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萬事皆有輪回什么意思,萬物皆有輪回

    內容導航:
  • 萬物皆有輪回下一句是什么
  • 凡事皆有因果,因果自會輪回是什么意思
  • 世間萬物,是不是皆是因果,皆有輪回?
  • 凡事皆有因果,因果自會輪回是什么意思 佛家說:世間
  • 佛教中“輪回”是什么意思?請具體解釋。
  • 轉世輪回是什么意思
  • Q1:萬物皆有輪回下一句是什么

    萬物皆有輪回下一句是一切皆有變數。

    這句話不能理解,世間萬物皆有它的位置,人有人的位置,物有物的位置,人可以在世間走動,有思想,能溝通。飛禽走獸可以自由的活著,天地有道,萬物有靈,世間萬物一切,都在變化中。所以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我們要學會找尋自我和方向。

    簡介:

    輪回又稱流轉、輪轉、生死輪回,意思是眾生生死死,在死亡后,靈魂又輪回重新投胎成為另一個人,像車輪一樣轉動不停,循環不已。印度教、佛教、婆羅門教其認為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如不尋求“解脫”,即永遠在“六道” (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中生死相續,無有止息地循環。

    Q2:凡事皆有因果,因果自會輪回是什么意思

    任何事情的背后都有與之相應的原因,現在的結果又成為下一事件的起因,這樣反反復復,復復反反,無有出離之日!

    Q3:世間萬物,是不是皆是因果,皆有輪回?

    春去秋來,四季更迭,年年歲歲,皆是輪回。

    潮起潮落,花開花謝,云卷云舒,皆是因果。

    世間萬物,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一切都是因果,一切都有輪回。

    老天是公平的,它不會虧待任何一個善良的人,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罪惡的人。

    命運是既定的,它不會讓前世的緣分就此流逝,也不會讓無緣的人互相折磨。

    你會愛上誰,你會失去誰,都是命運的安排,都是因果的輪回,改變不了,扭轉不了。

    你種下了什么因,就要承受結出的果,世間萬物,皆是因果,皆有輪回。

    前世今生,緣分早已注定,前世欠債,今生來還。每一個人和你相遇的人,不是你的債主,來找你償還,就是欠了你,還還你的情。

    看似偶然的相遇,其實都是前世修來的緣分。兜兜轉轉走完一生,還得在另一個未知的世界相見。

    人世間沒有什么巧合,有的只是預謀,有的只是緣分安排。緣分是一根無形的線,拴在彼此的心里,終究是要相逢。

    這是你們的因果,這是前世情愛的輪回,延續到今,還需要續寫下去。等到緣分徹底斬斷的那天,你們之間的因果輪回,才會到頭。

    世間萬物,皆有因果輪回,孽緣是,情緣也是。是你的債,無論如何也要償還。

    與人交往,有人喜歡你,就必然會有人討厭你,有人靠近你,就必然會有人遠離你。

    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愛你,也不強求所有人都陪著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果,因果里沒有你的人,即使相遇,最后也要離開你。

    那些從你的生命里經過的人,或許只是迷了路而已,你不是最好的歸宿,所以只能選擇分離。

    不要抱怨,不要難過,相遇與失去,本就是因果,本就是輪回。

    你失去了一個不愛你的人,往后還會遇到愛你的人。你遠離了一個傷害你的人,往后還會遇到疼愛你的人。

    失去并不是壞事,你所失去的一切,輪回之后還要回到你的身邊,即便變了模樣,那也是屬于你的。

    人生在世,沒有誰的生活是風平浪靜的,沒有誰的感情是一成不變的。所有的一切都在變,所有的一切都在輪回。

    世間萬物,皆是因果,皆有輪回。沒有無緣無故的陪伴,沒有無緣無故的分離,皆是因果所致,皆是得失輪回。

    不管你的生活如何,你都不能丟了本心,失了純真。不管別人如何對你,你都不能做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你要知道,老天有眼,一直都在看著你,你做了什么,最后都要償還,別人對你做了什么,最后都要彌補。

