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農歷?什么是陽歷?
我們現在中國人的頭腦里,總會把農歷視為陰歷,也就是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歷法;把陽歷視為公歷,也就是從西方引進的,以公元紀年的歷法。
這其實是不對的。
農歷,也叫干支歷,也叫夏歷,其實是一種陰陽合歷。
我們老祖宗的這種紀年方式,是按照太陽回歸年,也就是把太陽連續兩次經過春分點的時間間隔,計算為一年。然后根據太陽不同的運行位置,也就是十天干、十二地支,劃分為二十四節氣,用以指導農業生產。
同時,還根據月亮繞地球運行,在月相上表現出來的盈虧現象,把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以此來指導海事活動。
古人把與太陽有關的,叫作陽歷;把與月亮有關的,叫作陰歷。
所以我們傳統意義上的農歷,其實是一種陰陽合歷。
而我們現在所說的陽歷,其實更應該叫西歷,是古羅馬人,從古埃及人那里學來的。這種歷法是根據尼羅河水位漲落,以及對天狼星的觀察,最終形成的。
我國在辛亥革命后,為了科學和方便,才開始引進西方的這種歷法。一直到建國后,才正式確定下來。
這就是我們民間所說的“陽歷”。
由此可見,農歷和陽歷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計算方法不同:
農歷是按照太陽回歸年來計算的,也就是太陽連續兩次經過春分點的時間。而民間所說的陽歷(以下簡稱陽歷),則是按照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圈的天數,來計算的。
2、一年的天數不同:
農歷一年的天數是354天或355天,而陽歷的天數是365天或366天。
3、一年的月份不同:
一般情況下,農歷和陽歷都是一年12個月,但農歷有閏月,也就是一年有13個月。陽歷沒有閏月,但有閏年,每四年閏一年。
4、一月的天數也不同:
農歷只分大小月,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陽歷也分大小月,大月是31天,小月是30天,還有個特殊的2月份,平年是28天,閏年是29天。
5、實用意義不同:
農歷中的24節氣劃分,具體反映了一年中的寒暑冷熱,有利于農業生產活動的安排。同時,月相盈虧體現出的潮汐現象,也能很好指導海事活動。而陽歷一年四季的劃分,則能清晰體現出冷熱交替的情形。
通過以上的對比,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相較于陽歷,老祖宗以農歷來紀年的方式,我覺得還是更適合我們中國人的。
因為在農歷的時序中,我們的生產生活,會顯得更加有條不紊。何況古人還把對自我身心的調養和護理,也融入到了24節氣的運行之中。
所以,農歷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絕不僅僅是一種歷法,更是我們華夏子孫,千百年來生活經驗和智慧的結晶。
簡單通俗的說吧,農歷就是陰歷,陽歷就是公歷。
為什么叫農歷呢?因為其中的日期、節氣與我國農業作物的種植、生長、收獲密切先關。為什么叫陰歷呢?因為太陽叫陽,月亮叫陰,農歷的每月是以月亮繞地球一周為準確定的。
再說陽歷,陽即太陽,陽歷地球繞太陽一周為一年的日歷,所以稱作陽歷。
區別很大啊,陰歷也就是農歷,月亮繞地球一周,29天多些,所以陰歷每月29天或30天,一般平年每年12個月,354天,閏年13個月,383天。
陽歷呢,地球繞太陽365天多些,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月30天或31天,2月28或29天
農歷,陽歷,陰歷的區別:
1. 規則計算:
農歷一種陰陽合歷,取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陰歷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
2. 歷史起源:
農歷作為中國傳統歷法,自軒轅黃帝時期就開始廣泛應用到當時的生活生產中。陽歷又為格里歷,古埃及人根據對尼羅河河水上漲和天狼星的長期觀察,制定出一種方便的歷法,后改名為格里歷。所有古老文化的國家如埃及、巴比倫、印度、希臘、羅馬和中國,最初都是用陰歷的。
3. 適用意義:
農歷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反映寒冷暑熱的氣候變化,以便家事農業活動。依據陽歷,在一年中可以顯明看出四季冷熱變更的情形。陰歷,就是伊斯蘭歷,主要用來指導他們的宗教節日等。
擴展資料:
由于陰歷的使用用途非常局限,現已大多不用,多為使用的是農歷和陽歷(公歷)。農歷是定歷,它具有天文年歷的特性,能很好地和各種天象對應,如它的節氣嚴格對應太陽高度,歷日較嚴格地對應月相。而陽歷內容比較簡潔,便于記憶,而且精度較高,與天時符合較好。所以較為多國使用。
陽歷就是我們現在在用的 如今天是2007年11月22日
陰歷也稱農歷,今天就是丁亥年(豬年)十月(大)十三
最大的區別就是 陽歷一般都叫X年X月X號,陰歷最后基本直接以數字結束,沒有單位
公歷當然是陽歷,而農歷上面都說錯了。農歷其實不是陰歷,而是陰陽歷。它是陰歷結合著陽歷而加閏月的一種歷法,所以是陰陽歷。公歷是根據耶酥的傳說確定起始年份的一種陽歷,它毫無疑問是陽歷。
;?????01
??????公歷又叫陽歷,是太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農歷,中國傳統歷法,是陰陽歷,以月相變化周期朔望月作為歷月的基礎,又根據太陽回歸年周期來計算一年的時間。一般在日歷上,公歷時間在上面,農歷時間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