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玉是不需要開光的,所以不要被騙。
二、玉和人在一起是要看緣分的,有緣玉就養人,若無緣人就會有災。
三、玉不能要人送的。你收了別人送的玉,那玉并不是你的保護神。反而說難聽點,是你在幫人擋災。
四、新玉對主人很挑的,不會輕易成為誰的玉,所以剛開始佩戴新玉的時候都會有些磕磕絆絆,總會不順。但是如果你在不順的時候還是沒有離開它,過段時間他就會承認你,然后開始庇護你。
五、玉與人接觸時間長了,就會慢慢的受人的影響,而人也會受玉的影響。如果,佩帶者是個善人,那么他身上的玉就正面的力量充足,保人平安;若是惡人的話,則玉的戾氣就會很重,反而會招禍。
六、古人云:君子無故,玉不離身。自己帶玉的朋友,特別是從小開始帶的,沒有特殊原因最好不要拿下來吧。
七、老人家說古玉有記性的,所以戴玉要戴新坑的玉,老坑的玉誰知道以前是什么人戴的啊。玉通常只會忠于一個人,所以說別人佩戴過的玉不能帶,特別是古玉,陪葬的玉。
八、玉石如果碎了,一定它幫你擋過了災難,要用紅紙(布)包起來埋,這就是“葬玉”。之后最好再給自己請一塊。
九、帶玉不要帶那種有血沁的,好多是不法商人,放在活貓活狗腹腔內,活埋在地下一段時間后形成的。
十、玉是有靈性的,戴在身上超過三個月就不要隨便摘下來,送人就更不行了。
十一.還有大家應該都知道了,男戴觀音女戴佛。
十二、最好不要戴古玉,尤其是玉上有血沁的。玉是有記憶的,他上面可能記載著許多恩仇,有的人就是戴上古玉后開始長病,甚至會有夢魘。所以說古玉一般不佩帶,這是規矩,帶古玉出現各種情況的事情太多了。
佩戴玉觀音一般沒有忌諱,它作為一種飾品,只要主人喜歡,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佩戴都可以。但是由于觀音是慈悲的化身,佩戴玉觀音的人士,也要有著觀音的慈悲心懷。常懷柔軟的心靈,才能對一切人、事、物懷有大慈大悲之心,才能對之愛護、關懷和幫助。這才是心之所誠,誠之所至。另外,對也有佛教虔誠的人士認為,人“污穢”之時不能佩戴玉觀音,所以如廁、房事或女子月經之時最好不要佩戴玉觀音。另外也要禁止外人觸摸。除家人外,最好不要讓外人隨便觸摸、玩弄玉觀音,以免影響運氣反復,甚至招來壞運氣。
至于你說的洗澡時不能帶是因為一方面,此時佩戴易發生滑落碰損,損壞玉質配飾,影響美觀不說,還會對自身近期運勢有所影響;另一方面,洗澡水易導致開光玉觀音磁化,進而使其靈性減退,對佩戴者祝福護佑功能減弱。
玉是天地山川生成的精華,本身富含正能量,趨吉避兇,當然每個人都可以佩戴的。
但是注意的是,盡量不要佩戴別人戴過的玉,因為玉已經佩戴,就會跟人體發生能量的交換,會吸取負能量中和,你注意到玉為什么越戴越潤就是這個原因。尤其是小孩子,因為體質較為柔弱,更不能戴別人戴過的玉。否則,會受到原來的人戴玉時交換的負能量的侵蝕,對自己不好。
《禮記》中所說:“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中,對玉的愛好,是中華民族文化特色之一。玉有著豐富的精神內容,它象征著高貴、純潔、友誼、吉祥等,是民間廣泛流傳的信物,中國人佩玉以求避邪除兇,人們以玉為美為榮為貴,玉成為人們習俗生活的一部分。玉埋藏地下幾千年貨是上億年,玉中含有大量礦物元素,所以人們常說人養玉玉養人,如果人的身體好長期佩玉可以滋潤玉,玉的水頭也就是折光度會越來越好,越來越亮。如果人的身體不好長期佩玉,玉中的礦物元素會慢慢讓人體吸收達到保健作用,譬如女士戴玉的手鐲通常帶左手,因為對心臟有好處。玉為枕而腦聰,古代皇帝就喜歡用玉做枕頭,向中國古代長壽的皇帝都久用玉枕。但是玉不是只有好處的,玉器經過數千年的繼承和發展,從史前的古樸、雅拙到秦漢的雄渾豪放,再發展到明清的玲瓏剔透,要把玩這些古玉更有“三忌”、“四畏”需要遵從。所謂“三忌”,是指古玉“忌油”、“忌腥”、“忌污濁氣體”;所謂“四畏”是指古玉“畏冰”、“畏火”、“畏姜水”、“畏驚氣”。 所謂“忌油”,是指古玉應避免接觸油膩。這是因為油脂可封堵玉質的微細孔隙,使玉質中的灰土不能出來,玉器就不會瑩潤,透不出所謂的“清光”。玉器因在地下長期受水浸土蝕,微細孔隙中自然滲入土質或雜質,養護的目的便是盡量使其雜質“吐”出。有些人以為將古玉抹上些花生油或在鼻上、面額、頭發中沾些人體油脂,可使古玉顯得油亮、溫潤,實則是一大忌,反而對玉質有害。一旦沾了油膩,解決的辦法有二,一是用滾水煮一會兒,便可退油,二是將玉件放入痱子粉或干面粉中,吸除油脂。 “忌腥”是指玉器與腥物接觸,不但使玉器含有腥味,也會傷至玉質。腥氣或腥液中所含的化學成分,如鹵鹽等,對玉器有一定的腐蝕,而導致玉質受損,所以古玉要避免與腥物相觸。 古玉“忌污穢”的道理與“忌油”相似,因此玩玉之時,事先要洗凈雙手。 至于所謂“畏冰”,是指古玉時常近冰,或被凍,則色沁就不活,沒有潤感,謂之“死色”。有人以為將古玉放在冰箱中冷凍,會使其“通透”和“質堅”,實在是一大錯誤,這樣做可能會使玉質產生裂紋而不可挽救。 “畏火”則是說古玉如果常靠近火或熱源,則可能使“色漿”盡褪。“色漿”主要是指玉質的表面光澤和透明度。古玉近火受熱,尤其是高溫,可導致裂紋的產生,亦可傷及玉質,從而失去光澤、降低透明度。不要說是古玉,即便是新玉,也是一樣。 “畏姜水”是說有些人以為“姜水”是除腥除臭之物,可除去古玉的土腥氣或腐臭氣。實際上,古玉與姜水接觸往往會使已有的沁色黯淡無光。如果浸的太久,還會使玉器渾身起麻點,難以補救。 “畏驚氣”是指當佩戴者受驚或不慎將玉器跌落在地或碰撞于硬物之上時,玉器重則“粉身碎骨”、輕則產生裂紋。因為重撞之下,內部結構總會受影響,即便是肉眼看不見的微細裂紋,也是玉器的隱患。所以,玩玉者講究平心靜氣,戒驚戒躁,這也是修身養性的內容。 古代文人雅士,亦愛此法。此法可與緩盤法互相配合。意盤法是用手把玩,珍之重之。古人所謂、時時摩挲,意想玉之美德,足以化我之氣質,善我之性情,使 我一生純正而無私欲之蒙蔽,至誠所感,金石為開,而玉自能復原矣大見^古主辨呂。這種方法猶如寫畫的意筆,人多不解,但是必須面壁工夫,能夠做到的人就少了。
沒有
一定要戴自己親手買的,不能戴別人送的,戴別人送的玉會替別人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