    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的,欠別人的賴不掉,傷別人的消不了,兜兜轉轉,最后都會回到你身上。

    這世間,有因果,也有輪回,你只需要走好自己的路,等待老天的考驗,接受歲月的洗禮。

    不要害怕失去,失去的還會回來;不要害怕受傷,有人害你就有人愛你。

    花謝了還會再開,受傷了還能愈合,只要你還充滿希望,只要你還堅定不移,你所承受的傷害,最后都會變成驚喜,給你帶去歡樂。

    世間萬事,皆是因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世間萬物,皆有輪回,會分會和,有得有失。

    有人來傷害你,就有人來撫平你的傷口。別著急,相信命運的安排,你會等來自己的春天。

    每個人都活在命運的網中,無論去向哪個方向,都要接受命運的安排,都要承受因果輪回。

    人生在世,不求多么輝煌,只求無愧于心;不求腰纏,只求平安順遂。

    不要輕易去傷害別人,因為到最后,受傷最多的只會是你;不要想著另辟捷徑,人生沒有捷徑,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走向幸福。

    世間萬事,皆是因果,皆有輪回,你無力改變,只管做你自己,不傷人,不傷己。

    Q4:凡事皆有因果,因果自會輪回是什么意思 佛家說:世間

    凈空法師---佛家一般講,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到的時候,你后悔也來不及了。因果報應、六道輪回、鬼神之事,這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古德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1 善惡的標準,佛在所有經論里面都講到,專門教導初學的有《十善業道經》、《阿難問事佛吉兇經》,這是給我們講善惡標準。

    2 專門對出家人所講的標準,除戒律之外,《彌勒菩薩所問經》,也叫做《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在《大寶積經》里面,這部經佛是專門為出家人所說,特別是末法時期的出家人,他們造作許許多多不如法的事情,不善的事情,自己卻茫然不覺。

    3 ?印光法師是菩薩再來的,他老人家大慈大悲,為現代人奠定因果教育的基礎。善惡心行的標準他沒有用佛法,他用《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來代替戒律,這非常有道理,真正是契機契理。這些著作都是中國人寫的,深深符合 國人的 感情,很容易被接受。

    4 印光老法師是西方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他給我們講的這些決定不錯!印祖一生極力提倡因果教育,我們修凈宗的同學應當繼承印祖的遺志,真正發心,擔當起弘法利生、續佛慧命的如來家業。

    5 把印祖的教誨發揚光大,確實能夠挽救(世界),能夠挽救 X 災難。我們學佛的四眾同修,對于經教,對于祖師提倡的,都應當熟讀,都應當認真學習,并落實在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中。只要我們真干,真正去落實圣賢的教誨,決定得利益、決定得受用。

    6 我們造善就叫做善業,造惡就叫做惡業。善業有生善果的力量,惡業有生惡果的作用,所以稱之為業力,所謂“不思議業力”。佛門里頭有一首偈子說:“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免。”佛家一般講,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到的時候,你后悔也來不及了。

    7 因果報應、六道輪回、鬼神之事,這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古德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愚癡,造作的時候,他疏忽大意,造作種種惡業;果報現前的時候,他害怕了,這個時候害怕也沒用處,也無濟于事!

    8 菩薩聰明,果報現前,逆來順受。菩薩怕因,永遠不再造惡因,所以他才能夠不受惡報。這個事情,我們學佛不能不重視!我們一定要了解其中的道理,一定要認清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

