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易經復卦事業,易經復卦的解釋

    內容導航:
  • 做生意。易經算卦但是有些看不懂。卦簽是復卦.第二爻。爻辭。六二:休復...
  • 復卦的復卦簡介
  • 復卦到底講的什么
  • 《易經》第二十四卦 復 地雷復 坤上震下 是什么意思
  • 什么叫文明過度——讀《易經》賁卦
  • 《易經》第二十二卦 賁 山火賁 艮上離下 婚姻
  • Q1:做生意。易經算卦但是有些看不懂。卦簽是復卦.第二爻。爻辭。六二:休復...

    我不知道你是用什么方法起的卦但不管什么樣我在此亂蒙試解一下吧休作美解只有美復才會有吉這復字大概不用我解釋了吧這爻的意思是說現在該重新出發的時機了該到重新回春的時候了

    Q2:復卦的復卦簡介

    復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的第二十四卦。
    地雷復(復卦)寓動于順
    中中卦
    象曰:馬氏太公不相合,世人占之憂疑多,恩人無義反為怨,是非平地起風波。
    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坤)相疊。震為雷、為動;坤為地、為順,動則順,順其自然。動在順中,內陽外陰,循序運動,進退自如,利于前進。
    《復》卦談的是回復,實際上談的就是改正錯誤之道。在此一卦里,其作者論述了回復的“亨通”、“無疾”、“無咎”;談論了只要“不遠復”,便“無祗悔”;也頌揚了“敦復”的“無悔”;亦肯定了屢犯屢改的“頻復”;并特別提出與指責了兇險異常的、若“用行師”,則“終以大敗”,若用“以其國”,則有“君兇”亡國的迷途不知返的“迷復”。這種坦誠的改正錯誤的態度,不要說出現在遠在殷周之際的君王口中,就是在殷周之后至近代史的歷代君王中,這一種見識與態度亦實屬罕見的。

