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爻兄動,還有一人與你同行;2.兄爻化財,福神絕處逢生,你去談生意,與你同行的人能幫到你;3.應為辰、兄化木,你去東南方;4.應臨太歲生世,對方有規模,此行有收獲。
《天火同仁》,應爻克世,世化回頭之克,本當論兇,然原神動而生世,則為兇中有救。 后卦世應相生,用神子水入庫于世,必在明年有望琴瑟和鳴,喜結蓮里。
變卦克制本卦,是不成功,失敗的卦象。
本卦的應克變卦的世,說明對方的家庭很滿意你。
變卦的應克本卦的世,你的父母強烈反對你們的婚姻。
不懂就相信或者不相信都是呀。
要懂得所謂的生辰八字是一個人無量劫來到今世,做人的緣成熟, 才投生為人,這個生辰八字就是一個人前世的所作所為在今世留下的信息而已,根據這個信息(也就是前世的所作所為)來推斷今世的果報,注意,是根據前世的所作所為推算的哦,這里面就有一個最大的變數,就是這個人今世的所作所為如何了。
比如這個人前世做善事多,根據生辰八字,推斷今世有好運,結果這個人生下來就沒有遇到善緣,沒有人教育他怎麼做一個好人,於是他為非作歹,結果呢?我們都明白,沒有好下場,怪算命不準嗎?這就是不懂呀;再比如,一個人前世作惡比較多,推算他今世沒有好運,但是他遇到善緣,他的父母懂得教育,教他行善積德,於是這個人就聽父母的話,惜福修福,行善積德,結果這個人就有善報,一生幸福美滿,是不是算命不準?不是的。這是什麼?命由己造,也由己改呀,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明白了嗎?明白了就用不著糾結什麼命相,行善積德必有善報。阿彌陀佛
有了卦爻,我們或取象或取義來判斷吉兇《那么,我們究竟用哪一卦、哪一爻來判斷吉兇呢?
一般說來,應是筮到何卦、何爻,就據何卦、何爻來判斷吉兇。如筮到乾卦,就據乾卦來判斷吉兇。但乾有六爻,我們究竟據哪一爻呢,欲知選取卦爻的原則,先講一下九、六之說。占筮時,每三變可得一爻。依過揲法,最后的商有四種情況:九、八、七、六。在畫出陰、陽爻的同時,也注明該爻是九、是七、是八、是六。九、七為陽爻,其中九為老陽,七為少陽;八、六是陰爻,其中八為少陰,六為老陰。”
為什么陰陽都分老少?依我們的理解,大約是古人為了進一步區分陰陽的程度。當他們把世界上的亊物按陰陽分類以后,有些物象一般談不上程度的差別,如男女、雌雄。男者、雄者為陽,女者、雌者為陰。一般說來,沒有程度區別,不能說誰陽的程度髙,誰陽的程度低。但有些亊物就不一樣。如熱,屬陽。但春天的溫暖和夏天的炎熱就不一樣,人體的熱和火的熱就大有區別。所以應加以區分。陰也是一樣,水的涼屬陰,冰的寒也屬陰,二者陰的程度就大有區別,所以也加以區分。于是就有了老陽(九)、少陽(七)、老陰(六)、少陰(八)之別。老,表示程度高;少,表示程度低。
《易經》之中,有兩個特殊的爻,即乾、坤二卦的用爻,即在它們各自的六爻之外,還有一個沒畫出來的虛爻,分別叫用九、用六。依漢代人的解釋,說是“九六者,爻之變坤為用”。也就是說,假若筮得乾卦,六爻均為九、老陽,則此卦六爻都要變為陰,成坤卦,而用“用九”這一爻的爻辭判斷吉兇》假若筮得坤卦,六爻皆為六、老陰,則此六爻都要變為陽,成乾卦,而用“用六”這一?爻的爻辭判斷吉兇。
依據這種解釋,則用九、用六僅是乾、坤二卦所特有的情況,與其他卦沒有關系。
自 序
《還本歸宗——六爻預測指南》終于付梓了。
該書寫了整整六年。六年來,或因事務繁忙,或是機緣未到,寫寫停停,停停寫寫,直至今日。
筆者自幼受易學環境熏陶,但可謂知之甚少。上世紀八十年代深入研易始于易理,對易經六十四卦晦澀難懂的64條卦辭,386爻爻辭,64條大象辭,386條小象辭,共計900條以及《雜卦傳》等易辭都曾熟濫于胸,想從中悟到博大精深的易學真諦,但仍然體味膚淺,感覺迷茫。
在這種背景下,筆者開始了對“辭象預測”、“梅花易數”、“六爻筮法”等預測體系的研究。走進了周易的應用體系,品味周易預測中的一些原則與方法,發現易學應用體系中也一樣包含著深刻的哲學道理。難怪民國易學大師尚秉和先生曾單刀直入——“未學易,先學筮”;當代易學前輩北京大學教授馮友蘭先生也曾說:“我有個建議:研究《周易》當然以《周易》哲學為主,但《周易》本來是一部筮書。《周易》的哲學思想有些與筮法有關,因此對筮法也要作調查研究工作。”民國命理三大家之一的袁樹珊論述得更是精辟:“卜雖起于數,而實根在理。就卜以言理,則理愈顯;就理以論卜,則卜愈神”。
在對周易應用體系了解的基礎上,筆者回過頭來又去品讀周易易理,頓時如入桃花園,豁然開朗。
其實,《周易》是為卜筮而創,歷史和現代包括宋代理學家朱熹在內的大家都這樣認為。需指出的是,從孔子的《易傳》產生以后,尊理污用的思潮就出現了,多朝都沒有停息,直至今日。然而,殊不知孔子也是信奉卜筮的,在《系辭傳》中就有“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的明確論述,更有流傳下來的孔子卜筮的多個占例為佐。清李光地編撰的《周易折中》中對這一現象就有論述:“……今人說易是卜筮之書,便以為辱累了易。見夫子說許多義理,便以為易只是說道理,殊不知其言吉兇悔吝皆有理,而其教人之意無不在也。”
現代更有一提易術就如洪水猛獸者,怎能不說這背離了易的根本呢?