    Q5:佛教中“輪回”是什么意思?請具體解釋。

    所謂輪回,實際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轉,并不真的像輪子一般地回環。輪回的范圍共有六大流類,佛教稱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的:天道、人道、修羅(神)道、傍生道、鬼道、地獄道,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惡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惡,殺父、殺母、殺羅漢、破壞僧團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稱為五逆)而有的類別,五戒十善分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羅的三道,十惡五逆分為下中上三品,感生傍生、鬼、地獄的三道。作善業,生于上三道,作惡業,生于下三道。在每一類別中的福報享盡或罪報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終結,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開始,就這樣在六道之中,生來死去,死去生來,便稱為輪回生死。
    世界有六道輪回,是萬物眾生都無法逃避,當然包括我們自己。
    六道分為人道、餓鬼道、阿修羅道、畜生道、天道、地獄,眾生會因為自身的因果而投生至其中,比如修德行善者會投生至人間得一定果報,大善人會在死后去往天道享天福報。作惡之人或是變餓鬼,大惡之人會墮落地獄受苦,脾氣大而又好勝者投生為阿修羅,貪財貪小便宜者會投生畜生受苦受難,只有修成正果得到成佛的可以跳出這個輪回,但是也是有壽命界限的,并非真的長生不老的。所以六道中人身難得啊,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活著的時候多行善,要知道世事無常,我們都不知道自己哪一天死,一個人如果死了,那么他是很難得再為一次人的,為一次人猶如龜遇孔,就是說盲龜撞到車輪上的孔,那樣的難得,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塵,趁著自己一日為人便努力行善修行,一日不悟道修成正果一日不得跳出苦海,一直收轉世輪回之苦。
    美國心理治療學家史諦敏遜博士(Dr. IanSteven-son)稱,印度宗教所說的再生理論,確實是言之有物。
    史博士為維吉利亞大學神經系及心理學系主任,此次來印作為期三周的研究旅行,渠將親自實地訪問幾位現在尚能憶述其前世生活的人。
    根據初步的估計,目前世界上已知道的最少有八十起這類的事件,兒童在十五歲以下者,尚能憶述其前世生活歷歷如繪!
    在印度馬索拉的地方,一個三歲女孩仍能記起其前生父母的名字,以至其兄弟姐妹的名字,她能操英語,印度文則能讀能寫。
    史諦敏遜博士稱,他在過去十年一直研究這類再生的事件,其結果顯示,確有證據可以說明再生的道理是真實的。
    渠稱,死后再生的公案,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惟西方人從未企圖對這種事件深入研究,并自以為再生之學說是「愚妄」的。
    史博士謂印度人則相信此種學說,對此曾作廣泛之研究,嗣后并以事實加以證明。
    印度人相信人身最高的一種生命形體,與「神」最為相似。彼等亦相信一個人身是經過昆蟲禽獸以至各種生物八百四十萬次的生死才得到的,而出生為那一種生物是依他前生所造的善惡業界所決定的。
    史博士謂渠此回之來印度,是受到蘇罕拉爾紀念學院主任巴那茲教授的鼓勵,他答應為他找出幾宗這類再生的事件,供其親身研究。
    --------------------------------------------------------------
    人和動物之間輪回的奧秘
    輪回為人的狗
