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每隔十九年陽歷陰歷同一天 。不管是陰歷的月還是陽歷的年,它們的準確天數都不是整數而是小數,陰歷和陽歷19年中的天數還有微小的差別,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積累,小數也變成了大數,從而出現了不重合的這種現象,但一般都只相差一天,要么提前,要么推遲。
為什么呢?
出現這種情形,主要是農歷置閏的結果。為什么是19年出現一次重合?陰歷中每月的天數,是根據月亮運動周期來確立的,實際上每月的平均天數是29.5306日,如果乘以12,一年只有354.3672天;而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一個周期(回歸年、陽歷年)是365.2422天,這樣陰歷年1年的實際天數比陽歷年少了10.875天,差不多是11天,19年就少了209天。
209天除以30是6.9666。在19年中,陰歷年比陽歷年少了差不多7個月的時間。為使農歷和陽歷相差不太多,就必須把這7個月補上。
中國的農歷實際上是一種典型的陰陽歷,是陰歷與陽歷相結合的歷法,為了補上這7個月時間,人們采取在農歷設置閏月的方法--十九年七閏,即在農歷十九年中,12個為平年,每1平年12個月;再加7個閏年(分別為第3、5、8、11、14、17、19年),每1閏年有13個月。
這樣,19個陽歷年的日數和19個農歷年的日數差不多相等,因此,每逢19或19倍歲數生辰的時候,陽歷生日和陰歷生日就有機會在同一天出現了。
還有一種解釋方法,我都給你寫上,最后的答案你自己判斷吧~
我想如果農歷每年的天數是一樣的話,那么只要求出農歷的天數與365的最小公倍數就行!但據我所知農歷每年的天數是不同的,所以我想在一定時間內,是有規律的,如把多長時間的農歷天數的算術平均數與365的最小公倍數就行!但沒有具體的數據和好的方法~
=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研究人員指出, 生日的陰歷與陽歷大概每過十九年重合一次。如果沒有重合,可以查詢十九年的整數倍年份是否重合,例如,三十八、五十七、七十六、九十五年是否重合。
陽歷一個回歸年的長度是365.2422天,而農歷因為設置了閏月,一年最短是354天,最長可達384天。如果今年剛好沒有閏月,那么農歷年就比陽歷年少11天;而一個閏月30天,有閏月的農歷年就比陽歷年多19天。每三年會有一個閏月,這樣循環下來,19年剛好是一個周期,也就是19個陽歷年的長度和19個農歷年的長度相等。
因為農歷和陽歷的長度每一年并不是完全一致,天文臺每年還會根據太陽和月亮的位置來計算精確的農歷和陽歷日期,19年這個周期只是一個大概的估算,日期上可能會有一天不等的浮動。這樣就會出現某些日期出生的人出現不重合的現象。
每過19年才能遇到陰歷陽歷生日是同一天 主要是農歷置閏的結果。為什么是19年出現一次重合?陰歷中每月的天數,是根據月亮運動周期來確立的,實際上每月的平均天數是29.5306日,如果乘以12,一年只有354.3672天;而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一個周期(回...
今年60周歲1個甲子了
“本命年”這一說法早在西漢就有了,起源于中國的十二生肖和“崇紅”心理。在中國古代,人們是用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天干地支的組合來記住所生的年份,為了便于記憶和推算,人們就采用鼠、牛等十二種動物來與十二地支相對應的方法,每年用其中的一種動物來作為這一年的屬相。而漢民族的本命年就是按照十二生肖屬相循環往復推出來的,它與十二生肖緊密相連。一個人出生的那年是農歷什么年,那么以后每到這一屬相年便是此人的本命年,由于十二生肖的循環往復,每過12年,人們就要遇到自己的本命年,這樣依次推出,人生本命年為12歲、24歲、36歲、48歲、60歲……。 所以本命年是農歷來的 就是陰歷
農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