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沒門兒,現在演變為沒辦法,沒眉目,沒頭緒,不沾邊的代名詞了。
八字還沒一撇,原指沒門兒,現在多用于比喻事情還沒有眉目。
從字面意思看,八字是指一撇一捺的“八”字,寫“八”字,一撇還沒有寫出來,比喻事情還沒有眉目。這樣看來,八字似乎沒有“八個字”的意思。
但是,仔細研究一下,你會發現,“八字”也指八個字。因為“八字沒一撇”多用于形容男女婚事還沒有眉目,“八字”是指生辰八字。舊時男女成親之前,雙方家長要先請算命先生合生辰八字,八字要合才能通婚。生辰八字,即生辰八個字,也就是指用天干和地支表示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的八個字,算命者認為從生辰八個字可推算一個人一生的禍福吉兇,八字合婚可以推算男女雙方的婚配吉兇。
如果要追根溯源,“八字還沒一撇”【出自】: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卷三:“《通俗編》:‘朱子《與劉子澄書》:圣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不自領會。’按今有‘八字不見兩撇’之諺,似又因于此。凡事無端緒者,謂之八字不曾見兩撇。”
朱熹在他寫的《與劉子澄書》一文中說的這幾句話:“圣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不自領會。”意思是【通向圣賢的大門,早已敞開,可是人們并不理會,不但不進門,反而朝外走。】朱熹在這里用“八”字來形容門,八字形似兩扇門,所以,俗語“八字還沒一撇”原指沒門兒,這就比較好理解了。
綜上所述,“八字還沒一撇”的“八字”即可以說是一個“八”字,也可以說是生辰“八個字”。
八字還沒有一撇,是指'八'這個字的一撇。八這個字少一撇就不能成'八'字了。一般比喻事情還有欠缺,而不能圓滿。
比喻事情還沒有眉目。
成語出自于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人事》《通俗編》朱子《與劉子澄書》圣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不自領會。按今有八字不見兩撇之諺,似又因于此語。凡事無端緒者,謂之八字不曾見兩撇。
成語使用作賓語、定語,指沒有眉目。
八字還沒一撇的意思是,雙方還沒有沒到男女朋友關系或者還是沒有訂婚,懂嗎
典故。
南宋理學家朱熹(1130-1200)字元晦,江西婺源人,18歲登進士,歷任樞密院編修官等職。在哲學思想上,他發展了程頤、程顥的學說,為理學之集大成者。他的學術著作很多,后人輯有《朱子大全》一書。朱熹主張恢復三代之治,愿周孔之道常存,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強調“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安天下”等。在他寫的《與劉子澄書》一文中說了這樣幾句話:“圣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自不領會,卻向外狂走耳。”這段文字的意思是通向圣賢的大門,早已敞開,可是人們并不理會,不但不進門,反而朝外走。這句話的主題雖說是讓人們學習圣賢之道,但卻流露出朱熹對這些不認門的人的惋惜、遺憾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可是,他決會想到這句話竟是俗語“八字沒一撇”之源。問題就出在他的那個“八”字上,“八”字形似兩扇門,朱熹地這里以八喻門無疑是很形象的。八字沒一撇,即是沒有門,現時,我們常說的“沒門兒”(意思是不可能)、“沒門路可走”(意思是沒有法),若追根考源,恐怕也都源出于此。和世上任何事物一樣,俗語也是向前發展的,其含意也是在變化的,“八字沒一撇”原指沒門兒,現在演變為沒辦法,沒眉目,沒頭緒,不沾邊的代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