    在清朝余樾所著的右臺仙館筆記里,有這么一則故事。
    在江西玉山縣地方,有間叫水南寺的古廟,寺廟的住持叫月印,年約六十余,是一位頗有德行的高僧,常常誦經修行,足不出戶。
    月印養有一條狗,十多年了,頗有靈性,每當月印誦經時,一敲木魚,這條狗必定搖著尾巴前來聽經,廟中之人,不管僧俗,見此情形,莫不同感訝異。
    后來,這條老狗忽然不知染上什么癩病,皮毛脫落而且身有臭氣,但依然每日前來聽經如故,有一天,月印突然告訴他的徒弟說∶「這老狗染病頗令人討厭,你們把它拉出去殺了!」徒弟聽了,都驚訝萬分,莫知其意,但因月印平素莊嚴持重,弟子都不敢違逆,只好將狗叫出,但又不忍心殺它,只好暫時將它拘禁,不使前往聽經。
    但過了三天,這只老狗乘隙又偷跑出來聽經,月印看到不禁大驚失色,對他的徒弟說∶「你們沒有殺掉這條狗,可能因此壞事了!」于是趕緊命令他的徒弟,趕到某村某姓人家去探問,果然發現有一大腹便便的孕婦,生了三天還生不出來,生命垂危,連醫生也束手無策。
    月印得知后,告訴他的徒弟說∶「你們不忍心殺狗,難道忍心殺這個婦人嗎?這條狗不死,婦人肚中胎兒就無法出生!」 因此命令徒弟殺掉這條狗后,立刻再去某家探詢,果然,那位婦人已經生下一個男孩了,月印跟他的徒弟說∶「這條狗,因為聽經得善果的緣故,將托生為某家的孩子,以后會小有祿位,我可能看不到,你們或許可以做個見證。」
    等這個小孩子年紀稍長,常常到廟里來,而且每次都依依不舍的離去,月印常常摸著他的頭說∶「善哉!你果然不昧宿根,但因你還有小富貴未享,不適合留在這里。」
    等這個孩子長大后,果然做了小官,家中亦頗有積蓄,到了晚年時,就常常寄宿在廟中,并大力出資整修老舊傾圮的寺廟和供養廟中的和尚,后來活到七十余歲才離世。
    這個故事有一個有趣的重點,就是狗兒不死,則婦人肚中胎兒無法出生,這點從因緣觀的角度來看,是這只狗和這婦人宿世有緣,此番注定來當她兒子,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則讓我們回歸到一個主題上,那就是一般常討論的∶ 靈魂何時入胎的問題。
    有的觀點認為在受精的那一剎那,靈魂就入胎了,不然胎兒就無法成長,有的認為是在幾個月后,有的則認為是在出生的那一刻,頗是眾說紛紜并無定論,但大部份都傾向支持在出生那一剎那才入胎的說法,大部份例證也都支持此說,就像前述狗兒投胎的故事。
    但此說也有一個疑點,即是,如果靈魂是在出生那一剎那才投胎的話,那么,之前沒有靈魂的投胎參與,胎兒是如何成長的?或胎兒與欲投胎靈魂之間的關系是如何建立的?因為按照一般的說法與見解,如果靈魂不入胎的話,將導致胎兒流產現象。
    底下,有個真實的故事,或許可稍稍解答這個令人困惑的問題。
    靈魂何時投胎?
    阿迦曼尊者,是泰國一位高僧,這是一個他親身經歷的故事。
    有一年,當尊者旅居在某個村落時,有一個受他感化很深的老婦人,來請教他有關她禪坐時發生的一個問題,她說她昨天晚上,當心思達到高度的專一時,她突然看到一條微細的線,從她自己的「心」中跑出去了,她感覺很詫異,因此決定跟隨著它,想知道這條「心線」究竟往何處去,結果她發現這條「心線」,竟然跑到她侄女的子宮里去了。
    等老婦人從禪定中出來,她感到極度的不安,因為她知道她的侄女當時已懷孕一個多月了,因此她前來請教阿迦曼尊者,準備聽取他的忠告。
    阿迦曼尊者閉起眼睛,沈思了一會,然后張開眼睛告訴她說,等下次她靜坐時,如果再看到那條「心線」跑出去時,必須要以極堅定不可動搖的決心「剪斷」它,如果她心意不夠堅決,死后必定「再生」于她侄女的子宮內,成為她的子女,因為她的心一直被她侄女所吸引著。
    等兩天后,她高興的來拜見阿迦曼尊者說, 當那條「心線」再度跑到侄女那里時,當下她就以極堅定的決心剪斷它了,第二天晚上她再度靜坐時,她發現那條線已了無蹤跡了,奇異的是,當老婦人剪斷那條「心線」后,她的侄女就流產了。
    尊者的弟子聽到這個奇異的事件后,很感困惑,就同來請教尊者,尊者告訴他們說,一個人的心意是非常微細而難以覺察的,如果沒有開發禪思,是很難去防護它的,這個老婦人因為非常鍾愛她的侄女,以致潛意識的心意「溜出去」,即使她仍然還活著,但已為她的來生準備了地方,如果她沒覺察或無法下定決心剪斷這個牽系,那么,她將注定投生于她侄女的子宮內,成為她的女兒。