    Q3:復卦到底講的什么

    復卦 復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的第二十四卦。
    地雷復(復卦)寓動于順
    中中卦
    象曰:馬氏太公不相合,世人占之憂疑多,恩人無義反為怨,是非平地起風波。
    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坤)相疊。震為雷、為動;坤為地、為順,動則順,順其自然。動在順中,內陽外陰,循序運動,進退自如,利于前進。
    《復》卦談的是回復,實際上談的就是改正錯誤之道。在此一卦里,其作者論述了回復的“亨通”、“無疾”、“無咎”;談論了只要“不遠復”, 便“無祗悔”;也頌揚了“敦復”的“無悔”;亦肯定了屢犯屢改的“頻復” ;并特別提出與指責了兇險異常的、若“用行師”,則“終以大敗”,若用 “以其國”,則有“君兇”亡國的迷途不知返的“迷復”。這種坦誠的改正 錯誤的態度,不要說出現在遠在殷周之際的君王口中,就是在殷周之后至近代史的歷代君王中,這一種見識與態度亦實屬罕見的。
    ?
    ?震下坤上
    ? 復①:亨。出入無疾②,朋來③無咎:反復其道④。七日來復⑤利有攸往。
    ?初九,不遠復⑥,無祗誨⑦,元吉。
    ?六二,休復⑧,吉。
    ?六三,頻復⑨,厲;無咎。
    ?六四,中行獨復⑩。
    ?六五,敦復⑾,無悔。
    ?上六,迷復⑿,兇,有災眚⒀。用行師,終以大敗;以其國,君兇。至于十年不克征⒁。
    ?注釋:
    ?①復:六十四卦卦名之一。乃論述迷途知返更正錯誤之卦。
    ?②出入無疾:“出入”,走出去(指錯)又返回來(指更正)。“疾”, 災禍。此句指辦錯事又返回更正,這并沒有災禍。
    ?③朋來無咎:“朋”,多次。“來”,亦即“復”。此句有如“六二” 爻的“頻復,無咎”的含義,是說多次返復更正錯誤也無災禍。
    ?④反復其道:“反”,古同“返”。如《國策·衛策》“智伯果起兵而襲衛,至境而反 。”此句是說返回復歸其正道。
    ?⑤七日來復:“七日”并非一個特定日期,此句乃與“初九”爻的“不 遠復”相對而言,實即“近復”之義。
    ?⑥不遠復:指返復更正錯誤的時間與空間沒有拉的太長。
    ?⑦無祗誨:“祗”(zhi指),乃出現之義。此句指不會出現后悔。
    ?⑧休復:“休”,吉。很吉祥的返回復歸。
    ?⑨頻復:頻繁地犯錯誤又頻繁地更正錯誤。
    ?⑩中行獨復:“中行”,不偏不倚。此句指不偏不倚的獨立進行更正錯誤。
    ?⑾敦復:誠實敦厚地進行更正錯誤。
    ?⑿迷復:指對犯的錯誤執迷不悟,不愿更正。
    ?⒀災眚(sheng省):災異。
    ?⒁不克征:“克”,勝任。“不克征”,指不能勝任征伐的使命。
    ?
    ?全卦內容:
    ?此卦由雷下地上組成。
    ?卦辭的“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第一句是說作為更正錯誤的返復之卦,它本身亨通。第二句是說一個人犯錯誤如同走出去而又能更正錯誤如同走回來,那就沒有災禍,一個人能多次犯錯誤又能多次更正錯誤,這也無有災禍:這就是《復》卦的返回復歸其正道的道理。第三句是說犯錯誤的時空只要不拉的太長,僅只有短短的七日便能更正復歸,這樣便利于前去辦事。
    ?“初九”爻辭的“不遠復,無祗悔,元吉”,是說犯錯誤的時空只要不 拉得太遠,便不會出現后悔,便是很大的吉祥。此一爻可以說是對卦辭后一句的重復。
    ?“六二”爻辭的“休復,吉”,是說更正錯誤的返回復歸一開始便呈現 出一種吉祥的兆頭,那便很吉祥。
    ?“六三”爻辭的“頻復,厲;無咎”,是說一個人頻繁地犯錯誤,又頻 繁地更正錯誤,這樣是很兇厲的;但畢竟能更正錯誤,故最終還不會有災禍。
    ?“六四”爻的“中行獨復”,是說一個人要不偏不倚地獨自更正錯誤。
    ?“六五”爻辭的“敦復,無悔”,是說一個人更正錯誤,返回復歸正道,必須要誠實敦厚地去做,千萬不能自欺欺人,這樣才能無悔。
    ?“上六”爻辭的“迷復,兇,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于十年不克征”,是說一個人對所犯的錯誤若執迷不悟,不愿更正,或不能更正,那就意味著兇險,那就要發生災異。若這一種執迷不悟用于行師打仗,便必敗無疑;若這一種執迷不悟用在治理國家上,君王必有兇險。一個國家若這樣發展下去,將會出現國威不振,將會出現一個國家有十年不能勝任征伐的重任。
    易經重在變化 區區白話翻譯不能表達易經的全部思想 僅為參考 樓主想學好易經 必須領悟“變化”的精髓

    Q4:《易經》第二十四卦 復 地雷復 坤上震下 是什么意思

    地雷復卦,上卦為坤卦下卦為震卦,所以說坤上震下。

    ?

    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

    剝,就是剝落的意思,萬物不可以終久的剝落,剝落至極上,則必定返下而生,所以接著是復卦

    周而復始 循環再生

    24、復卦 地雷復

    《復》(下雷上地)? 第二十四

    雷在地中利靜養,亨通無礙有攸往;

    修身開悟識天根,寓動于順陰復陽。

    搖擺過度生險象,迷途知返德無疆;

    ?敦厚復歸尚中庸,邪道誤國君遭殃。

    【原文】 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譯文】復卦象征陽氣回復之意,為十一月之卦,此時陰氣剝陽已盡,陽復生而起于初,故謂之復。陽氣復返,則往來無礙,故可萬事亨通。而微陽生長,生機暢旺,不受侵害,初陽上復,群陰引以為朋,復道暢通,毫無咎害。

