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立春對屬相影響,屬相對人的性格影響

    內容導航:
  • 為什么到了立春換屬相
  • 屬相是怎么算的,跟立春有關嗎
  • 立春之后屬相就變了嗎
  • 立春禁忌什么屬相
  • 2023年立春什么屬相不能見面?
  • 2012立春不宜出門的屬相
  • Q1:為什么到了立春換屬相

    要回答清楚這個問題得從我國的傳統歷法和干支紀年說起。

    我國的傳統歷法現多被稱為“農歷”,沿用的是漢代的《太初歷》(即“漢歷”),屬于陰陽合歷。
    陽歷部分即以太陽定年周期,主體就是二十四節氣。早在春秋戰國,國人就已經用日晷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春秋《尚書》對節氣有所記述,到戰國后期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西漢《淮南子》(公元前139年)有完整的二十四節氣記載。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訂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于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陰歷部分即以月相定月份,以太陽和月亮同時升起,地球上看不到月亮的“朔日”為每月的開始。每月長短根據月相不同,可能為30日或29日,12個月為一年。太陽年24個節氣的第1、3、……23等奇數為"節",第2、4、……24為"氣",或"中氣"。由于太陽年周期和以月相為周期的12個月不一致,因此將沒有中氣的月份置閏,與上個月份數字相同,叫閏某月。2012年5月21日-6月18日,為閏四月,期間只有芒種節。

    歷史上每個朝代都要"立正朔",就是確定哪一個朔日是一年的第一個。這就要說到“干支紀年法”了,即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搭配的每六十年一循環的紀年法。
    現在比較公認的第一甲子是公元前2697。該年冬至,黃帝即位,命大臣大橈以干支紀年,定此年為黃帝元年,以“甲子”為始元。戰國末年《世本》說:“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
    干支紀年法以冬至所在月為子月,依次以其他十二地支紀之,每個地支對應二十四節氣自某“節”(非中氣)至下次“節”,以交節時間決定起始的一個月期間。
    夏朝時,采用冬至之月作歷,算一歲開始,但“正朔”則以寅月開始,即“寅正”。夏之后的商、周把“正朔”分別提前到丑月、子月。直至漢武帝立《太初歷》,才又恢復夏王朝歷法的原有月序,并被沿用至今。
    現在考究一點的日歷都顯示公元紀年,陰歷,陽歷的二十四節氣,以及以干支紀的月份和日期。擺在一起,就能看到其中的差別了。

    接下來說屬相。
    普遍的,東漢王充的《論衡》(公元86年)被視為最早記載十二生肖的文獻。《論衡·物勢》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種生肖,所缺者為龍。該書《言毒篇》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這樣,十二生肖便齊全了。
    很明顯,先有寅,再配虎。屬相是隨地支確定的,而天干地支是隨節氣轉變推進次第的。

    綜上所述,根據沿用至今的漢歷,立春所在寅月的第一個朔日即被定為陰歷正月初一,我們“過年”。因為陽歷年和陰歷年的啟始不是完全一致,除非正月初一就是立春(如1992年,2038年),那么屬相就得跟著地支、地支跟著立春或早或晚地換了!

    Q2:屬相是怎么算的,跟立春有關嗎

    按農歷算的

    Q3:立春之后屬相就變了嗎

    立春之后屬相就變了。立春前后生肖是不相同的!
    立春是我們傳統命理學中劃分生肖屬相年份的依據,所以在立春前后出生的寶寶,在立春當天,不同時辰出生的話,也是存在著屬相的差別的。
    2023年立春的具體時間:陽歷2023年2月4日11:14:03,農歷十二月三十日,星期一
    生肖來源于干支歷法的年支,因此我們劃分每個生肖之年都是從立春開始的。
    生肖是從立春而不是從正月初一農歷新年開始的,正月初一是農歷新年的開始,而人的生肖屬相應以農歷立春為準。
    傳統的中國玄學與二十四節氣息息相關,而“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所以長久以來“立春”在術數界中皆被視作新一年開始。至于正月初一,只是12個農歷月份中的第一天,雖然家家戶戶都大肆慶祝,但新一年的風水術數計算仍是以“立春”作分水嶺。因此,生肖屬相的劃分,是以立春為界的。
    關于立春的冷門知識普及:
    1、屬相,是以每年農歷的 “立春” 為劃分的
    2、“立春” 日之前和之后出生,就是兩個不同的屬相
    3、每年的 ”立春“ 日一般在陽歷的2月4日,所以這天是劃分屬相的時間
    4、在民國時期以前,屬相是按春節劃分的,那時的 “春節“ 都是指的每年的 “立春”,但后來袁世凱把春節改在了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所以此后春節的時間變了,但屬相的劃分仍以”立春“沒有改變。

