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紫微大帝和玉皇大帝是不是有爭斗,紫微大帝和真武大帝

    內容導航:
  • 在玉皇大帝出現之前,究竟是誰在掌管天界?
  • 有沒有人來告訴我紫薇星君和玉皇大帝到底是什么關系
  • 關于玉皇大帝的出身和故事
  • 紫薇上帝和玉帝在道教中是什么關系,是一個人嗎?
  • 紫薇大帝和真武大帝都是天界大帝,誰的實力更勝一籌?
  • 真武大帝為何拜在北極紫薇大帝座下,為北極四圣之一呢?
  • Q1:在玉皇大帝出現之前,究竟是誰在掌管天界?

    在玉皇大帝出現之前,天上總共出現過兩個神仙來掌管整個天界,第一任掌管天界的人就是昊天大帝,而在昊天大帝之后就是北極紫薇大帝,在北極紫薇大帝之后才是玉皇大帝。

    古代人們的生產力還是比較低下的,而這個時候很多人對所有的事物都是比較的新奇,但是又沒有辦法來解決自然界當中的一些奇怪的事件,所以才編造出了很多的神話故事,在這些神話故事當中,昊天大帝則是負責管理三界事務的。當時人們認為正是因為有了昊天大帝的存在,所以他們的農作物才會如此的豐收,所以每當到了豐收季節之時,人們總會祭拜昊天大帝,第一點是感謝昊天大帝給了他們這么多的食物,第二就是祈禱在來年還能有一個好的收成。

    相傳在昊天大帝過世以后,負責掌管三界的則是北極紫薇大帝。當時的人們對自然界的一些事件已經有所了解了,但是依舊沒有太高的科學水平,所以還是需要編造一些神話故事,相傳北極紫薇大帝就是第二任掌管天界的人。但是人們發現在北邊有一顆星星,特別的亮,而且還特別的大,這顆星星就是北極星,也有人稱之為紫薇星,所以很多人認為在這顆星星上面肯定是住了一個特別厲害的人,而這個人就是北極紫薇大帝。

    一直到了宋朝之后才出現了玉皇大帝,在宋朝的時候很多人傳言,玉皇大帝本身是北極紫薇大帝的一個手下,后來買通了北極紫薇大帝的四大金剛,最后玉皇大帝也是打敗了北極紫薇大帝,并且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于是玉皇大帝又成為了新一任的天界掌管者。當然了,這些故事其實只是傳說,在現實生活當中肯定是沒有這些所謂的神仙的,這些故事只是古代人對生活的一種憧憬和向往罷了。

