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佛教開光方法與口訣,朱砂用什么調才能開光

    內容導航:
  • 貔貅是怎么點睛認主的?
  • 求佛教道士啟師發符科儀
  • 給佛燒香時應注意什么?
  • 請問佛教中開光是什么意思啊?
  • 安裝石敢當口訣
  •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 Q1:貔貅是怎么點睛認主的?

    古有畫龍點睛,成語寓意著在一件事情中做到關鍵幾處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妙處所在。對于貔貅來說,大家對其印象保留在兇猛的外表,霸氣的鄰角,在古神話中有著辟邪招財的作用。那么,貔貅是怎么起到招財辟邪的作用呢?如何為貔貅做到點睛認主的呢?下面外面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題目中有提到,貔貅應該如何點睛認主?點睛認主出現在貔貅開光之后的認主儀式上。在說到貔貅如何點睛之前,我們先來一起來了解一下貔貅的如何開光的吧。我們都知道萬物皆有靈,說的就是存在著生靈的萬物自身都有靈性,能通曉萬物,謂之知道。那么,沒有靈性的物品該如何具有靈性呢?最為常見的方法就是開光。開光是一種常見的方法,根據古老神秘的佛教密宗所推演出的開光方法,由十八位開光法師和高僧以自身高深的修為將宇宙間無盡的靈性加注在開光寶物貔貅身上,使其體內蘊含有無窮無盡的靈性,這種靈性是非常寶貴的,靈性之大足以改變人的運勢,通曉古今;靈性之強,足以感受到緣主的心意,了解緣主的內心的想法,盡力的幫助緣主實現心愿、事事順利。同時,經過開光之后的吉照堂貔貅是非常具有忠心耿耿的特性,只會對緣主一人忠心。所以,接下來我們就會認主的問題。

    貔貅在經過開光之后,會用紅布裹住,移送至偏殿繼續加持七天七夜,之后就是關鍵性的認主過程了。認主過程非常的簡單,在場中只有緣主一人在場,緣主只要將貔貅身上所蒙住的紅布揭開,與貔貅對視,用茶油點化貔貅的眼睛和嘴巴,讓貔貅的眼睛能夠睜開雙眼認清主人,貔貅的嘴巴能夠幫助緣主招財聚財。同時用手輕輕撫摸貔貅的背部,即可完成貔貅開光認主的全過程。

    由此可見,為貔貅開光是非常有必要的,沒有經過開光的貔貅就沒有之后的認主點睛的過程,所以若想緣主所奉請的貔貅有著充足的靈性,就要選擇為貔貅正確充分的開光。

    以上就是小編為各位緣主總結的關于貔貅是如何點睛認主的去全過程,在此小編要提醒各位緣主的是為貔貅開光一定要選在正規的寺院進行,這樣才能保證您所奉請的貔貅是靈性十足的,能夠庇佑您一生的神獸。

    吉照堂至尊貔貅采用佛門秘法開光,對緣主的財運有很強大的積極作用,因此奉請貔貅應當注意以下幾點,貔貅才能達到很靈的效果。第一,要有虔誠的心態。貔貅是神獸,通靈性,解感情深重,所以當您虔誠對待他時,他才會為您改運,可以從他的頭部往下撫摸,培養感情。第二,要認準靈驗貔貅品牌。吉照堂至尊貔貅的靈驗度為廣大緣友實踐證明,值得信賴。第三,要注意貔貅的禁忌。犯了貔貅的禁忌,貔貅的靈性也是大打折扣的,具體可以關注吉照堂其他的文章了解。第四,奉請貔貅后緣主也應繼續努力。貔貅會給您帶來財運,當然你自己不抓住,讓財運從身邊走過,誰也無能為力。注意以上四點,你的人生事業絕對會非常成功。

