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是按月份劃分的:十二星座劃分
白羊座: 3月21日------4月19日 誕生石: 鉆石
金牛座: 4月20日------5月20日 誕生石: 藍寶石
雙子座: 5月21日------6月21日 誕生石: 瑪瑙
巨蟹座: 6月22日------7月22日 誕生石: 珍珠
獅子座: 7月23日------8月22日 誕生石: 紅寶石
處女座: 8月23日------9月22日 誕生石: 紅條紋瑪瑙
天秤座: 9月23日------10月23日 誕生石: 藍寶石
天蝎座: 10月24日-----11月21日 誕生石: 貓眼石
射手座: 11月22日-----12月21日 誕生石: 黃寶石
摩羯座: 12月22日-----1月19日 誕生石: 土耳其玉
水瓶座: 1月20日-----2月18日 誕生石: 紫水晶
雙魚座: 2月19日------3月20日 誕生石: 月長石,血石
;?????十二星座代表生肖:1、白羊座:生肖狗;2、金牛座:生肖雞;3、雙子座:生肖猴;4、巨蟹座:生肖羊;5、獅子座:生肖馬;6、處女座:生肖蛇;7、天秤座:生肖龍;8、天蝎座:生肖兔;9、射手座:生肖虎;10、摩羯座:生肖牛;11、水瓶座:生肖鼠;12、雙魚座:生肖豬。
內向
星座是按月份算得,比如我是八月份就是獅子座,生肖是按年份算得。
代表動物:水獺
水瓶座的人是一個熱愛自由的人,他們無拘無束也不喜歡受到任何的限制以及約束。大多數的水瓶座一生都在做自己,他們不愿意諂媚更不愿意委屈自己,在大多數時候他們是安靜而且冷靜的,但是如果當水瓶座的人感覺到威脅的時候就會變得十分狠辣,就好像是看起來慵懶的水獺一樣如果收到攻擊也會變得張牙舞爪。
謝謝采納!
霸王龍(暴龍)
霸王龍,又名暴龍,屬暴龍科中的一種,名字的意思是殘暴的蜥蜴王。是史上最龐大的肉食性動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龍,它是恐龍中生存年代最晚的種類之一,體長12~14米,最長15米。平均臀部高度3.6米,最高4.1米。平均高度5.1米,最高6米(從地面至頭部)。平均體重9噸,最重14.85噸,頭部1·55米。咬合力居陸地生物和食肉恐龍第一(咬合力可達20噸),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上龍
上龍是一種已滅絕海生爬行動物,屬于上龍科,生存于侏羅紀晚期。上龍是一種大型掠食性動物,以魚類、魷魚、以及其他海生爬行動物為食。 上龍在正式命名前被稱為“妖怪”,在大約2億-1.45億年前的侏羅紀,它們是海洋中的高級掠食者。上龍是上龍科中最先發現的,這主要是理查·歐文的貢獻,他在1841年對這種動物進行了研究并予以命名為上龍。
棘龍
棘龍(拉丁文學名:Spinosaurus,意思為「有棘的蜥蜴」),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食肉恐龍與獸腳亞目恐龍,體長18~22米,帆高2米,臀高約5米,目前最大個體IPHC1912-x和MSNM V 4047體重保守估計18噸,最大估計22噸,主要生存于白堊紀中期的非洲,約為144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分布區域包括北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突尼斯,可能還有西撒哈拉、尼日爾和肯尼亞。目前棘龍屬有兩個種,其中最著名的種是發現于埃及的埃及棘龍(S. aegyptiacus),而第二個種摩洛哥棘龍(S. marocannus)發現于摩洛哥。摩洛哥棘龍非常小巧,而埃及棘龍卻非常龐大。棘龍是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發現于埃及并在1915年加以敘述,最初的標本在二戰期間在德國被摧毀,所以它的化石非常珍貴。
梁龍
梁龍(學名:Diplodocus),是梁龍科下的一屬恐龍,它的骨骼化石首先由塞繆爾·溫德爾·威利斯頓(Samuel Wendell Williston)所發現。梁龍生活于侏羅紀末的北美洲西部,時代可追溯至1億5000萬至1億4700萬年前。個體最長可超過30米,體重約10噸左右。鼻孔位于眼睛之上。它們的脖子無法抬高,推測是用來擴大原地進食面積的。
雷龍
迷惑龍,梁龍科迷惑龍屬,包括埃阿斯迷惑龍(A. ajax)和路氏迷惑龍(A. louisae)。重量達30噸,據阿根廷新發現的恐龍大腿骨頭,身高為20米到30米高,身長為35米左右。這只恐龍比此前發現的最大生物還要重1.55萬磅(約7噸)。不過雷龍是較溫和的食草動物。而它身體后半部比肩部高,但當它以后腳跟支撐而站立起來,它真像是高聳入云。它可能生活在平原與森林中,并可能成群結隊而行。
翼龍
翼龍又名翼手龍(Pterosauria),是一種已經滅絕的爬行類動物,共有近100多個品種。[1] 盡管與恐龍生存的時代相同,但翼龍并不是恐龍希臘文意思為“有翼蜥蜴”,是飛行爬行動物演化支。 生存于晚三迭紀到白堊紀末,約2億2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翼龍類是第一種飛行的脊椎動物,翼龍的翼是從位于身體側面到四節翼指骨之間的皮膚膜衍生出來的。較早的物種有長而布滿牙齒的顎部,以及長尾巴;較晚的物種有大幅縮短的尾巴,而且缺乏牙齒。翼龍類的體型有非常大的差距,從小如鳥類的森林翼龍,到地球上曾出現的最大型飛行生物,例如風神翼龍與哈特茲哥翼龍,翼展超過12米,牙齒有10厘米長,有巨大的尖嘴。
鯊齒龍
鯊齒龍(學名Carcharodontosaurus)又名望齒龍,名字含義是“像噬人鯊的蜥蜴”,屬于獸腳亞目鯊齒龍科,生活于10000萬到93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到白堊紀晚期,生存時代為白堊紀的阿爾布階到土侖階。鯊齒龍是種巨大的肉食性恐龍,也是目前發現最大的獸腳亞目和食肉恐龍之一,成年的估計可達12.5米,最大甚至達到14.6米長,體重6噸到12噸。體型超過了奧沙拉龍、魁紂龍和及西雅茨龍。主要特征包括:極其鋒利并類似鯊魚的牙齒、長牙齒、大而酷似骷髏眼睛的眶前孔、較為短小的前肢、巨大而長的頭顱骨、比例上較窄的吻部、瘦的軀干、比例上略微短的后肢。
三角龍
三角龍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龍,全長大約有7.9到10米,臀部高度為2.9到3米,一般體重4噸到6噸之間。它們有非常大的頭盾,以及三根角狀物,令人聯想起現代犀牛。雖然沒有發現過三角龍的完整骨骸,它們仍因大量從1887年起發現的大量部分骨骸標本而著名。長久以來,關于它們三根角以及頭盾的功能處于爭論中。傳統上,這些結構被認為是用來抵抗掠食者的武器,但如今的理論認為這些結構可能用在求偶,以及展示支配地位,如同現代馴鹿、山羊、獨角仙的角狀物。
劍龍
劍龍為一種巨大的恐龍,是一種生存在侏羅紀晚期和白堊紀早期的食草性動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御掠食者的攻擊,大約12公尺長和7公尺高,重達4 噸。
研究認為它們居住在平原上,并以群體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粱龍)食草動物一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