    Q2:有沒有人來告訴我紫薇星君和玉皇大帝到底是什么關系

    紫薇星應的是人間帝王,是玉帝的下屬

    Q3:關于玉皇大帝的出身和故事

    簡介根據歐陽飛編著《諸神傳奇》,玉皇大帝生前原是一個寨主,名叫張友人,又稱張百忍。話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天地間一切祥和,后來諸神開始爭斗,人間荒淫無度,使得天地三界大亂,太白金星因此下凡尋找才德兼備之人來做三界大帝。太白金星化身成為乞丐,四處尋找,后來到了張家灣,發現人稱“張百忍”的張友人將寨內治理的非常和睦,并且為人和善慈悲,因此帶回天庭做了玉皇大帝。后來三界眾神仙紛紛陳請共同推崇張百忍為“終身天帝”,共稱“玉皇”,又因玉皇是三界的總皇帝,因此加稱為“玉皇大帝”或“玉皇上帝”。
    究其名號,據《玉帝圣號同異考》說:“玉帝圣號,崇自牿劫前,中古復尊上,重稱贊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見聞,所皈重,隨其彰著,敬上諸神之號,以定稱謂。歷史上帝王對于諸神所上尊號中,涉及玉帝的有四:一太微玉帝,漢武帝上太微垣星主號也,二梵天玉帝,漢宣帝上天市垣帝主號也,三焰華少微玉帝,漢哀帝上先天定位號也;四紫微玉帝,漢光帝上后乾號也。皆非此玉帝。此玉帝號昊天金閥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帝宰諸天,永不毀淪。”究其信仰,緣于古代宗教,古時即有支配日、月、風、雨等自然變化和人間禍福、生死、壽天吉兇等人生命運的最高神“帝”和“上帝”的說法。西周以后又稱“皇天”“昊天”“天帝”等。南朝時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中已有“玉皇道君”、“高上玉帝”的稱呼,排列在玉清三元宮右第十一和第十九的位置。隋唐時,“玉皇”信仰普遍盛行,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夢仙》詩中就有“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至誠”的詩句。詩人元稹《以州宅夸樂天》一詩中亦有“我是玉皇香案史”之句。大約在唐宋之際成書的重要道經《高上玉皇本行集經》詳細敘述了玉皇的出身和來歷:很久以前,有個光嚴妙樂國,國王凈德和王后寶月光老年無子,于是令道士舉行祈禱,后夢太上道君抱一嬰兒賜予王后,夢醒后而有孕。懷胎一年,于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生于王宮。太子長大后繼承位,不久舍國去普明香嚴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經過三千劫始證金仙。又超過億劫,始證玉帝。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八年(1105年),尊玉皇上帝圣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六年(1116年),又尊玉皇尊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 玉皇大帝
    道教認為玉皇為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修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權最大。道經中稱其居住昊天金閥彌羅天宮,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統御諸天,綜領萬圣,主宰宇宙,開化萬天,行天之道,布天之 玉皇大帝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統御萬靈,而無量度人,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王。簡而言之,道教認為:玉皇總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間),十方(四方、四維、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獄、畜生、餓鬼)的一切陰陽禍福。
    每年的臘月廿五,玉皇要親自陣圣下界,親自巡視察看各方情況。依據眾生道俗的菩惡良莠來賞善罰惡。正月初九為玉皇圣誕,俗稱“玉皇會”,傳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玉皇在其誕辰日的下午回鸞返回天宮。是時道教宮觀內均要舉行隆重的慶賀科儀。
    附注:玉皇和西王母并非夫妻。 [編輯本段]奉祀玉皇大帝 神誕之日為正月初九日。道教宮觀要舉行金箓醮儀,稱「玉皇會」。參加醮儀的道士和道教信徒都要祭拜玉皇大帝,行「齋天」大禮,以祈福延壽。福建和省民眾稱玉皇大帝為「天公」。正月初九要「拜天公」,一家老小,齋戒沐浴,上香行禮,祭拜誦經,有的地方還唱戲娛神。中國北方過去還有舉行玉皇祭,抬玉皇神像游村巡街的習俗。十二月二十五日傳稱是玉皇大帝下巡人間的日子,舊時道觀和民間都要燒香念經,迎送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化身
    玉皇大帝是三清之化身。他乃三才主宰,總執天道,掌天地人之均軸。玉皇大帝身邊跟遣輔佐國神比干,國神比干為扶持三清主神的“稷龍”化身。玉皇大帝后邊跟遣紫微北極大帝掌天地經緯,遣勾陳上宮大帝掌天地人三才,主人間兵革,遣后土皇地執掌陰陽生育、大地山河。天地萬物、陰陽造化無不在玉皇大帝所掌之中。 [編輯本段]玉皇大帝“天公”是指玉皇上帝,有稱“玉帝”或“昊天上帝”,或“玄穹高上玉皇大天帝”、“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大帝”等尊稱。玉皇大帝是道教中最高級的神明之一,地位僅在三清尊神之下。但在世俗的心目中,玉皇大帝卻是中國最大的神祗,是眾神之王。