    復,反也。《復》卦上坤下震,一陽在下,五陰在上,有如一陽來復。《周易》以此象征生命剝落不盡,生生之理不窮,春回大地,生機更發的情狀。

    初九居下履正,不遠而復,無災無悔;

    六二居中位正,比附初陽,有親仁自益之美;

    六三失正無應,乘承皆陰,但蹙眉求復,終無咎害;

    六四當位應初,遵從正道,專心回復,物莫之犯;

    六五居厚履中,自察不偏,篤誠向善,無所悔恨;

    上六窮極于上,無應于下,迷不知返,終至于災。

    由卦形來看,就可以了解,剝卦的“上九”剝落,成為純陰坤卦代表十月的;這時,陽又在下方醞釀,到了十一月的冬至,一個陽爻又在“初”位出現,成為復卦。這樣陰陽去而復返,使萬物生生不息,所以亨通。由上下卦分開來看,內卦“震”是動,外卦“坤”是順,陽在下方活動,就自然而然的上升;所以說,出入沒有妨礙,志同道合的朋友來,也沒有災難。

    再由消息卦來看,一陰開始發生在五月的姤卦,逐步上升,經過全部變成陰的十月的坤卦,到一陽復來的十一月的復卦,前后經過七個爻,將一爻看作一日,所以說:一陰發生到一陽復來,歷經“七日”。亦即,兇必定返回吉,危必定轉為安,這是自然的法則,由這一卦開始,陽剛又開始伸長,所以有利于積極行動。

    復卦是非常有名的一個卦,有一個成語就叫“一陽來復”,它給我們展示了這樣一種圖景:陽氣開始復蘇,春天即將到來。復卦在十二消息卦中代表農歷的十一月,在這個月的冬至日白天最短、夜晚最長,陰氣最盛、陽氣最少。邵雍有一首詩:“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始。”

    復卦的陽氣是從陰氣最盛的時候開始的。為什么是“七日來復”?因為陽氣開始向上升,從姤卦開始到復卦,剛好經過了七個卦(姤、遁、否、觀、剝、坤、復)。還有一種說法,月亮的盈虧規律(朔、弦、望、晦)有四個階段,每個階段是七天。可見第七天是一個關鍵的日子,是一個開始的日子。

    ?《復》卦談的是回復,實際上談的就是改正錯誤之道。在此一卦里,其作者論述了回復的“亨通”、“無疾”、“無咎”;談論了只要“不遠復”,便“無祗悔”;也頌揚了“敦復”的“無悔”;亦肯定了屢犯屢改的“頻復” ;并特別提出與指責了兇險異常的、若“用行師”,則“終以大敗”,若用 “以其國”,則有“君兇”亡國的迷途不知返的“迷復”。這種坦誠的改正錯誤的態度,不要說出現在遠在殷周之際的君王口中,就是在殷周之后至近代史的歷代君王中,這一種見識與態度亦實屬罕見的。