    由這個故事發現,一個人雖然還沒死,但因為「心力」的作用,不管是意識或潛意識的,都已和來生的去處有了聯系,而對自己的「來生」產生了「形塑」的作用,也就是說,盡管我們每個人都還沒死,但我們也都同時在參與或決定我們來生的去處或樣貌,只是愈接近死亡,「心力」就愈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而已!
    因此,靈魂什么時候入胎,確實因人、因緣而定,并無什么定規,因為,即使不入胎,靈魂和胎兒之間仍可產生某種聯系的形塑作用。
    曾經輪回為豬的人
    在動物和人的相互輪回中,在一般典籍中最常見到的,并不是人和狗,而是人和豬之間的輪回,因為在中國,豬是肉類的主要來源,因此生為一只豬,自然免不了被宰殺的命運,所以,投胎為豬,不只是一種悲慘的宿命,還摻雜著因果報應的涵意在里頭。
    下面就是這個關于人豬輪回,令人聞之聳然的故事。
    在宴會上與一位董姓立法委員的太太同桌,閑談中得知,董姓夫婦雖然應酬繁忙,但自早年起即茹素,因此他好奇的問起緣由,董太太說,那是因為她舅舅的緣故, 她舅舅說他能記起多世前的事,并說他是豬來投胎的,而且還當了不只一世的豬, 并且向她描述豬被宰殺的痛苦。
    他說當豬被殺死后,痛苦并不就此結束,仍然對肉體有非常敏銳的感覺,當豬肉在市場被買回去后,凡是把豬肉剁得愈碎或煮的時間愈長,豬就愈痛苦,尤其是將豬肉做成火腿,須用鹽浸入皮肉內,還需經過日曬風吹等過程,其間所受的痛苦實非常人所能了解,更甚的是,此種痛苦必須等到人們完全把火腿吃完才結束,也就是說,一只豬的痛苦不在死后結束,必須等到人們把所有的豬肉吃完了才結束!
    他說他不知做了幾世豬了,數都數不清,每當想到曾為豬時的痛苦,仍不免膽戰心驚,他說本來閻羅王還要判他這一世再做豬,他聽了嚇得趕快拔腿就跑,但判官很快的就抓起一把豬毛往他背后丟來,所以他今世背部仍有一撮豬毛,說完,并脫下衣服,以顯示他所言確實不虛。
    董太太說,自從聽聞舅舅的故事后,兩夫婦從此即斷除一切肉食。
    這個故事,雖不是第一手資料,但可信度極高,而且頗發人深省,實不宜以一般故事等閑視之。
    無獨有偶,有一個署名「既明」的作者,也曾在一些報刊中講述一個他親見其人的故事。
    他說,在一九三七年,當他旅居四川西昌的光福寺時,有一天清晨下山,欲入城辦事,山下有一湖,要入城須先乘船渡湖,當時同船者十余人,其中有三、四個牧童,年約十一、二歲,他發現當中有一牧童,總把手插入腰中,以衣服覆蓋,好像怕別人看見,開始時他并未特別予以注意,然而不久后, 另一個頑皮的牧童突然將那牧童的手拉出,結果牧童的那只手,竟然是一只帶毛的豬蹄, 當時同船看到的人,咸感震驚。
    此時,旁邊一個同船的當地老者向他解釋說,這個牧童能記起前三世之事,據牧童說,他前三世都轉生為豬,當被殺死后,掛在街頭出售時,每割一刀,都感覺痛徹肺腑,直到完全出售后,魂識才能脫離再度轉生,他記得前兩世都是如此。
    但在前世,當被宰殺后擺在街邊販售時,過了很久仍未能賣完,當最后僅剩一蹄時,他感覺痛苦得實在無法忍受了,因此猛然用力一掙扎,這時魂識突然脫離豬蹄而投胎,雖然幸得人身,但因剩一蹄的「業債」還未還清,所以累及今生,猶留一蹄以示人。
    和前例一樣,這個人豬的輪回故事,仍然令人聞之驚駭!
    哲學家休謨說,動物在很多方面都很像人,所以我們自然不能說,只允許人類有靈魂,而不允許動物也具有所謂的靈魂,休謨的說法不僅合邏輯,也可同理推廣為,如果人類可以有輪回,當然動物也可以有輪回,既然人和動物都可以有輪回,那么,人和動物之間會互相輪回,也是極其合邏輯的事了!
    你相信嗎?如果你有輪回的義理,非常的幽微與深奧,雖然現今的科學界仍在信與不信間打轉,但我們深信,有更多的真相和秘密,將會在不久的將來被慢慢揭露出來。
    雖然至今,我們僅能對輪回予以輕觸,但如果有人看到這里,仍然認為輪回并沒有什么「可信」的證據時,我們恐怕也會像史蒂文生博士一樣,以寬容但堅定的語氣問你說∶
    「如果,你有的話,什么樣的證據,才會讓你相信輪回的存在?」