    據民間傳說,“玉皇上帝”不但授命于天子,統轄人間,而且也統轄儒、道、釋三教和其他諸神仙,以及天神、地祗、人鬼都歸其管轄,天神就是屬于天上所有自然物的神化者,包括日、月、星辰、風伯、雨師、司命、三官大帝、五顯大帝等,而玉皇大帝也屬天神之一,地祗就是屬于地面上所有自然物的神化者,包涵土地神、社稷神、山岳、河海、五祀神,以及百物之神,人鬼就是歷史上的人物死后神化的,包括先祖、先師、功臣,以及其他歷文人物。
    玉皇上帝統領天、地、人三界神靈之外,還對于天地、宇宙萬物的興隆衰敗、吉兇禍福都得管,屬下有管理學務的文昌帝君,管理商務的關圣帝君,管理工務的巧圣先師,管理農務的神農先帝,管理地方的有東岳大帝、青山王、城隍爺、境主公、土地公、地基主,管理陰間的有酆都大帝和十殿閻王,而玉皇上帝為神中之神,神中至尊。
    在道教的理論中,將天、地、人三界分得很清楚,天有十三層,一層有三萬里,天外的地方就稱為無極,而天內的天就稱為太極。太極的天分為五天,即東、南、西、北、中,玉皇大帝是宇宙中最高無上的神靈,而所有神靈皆須聽令于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
    中天:為“玉皇大帝”所居,上掌三十六天,三千大世界;下握有七十二地,四大部分所有生靈。
    東天:為“三官大帝”所掌,主賜福延壽解災赦罪消厄。
    南天:為“文衡圣帝”所掌,主眾神的委任升降考察各神只的功罪。
    西天:為“釋迦牟尼”所掌,主世人的信仰依歸。
    北天:為“紫微大帝”所掌,予降福消災,兼賜予財富。
    玉皇大帝,據說是三清所化身的太極界第一位尊神,也就是古人最崇敬的“天”,居住在玉清宮,上掌三十六天,三千世界,各部神仙,下轄七十二地、四大部州、掌管天上諸神、仙、佛,以及人間億萬生靈,因此尊稱為“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另有一說,“玉皇上帝”是三官大帝中的“天官”,是道教的紫微帝君,職掌賜福,民間視為福神,與祿、壽并列。“三官大帝”也稱“三界公”,就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的合稱。
    玉帝源于上古的天帝崇拜。殷商時期,人們稱最高神為帝,或天帝、上帝,這是一位支配天上、地下、文武眾仙的大帝。周朝及后世統治者利用天帝崇拜,鼓吹“君權神授”,極力宣稱自己是天帝的兒子,故稱“天子”。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畫像,至唐宋以后才逐漸定型,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頭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漢帝王的打扮。
    《高上玉皇本行集經》戴:遠古之時,有個“光嚴妙樂國”,國王為“凈德王”,王后稱“寶月光”,老而無嗣;一夜夢見太上老君抱一嬰兒入王后懷中,王后恭敬禮接,醒后就覺的有孕。懷孕足足十二個月,乃于丙午年正月初九誕下太子。太子自幼聰慧,長大則輔助國王,勤政愛民,行善救貧。國王駕崩,太子郤禪位大臣,遁入深山修道。功成經歷八百劫,犧牲己身以超度眾生,終于修成真道,飛升九天之上,得萬方諸神擁戴。于是統御三界,是為“玉皇大帝”。
    農歷正月初九為玉帝誕辰(天公生)。正月為一年之初,四季之首,木氣之始,一切生命因而萌發;九為數字之極尊,代表“極大、極多、極高”的意義,所以一年中第一個初九(上九)為玉帝圣誕,正與他至高無上的地位相呼應。明代王逵《蠡海集》中說:“神明降誕,以義起者也。玉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陽數始于一,而極于九,原始要終也。”意思是說,神明降誕的日子都有一定的特殊含義。
    玉皇大帝的祭祀起源于上古的天地崇祀,和古人敬天畏地的思想有密切的關系,古人認為“天”是宇宙萬物的主宰,也是萬物生長化育的本源,所以不可不敬天畏命,順天行道。因此想像自然界中有一位最高的神明在支配萬物。于是“天”命令君王來人間執民,君王必須順應天意,這樣才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否則君王違反了天道,天就會降下各種災害懲罰。君王敬畏“天”,庶民百官自然而然的也敬畏“天”,君王既然是奉“天”之命治理人世,所以君王不得不崇拜“天”,定期“祭天”,不但是君王必行的職責,也是國家的大典。早自商周時代,歷朝君王每年例必舉行盛大的“郊祀”,是敬天思想的最高表征,但只有帝王才有資格祭祀,直到封建時代結束,民間才開始祭祀“天公”。
    據史藉所戴,唐、隋、晉、魏、漢,乃至秦,諸代皆有帝王祀天之大典,但當時所祀的“天”,乃純粹是指大自然的“天”,即“蒼天”、“昊天”。可是“天”是無形的、渺茫的,又怎么去祭祀呢?如此漸漸地就把“天”具體神化,稱之“玉皇大帝”。因玉皇大帝是由人想像而來的神,所以原無神像,到宋真宗時,才為他塑像,視其自家祖先,封其為玉皇。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畫像,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頭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漢帝王的打扮。及至道教興起以后,把“天”加以“人神化”,當成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形“神”來拜,塑造“天公”“老天爺”這個形象來。于是,民間所崇拜的“天公”與古代帝王所祀自然的“天”,就逐漸分離開了。