    Q5:什么叫文明過度——讀《易經》賁卦

    我在一篇文章里曾說中國的問題是文明的過度,這種想法與其說出自我口,不如說是我聽到的一個聲音。我不是太理解他的含義,只是從感性上認為指的中國禮節泛濫,缺乏誠意,而且中國文明已經五千多年,肯定會有過度。在讀易經臨卦時又讀了賁卦,才恍然大悟,真正知道什么叫文明過度。賁卦是孔子給自己卜的卦,賁是文飾的意思,他認為他此生的使命就是修飾禮儀,他提出克己復禮,并到個諸侯國去宣傳和演練各種禮儀。他希望推廣禮儀來結束幾百年的戰亂,但他的禮儀并沒用被當時的社會所接受。禮可以建立秩序,但結束不了戰亂,只有當秦以強力和先進的理念(郡縣制和抑商重農)結合時,戰亂才結束。這是題外話。到了漢武帝時代,孔子的禮才得以實行。但孔子想不到,經過二千多年時間,禮走到了何種極端的地步。 賁卦本是講文飾或文明的,但多半講的是制止文明的過度。什么叫賁,賁就像在白木板上畫上美麗的圖案。古人認為文飾能起到教化人的作用,使之不那么野蠻。但卦辭只說他是小利。周文王在制作這一卦時憂慮的是文飾的泛濫。因為文王之時,歷虞舜夏商,宇宙間人文宣泄將盡,要糾正文之弊,所以做此卦。文王認為,賁雖尚文,然必以質為本。質是實物的本質,文是外在的裝飾。無本不立,無文不行,文飾可以增加質的光彩。兩者的關系是以質為主而以文調劑之,這就叫文質彬彬。 篆曰: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查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明以止,不是止于文明,而是文明要有節制,有限度,不可太過。這是由人把握的,所以叫人文。時變即質極必文,文極必質。剛柔交錯,質文相當,這是常。有時難免出現過剛過柔,過質過文,就要隨時觀察而加以糾正。文明是重要的,但必有“止”,止不是止文明,而是止文明之過度,文明之弊病。觀察文明以止,以教化天下,何天下之不化成? 中國現在文明的過度表現在什么地方?我想就是真誠的丟失。中國人有句口語,禮多人不怪,所以禮節繁多。但多一份華彩就少一份真誠。中國人似乎以虛假的一面示人理所應當,而真誠反而被視為傻子,在說謊話時臉不變色心不跳。中國人一直在為五千年文明自豪,但從沒想過文明過度問題。中國人總是指責其他民族為蠻夷,卻沒想到他們保持了質的淳樸。世界上沒有哪一個民族把質丟的如此干凈。 我一生說不出來謊話,而且最討厭說謊的人,我把誠實當做人至高無上的品質。我想是不是中國人最缺少這個東西,才造成我對誠實的極端要求。 中國人除了丟失了真誠的本質,在中國歷史上,文明過度的其他情況時有發生。例如對文章華麗的過度追求,對飾物的過度講究。在對文明的過度追求中,中國人的手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賁卦辭里說自質而趨文容易,而自文而返質難。要消除文明過度,是不是就要消除文明?在中華人民建立之后,幾乎斷絕了和傳統文明的一切聯系,人的質的確回來了。那時的人大多不會說謊的。隨著質的返回,人們追求一種簡單樸實的生活。以一切華麗為恥,以樸素為榮。沒有華麗的衣服,沒有裝飾。那時的綠軍裝色是最美麗的顏色。那時的中國人也最有力量。 現在的中國人不僅重又失去了質,而且處處追求外在的奢華。過去文人追求文章的奢華,現在是追求物質的奢華。中國人普遍懷念那個樸素的年代,這說明中國人到了人人思質之時。賁卦的上九辭是:“白賁,無咎。”是講文飾達到最后階段,極點,飾就變為無或白了。以無色為飾,以質素為賁,這就是文明以止。文明到此為止。世界崇尚淡雅,厭棄浮華。獨全于樸素,復歸于無色。人心從此返樸還醇。我想這也是許多人呼喚毛澤東時代回歸的原因吧。

