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火土金水,是五行代表,分別對應于人體”肝心脾肺腎“五臟,經絡則分別是足厥陰肝經、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手太陰肺經、足少陰腎經。
兩個不同的理論,沒有辦法混談!
不知道你什么意思。五行是木、火、土、金、水,并且按順序相生。大的經絡主要有12正經,奇經八脈,15絡脈。其中12正經有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具體的可以看相關書籍。另外經絡不是血管也不是神經系統。
《素問·臟氣法時論篇》指出:“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說明了天干與臟腑經絡以及臟腑經絡之氣的生理活動和五季、日干、五行的關系。即:甲乙主春屬木,與肝、膽(經)配合,膽屬陽木旺于甲日,肝屬陰木旺于乙日;丙丁主夏屬火,與心、小腸(經)配合,小腸屬陽火旺于丙日,心屬陰火旺于丁日;戊己主長夏屬土,與脾、胃(經)配合,胃屬陽土旺于戊日,脾屬陰土旺于己日;庚辛主秋屬金,與肺、大腸(經)配合,大腸屬陽金旺于庚日,肺屬陰金旺于辛日;壬癸主冬屬水,與腎、膀胱(經)配合,膀胱屬陽水旺于壬日,腎屬陰水旺于癸日。 明代醫家徐鳳提出“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臟,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絡同歸入癸方”(《針灸大全·卷之五》)十二經納天干歌。但明代醫家張介賓對于三焦、心包絡的天干配屬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壬癸屬水,三焦為“決瀆之官”誠有可言,但心包絡稱為“心主”,心屬火,怎能歸入癸水呢?因而提出了“三焦陽府須歸丙,包絡從陰丁火旁”(《類經圖翼·三卷》)之說,后世許多醫家對此說甚為推崇。筆者認為,心包絡為“心主”,心屬火,癸腎屬水,須知古人認為水火同屬先天始生之物,所以水火相同。從臟腑功能來說,《素問·靈蘭秘典論篇》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指出了三焦和膀胱都與水液代謝有關,是人體水液運行的器官。從穴位功用來說,針刺三焦經的原穴陽池和膀胱經的原穴京骨穴,則能對機體起到調和宣導的作用;針刺心包經原穴大陵和腎經原穴太溪穴,則有交通心腎、水火相濟的作用。據此,筆者贊同“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絡同歸入癸方”之說。現根據《內經》、《針灸大全》的論述,將天干與臟腑經絡、五季的配合以表歸納說明(表2)。
人有五臟
為;心
肝
脾
肺
腎
對應五行為;火為心之苗
木為肝之本
土為脾之圍
金為肺之根
腎為水之源
人身有六胕
心胞小腸屬火
大腸屬金
胃屬土
膀胱屬水
膽經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