    玉皇大帝的誕生祭祀,遠較一般諸神更為隆重及莊嚴,因為百姓都深信天公是至高無上,最具權威的神,無“相”足以顯示,因此不敢隨意雕塑他的神像,而以“天公爐”及“天公座”來象征。一般廟宇都有一座天公爐安置于廟前,祭拜時要先向外朝天膜拜,這是燒香的起碼禮儀。
    由于玉皇大帝在信眾心目中,是眾神之最,所以拜天公的儀式也比一般神明來得隆重。前一天晚上,全家都必需齋戒沐浴、設立祭壇,供奉豐盛祭品,然后依序上香,行三拜九叩禮。且祭祀當日,不得曝曬女人的衣褲、傾倒便桶,以免天公看到了觸犯大不敬之罪。在團體祭典的場合一定要殺豬宰羊,并且是整只敬供,是祭典時最隆重的獻禮。
    而玉皇大帝的身份極尊貴,凡間小事,根本無暇理會。所以求財求嗣求名求利者,玉帝未必有暇去賜予。
    供奉玉帝,應要一班文武百官、天神天將拱護,不可單獨以玉帝像供奉,否則成為孤君,不能顯出玉帝的威嚴及尊崇。
    農歷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誕辰“玉皇誕”,閩南俗稱“天公生”。是日道觀要舉行盛大的祝壽儀式,誦經禮拜。家家戶戶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舉行最隆重的祭儀。
    在封建社會時代,唯天子才有資格祭拜玉帝,一般民眾不能隨便祭拜。一直到封建時結束,這種禁忌才得以破除。然而,一般民間仍認為玉皇大帝是如此崇高偉大,并不敢擅自為其雕塑神像,而以“天公爐”或“神牌位”來代替。信徒拜祭玉皇大帝時,就對著“天公爐”焚香膜拜。
    拜天公的祭典,自初九的凌晨開始,一直到天亮為止。在這一天前夕,全家人必須齋戒沐浴,以莊嚴敬畏的心情舉行祭拜,家家戶戶都要在正廳前面,放置八仙桌,搭起祭壇,供桌上備神燈、五果(柑、桔、蘋果、香蕉、甘蔗)、六齋(金針、木耳、香菇、菜心、豌豆、豆腐等),并面線塔,另設清茶三懷,還有甜劇、社龜,到了時辰,全家整肅衣冠,按尊卑挨次上香,行三跪九叩禮拜,然后燒天公金。
    除了祭祀儀式之外,民間在這一天當中也有一些禁忌要遵守,例如,不得曝曬女人的衣褲、不得傾倒便桶等,以免玉皇大帝看到了觸犯了大不敬之罪。而祭品中五牲之一的雞,不能用母雞,最好是用閹雞或公雞,豬羊也亦然。 [編輯本段]文獻記載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夢仙》詩中就有“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至誠”的詩句。詩人元稹《以州宅夸樂天》一詩中亦有“我是玉皇香案史”之句。大約在唐宋之際成書的重要道經《高上玉皇本行集經》詳細敘述了玉皇的出身和來歷:很久以前,有個光嚴妙樂國,國王凈德和王后寶月光老年無子,于是令道士舉行祈禱,后夢太上道君抱一嬰兒賜予王后,夢醒后而有孕。懷胎一年,于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生于王宮。太子長大后繼承位,不久舍國去普明香嚴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經過三千劫始證金仙。又超過億劫,始證玉帝。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八年(1105年),尊玉皇上帝圣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六年(1116年),又尊玉皇尊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 [編輯本段]宗教信仰  道教認為玉皇為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地位極高,神權最大。道經中稱其居住昊天金閥彌羅天宮,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統御諸天,綜領萬圣,主宰宇宙,開化萬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統御萬靈,而無量度人,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王。
    簡而言之,道教認為:玉皇總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間),十方(四方、四維、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獄、畜生、餓鬼)的一切陰陽禍福。
    每年的臘月廿五,玉皇要親自陣圣下界,親自巡視察看各方情況。依據眾生道俗的善惡良莠來賞善罰惡。正月初九為玉皇圣誕,俗稱“玉皇會”,傳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玉皇在其誕辰日的下午回鸞返回天宮。是時道教宮觀內均要舉行隆重的慶賀科儀。 [編輯本段]來歷傳說一、據《歷代神仙通鑒》卷記載:至昊天界,有國名光嚴妙樂國,其國王名凈德時王,妻寶月光王后,惟以仁慈側隱加之國人,躬行五嶺未嘗少懈,直使民安物阜災害不興。但以年老無子為不足。二真一入其境即知其誠心向道。勇猛黃老(即中黃子,初開天地時五老之一)曰:因緣在是矣。元始曰:若以清虛至真之氣投圣德仁厚之身,托孕成胎必生神明之子,定為三才之圣,上真以為如何?黃老點頭,即將碧玉瑤光如意吹口真氣此乃天外靈寶,遂變一嬰孩身。這時凈德時王在寢室中忽見祥光照耀宮殿,作百寶色。有許多儀仗,護一九龍輦,浮空而來,中坐二翼人皆施法象,上首高真抱一小兒面園耳大,眉清目秀,遍體毫光罩定。國王與王后心甚歡喜,恭敬接禮長跪道前。二真曰:下愚無嗣愿乞此孩為子,伏惟哀潤聽許。黃老曰:此子根器不凡,必證無極高上之品,汝善育之,國王上前拜領,二真從寶椅中托出遞給,國王雙手來接,重如山岳,掙出一身大汗,恍然而覺,是一夢,急召王后言之,所見相同。至此后,國王精神倍長,三年后王后生下一圣明王子。自幼即舍國修道,經三千二百劫,始證金仙,號曰:清凈自然覺王如來。又經十萬劫,方證玉帝,總執天道之神。
