉之地。’《法華經》也說:‘過去大通智勝佛未出家時,有十六位王子,皆以童子年紀出家而作沙彌。彼大通智勝佛既已成佛,說完《法華經》之后,即進入寂靜的樓閣,經八萬四千劫。當時十六位王子菩薩,各個高升法座,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部大眾,廣泛說明分別疏通《妙法蓮華經》的義理,一一皆度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數眾生。此十六位菩薩,其中一位即是阿彌陀佛,第十六王子則是我釋迦牟尼。’由此可知阿彌陀佛,由本愿力,生起的種種殊勝德行,無量億劫以來,從事于成就莊嚴清凈國土的工作。現在只取這些經文,約略表示阿彌陀佛以四十八愿莊嚴凈土的大致內容,至于極樂世界中其他依報正報的事情,皆完備地記載于種種經典中,現今并不全部收錄。
而關于往生凈土三輩眾生之差別,依照《無量壽經》所說:‘那些能往生凈土上等階位的人,都是舍離家室摒除愛欲,剃發出家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習種種善業功德,以此回向發愿往生西方凈土。像這一類的眾生,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菩薩清凈海眾,立刻顯現在此人面前,此人即時追隨阿彌陀佛,往生彼國極樂世界。便于七寶蓮華當中,自然化生,安住于不退轉的境地。智慧通達勇猛精進,隨其意念神通自在。是故阿難,若有眾生想要在今生今世便能見到無量壽佛,應當發起無上菩提之心,修行一切善業功德,發愿往生彼國凈土。
其次,那些能以中等階位往生者是,若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眾生至誠深心發愿求生彼國凈土,雖然不能出家修行作清凈沙門,廣大修習一切功德,然而應當發起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適量修習一些善行,奉持齋戒,興造建立塔寺佛像,齋飯供養出家沙門,懸掛彩繒點光明燈,散種種華燒種種香,以此一切功德回向,發愿往生極樂凈土。此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化現他的莊嚴身形,具足一切光明相好,完全如同真佛一樣,與諸大菩薩清凈海眾顯現在此人面前。此人即時追隨阿彌陀佛的化身,往生彼國極樂世界,安住于不退轉的境地。功德智慧比前面的上輩者稍次一等。至于那些下等往生者,若十方世界諸天人民,有人以至誠深心發愿求生極樂凈土,假使沒有能力作種種功德,應當發起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注持心憶念無量壽佛,乃至只有十念,念無量壽佛,發愿往生極樂凈土。或者聞到此凈土法門甚深難信之法,歡喜信受至心愛樂,不生疑惑之心,乃至一念凈心念阿彌陀佛,以至誠心發愿求生彼國凈土。此人臨命終時,夢見阿彌陀佛,也同樣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功德智慧又比中等的人再次一等。’按照《觀無量壽佛經》所分的九品階位,其上、中二品,約略收攝包含于《無量壽經》的三等之中,而《觀無量壽佛經》的下三品的眾生,都是在一生之中造種種罪業,末后臨命終時,一念懺悔回心發愿往生凈土而得成就往生的,這則是《無量壽經》中的三等所未提及的。依據《涅盤經》,斷善根的闡提眾生也有佛性這個義理宗旨,《無量壽經》的三等必需要與《觀無量壽佛經》的九品合起來看,它的義理品類才能圓滿具足,請諸位讀者要詳細思惟。
評論曰:‘諸佛的法身,遍滿一切處,毗盧遮那如來既然如此,阿彌陀佛當然也不例外。一切法從究竟上來說,根本沒有清凈與染污的差異,哪里還有所謂的東方西方之分呢?然而在方便法門中,殊勝與濁惡的世界對于眾生而言則有全然不同的感受。以凡夫之位而能夠達到不退轉者,只有在極樂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才能實現,這不是其他的佛國世界所能達到的。
五濁惡世的眾生只要能夠發起至誠懇切的心,十念念佛就能夠功業成就、了脫生死,剎那之間超過塵點劫的辛苦修行。我佛的大慈大悲,在此凈土法門之中可以說是發揮到了極致。
我們何其幸運遇到此等無上的廣大法門,得以聽聞阿彌陀如來殊勝宏大的本愿功德。如果還不能發起稀有難得之心,生起欣慕愛樂的憶想思念,就如同背離慈父逃離家鄉,徘徊于貧困險惡的漫漫長路,經過久遠劫來漂流浮沉于痛苦的生死大海,卻沒有人能夠慈哀救護,如此怎么能不恐懼警惕?怎么能夠不努力精進呢?
