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的,有的人會腰疼,有的人胸部會痛,但也有人沒有預兆
在月經來潮前一周左右,會出現一種或多種生理、精神、行為方面的改變,表現有煩躁、易怒、抑郁、易激動、頭痛、眩暈失眠、胸悶乏力、乳房脹痛、腹脹下墜、浮腫等一系列癥狀。醫學上稱之為“經前期緊張綜合癥”。中醫則分別稱之為“經行頭痛”、“經行浮腫”、“經行乳痛”等,統稱為“月經前諸證”。
由于月經前體內性激素突然減少,會影響全身系統,出現一定的反應。這些反應一般在月經前7—14天出現,來潮前2—3天加重,行經后癥狀逐漸減輕和消失。醫學上把這些變化比較明顯的叫經前期緊張癥。
一般表現為:
⑴以精神癥狀為主:常見神經敏感,煩躁易怒,全身疲乏無力,有時會引起頭痛、失眠、思想不集中等。
⑵以軀體癥狀為主:常見手腳顏面浮腫,腹部脹氣感,有些人腹脹,大多數女孩會有便秘現象,小腹墜痛和乳房脹痛等。
經前期緊張癥多見未婚青年,有以上一種或幾種表現,大多數情況下不影響學習和工作。少數人癥狀嚴重,需要治療。如服用止痛藥、鎮靜藥均可緩解癥狀。
女孩子到了一定年齡,每一個月都有一次子宮出血,稱為月經,第一次來月經稱為初潮,大多發生在13~14歲。近年來,初潮年齡有提前的趨勢,有的女孩9~10歲就來月經。初潮以后,每隔一定時期行經一次,稱為"月經周期",這次月經來潮到下次月經來潮間隔的天數,一般是28~30天。但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從20~40天都算是正常的。每次行經持續流血4~5天左右。
由于青春期卵巢功能還沒完全發育成熟,所有初潮后月經可有一段時間不規律,半年至一年后才會有規律的行經。 月經量為50~60毫升,少的20毫升,多的可達100毫升。如果月經量太多,就應該去醫院就診。 月經期,有些女孩子腰酸、小肚子發脹、甚至肚子疼,同時有疲勞、發困、易激動等癥狀,這屬于正常現象。但由于月經期抵抗力降低,加上子宮內膜脫落,子宮內有創口,加之經血沖淡陰道內的酸性分泌物,容易造成感染,所以經期一定要注意衛生:
(1) 勤換月經墊。
(2) 每天用溫水擦洗外陰,洗澡不可盆浴,以免污水進入陰道,引起感染。
(3) 大小便后,擦拭時由前向后,以免將肛門處的細菌帶至外陰。
(4) 少吃生冷或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酒等。
(5) 多喝開水,保持大便通暢。
(6) 保證充足的睡眠。
(7)不要做激烈運動,不要從事重體力勞動,以免使盆腔充血,造成經血過多或月經延長,影響健康。
(8) 避免受涼,尤其不要用冷水洗澡、洗腳,或坐在涼地上,因受涼會使血管收縮,產生痛經現象。
(9) 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
喜歡女人溫柔的心態,不愿看到你生氣的樣子.
月經前的癥狀有頭痛、頭暈、失眠、疲倦、易困、情緒不穩、乳房脹痛、面部浮腫等。其中以情緒不穩定最為突出。輕者沉默寡言,心情憂郁。乳房痛可以在月經前出現,亦有在經后出現的。乳房內有小結節,觸之疼痛,行經后輕松,但下次來月經前又重新出現脹痛。浮腫一般在經前一周出現,也可以平時也有水腫而在經前加重。由于浮腫,體重增加。
伴水腫而來的還可有頭痛、流鼻涕、下肢沉重、腹脹、便秘等。來月經前的癥狀可能會有乏力、全身不適、悲傷、嗜睡,甚至無原因地哭泣或大怒。另有些人在經前還有關注力不綜合、健忘、判斷有苦難、行動不均分,頭痛等癥狀。嚴重者不愿意理睬家屬與益友,孤獨到臥床不起,脾氣急噪,容易激動,稍不如意就勃然大怒。
月經前期的綜合征一般在月經來潮前7一14天出現,經前23天最重,行經后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不舒適是多方面的,都因人而異。有的婦女水腫比較突出,有的婦女乳房脹痛比較明顯,有的婦女主要是精神癥狀。
有時,幾種癥狀并存,因此程度不一。浮腫一般在經前一周出現,也可以平時也有水腫而在經前加重。由于浮腫,體重增加。伴水腫而來的還可有頭痛、流鼻涕、下肢沉重、腹脹、便秘等。乳房痛可以在月經前出現,亦有在經后出現的。乳房內有小結節,觸之疼痛,行經后比較輕松,但下次來月經前又重新的出現脹痛情況。
,也不宜抽煙、喝酒,以免刺激血管擴張,引起月經提前和經量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