    二、玉皇大帝 是天庭的最高領袖,相當于地上的皇帝,但地位低于三清。后來與四御(勾陳上宮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南極長生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平起平坐,儒教則稱昊天上帝。
    三、據明刻本《搜神記》載:“按圣紀所載云:往昔去世有國名號光嚴妙藥,其國王者名曰凈德。時王有后,名寶月光。王乃無嗣,常因每日作思惟;我今將老而無太子,身若崩滅,社稷九廟委付何人?作是念已,即便敕下詔諸道眾,于諸宮殿依諸科教懸諸蓋,清凈嚴潔廣陳,供養六時行道,偏禱真圣,已經半載,不退初心。忽一夜,寶月光皇后夢太上道君,與諸至真金姿玉質清凈之,駕五色龍輿,擁大景旌施蔭,明彩霞蓋。太上道君安坐龍輿,抱一嬰兒,遍身毛孔放百億光照,諸宮殿作百寶色,幢節前道,浮空而來。是時,皇后心生歡喜,恭敬接禮,長跪道前曰:君言今王無嗣,愿乞此子為社稷主伏,愿慈悲哀愍聽許。爾時道君答皇后曰:愿特賜汝。皇后禮謝。道君后而乃收之。皇后收已,便從夢中歸覺而懷孕一年,于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于王宮。當生之時,身寶光穆,充滿王國,色相妙好,觀者無不贊賞。
    太子長成,才智敏慧而性慈善,于其國中所有庫藏一切財寶,盡皆散施窮極困苦,鰥寡孤獨,無所依怙饑饉殘廢一切眾生。仁愛和遜歌謠,有道化及遐方,天下仰從歸仁太子。父王大加慶賞。
    爾后,王忽告駕崩。太子治政,俯念浮生,告敕大臣嗣位,有道遂舍其國于普明秀巖山中,修道功成,超度過是劫,已歷八百劫身,常舍其國為群生;故割愛舉道。于此,后經八百劫,行藥治病,亟救眾生,令其安樂。此劫已盡,又歷八百劫,廣行方便,啟諸道藏演說靈章,恢宣正化,敷揚神功,助國救人,自幽及顯過。
    此已后再歷八百劫,亡身殞命行忍辱。故舍已血肉,如是修行三千二百劫,始征金仙,號日清凈自然覺王如來。 如是修行,又經億劫,始證玉帝。”
    根據經書內容計算,玉帝的年齡大約等于一百幾十億歲,大概相當于宇宙還未形成時的年代。
    【以下只是民間小說虛構故事內容。并非我國正統信仰和宗教內容,請理智看待所有小說。】
    四、據明代虛構的神話小說《西游記》推斷,玉皇大帝當出生于中生代的三疊紀,(距今約2.468億年),見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佛祖聽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你那個初世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當人子,不當人子!折了你的壽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說!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三疊紀(Triassic period)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始于距今2.5億年至2.03億年,延續了約5000萬年。)
    五、依據民間故事記載的平民升天說:根據歐陽飛編著《諸神傳奇》,玉皇大帝生前原是一個寨主,名叫張友人,又稱張百忍。話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天地間一切祥和,后來諸神開始爭斗,人間荒淫無度,使得天地三界大亂,太白金星因此下凡尋找才德兼備之人來做三界大帝。太白金星化身成為乞丐,四處尋找,后來到了張家灣,發現人稱“張百忍”的張友人將寨內治理的非常和睦,并且為人和善慈悲,因此帶回天庭做了玉皇大帝。后來三界眾神仙紛紛陳請共同推崇張百忍為“終身天帝”,共稱“玉皇”,又因玉皇是三界的總皇帝,因此加稱為“玉皇大帝”或“玉皇上帝”。
    關于玉皇大帝有幾種說法:
    道教神系中神界的實際領導者,真正的“上帝”,地位低于三清,為三清所化生出之先天尊神,統轄宇宙眾神,常與四御之神并論,儒教稱昊天上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按照《玉皇經》所載,玉帝年齡應該為130多億歲,這和今天所考證的宇宙的年齡140億歲相接近。 “玉皇大帝”這個叫法比太上老君出現要晚一些,最早出現應該在東漢以后。據《玉皇本行集》記載:光明妙樂國王子舍棄王位,在晉明香嚴山中學道修真,輔國救民,渡化眾生,歷億萬劫,終為玉帝,為“諸天之主”,“萬天之尊”。 《玉皇經》講述玉皇公遠古時期“舍身堵北缺,代存萬眾生”的故事。 《西游記》中的玉皇大帝全稱作“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1982年,人們為了紀念玉皇大帝,把旅行者2號飛船發現的土衛五上的一座環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該環形山衛于土衛五表面北緯50.1度,西經81.5度。 [編輯本段]親人和老婆七仙女(女兒們)
    織女(孫女)
    楊戩(外甥)
    三圣母(外甥女)
    沉香(三圣母兒子)
    瑤姬(親妹妹)

