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雜卦傳背會就可以了。有卦名,有解釋。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
秦始皇n張 :你好。
為了很好的記憶六十四卦名,
宋 朱熹在《周易本義》中編制了上下經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恒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卦名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多讀了,就記住了。
如果你背的先天卦序或者京房卦序,那很容易。
先天序就是二進制遞減:乾夬大有大壯小畜需大畜泰履兌睽歸妹中孚節損臨同人革離豐家人既濟賁明夷無妄隨噬嗑。。。
京房序就是乾震坎艮坤巽離兌這幾個卦從初爻開始變,又返回來。
乾姤遁否觀剝晉大有 震豫解恒升井大過隨 坎節屯既濟革豐明夷師。。。。
周易六十四卦歌訣是這樣的:乾為天、天風姤、天山遁、天地否、風地觀、山地剝、火地晉、火天大有;坎為水、水澤節、水雷屯、水火既濟、澤火革、雷火豐、地火明夷、地水師;艮為山、山火賁、山天大畜、山澤損、火澤睽、天澤履、風澤中孚、風山漸;震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風恒、地風升、水風井、澤風大過、澤雷隨;巽為風、風天小畜、風火家人、風雷益、天雷無妄、火雷噬嗑、山雷頤、山風蠱;離為火、火山旅、火風鼎、火水未濟、山水蒙、風水渙、天水訟、天火同人;坤為地、地雷復、地澤臨、地天泰、雷天大壯、澤天夬、水天需、水地比;兌為澤、澤水困、澤地萃、澤山咸、水山蹇、地山謙、雷山小過、雷澤歸妹。天地宇宙間,萬物分陰陽,陰陽分四象,四象分八宮,八宮六十四卦,牢記在心上,牢記在心上。
1、首先會背六十四卦,參見卦序歌。
2、大致了解每個卦意思,也有相關參考資料,可以查六十四卦快速記憶
3、詳細研究每個卦卦辭與卦意,這個比較困難,因為如果你只背爻辭,前背后忘,所以參照好的資料學習背誦易經,這個資料不光要解釋爻辭意義(解釋也都是各說各話,十個人寫的易經,解釋就有十中,不過大致差不多)更要有詳細關聯解釋,我看過很多易經書籍,不是賣弄自己書法,就是搞得花里胡哨,要不然就是干巴巴的翻譯,一看都懂,書一合上都忘了。
推薦視頻資料曾仕強系列。推薦書籍資料《易經說什么》。
純個人經驗。
易經》體系看,卦與卦之間的關系也不是雜亂無章的,64卦的排列順序體現了陰陽對應,一般是互為綜卦排在前后位置。唐代易學家孔穎達將卦序的系統規律性總結為“二二相耦,非覆即變”。就是說每一組卦的兩卦之關系不是覆(兩卦卦畫相顛倒),如屯與蒙,困與井;就是變(兩卦卦畫完全相反),如坎與離,中孚與小過。易卦的這種內在聯系還表現在卦名的含義上,如乾與坤、泰與否、剝與復、損與益、革與鼎、既濟與未濟即是,它們之間都是陰陽的協調與和諧,相反相成。不僅如此,64卦也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上經始于乾坤,終于坎離。“乾、坤者,陰陽之本始,萬物之祖宗,故為上篇之始而尊之也。離為日,坎為月,日月之道,陰陽之經,所以始終萬物,故以《坎》《離》為上篇之終也。”《序卦傳》給我們描述了萬物生于天地,經過蒙昧時期的成長,最后活生生地展現出來;下經34卦從咸恒開始,咸為交感,喻指男女婚配交感;恒為恒久,喻男女白頭到老。“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序卦傳》),從人到家庭、社會漸次展開,充滿矛盾、紛繁復雜,既濟與未濟表示事物相對完成又沒有終止,無窮無盡。思維的和諧性、系統性在這里得以清晰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