    Q6:《易經》第二十二卦 賁 山火賁 艮上離下 婚姻

    嗑者合也。 物不可以茍合而已,故受之以賁;
    嗑是合的意思,萬物都不可以茍且求合,所以接著是賁卦

    莊重審美 以德服人
    22、賁卦山火賁
    《賁》(下離上艮) 第二十二
    君子察時成天下,文明盛世典獄罷;
    修飾腳趾走徒步,梳理胡須受造化。
    光澤柔潤常守正,陰居當位聘婚嫁;
    飾山修圃有吉慶,亨通無礙往無詐。
    【原文】 賁bì。亨。小利有攸往。
    【譯文】 賁卦:通達。有所往則有小利。
    賁,飾也,文飾之貌。
    賁卦象征文飾之意,有實質的事物,再加以必要的文飾,則文質彬彬,可致亨通。惟文飾之道乃在襯托事物的本質,過分的文飾則有害于其本質,故能以陰柔的方式行其文飾,適當的襯托陽剛的本質,是有利于從事的。
    本卦陰陽相雜則有文,稱為斑稱為文飾。古代傳稱龜三足就稱為“賁”。卦象內為“離”,占動物為‘龜’,另占數字為‘三’;外卦“艮”,占人事為“守靜”亦有龜行之象。而3、4、5互為“震”,占身體為‘足’,占數字為‘三’;正應龜三足之數。所以本卦的爻辭,皆是以龜色、形、象來喻示吉兇。
    “亨”是稱謂六二爻,居中為內離的主爻,按易理“離”為夏所以稱為“亨”。
    這一卦主要是講文飾之道。初爻不乘非“義”之車,安步徐行,喻不尚華飾;六二上承九三,以柔文剛,喻文而附質;九三下比六二,相飾相潤,互成其文,但處下卦之終,須永久守持方吉;六四以白為飾,純潔淡美,又下應初陽,故不須疑慮,往必有得;六五上比陽剛,質樸柔美,猶禮薄而意厚,持中而成君子之交;上九下親六五,素白無華,不勞文飾,歸趣本真,自然為美。可見文飾之道:一是剛柔相雜而成文,二是不慕華麗而尚質。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質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樸就會虛浮,質樸和文飾比例恰當,然后才可以成為君子。
    人類原始的本性――質――是比較直爽的,我們看一個小孩子所表露的動作,縱然打破了東西,做錯了事,他那個樣子都蠻可愛的,因為他沒有加上后天的顏色,還是人性的本質。假使人長大了,都還是這樣,好不好呢?且看我們流傳的一兩則哲學性的笑話,供給大家做研究性的參考。
    還是老虎可愛
    有一個老和尚,收養了一個很小的孤兒,才兩三歲就帶到山上。關著門不使他與外界任何人接觸,也不教他任何事,到撫養成人了,有一次老和尚下山去,一個朋友來訪,問這個小和尚,師父哪里去了?這個小孩傻傻地說師父下山了。來客奇怪地問,你是他的徒弟,怎么什么事都不會?小和尚說,什么叫做“會”呢?客人就教他見了人,要怎么講禮,要怎樣講話,師父回來時應該怎樣對師父行禮。客人把這許多事都教給了小和尚,這小和尚已經是二十多歲的青年了,越學越會。客人沒等他師父回來就先離開了,等到師父回來時,小和尚到山門外老遠去迎接,行禮問好。師父看見,奇怪極了,問起這一套舉動是哪里學來的。小和尚說出經過,這個師父氣壞了,找到那位朋友大吵一頓。他說我二十多年來,不讓他染污上任何是非善惡的東西,保留一副人性原本的清白。結果給你這一搞就搞壞了,我二十幾年來的心血白費了。我們聽了這個故事,其中所包括的內涵很多,不妨從各方面去理解。
    第二個故事大家都知道的,一個老和尚也是這樣收了一個小孩。到了二十幾歲,要帶他下山,但很為他擔心。就告訴他,你沒有到人世間看過,現在我帶你去。在城市中很熱鬧,五花八門,不過什么都不必怕,只有一個東西――老虎,你要注意,那是會吃人的。小和尚問老虎是什么樣子,老和尚就把女人的樣子告訴他,說這就是老虎。老和尚帶他走了一趟,回到山上以后問徒弟,到了鬧市里最喜歡的是什么?小和尚認為一切都很好,沒有什么特別可動心的。老和尚又問那什么東西最可愛呢?小和尚說,最可愛的還是老虎。