    Q4:紫薇上帝和玉帝在道教中是什么關系,是一個人嗎?

    在神位上,玉皇大帝(也叫“玄穹高上帝”)在中天紫薇大帝之上。玉皇在道教排名第四,其下為道教“四御”:中天紫微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南方南極長生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道教最高尊神為“三清”:即“玉清”、“上清”和“太清”。
    紫微北極大帝又稱北極大帝,北極星君,四御之一。全稱是中天紫微北極大帝,是道教尊神“四御”之中的第二位神,其地位僅次于最高尊神“三清”和玉皇大帝。
    紫微北極大帝在全國許多地區供奉,它來源于我國古代的星辰崇拜。北極是北極星的簡稱,又稱“北辰”、“天樞”。居于紫微垣內。《后漢書》卷四十八謂:“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所以紫微垣又稱紫微宮,后來皇帝居住的地方稱為紫禁城。道教認為,北辰是永久不動的星,位于上天的最中間,位置最高,最為尊貴,是“眾星之主”,“眾神之本”,因此對它極為尊崇。《晉書?天文志上》謂:“北極五星,鉤陳六星,皆在紫微宮中,北極,北后最尊者也;其細星,天之樞也。”并以之為“大帝之座”、天子之常居”。唐代孔穎達《書?說命中》疏:“北斗環繞北極,猶卿士之周衛天子也,五星行于列宿,猶州牧之省察諸侯也,二十八宿布于四方,猶諸候為天子守上也,天象皆為尊卑相正之法。”
    道經中說:紫微北極大帝的職能是:執掌天經地緯,以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諸神,是一切現象的宗王,能呼風喚雨,役使雷電鬼神。紫微大帝受到歷代帝王的禮相,尤其在宋代,常與玉皇大帝一起奉把。現在四川的大足等地,還可見到許多來代刻造的道教神像,其中就有紫微大帝。《明史?禮志四》載。明時,宮廷還敕建了紫微殿,“設象祭告”。其形象是一身帝王打扮,旁邊有威風凜凜的武將護衛,十分高貴威嚴。紫徽大帝的神誕日相傳是農歷四月十八日。
    玉皇大帝,道教稱天界最高主宰之神為玉皇大帝,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圣和人間、地府之事。亦稱為天公、天公祖、玉帝、玉天大帝、玉皇、玉皇上帝。
    玉皇大帝居于太微玉清宮,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究其名號,據《玉帝圣號同異考》說:“玉帝圣號,崇自牿劫前,中古復尊上,重稱贊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見聞,所皈重,隨其彰著,敬上諸神之號,以定稱謂。
    玉皇有制命九天階級、征召四海五岳之神的權力。萬神都列班隨侍其左右,猶如人世間的皇帝和公卿。白居易有詩稱“安期羨門輩,列侍如公卿。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致誠”。