    Q2:求佛教道士啟師發符科儀

    這個科儀我有,我們地方道士陰陽教做,沒有師傅教你不會用的。
    道教科儀,以“濟世度人”為宗旨舉行道教齋醮活動,俗稱做道場。道教的道場是由一個一個科儀組成的。不同的科儀有不同的內容。做道場的目的就是通過科儀中道士的誦念經禮懺,唱贊吟偈,步虛旋繞,步罡踏斗,召請神靈蒞臨醮壇,達到賜福延齡、升仙度亡的目的。
    [念經] 念經是道場中最常見最普遍的一種道場,就是單純的誦念經文的意思。根據信徒的不同目的,道士可以誦念不同的經文,例如:《三官真經》、《北斗經》、《高上 玉皇本行集經》、《太上老君說五斗經》等。道經中說,“齋戒誦經,功德甚重。上消天災,保鎮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賴,其福難勝”。清經可用于 超度先靈,也可為祈福所用。靈寶派認為,人在世,嘴巴的業障特別多,用念經的方法即能減少心、意、口三業,同時也能夠達到祈福、度亡的目的。
    [拜懺] 拜懺也是道場中最常見最普遍的一種道場,是單純的誦念懺文的意思。清懺和清經的區別只是誦念內容的不同。清懺誦念的懺文,一般包含對神懺悔所犯錯罪的內 容,因此,拜懺一般使用于度化亡魂、拔罪超幽的道場之中,常用的懺有:《玉皇宥罪寶懺》、《九幽拔罪寶懺》、《北斗懺》、《南斗懺》、《升度懺》等。
    [發符] “符”原指古代調動兵將所用的兵符。而道教以“符”作為遣神召將的信物。發符就是道士按照信徒的要求,以靈符召請天將、功曹、符使專遞等神,將符 文通報三界帝闕的科儀。發符科儀中,道士通過發奏啟師,行法變神,化符召將,通疏送符等儀節,將信徒的賜福延齡、度亡升仙的愿望上達給神靈。發符科儀起于 東漢,儀式幾經演變,不斷豐富。發符儀約形成于北宋,有悠久的傳承歷史,音樂激昂,內容變化豐富。
    [進表] “表”是古代大臣書寫給帝王的疏文。而在道教中則是由道士按照一定的格式為信徒按照所求目的書寫的“信”。每當擇日開壇進表時,法壇道士們就需要 通過拈香跪拜、起首作揖、敕水灑凈、變神存思等等系統的過程啟請神明、功曹。再由高功法師,步罡踏斗以本身元神飛到天庭默念表文,啟稟上蒼以求安泰。將表 文呈于功曹仙官,再送往仙府門第。
    [地獄燈] 正確的叫法應該是“燈儀”,在《道藏》中收錄有《萬神燈儀》、《九幽燈儀》、《血湖燈儀》等等。最常用的是“血湖燈”,主要是以啟請神明,例如 “三官大帝”或者“太乙真人”按照燈儀的不同。放出大毫光,潛入地獄救出罪魂,所以“燈”有了“上照諸天,下照諸地,八方九夜,并見光明”的能力。從燈儀 不難看出道教正一派對沉溺魂魄的憐憫與慈悲。希望通過此道場,從而使得幽魂解脫,真是《度人經》中所云的“異骨同親”的最典型表現。
    [煉度] “煉”是“一語雙關”,指以法師的“內煉”去“交煉”亡魂。因為人生在世誰能沒有毛病?這種毛病同樣在死后也會繼續下去,信徒希望通過召亡宣化, 經咒加持,再由法師元神交煉從而讓亡魂脫離疾病。反映了人民對疾病的反感,對亡靈的惦念。最后,交煉的亡魂將飛升南宮,享福逍遙。
    [告斗] “斗”乃“紫光夫人斗母元君”的意思。在諸多度亡道場中,專門使用到該科儀。希望通過化符、通疏、書空、念咒以及金鐘玉磬叩首拜揖,啟請元君放光照地獄,救度沉溺魂魄。然后升上大梵宮逍遙自在。“告斗”只需要三位法師,但是依然十分熱鬧。