    Q4:立春禁忌什么屬相

    立春是我國二十四節氣的第1個節氣,使太陽運行到黃經315度處的時令交接的日子。今年立春的時間為晚上10:58,可以說是個晚立春。
    俗話說:“春要早打,秋要晚立。”這說明今年倒春寒的現象可能發生,畢竟立春是在春節前的臘月里,更何況根據推算2023年是一個無春年,又被稱作寡婦年。所以大家在農忙時一定要做好倒春寒的準備工作,防止倒春寒帶來的農作物凍害。
    今日立春有哪些忌諱?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立春這一天在各個地方的忌諱也是不一樣的,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下,我們這邊在立春這一天的一次忌諱。
    1、立春之日不理發。發乃是人身之草木。春來草木旺盛,如果立春這一天去理發,就相當于在把大地上剛發芽的草木除掉,這是一個不吉利的表現。
    2、立春之時不臥床。這在各個地方的風俗都差不多,也是指的立春這一個時候不要躺在床上,顯得比較懶散,否則一年也不會顯得勤快,一年之計在于春。或者說在農村叫做躲春的現象,今年躲春的生肖為牛羊馬龍狗,在立春的那一個時辰一般不要睡覺就躲開了。
    3、立春之日不搬家。立春是一個絕日,節日就是指的春天來了,冬天絕了,這一天盡管是一個好日子,但是對于搬家卻是一個極其不好的日子。還有立春之日,不看病,立春之日不回娘家,這些都是指的立春,這一天不是一個好日子。
    今日立春,立春“三要吃”指的是哪些?
    一要吃春餅。春餅是農村在立春這一天必須吃的一道風俗,春餅里面包著各種蔬菜以及肉類,營養非常的豐富。主要是預示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處興旺。
    二要吃蘿卜。吃蘿卜在農村也叫做咬春,“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古代無論家里貧窮還是富貴,一定要買一個蘿卜給孩子吃。
    三要吃薺菜。立春到來,天氣就變得暖和了,可以約著三五成群到郊外的朝陽之處或者是麥田里薺菜,也是耐不住寂寞,早早的爬出地面迎春來。這也就是有踏春尋春之意,讓人們不要懶惰。

    Q5:2023年立春什么屬相不能見面?

    屬馬者跟屬鼠者最好不要見面

    Q6:2012立春不宜出門的屬相

    立春前后不出門為什么
    中國命理學認為,立春這一天,由于磁場和氣場的緣故,通常會比較亂,無論是家中還是辦公室,容易招惹口舌事非。因此要進行躲春,否則一年內可能都非常不順利。所以不適合出門。特別是從命理的角度來講,某一屬相在這一年內有什么病災的話,那么,立春這一天自己要躲起來,不要見生人,方可避過未來一年內的病災、口舌事非。此說法有其道理,但是不針對所有人,只針對一部分命理八字比較特殊的人,如果感覺去年自己運氣特差,那么需要躲春為宜。
    沒有立春前一天不能出門的說法。四絕日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為四絕日。四絕日只不忌祭祀、解除、沐浴、整容剃頭、整手足甲、補垣塞穴、掃舍宇、修飾垣墻、平治道路、破屋壞垣、伐木、其余之事皆忌。這也就是說,立春的前一天(四絕日)辦事是不忌諱的,也就是可以出門。
    立春禁忌有什么
    禁忌之一:立春這一天,出嫁了的閨女不能回娘家。為什么呢?春乃一年之始,古時女子出嫁便是婆家人了,那就不能把婆家的運氣帶回娘家啦,再就是,春歸娘家去,來年又一春,就是要再嫁人了。禁忌之二:立春之日不看病,如果看病就意味著一年都沒有好運氣。這個說法不過是去討個好彩頭,就像大年初一不看病一樣。禁忌之三:立春之日不理發,理發則不吉利。發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出生,剛出生的草木去損害,是不合天地運行草木生長之理的,這是提醒世人為人處事都要遵循自然五行之道啊!

    展開全文
    上一篇:上一篇:如何推算四柱神煞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