    Q6:轉世輪回是什么意思

    佛教相信輪回是確實的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佛教相信,除了已經解脫生死(如小乘的羅漢)或已經自主生死(如大乘的圣位菩薩)的圣者之外,一切的眾生,都不能不受輪回的限制。
    所謂輪回,實際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轉,并不真的像輪子一般地回環。輪回的范圍共有六大流類,佛教稱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的:天道、人道、修羅(神)道、傍生道、鬼道、地獄道,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惡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惡,殺父、殺母、殺羅漢、破壞僧團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稱為五逆)而有的類別,五戒十善分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羅的三道,十惡五逆分為下中上三品,感生傍生、鬼、地獄的三道。作善業,生于上三道,作惡業,生于下三道。在每一類別中的福報享盡或罪報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終結,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開始,就這樣在六道之中,生來死去,死去生來,便稱為輪回生死。
    不過佛教特別相信,眾生的生死范圍雖有六道,眾生的善惡業因的造作,則以人道為主,所以,唯有人道是造業并兼受報的雙重道,其余各道,都只是受報的單重道,天道神道只有享受福報,無暇另造新業,下三道只有感受苦報,沒有分別善惡的能力,唯有人道,既能受苦受樂,也能分別何善何惡。佛教主張業力的造作薰習,在于心識的感受,如若無暇分辨或無能分辨,縱然造業,也不能成為業力的主因。所以,佛教特別重視人生善惡的行為責任。
    正因為造作業力的主因是在人間,所以上升下墮之后的眾生,都還有下墮上升的機會,不是一次上升永遠上升,一次下墮永遠下墮。
    人間眾生的造作業因,是有善有惡的,是有輕有重的,人在一生之中,造有種種的業,或善或惡,或少或多,或輕或重。因此受報的機會,也有先后的差別了。所以,人在一期生命的結束之后,朝向輪回的目標,有著三種可能的引力,第一是隨重:一生之中,善業比惡業的分量重,便先生善道,善道的天業比人業重,便先生天道;如果惡業比善業重,便先生于惡道,惡道的地獄業比傍生業重,便先生于地獄道,受完重業的果報,依次再受輕業的果報。第二是隨習:人在一生之中未作大善也未作大惡,但在生平有一種特殊強烈的習氣,命終之后,便隨著習氣的偏向而去投生他的處所,所以,修善學佛,主要是靠日常的努力。第三是隨念:這是在臨命終時的心念決定,臨終之時,如果心念惡劣,比如恐怖、焦慮、貪戀、嗔惱等等,那就很難不墮惡道的了,所以佛教主張人在臨死或新死之時,家屬不可哭,應該代他布施修福,并且使他知道,同時宣說他一生所作的善業功德,使他心得安慰,使他看破放下,并且大家朗誦佛號,使他一心向往佛的功德及佛的凈土;若無重大的惡業,這種臨死的心念傾向,便可使亡者不致下墮,乃至可因亡者的心力感應了諸佛菩薩的愿力,往生佛國的凈土——這是佛教主張臨終助念佛號的主要原因。
    圣嚴法師的開示

    展開全文
    上一篇:上一篇:69年屬狗的最佳配偶
    下一篇:下一篇:一家三個獅子座好嗎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