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水火土 五行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元素的運行、變化)。我國古代思想家企圖用這五種物質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中醫用五行來說明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來推算人的命運。 五行學說最早在道家學說中出現。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系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的物質組成學說,與西方的水、火、土、氣四元素學說類似,但隨著近代化學的發展,這兩種學說的物質構成理論都被否定. 中國西周末年,已經有了一種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的“五材說”。從《國語·鄭語》“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和《左傳》“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廢一不可”到《尚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的記載,開始把五行屬性抽象出來,推演到其他事物,構成一個固定的組合形式。在戰國晚期提出了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的模式,自發地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系及其整體把握的思想。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于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數理: 金為七, 木為八, 水為六, 火為九, 土為五。 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接觸和觀察,認識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長、升發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墻”,是指土具有種植莊稼,生化萬物的特性;“金曰從革”,是金具有肅殺、變革的特性;“水曰潤下”,是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這種認識,把宇宙間各種事物分別歸屬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經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類在特性上可相比擬的各種事物、現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國哲學史上的五行思想類別: “直到現在,我們基本上已把五行的各種意義分析過了,為了清楚起見,我們再把這幾種意義綜合列舉如下: (1)指五種行為原則,疑為荀子所持。 (2)指五種物性,如尚書洪范及周子太極圖說所持。 (3)指人類生活上的五種必須的物質條件,如左傳里蔡墨所持。 (4)為分類學上的五種分類原則,如呂氏春秋所持。 (5)指借著陰陽二氣之流動而存在的五種“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黃帝內經素問所持。 (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屬及流水。它們的象征意義分別為生機興發,活動或變化,孕育或培植,禁制與伏藏。此為蕭吉所持。 以上有關五行的六種意義,除(1)及(3)之外,若把其余(2)(4)(5)及(6)這四項結合起來,才是陰陽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義。 *方位:東西南北中。 *五行相溺:金蒸水,水溺木,木溺火,火燥土,土掩金。 *天干與五行、方位的關系: 甲為棟梁之木,東方。乙為花果之木,東方。 丙為太陽之火,南方。丁為燈燭之火,南方。 戊為城墻之土,中方。己為田園之土,中方。 庚為斧鉞之金,西方。辛為首飾之金,西方。 壬為江河之水,北方。癸為雨露之水,北方。 八卦所對應的五行: 金-乾、兌 乾為天,兌為澤 木-震、巽 震為雷,巽為風 土-坤、艮 坤為地,艮為山 水-坎 坎為水 火-離 離為火 *地支相沖(激): 子(鼠)與午(馬)相沖,丑(牛)與未(羊)相沖, 寅(虎)與申(猴)相沖, 卯(兔)與酉(雞)相沖,辰(龍)與戌(犬)相沖,巳(蛇)與亥(豬)相沖。 *地支相害(穿): 子(鼠)與未(羊)相害,丑(牛)與午(馬)相害,寅(虎)與巳(蛇)相害, 卯(兔)與辰(龍)相害,申(猴)與亥(豬)相害,酉(雞)與戌(犬)相害。 *地支相刑(妨): 子(鼠)與卯(兔)相刑,丑(牛)與戌(犬)相刑,寅(虎)與巳(蛇)相刑, 辰(龍)與辰(龍)相刑,巳(蛇)與申(猴)相刑,午(馬)與午(馬)相刑, 未(羊)與丑(牛)相刑,申(猴)與寅(虎)相刑,酉(雞)與酉(雞)相刑, 戌(犬)與未(羊)相刑,亥(豬)與亥(豬)相刑。 *地支相合(和諧): 地支三合: 子(鼠).辰(龍).申(猴)合水局;巳(蛇).酉(雞).丑(牛)合金局; 寅(虎).午(馬).