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書六禮是古代中國的傳統婚姻習俗禮儀,其中六禮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分別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經過此“六禮”,婚姻便正式成立。
一、 納采
納采,六禮之首禮。男方欲與女方結親,請媒妁往女方提親,得到應允后,再請媒妁正式向女家納“采擇之禮”。
二、 問名
男家行納采禮后,再托媒人詢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及時辰,以便男家卜問,決定成婚與否,吉兇如何。
或以為問名是男方遣使者問女方生母的姓氏,以便分辨嫡庶。后問名范圍擴展到議門第、職位、財產以至容貌、健康等多側面。
問名也須攜帶禮物,一般用雁。我國廣東海南及西南少數民族,常用檳榔作為問名攜帶的禮物。
把女方庚帖與男方生辰做了占卜,確定可以成婚之后再行納吉禮。
三、 納吉
納吉又稱過文定,為六禮中第三禮,當接收庚帖后,便會將庚帖置於神前或祖先案上請示吉兇,以肯定雙方年庚八字沒有相沖相克。
當得知雙方并沒有相沖相克之徵象后,備禮通知女方家,決定締結婚姻。
四、納征
納征,即男方向女方送聘禮,至于聘禮的多少,取決與女方的貧富與身份。
從法律意義講,納征重在形式,而不在于數量,納征的完成標志著訂婚階段的結束,是婚姻成立的主要標志之一。
五、請期
又稱 告期,俗稱選日子。
婚姻禮儀。 六禮中第五禮。
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親迎娶的日期。
請期儀式歷代相同,即男家派使進去女家請期,送禮,然后致辭,說明所定 婚期,女父表示接受,最后使者返回復命。
至清代,請期多稱通信,即男家用紅箋,將過禮日、迎娶日等有關事項一一寫明,由媒人或親自送到女家,并與女家商議婚禮事宜。
六、親迎
又稱迎親。六禮中第六禮。是新郎親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禮儀。
親迎禮始于周代,女王成婚時也曾親迎于渭水。
此禮歷代沿襲,為婚禮的開端。親迎禮形式多樣。
至清代,新郎親迎,披紅帶花,或乘馬,或坐轎到女家,儐相贊引拜其岳父母以及諸親。
岳家為加雙花披紅作交文,御輪三周,先歸。新娘由其兄長等用錦衾裹抱至轎內。
轎起,女家親屬數人伴送,稱“送親”,新郎在家迎侯。
六禮都完成才能說是結為夫妻了。
沒想到古代結個婚竟然有這么多步驟,看來那個年代結婚也不是什么易事啊。
結婚風俗就是結婚的禮節。中國古代有"六禮"之說,現今部分地區也有這個習俗,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而親迎之后的合巹(新郎新娘喝交杯酒)、鬧洞房和婚后的"回門"等儀禮過程受到更加的重視。
在中式婚禮上,還經常看到龍和鳳凰的圖案,這是因為在中國,龍和鳳凰都是吉祥的象征,代表高貴、華麗、祥瑞,以及夫妻和諧美滿的關系。這個傳統來自古代中國神話傳說,據說虞舜時天下大治,樂官夔譜成了《九招》之曲呈獻,虞舜演奏過程中金龍彩鳳同時現身。
中國人喜歡在節慶日放鞭炮來增加喜慶氣氛。在重大節日,如春節,元宵節,都會放鞭炮和煙花,用來表達人們的喜悅心情,同時也因為中國人認為放鞭炮可以驅邪。在傳統的中式婚禮上,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項目,鞭炮放的越多,越響就越能帶來好運氣。
有些地區除了看親之外,還有"察人家"的習俗。"察人家"其實也是看親,是男方由媒人帶領到女方看過姑娘后,婦方父母對婚事暫不表態,再由媒人帶領,回方男家。
古代結婚流程從說媒開始到提親定親、準備“三書六禮”(三書:聘書、禮書、迎書;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完成以上步驟即可拜堂成親,最后還有一個賀郎酒環節。
1、說媒
在古代,如果你看上了哪家姑娘,不會和現代一樣自己上門去追求,而是找一個經驗豐富的媒婆為你去姑娘家說媒,如果姑娘也對你有好感就會對父母說:“終生大事全憑父母做主”,而如果姑娘對男方不是很滿意則會對父母說:“還想再給父母盡兩年孝”。
2、提親
古話有云:“婚姻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新人們在結婚之前,男方一定要先去女方家進行提親,當雙方互換兒女的生辰八字,經過一系列復雜的測算之后,認定男女雙方適宜結婚,并且門當戶對,此時才能開始議親。
3、定親
當男方向女方家提親之后,確定男女雙方適宜結婚,這時兩家就可以進入到定親的環節了。在定親環節中,男方要給女方家送“過書”即為定親的憑證,俗稱“紅綠書紙”,而女方需要給男方送“回帖”進行認可,俗稱“文定”。在定親之時,除了有書面的定親之外,雙方還需商討嫁娶吉日,為新人們討得一個好彩頭。
4、三書六禮
雙方都比較滿意的情況下,男方就要開始準備三書六禮,其中三書指的是:聘書(訂親的證明,在六禮中納吉的時候交給女方),禮書(相當于現在的彩禮清單),迎書(相當于現在的結婚證,證明姑娘已經嫁給男方)。
六禮則是指納采(男方要送將近30種禮物給女方)、問名(將男女的年庚八字進行匹配)、納吉(將庚貼于神前請示)、納征(彩禮和嫁妝)、請期(確定結婚吉日)、親迎(接親)。
5、拜堂
當花轎到夫家進門時,出轎小娘需要迎接新娘出轎。隨即走向結婚的主廳堂內開始繁瑣的拜堂儀式。拜堂儀式一共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拜天地、拜父母、拜夫妻。并且這些儀式都需要新人們正兒八經的跪在地上磕頭,而不是如今的面對面鞠躬即可。
6、賀郎酒
拜堂晚上,男家為好日正席酒,叫“賀郎酒”。在賀郎酒上,新娘必須依次挨桌的向長輩們以及賓客們逐一的斟酒,此時需要注意的是,新娘在給大家斟酒時,酒是需要斟滿的,但是一定不能灑出來。
古代婚禮講究一曰納采,二曰向名,三曰納吉,四曰納征,五曰請期,六曰親迎,這就是古代婚禮所分的六個階段,俗稱“六禮”。
一、古代六禮
1、納采:這是議婚的第一階段,男方請媒提親后,女方同意議婚,男方備禮去女家求婚,禮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為何用雁?雁為候鳥,取象征順乎陰陽之意,后來又發展了新意,說雁失配偶,終生不再成雙,取其忠貞。
2、問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請問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準備合婚的儀式。?