    [施食] 施食就是佛教講的“放焰口”。“焰口”本是印度的一種餓鬼的名字,阿難尊者在修行時碰上了一個喉嚨細、肚大食量也大的鬼那就是“焰口”,后來他急急忙忙去 找釋尊,釋尊變口傳了《瑜伽焰口》,佛教傳入中國后,焰口施食變被道教轉化為“靈寶施食濟幽科儀”道士通過宣說靈章,念咒化符,將壇桌上的米粒食品變化為 亡魂的法食甘露,并且讓“沉淪六道、三途五苦、十類四生”之游魂也得到沾濡和飽滿,達到亡魂超陰、共涉仙鄉的目的。施食歷史悠久,是道教常用的度亡法事之 一。施食中還要設“寒林壇”專門祭祀鬼王。道藏中收有《靈寶施食法》一種。《靈寶施食法》成書的時代已不可考,但其行儀方式和內容結構和“至夜靜,望空默念”,所念的有凈三 業咒、土地咒、救苦經、普照鬼神咒、甘露開咽喉咒、化食咒、五廚咒(《五廚經》)、 解冤咒,逐一宣傳三皈依、九真戒和四大誓愿,最后以散食咒結束,稱此施食功德令 “宗親師資并眷屬,普及諸眾生,皆成無上道”。《靈寶施食法》中的咒語多有仿效 梵音,但與佛教蒙山施食的梵音咒語亦不同。至于南宋時期道教科儀總集中的施食科儀, 則多具道教自身的特點。
    [開光] “開光”就是為神像(或畫軸、或雕像)請光分靈的科儀。因為,神像、法器在沒有開光以前只是一個雕塑品或是普通的水墨畫。在開光科儀中,行法高功通過上香 請神,十獻散花,通疏焚化,請光分靈,朱筆點竅,明鏡開光,達到神像金光覆映、神通萬化、福佑生民的目的。經過開光的神像,按例須留廟經宿,次日才可以請 回本地或家中奉祀。科儀音樂跌宕起伏,鑼鼓喧天,特別是到了高功呈送關告的文書上天上時,使眾人眼花繚亂、欣然不已。開光科儀表現了道教信徒對神靈的崇 敬,并且希望經過法師開光點竅后的神靈供奉于家中或是店中,能夠心想事成,幸福康泰、驅邪輔正。
    [拜斗安太歲] “太歲”為兇神,在地與木星相沖。然而該年出生與隔六年出生的人就會受到牽連,叫做“太歲煞”。然而通過道士的念經、畫符、禮神、拜愿則可消除該“煞”。
    [該科儀與古代的堪輿風水有關。主要是安鎮龍神、土地。不起土府之煞。保平安。先由道士請水念章再點敕八方按灶神安五方。奠五方五土龍神。
    [還受生] 還受生是正一派的科儀。指的是由道士誦念《太上老君說五斗金章受生經》、《祿庫受生經》的道場。正一派道眾于農歷初一和十五(塑、望之日)于大殿舉行還受生科儀,以超度先亡。
    [度橋] 這里所謂的“橋”乃“升天托化橋”而不是所謂的“奈何橋”。道眾通過念咒化符、金鐘玉磬等步驟將亡靈送度過橋,讓他踏上升天路。
    [朝]古代大官皆在卯時之宮中報道,而后上朝。“朝”在道教中解釋為禮神明、供神明,主要有“三朝”、“五朝”等
    [化壇卷簾]化壇指道士將舉行齋醮的壇場幻化為瑤壇仙境、 神仙世界;卷簾指啟請仙真降臨壇場時,如同人世君王臨朝聽政,卷簾聽取高功面陳奏 疏。 化壇卷簾可以作為一種儀式元被包含在其他儀式體之中,也可以作為一種獨立的科 儀。《靈寶領教濟度金書·開度黃箓齋五日節目》記述了建齋第一日“入夜,請光分燈, 次關金箓燈,次宿啟告齋”以及“行卷簾儀,上表入壇”的內容。這里的“卷簾儀” 當是獨立的儀式體,而江南地區目前演習的進表科儀,就將化壇卷簾包含在進表科儀之 中,作為一種儀式元。
    [分燈] 分燈是齋醮中燃點壇場燈燭的常用儀式元,起初是獨立的儀式體,后來則被包含在 別的儀式體中,作為某種齋儀的一項內容。 據《上清靈寶大法》稱:“欲薦拔陰靈照破幽暗之燈,須得慧光之法,方能降三光 之慧,以接凡火之光,方能追攝受度。如無此法,只是凡火之光不能超脫矣。”它認 為壇場燈燭之火非同凡火,必須取得日月星三光之“慧火”才能使燈燭具有上照天庭、 下徹地獄、拔度亡靈的功用。
    [解冤釋結] 在科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謂冤結,主要指世間種種人際冤對,引起了陰訟牽連、人鬼牽連,陰鬼受難,陽世受報等,認為須用科儀和符文,解冤釋結,以求陰鬼升仙,陽世平安。宋代王契真《上清靈寶大法》卷四十三稱:
