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純,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省聞喜縣)人 。兩晉時期著名文學家、訓詁學家、風水學者,建平太守郭瑗之子。
西晉末年,郭璞為宣城太守殷佑參軍。晉元帝時拜著作佐郎,與王隱共撰《晉史》。后為大將軍王敦記室參軍,以卜筮不吉勸阻王敦謀反而遇害。王敦之亂平定后,追贈弘農太守。宋徽宗時追封聞喜伯 ,元順帝時加封靈應侯 。
郭璞為正統的正一道教徒,郭璞除家傳易學外,還承襲了道教的術數學,是兩晉時代最著名的方術士,傳說他擅長預卜先知和諸多奇異的方術。他好古文、奇字,精天文、歷算、卜筮,長于賦文,尤以"游仙詩"名重當世。《詩品》稱其"始變永嘉平淡之體,故稱中興第一",《文心雕龍》也說:"景純仙篇,挺拔而俊矣"。曾為《爾雅》、《方言》、《山海經》、《穆天子傳》、《葬經》作注,傳于世,明人有輯本《郭弘農集》。
古代風水師代表人物眾多,其中以青烏子、郭璞、楊筠松、丘延翰等人物最為出眾。
郭璞
郭璞,中國東晉時代的學者、文學家。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父郭瑗,晉初任建平太守。西晉末年郭璞預計到家鄉戰亂將起,于是避地東南。過江后在宣城太守殷□幕下任參軍,后又從宣城東下,被當時任丹陽太守的王導引為參軍。晉元帝即位后,任著作佐郎,遷尚書郎。后任大將軍王敦的記室參軍。因勸阻王敦圖逆,被害。追贈弘農太守。郭璞在古文字學和訓詁學方面有頗深的造詣,曾注釋《周易》、《山海經》、《爾雅》、《方言》及《楚辭》等古籍。郭璞詩文本有數萬言,"詞賦為中興之冠"(《晉書·郭璞傳》),多數散佚。今尚存辭賦10篇,較完整的詩18首。《隋書·經籍志》記載有"晉弘農太守《郭璞集》17卷"。
今不存。明張溥輯有《郭弘農集》 2卷,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相傳從河東郭公,授青囊九卷,洞悉陰陽、天文、五行、卜筮之事。亦有傳說郭璞系得青烏子所授。有傳說青烏子即東漢張天師。璞于元帝時會召為'著作佐郎',帝崩,璞亦以母喪去職。世傳《葬書》、《青囊經》為其遺作。郭璞是歷史上第一個給風水定義的人,他在《葬書》中云: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后人都視郭璞為風水史上之鼻祖。
丘延翰
丘延翰,中國唐朝時期著名的堪輿大師,聞喜人。相傳其堪輿術授自白鶴仙人。唐玄宗開元中,星氣為異,朝廷患之,遺使斷其山。究其實,則丘翰所作之山也,捕之弗得,詔原其罪,乃詣闕,進圖經三卷(天機書),自撰《理氣心印》。玄宗爵以亞父,乃以金匱玉函藏其書。
楊筠松
楊筠松,中國唐朝時期著名的堪輿大師,名益,別號亦玄,世稱'救貧先生'。著《疑龍經》、《撼龍經》、《一粒粟》、《天玉經》、《都天寶照經》、《天元烏兔經》。楊救貧,名益,字叔茂,號筠松。他生于唐太和八年(公元834年) 三月初八戌時,卒于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祖籍廣東信宜,唐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后寓居江西于都、興國等地,自稱救貧先生,是中國唐代相地的形勢派大師。《辭海》中收有楊筠松條曰:楊筠松竇州(今廣東信宜縣)人,精堪輿術。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臺地理事。黃巢犯闕,斷發入昆侖山,后以地理術行世,時稱"救貧先生"。
晉 郭璞
樗里子
戰國時期的人物,秦孝公之子,惠文王弟,因居住于樗里,今陜西渭南一帶,故被稱為褚里疾(《史記》作樗里子、樗國語音“出”)。其后他任庶長(大良造的幕僚輔官),被稱為庶長疾。戰國時代著名軍事家及家,因足智多謀,綽號“智囊”,被后世堪輿家尊之為“樗里先師”,擅長外交、軍事。
2.管輅
三國時魏術士。字公明,平原人。年八九歲,便喜仰觀星辰。成人后,精通《周易》,善于卜筮、相術,習鳥語,相傳每言輒中,出神入化。體性寬大,常以德報怨。
3.蕭吉
隋代養生家 傳稱蕭吉出身齊梁宗室,祖父是梁武帝蕭衍之兄、長沙宣武王蕭懿。
4.郭璞,字景純
郭璞曾注釋《周易》、《山海經》、《穆天子傳》、《方言》和《楚辭》等古籍,現今的《辭海》或《辭源》上均到處可見郭璞注釋,郭璞是中國風水學鼻祖,其所著《葬經》,亦稱《葬書》,對風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論述,是中國風水文化之宗,中華術數之大奇書。
5.楊筠松,名益,字叔茂,號筠松