3、納吉:是把問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儀禮,又叫“訂盟”。這是訂婚階段的主要儀禮。古俗,照例要用雁,作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發展到用戒指、首飾、彩綢、禮餅、禮香燭、甚至羊豬等,故又稱送定或定聘。
4、納征:是訂盟后,男家將聘禮送往女家,是成婚階段的儀禮。這項成婚禮又俗稱完聘或大聘、過大禮等。后來,這項儀式還采取了回禮的做法,將聘禮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還;或受聘后,將女家贈男方的衣帽鞋襪作為回禮。聘禮的多少及物品名稱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數目取雙忌單
5、請期:送完聘禮后,選擇結婚日期,備禮到女家,征得同意時的儀式。古俗照例用雁,禮品一般從簡,請期禮往往和過聘禮結合起來,隨過大禮同時決定婚期。
6、親迎:就是新婿親往女家迎聚的儀式。這項儀禮往往被看做婚禮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項則當成議婚、訂婚等過渡性禮儀。
二、古代婚禮要準備的東西
1、花轎:花轎成為傳統婚禮的核心部分是從南宋開始的。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種。又有龍轎、鳳轎之分。轎身紅幔翠蓋,上面插龍鳳呈祥,四角掛著絲穗,有錢人家娶親為五乘轎,花轎三乘,娶親去的路上迎親太太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壓轎男童坐,迎回時新娘、迎親、送親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藍(或綠)轎,用藍呢子圍蓋,上面插銅頂,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2、旗鑼傘扇:在迎親隊伍之中,花轎之前。令整個迎親儀式熱鬧、壯觀。
3、鞭炮:迎親禮車在行列途中,應一路燃放鞭炮表示慶賀。
4、火盆:放置于大門口的一盆火,讓新娘跨過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紅紅火火。
5、蓋頭:古時新娘身著鳳冠霞帔的同時都用紅布蓋頭,以遮羞避邪,紅色取吉祥之意。這塊蓋頭要入洞房時由新郎揭開。
6、秤桿:入洞房后,新郎用秤桿挑去新娘的紅蓋頭,取意“稱心如意”。
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納彩: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后,男方家備禮前六禮
去求婚。
問名: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納吉:即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廟進行占卜。
納征:亦稱納幣,即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
請期: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親迎:即新郎親至女家迎娶。
五禮通考》曾說,自后齊以來,不管天子庶民,婚禮“一曰納采,二曰向名,三曰納吉,四曰納征,五曰請期,六曰親迎。” 這就是古代婚禮所分的六個階段,俗稱“六禮”。
一、納采:這是議婚的第一階段,男方請媒提親后,女方同意議婚,男方備禮去女家求婚,禮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為何用雁?雁為候鳥,取象征順乎陰陽之意,后來又發展了新意,說雁失配偶,終生不再成雙,取其忠貞。
二、問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請問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準備合婚的儀式。
三、納吉:是把問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儀禮,又叫“訂盟”。這是訂婚階段的主要儀禮。古俗,照例要用雁,作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發展到用戒指、首飾、彩綢、禮餅、禮香燭、甚至羊豬等,故又稱送定或定聘。
四、納征:是訂盟后,男家將聘禮送往女家,是成婚階段的儀禮。這項成婚禮又俗稱完聘或大聘、過大禮等。后來,這項儀式還采取了回禮的做法,將聘禮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還;或受聘后,將女家贈男方的衣帽鞋襪作為回禮。聘禮的多少及物品名稱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數目取雙忌單。
五、請期:送完聘禮后,選擇結婚日期, 備禮到女家,征得同意時的儀式。古俗照例用雁,禮品一般從簡,請期禮往往和過聘禮結合起來,隨過大禮同時決定婚期。
六、親迎:就是新婿親往女家迎聚的儀式。這項儀禮往往被看做婚禮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項則當成議婚、訂婚等過渡性禮儀。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關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妝”,到男家時的“開揖”、“鬧洞房”等,都是確立社會關系的儀禮。純屬親迎部分的儀式,一般用花轎,分雙頂或單頂,扶親婦上轎的“送親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親客”,都各有要求,起轎、回車馬、迎轎、下轎、祭拜天地、行合歡禮、入洞房??每一過程又都有幾種到十幾種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驅邪。親迎的季節,一般選在春天,州以農立,適逢農閑,豐收為是,正好婚配。
婚嫁“六禮”過后,進入過渡期,新婦回娘家的“歸寧”,一直到新婦進入育產期,第二代再行誕生禮。從此,婚禮只作為一種家慶紀念日,按周年慶賀(滿一個“花甲”舉行隆重慶賀儀式,叫辦重婚酒),年年值慶,直至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