    “凡 人處世,多因躁心害物,或欠命負財,積諸冤結,以致陰訟牽連,無由托化,既承天恩開度,得領薦修,但其間怨氣切齒,因邂逅恐生紊亂,當依齋法用符文,隨事 與之解釋,使回心向道,解結和冤,庶可同登樂土矣。”在道教科儀中有獨立的解冤釋結齋儀,也有將解冤釋結的內容包含在某些科儀中,前者如《太上道君說解冤 拔度妙經》《太上三生解冤妙經》和《元始天尊說東岳化身濟冤保命玄范誥咒妙經》等,后者如煉度儀和施食儀。不論是獨立的齋儀或是被包含在某些科儀中,解冤 釋結都屬于黃箓類的內容。
    早期道教的《太平經》認為,以道德準則為指導思想的社會是無冤結社會,稱“道興者主生,萬物悉生,德興者主養,萬物人民 悉養,無冤結”,認為“君為父,象天 臣為母,象地 民為子,象和。天之命法,凡擾擾之屬,悉當三合相通,并力同心,乃共治成一事,共成一家,共成一體 也,乃天使相須而行,不可無一也。一事有冤結,不得其處,便三毀三兇矣”。而神仙世界,也是“諸神相愛,有知相教。有奇文異策相與見,空缺相薦相保,有小 有異言相諫正,有珍奇相遺”。以這樣一種無冤結的太平社會理想作為追求的目標,反映了兩漢社會絕大多數民眾在被壓迫,被剝削的冤對中尋求出路的一種美好愿 望。但是,據現存的史料,早期道教的科儀似乎尚未有解冤釋結的內容。
    [禮三師] 是科儀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所謂三師即度師、籍師和經師,有天上和人間二種。“天上三師者,太上老君為度師,虛皇大道君為籍師,元始天尊為經師 也”。人間三師者,“所為師者曰度師,度師之師曰籍師,籍師之師曰經師”。在科儀中,道士要先存念人間三師,次存念天上三師,“乘青黃白三氣下降,心禮三 拜,次五方衛靈訣,隨方掐卯午酉子中,內思五臟、五岳、五星、五帝,各統從官兵馬,備衛身中,四靈列侍,五色慶云,滿身直射,五方罩覆,壇所吻合。內外之 境,無感不通”。故唐代道士張萬福在《洞玄靈寶三師名諱形狀居觀方所文》中稱:“先存三師,然后行道。凡厥讀經、講誦、行道、燒香、入室、登壇,皆先禮師 存念 次當起愿,開度九祖,及以己身。此法不遵,真靈靡降。”即將“禮三師”置于行儀之先的地位。尊重師長是道教的傳統。《道德經》第二十七章有云: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意思是不尊重他的老師,不珍惜老師的借鑒作用,而自以為聰明的人,其實是最大的迷誤。
    [散花] 是齋醮儀式組成中常用的儀式元。陸修靜《洞玄靈寶齋說光燭戒罰燈祝愿儀》 稱,天上神仙臨降醮壇時,“皆駕飛云綠軿,八景玉輿。從真人玉女手把花旛,前導鳳 歌,后從天鈞,白鶴獅子,嘯歌邕邕,燒香散花,浮空而來”。因此,散花原是想象 中神仙鑾駕行儀的一部分。道教儀式常把醮壇幻化為神仙居處的瑤壇,存想自身為神仙 臨壇弘道,因此,遂以散花作為頌贊神仙和幻化醮壇的儀式內容之一。 中國古代祭儀中并無“散花”的形式。道教的“散花”源于佛教,但又有自身的特 點。佛教的《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和《華嚴經》中,都有“散花”一品,稱“散花于佛 上,是為供養佛寶”。認為在佛前散花為對佛的供養,據傳,魏世祖曾在四月初八 浴佛節時親臨門樓觀看行佛,散花敬禮。現在南亞地區仍有撒花瓣以迎尊貴的民俗,當 是古時散花禮俗的遺風。佛教的散花,多用鮮花,后也有改用紙花的。 道教的“散花”,并不實地拋撒鮮花,只是誦唱。陸修靜的《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 有在巡行中詠唱的步虛詞多首,如“諸天散香華,倏然靈風起”,“靈風扇奇奇,清香 散人衿”,“香花隨風散,玉音成紫霄”,“真人把芙蓉,散花陳我愿”等。