據史書記載,廖、曾兩姓都從寧都徙居興國三僚,曾文辿將全家遷往三潦村定居時,楊救貧特地為他擇址定向,并作了一份地鉗記流傳至今:“僚溪山水不易觀,四畔好山巒;甲上羅經山頂起,西北簾幕應;南方天馬水流東,仙客朝拜中;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職旺;今卜此地為爾居,代代拜皇都;初代錢糧不興大,只因丑戌相刑害;中年富貴發如雷,甲木水栽培;兔馬生人多富貴,犬子居翰位;今鉗此記付文辿,三十八代官職顯”
6.鄒寬
根據《江西通志》記載,鄒寬與傅伯通同屬北宋后期的廖金精學派。這一時期,中原北宋政權式微,而北部的金政權卻強大起來,不斷發動對中原的軍事進攻。
北宋無力反擊,朝廷內奸臣汪伯彥受寵,對金兵采取投降政策。鄒寬奉命為汪伯彥相地,他借風水理論勸導汪伯彥,說:“今幽燕未歸版籍,朝廷有意恢弘,倘值此時揚師振旅,當勿計名位高卑,言于朝,奮力請進,必立希世功名。若參之他見,微有更改,妄觸一機,百關俱廢。”
7.張鬼靈
據《春渚紀聞》記錄:張鬼靈,三衢人,其父使從里人學相墓術,忽自有悟見,因以“鬼靈”為名。張鬼靈這個人名副其實,確實是一個“鬼靈”的風水大師。他年少得志,年紀輕輕就身懷絕技,不過他沒有著書立說,也沒有招納弟子。他23歲的時候曾預測:“我的壽命很短,這個世界上還沒有合適的人做我的弟子。”果然,他25歲就死掉了,堪稱最短命的風水先生。
8.徐善繼
徐善繼江西德興人,初補本邑癢生,因親喪未葬,故與弟善述究心堪輿之學。因得吳景鸞遺書于天門白云洞遂深明其奧,指示陰陽休囚每每靈驗。馳名于閩南各縣。其易學知識之淵博,也深得當時士大夫欽佩。所著有《人自須知》。徐善繼是古代有名的風水大師,本來是個讀書人,但沒有參加科舉考試,讀四書五經可能容易,但是能否考上就很難說了。然而陰差陽錯,他沒有成為儒家學者,卻成了風水大師。
9.朱顏修
朱顏修是明朝初年的著名醫生,治好了不少病,名氣很大。他不僅精通醫學,還精通風水學問,撰有《風水問答》一書。這本書已經不知所終,沒有流傳下來。僅從明朝人胡翰所作的序里,可以略知一二。朱顏修在明朝初年就指出風水應該用于陽宅,而陰宅不可信,人死之后,白骨一堆,無風水之說,是相當獨到的見解,發人之所未發,夠強悍。
10.?
劉基,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家、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
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
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
11.張宗
張宗是明朝風水家,他能被朱元璋請去當官方的風水師,主要沾了祖先的光。他是張陵之后,在安徽一帶,也算是小有名氣,又沾了朱元璋老家在安徽的光
12.朱熹
小名沋郎,,字元晦,一字仲晦,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又稱朱文公。漢族,出生于南劍州尤溪。
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孟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可惜,關于朱熹在風水方面流傳的文字甚少,及至后來,才有一段他對于北京風水的點評:“冀都(就是現在的北京)是天地間好個大風水。山脈從云中發來,前面黃河環繞,泰山聳左為龍,華山聳右為虎,嵩山為前案,淮南諸山為第二重案,江南五嶺為第三重案,故古今建都之地,皆莫過于冀都。”
來源:http://tieba.baidu.com/p/2698382953?see_lz=1&pn=1
楊金發大師是楊公風水第39代傳人,對風水很懂的,我有個朋友的公司開業就請的楊金發大師給看風水,現在公司已經經營的風調雨順,蒸蒸日上。
楊公風水既重形勢、重龍脈,又重于理氣。易道學院黃金發大師,楊公風水第39代傳人,楊公風水成贛南客家文化舉足輕重的一個組成部分。凡得到楊公真傳的歷代堪輿師大多技藝精湛。楊公及其高徒所堪定的古墳、古墓歷經千年而不衰。不但贛南,在廣東、福建、廣西等各省的許多望族的族簿上都記載了他們的名字。歷史是最好的證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事實證明楊公風水術是中國堪輿學的主流和旗幟。楊救貧的堪輿活動,使堪輿文化迅速傳播,大量的建筑實踐,使楊公風水在無意中給后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歷史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