戌(犬)合火局;亥(豬).卯(兔).未(羊)合木局; 地支: 子(鼠)與丑(牛)相合化土,寅(虎)與亥(豬)相合化水, 卯(兔)與戌(犬)相合化火,辰(龍)與酉(雞)相合化金, 巳(蛇)與申(猴)相合化水,午(馬)與未(羊)相合化日月。 *地支與五行、方位的關系: 子(鼠)屬陽水,北方;亥(豬)屬陰水,北方。 寅(虎)屬陽木,東方;卯(兔)屬陰木,東方。 巳(蛇)屬陰火,南方;午(馬)屬陽火,南方。 申(猴)屬陽金,西方;酉(雞)屬陰金,西方。 辰(龍).戌(犬)屬陽土,中方; 丑(牛).未(羊)屬陰土,中方。 1、金的特性? 金主義、金曰“從革”,從者,順從、服從也,革者、變革、改革、故金具有能柔能剛、延展、變革、肅殺的特性。 金:其性剛,其性烈,四柱中金旺者,面方而白骨骼清秀,體健神清,為人義氣,剛毅果斷,不畏強暴,仗義疏財,嫉惡如仇,有自知之明,深知廉恥。 四柱金太過為忌者,作事魯莽、有勇無謀,好斗貪婪,不仁不義,不及者優柔寡斷,貪淫好殺,茍刻狠毒。 2、木的特性? 木主仁:木曰:“曲直”、曲者、屈也,直者、伸也、故木有能屈能伸之性,木納水土之氣,可生長發育,故木又具有生發向上修長的柔和、仁慈之性。 木:其性直,其性和,四柱中木旺者,仁慈、溫和、博愛、有惻隱之心,樂于助人,慷慨,身材修長、舉止瀟灑,頭發濃密光亮、活潑、積極、上進心強。 四柱中木太過為忌,則為固執、偏激、不及者懦弱、嬌妒、忘恩負義、冷酷。 3、水的特性? 水主智:水曰“潤下”,潤者,濕潤也,下者,向下也,故水具有滋潤向下,鉆研掩藏的特性。 水其性聰、其性善,四柱中水旺者,面里有神,頭腦靈活,足智多謀,才識過人,應變力強語言伶俐。 四柱中水太過為忌者,貪婪淫欲,詭計多端,言語激進,易惹是非,不及者身材矮小,面色黑暗,為人反復無常,膽小無謀,心胸狹窄。 4、火的特性? 火主禮:火曰“炎上”,炎者,熱也,上者,向上者。故火有發熱溫暖,向上之性,火具有驅寒保溫之功,鍛煉金屬之能。 火其性急,其性恭:四柱中火旺者,精神閃爍,積極上進,謙恭有禮,注重儀表,熱情豪邁,坦誠友好。 四柱中火太過為忌者,面紅聲燥,性情急躁,容易沖動,逞強好勝,易惹是非,不及者瘦尖額,妄言是非,奸詐嫉妒,有始無終。 5、土的特性? 土主信:土曰“稼禾嗇”,播種為稼,收獲為,禾嗇,土具有載物,生化藏納之能,故土載四方,為萬物之母,具貢獻厚重之性。 土:其性重,其情厚,四柱中土旺者,圓腰潤鼻,眉清目秀,口才聲重,為人忠孝至誠,膽量寬厚,言必行,行必果,樂于奉獻兼收并蓄。 四柱中土太過,為忌、性格內向,愚頑不化,生性固執,不明事理,不及者,面偏鼻低,神色憂滯,言而不信,狠毒吝嗇,自私自利,不通情理。 一.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 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同時,還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系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這即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木的特性:古人稱“木曰曲直”。“曲直”,實際是指樹木的生長形態,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為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于木。 火的特性:古人稱“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火。 土的特性:古人稱“土爰稼穡”,是指土有種植和收獲農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為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土。故有“土載四行”和“土為萬物之母”之說。 金的特性;古人稱“金曰從革”。“從革”是指“變革”的意思。引申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金。 水的特性:古人稱“水曰潤下”。是指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事物,均歸屬于水。 事物的五行屬性歸類。 ①歸類法:事物的五行屬性是將事物的性質與五行的特性相類比得出的。如事物與木的特性相類似,則歸屬于木;與火的特性相類似,則歸屬于火等等。例如:以五臟配屬五行,則由于肝主升而歸屬于木,心陽主溫煦而歸屬于火,脾主運化而歸屬于土,肺主降而歸屬于金,腎主水而歸屬于水。以方位配屬五行,則由于日出東方,與木的升發特性相類,故歸屬于木;南方炎熱,與火的炎上特性相類,故歸屬于火;日落于西,與金的肅降特性相類,故歸屬于金;北方寒冷,與水的特性相類,故歸屬于水。 ②推演法。如:肝屬于木,則肝主筋和肝開竅于目的“筋”和“目”亦屬于木;心屬于火,則“脈”和“舌”亦屬于火;脾屬于土,則“肉”和“口”亦屬于土;肺屬于金,則“皮毛”和“鼻”亦屬于金;腎屬于水,則“骨”和“耳”、“二陰”亦屬于水。
八字:庚戌,甲申,壬申,庚戌。命宮:丁亥(戌亥空)納音五行(公用天命):釵釧金命;
命造(五行屬性):壬水,屬秋露。
八字五行:一水,四金,二土,一木,缺火,五行不全。
十字五行:二水,四金,二土,一木,一火,五行全(命宮補一火一水)。
看組合喜忌。
神仙也沒有辦法算出來。
婚姻好壞與哪個五行多小沒直接關系。有關系的是八字的組合。
多養綠色植物,多運動多曬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