    Q3:給佛燒香時應注意什么?

    現在信佛的人越來越多,每年春節及農歷初一、十五等日期,廣大民眾有到寺院燒香禮佛、祈福求安的習慣。旅游途中參觀名寺大剎,燒香拜佛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燒香拜佛,為使十方善信種植福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以滿所愿,特將燒香祈福的正確方法簡要的介紹給大家,以祈共沾法益。下面聽我細細道來,為你講解燒香拜佛的規矩。
    一、進門禮數
    寺廟建筑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據說只有開了光的寺廟才有資格修十三道門。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進門只能走右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進門時,男客先邁左腳,女客先邁右腳,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同時進廟內殿宇時應遵循左門進右門出的原則。注意:一定不能踩踏在門檻(據說門檻代表佛祖的肩膀,當然不能踩踏)之上。而登臨第1和第6個臺階的行禮意味著一心一意和六六大順的含義。
    二、燒香拜佛
    禮佛前,先要凈(洗)手。香不能叫“買”而應該叫“請”。普通人敬香要用左手持(據說右手不凈,普通人殺生大多用右手),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先燒香再叩頭。燒香的話,應該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燭。燒香時,先用自己的火點燃香,要越旺越好,人們就常說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進門叩頭了。叩頭的話,要認準佛祖菩薩或羅漢。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薩一陣猛叩頭。上香以3支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香入香爐時應呈水平角度,曰平平安安。
    跪拜的姿勢是這樣的,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什,注意,這個雙掌合什要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高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停頓,可許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攤開雙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祈福還有一個儀式叫"開光",當然是由得道高僧來主持最好。平時開光的東西置于家中,須得初一十五凈手焚香,否則為不敬。但如果是很特殊的開普光,則不同,開光的物件可隨身攜帶。供開光的物件只能是象牙、金或玉制品。
    把開光的物品和寫上被祈福人的姓名和生庚八字(記不住生庚八字亦可不寫)的紙用紅紙或紅錦囊包好,遞上隨喜一份(最好是以三六九數字相關),請大師幫忙開光。言語需恭敬,否則冒犯了大師,不給你開光。
    開光的過程是把所有的開光物件放于一托盤,置于佛前,大師念經數篇,即算是佛光普照。你的物件因些而賦于靈氣與法力,可以帶在身邊保佑你了。
    專業拈(上)香的方法
    1.用自己的火將香點燃;2.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夾著香桿,大姆指頂著香的尾部;3.安置胸前,香頭平對菩薩圣像;4.再舉香齊眉;5.之后,放下如第3動作;6.開始用左手分插。
    插香的第一種方法: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時默念:“供養十方三世三寶。”第二支香插右邊,插時默念“供養歷生父母師長。”(注:本篇拈香之法全為在家居士所寫,故與出家眾所觀想默念者不同。但出家眾如是個人敬香禮佛,則可同用此法。)第三支香插左邊,插時默念:“供養十方法界一切眾生和我某某的冤債障類。”
    插香的第二種方法是先右,念:“誓斷一切惡。”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后中,念:“誓度一切眾生。”
    插香的第三種方法是最簡單的,和第一法一樣,但念得比較簡單,第一支香插中間,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右邊,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左邊,念:“供養僧,凈而不染。”總括而簡單。
    上完香后,應對佛像,肅立合掌,恭敬禮佛(合掌,心中默念:“愿此香華云,直達三寶所(或念:“直達諸佛所”)懇求大慈悲,施與眾生樂。”)。
    如果是上環香,就要以點燃之處向佛,兩手像持長香的方式一樣,舉香時,只要口中默念:“供養十方三世三寶。”愿此香華云,直達三寶所,懇求大慈悲,施與眾生樂。”即可。
    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時,就要用雙手大指和食指拿著香的兩頭,中指、無名指、小指都張開伸直,高舉齊眉,前后放進香爐;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過送入;第二支則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樣。觀想默念的方法都要和上長香時一樣。燒香就是供養,燒檀香最好!
    禮拜的方法
    禮拜,就是對佛菩薩像虔誠的恭敬作禮之舉動,其法是:
    1.肅立合掌,腕與心口平,兩足跟離開約二寸,腳尖相距約八寸,成八字形。站好后,立刻收束雜亂的心意,瞑目觀想:我以往無量劫中的父親在我右邊,我以往無量劫中的母親在我左邊,兒女眷屬在后,一切冤仇障類在前,此無量劫數的父母冤親眷屬,均在我的四周,團團圍繞著我,隨我一齊禮佛,愿你們以善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注:此種觀想禮佛的方法,是密宗的無上法門,若常如此觀想禮佛,不僅能超度你所觀想的,而且能為自己滅障消災。即念經,持咒或持佛菩薩圣號時也是一樣,不可忽視。)觀想后,彎臂,右臂斜伸,右掌向上,按于拜墊中央,左掌仍舉不動,兩膝隨即跪下(此為第一拜)。
    2.跪下后,左掌隨著伸下,按在拜墊的左前方(此為第二拜)。
    3.右掌由拜墊中央移到右前方,兩掌相距約六寸許(此為半拜合共叫“兩拜半”)。
    4.以頭垂叩于兩掌中間拜墊上。
    5.兩掌隨即翻轉,手心向上。意思是以兩手托承佛足,以求福慧。這叫頭面接足禮。(另一說法是:古時候的小孩子或低階之人,向大人,上級或長者求索物品或錢財時,就是這樣攤開手掌承接所要求的財物。也就是承接佛菩薩所賜的福慧之意)。
    6.兩手握拳翻轉,頭離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心。
    7.左握舉回胸前,右掌將身撐起,與左掌合,同時兩膝起立。合掌依然。
    8.三拜禮畢,合掌彎腰,垂至膝前,以左手四指包右手四指,兩大指相并,兩食指相合豎直(此為定印),伸直腰,舉至齊眉,再放掌。這叫問訊。
    以上為一般之禮拜法。此外,密宗尚有“佛部、蓮花部及金剛部”等之合掌與禮拜方法。行者皈依后,自有上師親傳,此處不贅。
    禮拜呼吸法
