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步驟和內容如下,詳細內容如後說明。
一心至誠,構思可供放置佛像的位置。
尋找有緣的佛菩薩像,如非畫像,盡可能是實心的。
如果方便,備妥長期供奉的佛桌。請佛菩薩安座當天,以虔誠心誦持經典,回向十方法界,并以凈水、香、花、燈、水果等供養。爾後日日維持整潔,維系道心。
請佛念佛,發心,維持清凈心,最為要緊。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但因為個人情況不同,以下分為住處條件、佛桌位置、請佛安座、供養等幾點說明。
一、住處條件
若住在宿舍,或與他人共處一室: 1) 信仰不同時,為避免引起他人反感,可以佛經代替佛像。於課誦前後,問訊頂禮,表達虔誠心與恭敬心即可。 2) 家中僅自己一人學佛時,同上。
宿舍或家中,信仰相同,且尚有空間的馀裕,則設置佛桌或佛堂為佳。
二、佛桌位置
是產生家庭安定感的中心。以一進門,或每個房間均可看到的地方為主。
應當面對門窗,陽光充足。不要面對或背對廁所、爐灶、或自己的臥室。
若條件寬裕,則選擇一間靜室。用於禮誦、禪修,避免會客、宴飲、嬉鬧。
三、請佛安座
佛是光明,是佛打開眾生智慧的無明。因此,請佛菩薩到家中,是請諸佛菩薩護法龍天來此安座。
佛像如非畫像,無論是木刻或銅塑,以實心為佳。
請佛菩薩當日,隨力供養,備辦凈水、香、花、燈、水果等,亦可奉請有緣僧侶、同修,共同前來誦經(如心經、大悲咒、金剛經…等)。若無馀力,心香一束,誦持經典,亦同。爾後回向法界,發心利益十方有情。
寺廟與住處不同的說明:以往寺院由於制作經費、搬運組裝…等各類條件,傳統佛像常為空心。爾後僧侶在公開的場合,舉行裝藏(佛像內裝入珍寶)的儀式,稱為開光。儀式目的是昭告大眾,共起修行心和恭敬心。
由於個人住處并非道場,請佛菩薩的像來,是時時刻刻提醒修行人學習這些導師,如何修行,如何發愿、起心動念、行住坐臥的方式。一般所說"開光儀式",非屬必要。
具備信心、恭敬心、至誠心,是發心請佛,指導修行的開始。
四、供養
以誦經為佳,其他物資,隨力備辦。
現代住處佛前供養,可以電燈替代油燈。每日換供凈水,燃香以清香為原則(自然檀香或沉香為佳)。可供水果、香花、茶葉…等。
心中時時以佛菩薩為導師,至心修行,是真供養。
祝愿 ?菩提道上,福慧雙修。
佛教沒有“給佛像開臉”一說。
“給佛像開臉”是一個世俗的說法。
佛門大德,在佛菩薩像公開接受眾生的供養之時,進行的一項法事活動,叫“開光”。
佛教本來沒有開光,佛教有佛像加持的儀式,跟開光類似。“開光”一說來自道教,開光為道教科儀之一。流傳到現,就都統一叫開光了。
除佛、菩薩、金剛等本尊像外,其它的物品不叫開光,只作加持。
佛教開光加持儀式的所在地,一般是著名的佛教道場,參加儀式的法師應受具足戒,持有正規戒牒。主法者應為有較高修行成就的法師,為寺院住持。
佛教開光儀式所具有的內涵,是佛教特有的提升加持。佛教開光儀式,不僅是開佛眼,更是開眾生的心眼,開內在般若智慧。
輕輕的戴在你的脖子上!
開光是針對佛像來說的,佛珠不用開光。 (術語)佛像落成后,擇日致禮而供奉之,謂之開光。亦曰開眼,或曰開眼供養。佛說一切如來安像三昧儀軌經曰:“復為佛像,開眼之光明,如點眼相似,即誦開眼光真言二道。”
家里有條件可以供起來,沒有條件可以送到比較大的寺廟里讓別人去請。如果是暫時不戴,可以用新黃布包起來,單獨放一個抽屜里也行。
延伸知識:
玉佛不用非得開光的,凈空法師說的。開光其實就是一種儀式,比如開幕式,典禮之類的儀式不開光也能帶。帶一個佛沒什么不好,把佛戴在身上其實意思就是不斷的提醒自己,要按佛的教導一言一行都要注意,要符合佛法精神。佛教導一切眾生行善積德,脫離苦海,放下等等。并沒有什么請佛容易送佛難,民間倒是有一句話說的是請神容易送神難,不是佛。佛是慈悲的。
撿到佛、觀音像的處理方法有:
1、找到失主并歸還,這是最合理的解決辦法。
2、如果找不到失主,可以送到寺廟,交給出家師父來處理。
注意:千萬不要毀壞,或者丟到垃圾桶里。否則,這等于出佛身血,屬于五逆重罪,果報在地獄,不可不慎。
供佛像有兩個意思,第一是“報恩”。一切眾生與我們都有恩,恩德最大的無過于老師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接受佛菩薩教誨,這才是真正覺悟,成就我們的法身慧命,所以供養佛菩薩是紀念老師,感恩不忘。第二個意思最重要,“見賢思齊”。佛是凡夫修成的,供養他的形象提醒我向他學習,也要成佛。要學佛的存心立愿,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樣樣向佛學習。不能把菩薩當神明看待,那就是了,就錯了,就把佛教邊成宗教,就不是教育了。
如果說這一尊佛菩薩形像,請一位法師來給他開光,開光是宣說這個佛菩薩代表的意義。譬如說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代表的是慈悲,把菩薩大慈大悲救度一切眾生這個本愿宣說出來。我們供養佛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就要效法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這一種悲愿。所以見到觀音菩薩的形像,聽到觀音菩薩的名號,就把我們大慈悲心引發出來。我們對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以大慈大悲,真正去愛護、關懷、幫助,這是這一尊名號,這一尊形像開發我們自性慈悲的光明,這叫做開光。所以是藉佛菩薩名號,開發我們自性的光明;藉佛菩薩的形像,啟發我們自性的光明,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