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算命先生騙人的手段也并不高明,無非是靠故弄玄虛,見人行事。他們慣用的手法,大致上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人生善惡非命定,為善作惡各自招。不知陰功算命理,術士空口也無憑。天上星辰有何加,一套金口全靠嚇。裸刑夾殺,魄往豐都;所犯有傷,魂歸岱嶺,去閻王那殿翻一下生死之簿:相沖羊刃并殺傷,必定上法場。劫殺星盤逢足坐,惡鬼死刑獄。天罡河魁并八專,誓把牢坐穿。若憑五鬼運財,雷劈虎咬蛇傷無疑。更值群兇作惡,殃災橫死定斷。平生蠻橫沖驛馬,死作撲街之命。多貪非傷之財,縱然腰纏,也陰溝翻船。媚上壓下逢鬼無救,不跳樓也死作懸梁。值病憂病,作惡多端,死前見惡鬼索命。好狠斗勇,飛廉沖命死作無頭之鬼……夠嚇人吧?
如今,算命先生憑借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和所謂的神機妙算,故弄玄虛,騙人錢財。他們既可以說得你好像吸過鴉片一樣,飄飄欲仙,興奮不已;也可以說得你如同大禍臨頭,心灰意冷,茶飯不思。——如此看來,算命先生像是有一技之長在身。事實上,科學早已證明,算命之術是百分之百的偽科學。那么,算命先生又為何能把人忽悠的團團轉繼而行騙得手呢?請看下文分析。(剩余1683字)
最經典的莫過于這句關于父母的:父在母先亡,從這句話就可看出騙人伎倆的高明
你有想過“為什么算命的那么準”么?其實這是一個心理學現象——巴納姆效應。 所謂“巴納姆效應”是指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 這個效應是以一位廣受歡迎的著名魔術師肖曼·巴納姆來命名的,他曾經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的節目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有位心理學家曾經針對這種一效應做過一個實驗,他給一群人做完明尼蘇打多相人格檢查表(MMPI)后,拿出兩份結果讓參加者判斷哪一份是自己的結果。事實上,一份是參加者自己的結果,另一份是多數人的回答平均起來的結果。參加者竟然認為后者更準確地表達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這項研究告訴我們,每個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經有心理學家用一段籠統的、幾乎適用于任何人的話讓大學生判斷是否適合自己,結果,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這段話將自己刻畫得細致入微、準確至極。 下面一段話是心理學家使用的材料,你覺得是否也適合你呢? 你很需要別人喜歡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你有許多可以成為你優勢的能力沒有發揮出來,同時你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一般可以克服它們。你與異性交往有些困難,盡管外表上顯得很從容,其實你內心焦急不安。你有時懷疑自己所做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確。你喜歡生活有些變化,厭惡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獨立思考而自豪,別人的建議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你不會接受。你認為在別人面前過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時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則內向、謹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負往往很不現實。 這其實是一頂套在誰頭上都合適的帽子。在生活中,這種效應的典型反映是在算命過程中。 很多人請教過算命先生后都認為算命先生說的“很準”。其實,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點。當人的情緒處于低落、失意的時候,對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響。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賴性也大大增強,受暗示性就比平時更強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內心感受,稍微能夠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會感到一種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來再說一段一般的、無關痛癢的話便會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要避免巴納姆效應,客觀真實地認識自己,有以下幾種途徑: 第一,要學會面對自己。有這樣一個測驗人的情商的題目是:當一個落水昏迷的女人被救起后,她醒來發現自己一絲不掛時,第一個反應會是捂住什么呢?答案是尖叫一聲,然后用雙手捂著自己的眼睛。 從心理學上來說,這是一個典型的不愿面對自己的例子,因為自己有“缺陷”或者自己認為是缺陷,就通過自己方法把它掩蓋起來,但這種掩蓋實際上也像上面的落水女人一樣,是把自己眼睛蒙上。所以,要認識自己,首先必須要面對自己。 第二,培養一種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銳的判斷力。很少有人天生就擁有明智和審慎的判斷力,實際上,判斷力是一種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進行決策的能力,信息對于判斷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視,沒有相當的信息收集,很難做出明智的決斷。 有一個故事說,一個替人割草的孩子打電話給一位陳太太說:“您需不需要割草?”陳太太回答說:“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這個孩子又說:“我會幫您拔掉花叢中的雜草。”陳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這孩子又說:“我會幫您把草與走道的四周割齊。”陳太太說:“我請的那人也已做了,謝謝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孩子便掛了電話。孩子的哥哥在一旁問他:“你不是就在陳太太那兒割草打工嗎?為什么還要打這電話?”孩子帶著得意的笑容說:“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這個孩子可以說是十分善于收集針對自己的信息,因此可以預見他的未來成長以及可能取得的成就,絕非是一般小孩子能比。 第三,以人為鏡,通過與自己身邊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較來認識自己。在比較的時候,對象的選擇至關重要。找不如自己的人作比較,或者拿自己的缺陷與別人的優點比,都會失之偏頗。因此,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條件相當的人作比較,找出自己在群體中的合適位置,這樣認識自己,才比較客觀。 第四,通過對重大事件,特別是重大的成功和失敗認識自己。重大事件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個性、能力的信息,從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越是在成功的巔峰和失敗的低谷,就越能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性格。 有人說“成功時認識自己,失敗時認識朋友”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歸根結底,我們認識的都是自己。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時,都應堅持辨證的觀點,不忽視長處和優點,也要認清短處與不足。
算命這門學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是古典哲學陰陽五行學說的分支,民間多用于對未來事推測以求探知命運發展軌跡。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黃石公的《素書》也曰:“賢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意思即是,大智者應了解盛與衰的規律,知道成與敗的時間, 審視好與壞的時勢,知道去與回的時機,把握時機,適時而為、順勢而動。
命運是客觀存在的,這種客觀存在實際就是指生命狀態的個別性、特殊性,每個人生下命運就不同。命運問題始終是困擾人生的大問題,命運處在可知與不可知之間,命運肯定存在,因為人之生活、前途確實存在外在的非人力可把控的 偶然性因素。如何注意、懂得、認識、重視偶然性,要利用或抗衡這種偶然性,或不為其左右而在偶然性中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必然性,這就是 安身立命,這樣就不會做非分之想,就是君子之所為了。算命是現代科技無法企及時 采用的一種輔助 預測手段,作為人們趨吉避兇的一種心理安慰而已,只要遵循自然規律即可,切勿癡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