    禮佛的呼吸法:拜下時,舌尖卷抵舌根,同時吸氣,(如果要念佛號或持咒,可在拜下呼氣時念);起立時,舌尖翹頂上腭,同時吸氣。這是一種揉和吐故納新、使全身氣脈發生神秘的循環作用,以保健卻病延年益壽的方法。吸氣時最好能觀想空中日月星辰等通化成了白光,由你的頂門進入體內,(如果是面對佛菩薩像時,則觀想佛菩薩像放光照你);呼氣時則觀想我之病苦孽障都已化成了黑氣隨氣而出(時間久了,你將會看到自己所呼出的黑氣。那時保證你已是一個三業清凈的人了)。喜歡禮佛的同道們,不訪試試,這種又禮了佛,又練了卻病延年氣功,而又因此而清凈了三業的方法習之不斷,必可獲益無窮,悠然而拜,悠然而起,不疾不徐毫無勞累的感覺。
    合掌的方法
    佛教弟子們恭敬虔誠的第一個表現,就是肅立(兩腳與肩同寬平立)合掌。合掌的式樣有很多種,一般都是以兩手的掌指伸直,掌背微躬,掌心略彎,舉至心口處輕合,不可過緊,宜如塔形。依“菩提道次第修習加行六法妙道入門經”說:“兩掌合緊不留余隙,是為外道合掌,第一會淪為外道,(因心為形役,難入真空妙有之境故);第二會感生在無佛的地方,不聞三寶之名。”“兜率天贊嘆經三修道根本常演中道修法妙語明燈經注”中說:“外道合掌,緊閉掌心,將來必墮生于無佛之地;以如是合掌,不得真空之理,執著成性故也。”
    燒香注意事項:
    在寺廟內有很多菩薩,如果你愿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過去,如果時間不允許,只需在大雄寶殿前燒。步驟如下:
    自己請自己的香,不能由別人付香火錢.。
    最好用自己的火點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燒),面朝大殿的大門(現在為了防止火災,一般不可以在大殿里燒香了),雙手輕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燒的火隨即會熄滅,千萬不能用嘴去吹滅。
    上香時先上香后禮拜,三根香就夠了,敬在一個爐中即可,“萬佛一爐”然后經過每一座佛堂時,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沒有諸多講究,最主要你有沒有清凈自心。
    把香舉至額頭一般高,閉眼許愿,然后三拜。(舉香的高度不得底于下身)
    右轉,面朝東方(一般大殿的門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許愿,三拜;然后朝南,朝北。
    拜完后即可將香插到香爐內,注意:應該用左手燃香,因為右手殺生,左手相對來說要平和,不可往香爐內一丟了之。
    女人大姨媽來的時候不要去上香。
    進廟燒香,意思是點燃自己的心香,點燈是點亮自己的心燈,這時就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香可以燒一枝,可以燒兩枝,最多燒三枝。不必多燒。進廟燒香,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從外頭買,不過一般大殿上都備有香,所以你可直接用,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點功德錢,如果困難,放心菩薩不會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樣有功德。
    不過見過很多信佛的人請上一串念珠掛在脖子上,師父說這樣做一般人是承受不起的。所以希望朋友們以后如果請了念珠,請把他帶在手上。
    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廟里的墊子中間是給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邊的,女人用右邊的;
    進入殿門里,帽及手杖須自提攜或寄放他室為佳,萬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放。盡量不要走中間,沿階梯邊沿而上,男左女右,進門時盡量不要走正門,因為方丈門朝晚課時都是從正門進的,而沙彌等從偏門進,所以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盡量應該從偏門進,男左女右,進去時盡量跨右腳,出門時也從偏門出就是,不要踩在門檻上(一般寺院門檻做得很高)。進廟門的時候,千萬不要踩門檻.(據說門檻是佛的肩膀,踩了就是不敬)
    先,心要虔誠,要茹素,手要干凈,不要在廟堂里大聲喧嘩以及說無關的“嘮叨話”,不要用手指點佛像,不可大聲喧嘩和講不敬的話語。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不可以隨口胡亂許愿,因為許愿一定要還愿的,如果沒把握做到,就千萬別許愿。別求發財,佛不是保佑你發財的。可以求平安,求健康順遂。不要隨口許諾給佛什么供養,然后又拋到腦后。佛又不爭你的一柱香,這個說法是要讓我們不要隨意承諾,所謂做人應該有言必踐吧。佛所惱的應該是這些虛妄之言吧。
    在廟里按順時針方向行走拜佛,不要跨過蒲團,因為會給人一種不莊嚴的感覺,凡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的前頭走過。
    去道觀許愿是要還愿的。一年愿望實現后回來,方法進去問人就可以了。如果沒許愿光是拜,就不用。寺院一般是不用還愿的,但是你最好許個做多少善事的愿。就發愿來促使你本身的許愿。
    不要不經寺院同意采摘寺院管理范圍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這也是不對的行為,叫“偷盜四方常住”也要獲果報的。
    不要在寺院吃葷食。
    寺院通常有經書贈送的,不要忘了請幾本,世間之物還有什么比經書更珍貴的。
    請來的經書護身符不可隨意放置,應該取干凈的書柜放好。同房時房間切不可有佛經護身符等法物,因為護身符等是護法護身的,沾上邪氣將會起不到作用,這才是切記的。
    如果是因為被邪魅債主纏身,拜完時做回向時念將拜佛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他們也會高興的。
    法器:寺中鐘鼓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亂動。
    聽經:隨眾禮拜入座,如已后到,法師已經升座,須向佛頂禮畢,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師頂禮。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談話。如不能聽完,但向法師行一合十,肅靜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對寺廟的僧人、道人應尊稱為“師”或“法師”,對主持僧人稱其為“長老”、“方丈”、“禪師”。喇嘛廟中的僧人稱其“喇嘛”,即“上師”意,忌直稱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稱呼。
    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雙手合十,微微低頭,或單手豎掌于胸前、頭略低,忌用握手、擁抱、摸僧人頭部等不當之禮節。
    與僧人道人交談,不應提及殺戮之辭、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葷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游歷寺廟時不可大聲喧嘩、指點議論、妄加嘲諷或隨便亂走、亂動寺廟之物,尤禁亂摸亂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同時,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無知而做出不禮貌的事。