    Q5:紫薇大帝和真武大帝都是天界大帝,誰的實力更勝一籌?

    對于紫微大帝是誰?這一問題,大家是眾說紛紜。不過據現在的記載她的父母是斗父周御國王和斗姥元君。據說在夏朝時期一個不知名的小國,周御王和你仁慈但是他的國家內憂外患,百姓過得并不幸福。他的夫人紫光夫人(也就是后來的斗姆元君)發下宏愿說要為周御王生下圣子,解救萬民于水火。

    紫微大帝

    在一年的春天紫光夫人在御花園游玩,累了之后在金蓮花溫玉池沐浴的時候,福至心靈,居然就生出了九個孩子。大兒子成了天皇大帝,二兒子就是紫微大帝,其余七個孩子成了北斗七星。所以說紫微大帝就是紫光夫人的第二個兒子。

    還有的說紫微大帝是西岐西伯侯姬昌大兒子伯邑考。伯邑考是之后周文王姬昌的嫡長子,也是周武王姬發的哥哥。當時周文王姬昌被商紂王囚禁,他的大兒子伯邑考也在商朝做人質,還是商紂王的馬夫。有一天,商紂王突然就把伯邑考殺掉了,看做成肉羹賞賜給姬昌。姬昌知道這是自己兒子的肉,但是為了騙取商紂王,也知道把肉吃下去。在姬昌回到西岐后發誓為自己的兒子伯邑考報仇,但是還沒來得及施展自己的抱負就死了。之后是姬昌的二兒子姬發繼承父親是事業,舉兵伐紂,在姜子牙的幫助下打敗了商紂建立了周朝。

    在姜子牙奉命封神的時候,因為伯邑考是伐紂戰役的第一個犧牲者,而且為了就父親而死,孝心可嘉,所以被姜子牙封為中天北極紫微大帝。這是在小說中紫微大帝的來歷。

    紫微大帝和玉皇大帝

    紫微大帝和玉皇大帝都是道教經典中的神仙,紫微大帝是道教四御之一,地位僅次于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三清天尊之下,四御之上的大神。玉皇大帝是漢族民間影響中非常大的存在。

    玉皇大帝

    紫微大帝又叫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據說紫微大帝是掌握和管理天經地緯的大神,他還是率領漫天的星辰,指揮管轄鬼神和雷霆的存在。紫微大帝位高權重,能考校劫數運氣,這份劫運可以是天下間國家的興衰、三界內仙人的官職的升降,還有凡間眾生的禍福壽命。紫微大帝的神通可以說非常的厲害,若果使用出來,可以在頃刻之間就殺死在三界所有的妖魔鬼怪。據一種說法,紫微大帝還曾化身為酆都大帝,率領北極四圣一起管制妖魔鬼怪。所以有紫微大帝上統普天星斗,下治酆都幽冥的說法。

    玉皇大帝又叫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他在凌霄寶殿統領諸神和六道蕓蕓眾生。玉皇大帝的在漢族民間信仰中影響和很大,在民間供奉祭拜玉皇大帝的儀式可以說是幾乎超越了三清的規格,比一般的神明要隆重的多。

    而且玉皇大帝是中國道教神邸,并不是佛教和印度文化中所說的“帝釋天”。在古代神話中,玉皇大帝是極其特殊的存在,他可以說是天道眾神的領袖,是天界的至尊。在民間陰歷的正月初九,道教的宮觀還要舉行“玉皇會”,因為這天是神誕日。

    紫微大帝真武大帝

    有人問起紫微大帝真武大帝是不是有什么關系?因為紫微大帝又稱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而真武大帝又是北極四圣之一。而北極四圣是北帝的部下,北帝就是紫微大帝。所以紫微大帝真武大帝兩人是上下級關系。

    紫微大帝

    紫微大帝是我們漢族民間信仰中的一位神靈。他是屬于道教的四御之一,是輔佐玉皇大帝執掌天道的人物,當然地位僅在玉皇大帝之下。紫微又叫做紫微星,是在星座上屬于帝王居住的地方,所以凡間皇宮有叫紫禁城就是這么一個原因。而且紫微星是位于天上最終中央的星座,而且是永遠不動的,位置也是最高的星座,所以異常的高貴,被稱為是“眾星之主,萬象宗室”。紫微大帝在民間信仰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宋朝,宋人常常把紫微大帝和玉皇大帝一起奉祀。

    真武大帝又叫玄武大帝,蕩魔天尊,全稱是真武蕩魔大帝。他也是中國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一個神靈。現如今在我國的湖北武當山供奉的神仙就是真武大帝。在道教的經典中還稱真武大帝是“鎮天真武靈應佑圣帝君”。

    Q6:真武大帝為何拜在北極紫薇大帝座下,為北極四圣之一呢?


    在古代神話中,北極紫薇大帝乃北方諸天之主,麾下統領萬千星宿,地位極高,極大。

    在他手下,有無數赫赫有名的神將,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北極四圣,即天蓬元帥、天佑元帥、翊圣真君、佑圣真君。

    北極四圣個個來歷不凡,排名最末的佑圣真君,更是玉皇大帝一縷分魂轉世。他重修之后,又受封為蕩魔天尊,真武大帝,在三界享有赫赫威名。

    真武大帝既然是天庭之主分魂轉世,為何會甘愿拜在北極紫薇大帝座下,為北極紫薇大帝驅策呢?