    這兩個故事都涉及了人性,所以討論到《論語》上的這個質字,一定要說怎樣才是人的本質,也是很難下定論的。
    如果質勝文,缺乏文化的修養就不美。倘使文勝質便很可能成為書呆子。學識太好的人,也很可能會令人頭大。談學問頭頭是道,談作人做事,樣樣都糟,而且主觀特別的強。所以文與質兩個重點要平衡。
    山火賁異卦相疊(離下艮上)。本卦下卦為離,離為火,上卦為艮,艮為山。山下有火,一片艷紅,花木相映,錦繡如文。喻男婚女嫁,國政家制,都有儀禮制度,構成了復雜的社會人文關系,用以維護現存的社會秩序。這正是所謂賢德君子“觀乎天文,察乎時變”神道設教的結果。所以卦名曰賁。
    近來運轉銳氣周,窈窕淑女君子求,鐘鼓樂之大吉慶,占者逢之喜臨頭。
    “賁”就是修飾、文飾的意思,可引申為文明、文化。“文明”“文化”“人文”這幾個詞即出自于這一卦的《易傳彖傳》。賁卦專談文飾美化的道理,涉及《易經》的美學思想。適當的文飾有助于發揮積極作用,但是文飾要恰如其分,不可太過。因為文飾只是促進事業成功的助因,不是主因,只起輔助作用,不起決定作用。決定因素仍然是內在的實質。如果文飾太過,不符其實,那就適得其反。文過盛,實必衰,這是必然的道理。賁卦上為山、下為火,山下有火,形象很美。離、火又代表一種動物——野雞,山里的野雞很漂亮.
    【原文】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譯文】初九:腳穿花鞋,舍車不乘,徒步而行。
    賁,文飾。賁其趾,猶言用花鞋套腳。
    本卦多記錄婚嫁之事,禮聘迎娶都有生動的描寫,展現了對偶婚制的簡單的風俗圖景。讀者可從這個角度體察各爻意義。
    初九陽剛得位,比二應四,然位為庶民,不敢貪求富貴,乘坐大夫之車馬而僭越本分,故僅徒步而行,安步當車,猶如賁飾其足以明其心志。
    初九上應在六四,3、4、5互為“震”,占身體為“足”所以稱為“賁其趾”。
    2、3、4互卦為“坎”,坎占靜物為“攻輪”為車;初九位在車下,當然是有車不茍乘,“舍車而徒”的卦象。初九為陽爻,正當潛龍勿用之時,安于徒步行進,是志行高潔以遂其志的象應。
    初四應,四震足,故曰“賁其趾”,“其”指四,四互震為趾為動。四可與三二為互坎,坎為車,但初四應則有震而坎不成,坎車無故謂“舍車”。
    舍車,因四雜于上、三兩剛爻之間,下與三成震,震為行,故曰“徙”,徒,步行;上與上爻成艮,有艮舍,沒了坎車。舍為雙關,即為艮舍象,亦是坎車的否定。
    《象辭》說:舍車不乘,徒步而行,為顯示鞋子之美麗,理應不乘車。
    “徒”謂為徒步行走,“義弗乘”是言君子志行高潔,不肯茍乘合流。
    “義弗乘也”,言四不成坎車,車本無還言什么乘車?故謂“義弗乘”。
    在賁之始,以剛處下,居於無位,棄於不義,安夫徒步以從其志者也。故飾其趾,舍車而徒,義弗乘之謂也。
    趾是腳趾,人體的最低部份。初九陽剛,下卦“離”是明;所以,剛毅賢明,甘心在最下位,一心美化自己的行為,擇善固執。這是裝飾腳趾的形象,腳趾用來行走,行走與行為相通。像這樣貧賤不移,潔身自愛的人,就是送給他不應當有的華麗的車,也不會坐,寧愿舍棄車,徒步行走。象傳說:初九舍棄乘坐車馬,僅徒步而行,安步當車者,乃以其位為庶民,應固守本分,不宜乘坐大夫之車馬。
    本卦記錄婚嫁之事,禮聘迎娶描寫生動,每一爻都展現了對偶婚制的簡單的風俗圖景。
    給加個采納,呵呵,謝謝了,太多了寫不下了。

    展開全文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