    Q4:請問佛教中開光是什么意思啊?

    開光,又稱開光明、開眼、開明,就是新佛像、佛畫完成想置于佛殿、佛室時,所舉行替佛開眼的儀式。《禪林象器》上說:“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諸宗師家,立地數語,作筆點勢,直點開他金剛正眼,此為開眼佛事,又名開水明。”在佛教中,經過開光中的佛像具有宗教意義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頂禮膜拜。 開光時,將佛像安好,先誦經及咒語,奉請佛菩薩安座,然后才請高僧為佛像開光說法,《黑谷燈語錄》中說:“開眼者,本是佛匠雕開眼,是事開眼;次僧家誦佛眼真言,誦大日真言,而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謂開眼也。”其實開光就是為佛像舉行一種說法的儀式,其具體的儀式如下:主法者先拿新毛巾向佛像做一個擦佛像的動作,說一首偈語,贊頌佛菩薩的功德,此謂開眼也。其次再用鏡子向佛像正面對照,說幾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緣;然后主法者拿起朱砂筆,再說一首偈語,然后將朱砂筆向佛眼的方向作一個“點”的動作,大喊一聲“開”,經過如上的一番儀式,開光才算完成了。 開光時,由于佛菩薩的功德不,所以主法者所說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會提到為佛像開“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讓佛像具有六種神通,點眼眼通,真見無所不見;點耳耳通,妙聞遍及十方;點鼻鼻通,普嗅法界諸香;點舌舌通,演說妙法無窮;點身身通,分身塵塵剎剎;點意意通,能鑒三世群機。 開光法會的儀規最早見于北宋太平興國五(980),北印度烏填曩國傳法大師施護在開封太平興國寺譯經院譯出的《佛說一切如來安像三昧儀規經》。該經指出,佛像塑畫雕造完成后,就要舉行安像慶贊活動。首先選擇吉日良辰和結界勝地,其次在此處設置伴蓋、幢幡、香花、水果、燈明等佛供,接著由身著莊嚴如法的阿諸梨起身入佛堂安像,并同弟子們一心觀想如來一切圓滿之相。然后合掌作禮,瞻仰圣容,以凈香花等供于佛前。再是入定心,離疑念,誦咒三遍,請一切佛安住于此,受此香花、燈、果、飲食等供養。復次,安置佛像坐西向東,并用黃布覆蓋。阿諸梨作觀想佛如一聚火,如來真身諸相圓滿,然后以奄阿牛三字安于佛之身上。把“奄”字安于頂上、“阿”字安于口上、“牛”字安于心上。若是金、石、銅等佛像,就要涂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干凈,然后用歌舞妓樂贊頌,僧人復頌香油真言。再用盛滿香水和五寶五藥花果的凈瓶,灌浴佛像,僧眾齊誦偈贊,并作歌舞妓樂。若是畫像,要用鏡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種凈火涂于鏡,沐浴鏡中影像。再依次吟誦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發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此須真言、獻涂香真言、安莊嚴真言等等,然后依灌頂儀規將佛像置入曼荼羅,誦本尊真言三遍。一切供養儀具足后,開眼師用筆作點姿勢,這是為佛像開眼之光明,再誦開眼光真言三遍。 這時,佛像即已開光。誦完開眼光真言后,令施主入曼荼羅,齊誦護摩真言、增壽真言、息災增益真言,使眾生普獲吉祥。這時,阿諸梨即教化施主結緣,施利增福,金銀財帛等隨布施。復次,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也施以財物,令福德更具圓滿。曼荼羅之內所供財物,必須都歸阿諸梨,其他人不得享用。當這套儀規全部完成后,即可收壇。這是密宗的開光。 佛教中任何儀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義,開光也不例外。我們眾生從無始以來,受到無明塵垢的污染,而不能徹見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開發我們內具的智慧。如神秀禪師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試,勿使惹塵埃。”所以,在開光儀式中,主法者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塵的動作,這是表示要拂去我們眾生心地上的垢塵;然后再用鏡子一照,表示垢除凈顯,明心見性,真正見到諸法的本來面目。用朱砂筆點向佛眼,由于眼睛代表著智慧,所以點開佛眼,意思就是要開發我們眾生的內在智慧。我們眾生由于無有智慧,對諸法妄起分別,就如眼睛有病,見到空花,所以需要除去眼病,這就是我們的般若智慧。 開光這種儀式源自道教及民俗,由于佛教在流傳過程中,受到中國原有的文化影響,所以便接受這種儀式,這也是佛教中國化的一種表現。但是,開光儀式所具有的內涵,則是佛教特有的提升。現代有的佛教徒往往忘記開光的內涵,而偏重追求儀式的隆重,這是執事廢理;或者的人認為開光僅是一種儀式,沒有什么實在的價值,這是執理廢事。這兩種現象,都屬偏見,佛法提倡事理圓融、事理無礙,所以我們在舉行開光儀式時,不要忘記這種儀式的內涵,不僅要開佛像眼,更要我們眾生的心眼,開發內在般若智慧。只有這樣,才能契合佛教的真意。

