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年犯了太歲,傳統習俗都以拜太歲來化解,祈求趨吉避兇,并求取「太歲符」,以保平安。
程序如下︰ 拜祭地點︰有安奉太歲神的廟宇,或有安神壇的家中。
拜祭時間︰揀選當日的吉辰。
拜祭物品︰五色生果,即五種不同顏色的生果 ﹔煮熟的雞或燒肉、乳豬﹔清茶、酒各備三小杯 ﹔太歲衣一套,另金銀衣紙各一份。
拜祭程序︰
1.先在壇前放好上述的祭品,上香三炷。
2.須在太歲衣上或另備紅紙寫上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日時、住址等資料,目的讓太歲神知道你是何人,這樣才能得到保護。
3.若往供奉太歲神的廟宇拜祭,先要向六十甲子的統領太歲神姆元君上香參拜 ﹔然后向當年太歲上香許愿祈福(今年太歲神是「魏仁」星君,若不清楚可請教廟祝) ﹔跟著再向自己出生年之太歲神上香一炷,同樣祈求福蔭 ﹔之后還要向其余各太歲神上香參拜。
4.焚燒金銀衣紙及太歲衣,將茶、酒灑于地上。
5.求取太歲符。
你是要供奉流年太歲 還是要共封所有太歲星君。
供奉流年太歲 ,去一張太歲符 ,或者弄一個 太歲神位 ,沒條件的,初一 15上香
供奉到年底 。 取下太歲 符或者牌位 ,連同元寶紙錢 一起化掉 。朝謝神恩保佑 .
1、寫天地君親師神位:
"天地"二字寫得很寬,取天寬地闊意; "君"字下面的口字必須封嚴,不能留口,謂君子一言九鼎,不能亂開;"親"(親)字的目字不能封嚴;師"(師)字不寫左邊上方之短撇,謂師不當撇(撇開)。寫"天"必須站著寫,寫"地"則必須坐著寫。"地"不能大過"天","國"雖然不可大于"天",但最好看上去跟"地"一般大小,以示我國富有四海,"親"與"師"則字體略小。
(注意字要繁體,從右往左,從上往下寫),也可以只寫[天地君(國)親師位],其他兩旁神明和對聯不寫。
??2.寫祖先牌位:
總的就寫[X門堂上歷代考妣宗親神位](可配對聯,如金爐不斷千年火,玉盞長明萬歲燈),
單一的男就寫[顯考X(姓)公諱XX(名)府君之神位],女寫[顯妣X(夫姓)門X(姓)氏諱XX(名)夫人(夫人寫成一個字)神位],最重要字數合乎“生老病死苦”中“生老”二字。
???
3.??如果想供奉一尊神明,而不用畫像、神像,就用紅紙寫神名,如[定福灶君之神位](可配對聯有德能司火,無私可達天)、[伏魔大帝神位]等。若有供奉地主,寫[五方五土龍神前后地主財神](法壇要寫護壇地主神位)。也可配以對聯。
用紅色紙書寫。
首先是制作太歲牌位:用紅紙寫上“丁酉太歲唐杰大將軍神位”。然后安太歲牌位,牌位地點設立于正西太歲方,擺放在供桌上。
牌位的正確寫法如下:
上面一般書寫不帶供奉二字,正中央寫靈位即寫男,女,某太公或某太君或某公某,再右出格寫一諱字,避忌姓名直書不敬之意。
右邊落格書寫一聯:永垂不朽,萬古長青等句子。
左邊下則可以落筆寫:不孝兒,女某某泣血敬立。均內豎寫,右上左下。位用黃紙,上下一尺二寸,寬三寸六分。
風俗習慣:
隨著歷史的變遷,社會的進步,城市居民使用牌位祭奠的越來越少,一般都擺放或懸掛逝者的照片、畫像、作為祭奠對象。近年來,國內一些殯葬服務單位,為發揚優秀的傳統殯葬文化,不斷改革創新,設計研制了大理石、玉石、塑料等材質的小型牌位,與骨灰盒配套,供人們祭奠使用。此舉既符合民間傳統習俗,又安全省力,受到群眾的普遍認同。
我國民間傳統,對逝者是“安”字當頭,如說“安息”、“安魂”、“安靈”、“安放”、“安葬、“入土為安”等等,無不求“安”。而人們到殯儀館祭奠時,多數都是將故人骨灰盒搬進搬出,怎能體現一個“安”字呢?
不少人家要從樓上樓下、同時搬動父母、祖父母的幾個骨灰盒,不僅費力,也很容易摔倒磕碰,損壞骨灰盒。古人對靈柩(棺材)移動是很嚴肅慎重的,一旦落葬、輕易不動。除了非動不可的原因才行移靈。現代的骨灰盒就是棺材的替代品,按傳統習俗,一旦安放,除了遷移或下葬,也不應輕易搬動。
我們一直都說犯太歲其實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因為一旦犯了太歲之后一整年都難有順心的事情發生在身邊。在生肖學識中,唯有生肖在2023年因自身與太歲形成相沖之勢,所以所有的屬馬人們都會在2023年沖太歲。雖然化解太歲也并不是很難。
一、神壇廟送太歲
送太歲的的時候一般情況之下都講究從哪個神壇廟請的就要送回那個神壇廟里,放入廟宇設立的香爐內焚化。一般來說送太歲的方法和步驟可繁可簡,但是在我們的傳統認知之中,比較復雜的步驟往往更顯我們自己對于太歲神的誠意。所以在寺廟之中送太歲不僅是要保證步驟正確,還需要保證所用奉品的質量,例如水一定是要純凈的、優質的水,不能使用臟水、污水等等。
二、在家中神像之前焚化
并不是每一個人的身邊都會有廟宇的存在,所以我們如果家中有神像供奉的話,也可以在家中神像面前進行焚化,相對來說也比較簡單和方便。但是在進行焚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朝拜的方向以及焚化的方向一定要與當年太歲星的方位相符合。一般來說在家中焚化并不需要送太歲疏文,只需要在焚化太歲符的時候說清楚自己的名字、年齡和地址就行了。
犯太歲雖然是一件很簡單就能化解的事情,但是仍然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要及時的化解,否則不僅會影響到自身,更會涉及到自己周邊的親朋好友,給他們也造成一定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