【南無阿彌陀佛】
[編輯本段]
南無阿彌陀佛,意譯曰歸命無量覺,無量佛。亦即歸命于無量壽佛及無量光佛也。凈土宗稱之為六字弘名。歸命者,眾生一心仰賴阿彌陀佛,即眾生之信心也。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者,佛助一切眾生行體成就也。蓋眾生之信心與阿彌陀佛助眾生之行體,皆具足于此六字內。此謂機法一體之南無阿彌陀佛也。真言之口傳以此名號為陀羅尼,為金剛界五佛。善導《觀經疏》一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觀無量壽經》曰:‘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是巴利文 Namo 的音譯,梵文是 Namas,讀作那謨,亦譯作“南謨”、“那謨”等,要讀“南無”二字的古音,其漢語拼音為 Námó。意為致敬、歸敬、歸命。是佛教信徒一心歸順于佛的用語,常用來加在佛、菩薩的名稱或經典題名之前,表示對佛、法的尊敬和虔信,如南無佛陀耶、南無達摩耶、南無僧伽耶等。
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是佛的名號,名號來源于梵語音譯,“阿彌陀”在梵語中為“無量”或者“無窮大”的意思,“南無”為梵語“昄依”的意思。快要死的人念“南無阿彌陀佛”,他將帶你的靈魂去極樂世界。它的意思是“無量光”、“無量壽”等等意思,等等是指阿彌陀佛的智慧、慈悲、神通無量無邊,語言無法說清南無(讀那模)阿彌陀佛。南無就是至心歸依的意思。阿字正確讀法是漢語拼音字母中的A字。這個“阿”(A音)字很重要,阿字是華嚴字母音里面的第一個字。一個阿字有無量功德,無量涵義,其中第一個涵義,就是無生。這一句佛號要把“阿”字念準。東密興教大師贊嘆念佛法門:從一個“阿”字出生一切陀羅尼,一切咒都從“阿”字出生,一切諸佛都從咒出生。阿為第一字。彌字表一心平等無我大我義。陀字表含攝一切法藏之究竟處。阿彌陀名號是法界大密咒,是阿彌陀佛萬德的載體,是圣凡同構呼應的媒介。其中包括無量密義,可譯成無量壽、無量光。念佛無異于持咒。
(一)咒語是佛的密語,只有佛明了,等覺以下菩薩均不知其義。
(二)咒語每字每句均有無量義。研究大乘經時,知道顯說的經文亦含無量義,法味無窮,久讀不厭,何況如來神咒。
(三)有的咒中有許多鬼神名號,佛呼喚鬼神令其保佑修行人,故咒中并不完全包括世間語言。
(四)咒亦為諸佛的密語,如軍中口令。誦咒無往不利,一定能得諸佛護念,龍天保佑。
(五)誦咒蒙諸佛如來不可思議神力加持。至心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夠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漢譯本譯成無量清凈佛、無量覺、無量清凈平等覺。總之彼佛的功德、智慧、慈悲、方便、依正莊嚴、度生功德,等等,各各都是無量。由于極樂教主多劫勤修,有無量妙德,所以成佛后有無量功德名號,每一名中皆具無量功德,名能召德,所以持名的人以名召德,就召來了彼佛阿彌陀的無量功德,持名的妙用就在這里。念這一句佛號,阿彌陀佛能成為佛,而出現這句佛號,是萬德的一個果實,是萬德之所莊嚴。由于是萬德成了這個名號,所以這個名號之中就包括了萬德。‘老實念佛就是植眾德本’!當你念這句名號的時候,這個名號就在你心里頭,也就是用”阿彌陀佛”這句佛號的萬德莊嚴了你自己的心。也就因此而全攝了佛的功德成自功德。大家注意:阿彌陀佛所有的功德,在當你至心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就把阿彌陀佛的所有功德攝即成你自己的功德,即你的凡心成佛心。這也就是密宗的道理。所謂“密宗”就是把凡夫的”三業”(身、口、意造業叫做三業),使之頓然同于佛的“三密”。念佛就是這個方法,使你的口業同于佛的“意密”。你“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莊嚴了你的“意密”,你的“意業”同于佛的“意密”,這就是密宗的道理——即你的凡心成為佛心。我們自己的佛性和阿彌陀佛、釋加牟尼佛是平等的!我們念佛就是把佛的功德攝成為自己的功德。『以念佛心,入佛知見』。佛知見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問南無阿彌陀佛是什么意思?一部《無量壽經》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的注解。所以,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念一部完整的《無量壽經》。八十卷《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無量壽經》的注解。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我們今天稱作《大藏經》,就是《華嚴經》的注解。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全部的《大藏經》。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一法不漏,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在十方世界教化一切眾生所說一切法,也離不開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幾個人知道這句佛號有這麼大的功德,有這麼深廣的義理。南無阿彌陀佛的通俗語解釋是:向阿彌陀佛致敬(向如來佛致敬)! 然而,南無阿彌陀佛除了狹義的解釋之外,在廣義上是指:向一切有覺悟的人致敬。 “南無阿彌陀佛”的來歷 塵世間有很多人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卻不知"南無阿彌陀佛"是什么意思,甚至有些老人虔誠地念了幾十年"南無阿彌陀佛",竟然也不知"南無阿彌陀佛"是什么? 口念"南無阿彌陀佛"而不知"南無阿彌陀佛"表示什么,可稱得上;而那些自己不懂"南無阿彌陀佛" 是什么,就說別人念"南無阿彌陀佛" 是的人,同樣也是。其本質是相同的--盲目相信。 "佛"是指覺悟者。有覺悟的人就是佛。你有了覺悟,你就是佛。因此,佛不在天上,佛在人間,佛在心中;佛不是者的化身,而是覺悟者的稱號。 阿彌陀佛是一個"有無量功德的覺悟者"的名字,就像我們有自己的名字一樣,是一個符號,一個為了區別于他人而起的代號、代碼。 阿彌陀佛,又簡稱"阿彌陀"或"阿彌",均指有無量功德的覺悟者--"如來",也即"釋迦牟尼"。因而,阿彌陀佛又稱阿彌陀如來。 如同人有別稱一樣,阿彌陀佛共有十三個稱號,其中有十二種與"光"方面有關,一種與壽命方面有關,前者總稱"無量光佛",后者稱"無量壽佛"。
無生老母,漢族民間宗教中最為著名的女神。
集創世主、人類祖先、救世主于一身,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其起源于明代中葉出現的羅教,創始人為羅夢鴻。在羅教及其支派的理論中,無生老母既是造物主,又是救世主:她是人類的祖先,創造了宇宙與人類,同時又拯救沉淪于苦海中的后代,派神佛等下凡,或自己親自下凡救度眾生。明清的漢族民間宗教幾乎都以無生老母作為最高神祇,
“無生老母,真空家鄉”成為漢族民間宗教的“八字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