    Q5:安裝石敢當口訣

    家宅使用開光泰山石敢當可用于壓制邪氣,起到壓災殃、止風邪、避煞氣、趨吉避兇之功效。
    泰山石敢當開光方法:
    開光是請神來入座,來加持,神像從藝術品變成神明。所以開光只是個儀式,一個請神來入座的儀式。開光儀式要請一個修為好的老師來開光,所請的神才會有靈驗。
    而這個開光儀式有分2種:一種是向天請神明,另一種是去廟里請神靈。開光儀式請神來入座,老師會點朱砂、入寶、入蜂、點白公雞的雞冠血。所以,這個泰山石敢當開光方法你最好是請寺廟的師傅來做為好。
    不過,泰山石敢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擺放在家里化煞祛厄,鎮宅增運的。最好還是結合你的八字五行專門定制一款適合你的風水物擺放。這建議你可以到無相銅爐官網一對一定制一款無相吉祥物擺放為好。

    Q6: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新車開光咒:
    (將一把香抽出一根不用,然后點上這把香,圍車而轉,先從東開始。)
    吾奉太上老君敕,吉日良時,開光得神助。
    東方無災,南方無災,西方無災,北方無災,中央上下都無災。
    (念南方的時候,要走到南方。念……,均作揖而貢。念中央的時候要把頭探到車內)
    五方正氣護身罡,年月日時無煞氣。
    十方世界,百煞消散,神兵火急如律令!
    念:車神收,路神收,土地爺收,關圣帝君收,各路神仙收。
    如果是女司機還要加上正宮娘娘收。
    儀式之前一手拿酒,一手拿水,圍車而撒。酒要50度以上的高度酒,不然土地爺聞不見。

    展開全文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