六爻預測是周易應用體系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多朝被譽為周易預測的大宗之法,其理論體系相對完備,入手快捷,特別是對操作者“靈性”的要求不高,使普通人都可以“登堂入室”。
筆者多年深入探究六爻預測機理與原則,在十年的易學職業生涯中,大量將六爻預測法作為具體事項預測的主要方法。
該書筆者力爭做到既尊重古人的寶貴經驗,又不拘泥于古人的條條框框。所以,在尊重古法的同時,筆者在起卦、斷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個人的觀點,其中一些觀點是古今尚無人觸及的,而書中的每一個觀點,都是經過筆者多年、大量的實踐檢驗,絕無嘩眾取寵、標新立異之動機。在理論方面,筆者深入探究了六爻預測的機理,提出了“耗護神”、“真假變爻”、“真假旬空”、“真假月破”、“用神破譯”、“三場理論”、“星辰下界”等概念及理論。澄清了月建、日辰與流月流日的區別等令人迷惑的問題。在應用方面,筆者倡導與時俱近,使六爻預測具有豐富的時代特征。
書中近300個卦例除三二個引用古籍的卦例說明問題之外,都是筆者多年親自預測的實例。
該書分兩大部分內容,前半部分重點講周易與六爻預測基礎,后半部分重點講六爻預測的高級原則與分類占斷。筆者力圖使該書即具有入門的基礎性,又詮釋出六爻預測的高級要領。對于處于零點位置的周易愛好者,可以成為入門工具書;對于徘徊于六爻預測門口多年,自覺遲遲不能登堂入室的同仁們也起到一定的導引作用,快速拿到六爻預測神秘殿堂的金鑰匙!
王炳中
二00八年春于中國沈陽
目 錄
上部 周易與六爻預測基礎理論
前言……………………………………………………………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什么是六爻預測學……………………………1
第二節 六爻預測學的起源和發展……………………2
一、起源………………………………………………2
二、主要古籍簡介……………………………………2
第三節 學習六爻預測學的方法及注意事項…………6
一、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6
二、應用六爻預測學的注意事項……………………7
第二章 陰陽五行學說………………………………………
第一節 陰陽學說………………………………………7
一、起源………………………………………………7
二、性質………………………………………………7
三、常見陰陽類屬表…………………………………8
四、陰陽學說在預測中的作用………………………9
第二節 五行學說………………………………………9
一、起源與名稱………………………………………10
二、五行特性…………………………………………10
三、五行相生…………………………………………10
四、五行相克…………………………………………11
五、五行生克的辯證關系……………………………11
六、五行數……………………………………………13
七、五行陰陽…………………………………………13
八、五行方位…………………………………………13
九、五行與季節………………………………………14
十、五行旺衰…………………………………………14
十一、五行配屬總表…………………………………15
第三章 天干地支……………………………………………18
第一節 天干……………………………………………18
一、天干名稱…………………………………………18
二、天干陰陽…………………………………………18
三、天干五行…………………………………………18
四、天干方位
五、天干類屬…………………………………………18
六、天干配人體………………………………………18
第二節 地支……………………………………………19
一、地支名稱…………………………………………19
二、地支陰陽…………………………………………19
三、地支配五行………………………………………20
四、地支方位
五、地支配十二生肖…………………………………20
六、地支類屬…………………………………………20
七、地支配人體………………………………………21
第三節 天干地支的生、克、合、會、沖、刑、害、破
簡論………………………………………………22
一、天干關系…………………………………………22
(一)天干生克………………………………………22
(二)天干相合………………………………………22
(三)天干相沖………………………………………24
二、地支關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