    玉皇大帝分魂轉世后,歷經多次輪回,后來受封為九天蕩魔祖師,執掌太陽宮。他已得證仙道,可享無盡長生,然而他出任蕩魔祖師沒有幾天,就再度轉世輪回,投身下界去了。

    凡人在世,要歷經無數辛酸苦難,九天蕩魔祖師為何要放棄神位,轉世臨凡呢?

    他在投胎之后又與北極紫薇大帝發生了哪些故事呢?

    原來,九天蕩魔祖師受封之后,即刻去太陽宮巡查。太陽宮中,本有三十六位天將,雄大,在天庭之中素來有名。然而,九天蕩魔祖師進入宮中,卻見殿閣空空,竟無一位神將前來參拜。


    九天蕩魔祖師一問才知道,這太陽宮原本就是玉帝分魂掌控,但因為玉帝分魂生出貪念,墮入輪回,太陽宮許久無主,那三十六位神將本都是桀驁不馴之徒,個個神通廣大,一些人更是強大妖魔,一旦無人管束,紛紛逃離出宮,逍遙自在去了。

    蕩魔祖師成了光桿司令,心中自然郁悶,他將此事稟奏玉帝,希望玉帝給他作主。玉帝卻提出,自己已將太陽宮交給蕩魔祖師打理,宮內事務如何,全屬蕩魔祖師分內之事:若要讓三十六位神將重歸天庭,唯有蕩魔祖師親下凡塵,將他們一一收伏。

    在萬般無奈之下,蕩魔祖師只能再次下凡,這一次,他轉世投胎,到了凈樂國做了太子,名字叫做玄元。

    一晃十四年過去,玄元太子已經長成,他歷經多次劫難,對于富貴榮華已經看淡,一直苦苦尋覓超脫之法,可惜總是沒有遇上機緣。

    這一年元宵節,玄元太子信步出宮,到民間賞玩花燈。他在南街見到幾個人喝醉了酒,東倒西歪,不省人事;走到北街,又見到幾個人流連花街柳巷,爭風吃醋,互相廝打;玄元又走到東街,見到一個人貪圖錢財,偷了人家錢袋,不想被人發現,正被按在地上痛打……

    玄元太子不禁悲嘆,人生在世,酒色財氣甚是苦惱,不知我何日才能超脫束縛,逍遙于世。玄元太子乃玉帝分魂轉世,來歷甚大,天上早有諸般仙神在暗中關照。這一天,北極紫薇大帝恰恰路過此處,聽聞玄元太子嘆息,他大為歡喜。

    心想,若我能點化玄元得道,來日他也能助我一臂之力。


    于是,北極紫薇大帝化身為一個道人,前去拜見玄元太子。他告訴玄元,要想擺脫酒色財氣束縛,原也不難,只須放棄富貴,跟隨他入山學道,便長生可期。玄元聽了,當即決定放下王位,與道人入山。

    玄元乃一國太子,身邊多有護衛,見到太子要拋棄富貴,跟隨道人入山,眾侍衛慌忙阻攔,并將此事稟報國王。國王得知,大為惱怒,他喝令侍衛將玄元太子抓捕入獄,還親自到獄中將玄元痛罵一頓,訓斥他身為人子,不思孝敬父子,竟要出家為道。又教訓玄元,身為太子,不思為國出力,拯救蒼生……

    玄元太子打定主意無論父親如何勸說,總是沉默不言。

    國王見說不動太子,十分生氣,下令將那位道人當場斬殺,希望以此嚇得太子回心轉意。不想那道人頭顱斬下,卻有青光升起,復生一顆頭顱,嚇得國王與眾侍衛落荒而逃,北極紫薇大帝現出本相,詢問玄元太子,是否真心愿意放棄王位,隨他學道。

    玄元太子表示,自己一心向道,再無二心。

    北極紫薇大帝袍袖一展,帶著玄元飛出牢獄,飛向武當山中。

    正因為得到北極紫薇大帝接引,玄元太子方才明悟大道,斬斷輪回。故此,在重回天界后,玄元太子對北極紫薇大帝十分感激,甘心情愿充作部將,為紫薇大帝座下佑圣壇真君,后來,他立下種種功勛,又被封為真武大帝。

    玄元太子在武當山修行之時,還曾遇上了武當圣母。所謂武當圣母,其實就是無當圣母,也就是《封神演義》中通天教主的三弟子。

    展開全文
    上一篇:上一篇:夢到1個人是因為想他嗎
    下一篇:下一篇:99年的金牛座女生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