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是般若部的經典,也就是講智慧的。多讀可以靜心、凈心、安心,增長智慧。
而從廣義上說,佛經有一切功效。《心經》一樣,什么功效都有,看您求什么,只要不是損人利己的事,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但《心經》高度濃縮佛教的教義,里面的內容很多,從五蘊空講到一切畢竟空,可以說包括了一切佛法。建議先聽一下圣嚴法師講解《心經》,先有個基礎的認識再讀。
有用,只要念了,聽了,都是未來得大善福慧的因緣。 安心念,一遍二遍·····日久自了義。很有用的。縱使現在問讀過的人,誰敢大言說完全懂。都是以一種愿解如來真實意的心,不斷修習,愿求最圓滿的智慧。終有一天會明了清凈本性的。 安心看,讀,...
好處很多啊!
1、滿滿的正能量,可以趨吉避兇。
2、可以與佛結緣,“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一些老修行、老出家人都知道,在遇到一些大的違緣,如地震、海嘯等等時,大家都要念《心經》。藏傳佛教中也有這樣的傳統,在出現一些違緣,特別是在每年藏歷的12月29日,大家通常都要念《心經回遮儀軌》(在《心經》的基礎上,加上一些咒語和儀軌,其中《心經》占了主要的成分),以祈愿來年不要有任何邪魔外道的危害,所有的危害都依靠《心經》的空性威力而摧毀。佛經中也有記載:以前帝釋天受到魔王波旬的侵害時,就觀想空性,念誦《心經》以度過危難。我們平時隨身攜帶《心經》,或是將其供奉于佛堂,或睡覺時放在枕頭上方,依靠般若空性的力量與加持,所有的惡夢、惡緣等全部可以遣除。可能有人會問:到底什么是加持呢?所謂加持,就是一種肉眼看不見的,無形的力量。肉眼看不見的東西非常多,比如藥有藥的加持,電有電的加持,任何東西都有一種力量和加持。同樣的道理,《心經》的加持有空性力量的加持,也有佛威德力的加持,還有真實諦的加持,再加上我們自己對《心經》信心力的加持等等。當自己具有信心,并聚合其他幾方面的因緣時,一定會遣除邪魔外道的損害。諸位如果在以后的修行中遇到違緣、困難或痛苦時,應該心觀空性,專注于空性境界,然后念誦《心經》,因為觀世音菩薩的加持的確是不可思議的。以前學院或上師如意寶自己的事業顯現一些違緣時,上師老人家也經常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或觀音心咒“嗡嘛呢唄美吽”來遣除違緣。不僅法王如意寶如此,藏傳佛教歷來的很多高僧大德也都這樣。在漢地,也有很多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事跡或感應篇,尤其是在古代,高僧大德們在遇到違緣時,祈禱觀世音菩薩而獲得救度的故事是屢見不鮮的,相信很多道友都看過不少這方面的書。甚至有些不信佛教的人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功德也是相當大的。黃念祖老居士在美國蓮花精舍時,曾講過一個不信佛教的人念誦觀音名號而得以活命的真實故事:一次,蓮花精舍的一個不信佛的在家人乘飛機回美國。在即將到達目的地,飛機準備開始下降時,駕駛員忽然從駕駛艙出來,緊張地告訴大家:飛機出現機械故障,目前無法解決,請大家準備好降落傘或其他應急措施。
話音剛落,機艙內的乘客一下子都愣住了,空氣仿佛凝固成了一般。蓮花精舍的這個人也因為過于害怕,而當下失去了感覺。
隨后,他的第一念就是:自己剛結婚生孩子,要是自己死了,孩子和老婆該怎么辦啊?(當時他并沒有想到他自己。)
這個時候,機艙內的其他乘客也都反應過來,開始大聲哭叫,驚慌失措的人們頓時亂成一團。
這個人轉念又想到:我以前聽說觀世音菩薩是救苦救難的,雖然我不是佛教徒,但不管怎樣,我還是好好地祈禱吧!然后,他就開始虔誠地念誦觀音菩薩的名號,這時,在他的感應中,確實現前了觀音菩薩的真顏。
他馬上激動地告訴周圍人說:哭也沒有用,請大家跟著我一起祈禱觀音菩薩,這樣我們可能有被救護的機會。
隨后,他就開始率領大家齊聲念誦。不知不覺間,飛機已開始慢慢降落,最后順利落地。所有人都感覺非常稀奇,因為當時駕駛員已嚇得昏迷過去,飛機究竟是怎么下降的,就成了一個不解之謎。后來,這個人將這次親身經歷寫了下來,并廣為傳播,很多人都因此而對觀音菩薩生起了信心。大家也知道,黃念祖老居士不僅在佛教方面造詣很深,他對唯物主義也有一定的研究,甚至對物理學也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像這樣的智者所說的事,一般不會有什么夸張的成分,而且這些故事也不是什么傳說或神話。1987年法王如意寶去五臺山時,我們也聽過類似因念觀音菩薩名號而使飛機里面的人得救的事情。在宣說空性功德的佛經里面經常講,如果將《大悲咒》或宣說空性的經典帶在身上,凡接觸或經由風的傳遞而接觸到這些法本的眾生,都不會墮入三惡趣;將這些法本帶在身上,則包括自己沐浴的水,如果被其他眾生接觸享用到的話,這些眾生也不會墮入三惡趣;念《心經》或《大悲咒》等空性法門的人甚至在罵人時,如果有眾生聽到他的聲音,這些眾生也不會墮入三惡趣(當然并不是說這些眾生可以馬上獲得解脫)。由此可見,空性法門的功德是相當大的,大家應該有這個信心。如果遇到違緣或痛苦,應該一心一意地念《心經》。現在漢地有些地方也將《心經》或《楞嚴咒》做成很小的一本,既可以掛在胸前,還可以隨時念誦,非常方便。
求采納為滿意回答。
佛經是佛所說的信佛、學佛,而至成佛的方法。方法無邊,所以佛經的數量和名目也很多,在我們這里,最適用和最通行的做佛事念的經:
則有《華嚴經》、《法華經》、《地藏菩薩本愿功德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佛說阿彌陀經》、《心經》等。
另外,念經前,先佛前上香,佛家認為“香為佛使”,“香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幾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內容。
從日常的誦經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會、水陸法會、佛像開光、傳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動,都少不了香。
特別是法會活動,必以隆重的上香儀式作為序幕。所以,若誠心禮佛修行,建議你可以到無相銅爐定制一款祈福香,與普通香和化學香比天然無害,同時也是諸多佛家居士的修行輔助佛寶。
阿彌陀佛!
“普佛”一詞,來源于隋代的三階教。
既然一切眾生都是如來藏佛,故對一切已成、未成諸佛,應該普敬、普禮,通過普禮請佛,以懺悔業障。隨著佛教懺法的流行及儀軌制度的完善,自明清以來,佛教寺院的法事儀軌基本成為定型,“普佛”便成為一種祝愿、薦亡回向的儀軌。分為“延生普佛”和“往生普佛 ”。延生普佛是祝愿施主福壽康寧、離諸災厄;而往生普佛則是超度亡靈、回向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