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音樂是《心手相連》。
編曲:盧東尼
作曲:Gianna Nannini
作詞:唐婉玲、汪正光、陳建名、張瓊子、陳美威、巫玉花、慧慧、許梅郁
演唱:譚詠麟
歌詞:
黎明劃破黑夜,用希望在你我心中燃起火焰
邁向嶄新的一天,未來將是屬于我們的世界
心與心相連,手和手相牽
我們相信彼此之間的距離不再遙遠
心與心相連,手和手相牽
帶著驕傲一起飛向無邊的藍天
心手相連,勇敢走出你自己
緊相握的手中傳遞熱力
陽光投向大地,所有的美夢都不再是奇跡
心與心相連,手和手相牽
我們相信彼此之間的距離不再遙遠
心與心相連,手和手相牽
帶著驕傲一起飛向無邊的藍天
心手相連,勇敢走出你自己
緊相握的手中傳遞熱力
陽光投向大地,所有的美夢都不再是奇跡
心與心相連,手和手相牽
我們相信彼此之間的距離不再遙遠
心與心相連,手和手相牽
帶著驕傲一起飛向無邊的藍天
心手相連,勇敢走出你自己
緊相握的手中傳遞熱力
陽光投向大地,所有的美夢都不再是奇跡
擴展資料:
《心手相連》由譚詠麟演唱的歌曲,收錄在專輯《心手相連》中,由寶麗金唱片公司發行于1988年9月27日。
《心手相連》的其它版本:
永邦版《心手相連》是由永邦演唱的歌曲,收錄在專輯《永邦》中,由索尼音樂發行于2001年11月2日。
人教版《民族團結》教學設計
廣西南寧市第四中學 黎毅
【 教材分析】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關于民族團結這一學習要點的內容標準是:“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實。”根據課標和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我認為課堂教學中應該對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背景作必要的鋪墊,重點應該是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及作用。
人教版教科書將民族團結列在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中的第一課,用兩目的內容呈現。第一目“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介紹了我國各民族關系的情況和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第二目“各民族共同發展”,概述了我國解放后各民族團結一致所取得的建設成就。
本課的知識容量并不大,但課程內容涉及政策理論,較為枯躁,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而補充一些學生巳經掌握的民族知識和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熱情的課程資源十分必要。為此我對教材進行了重組,根據初中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特點,我設計了品味民族風情、探究民族政策、共謀民族發展、升華民族情感等四個教學環節,循序漸進的課程內容將更有助于教學目標的最終實現。
【 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的對象是城市中的初二學生,他們在初一的中國古代史學習中巳接觸了一些民族交往的歷史,但長期生活在城市、且絕大部分為漢族的學生,他們對少數民族知識和理論性較強的民族政策是比較陌生的。經過再三研究課標與教材,分析學情與資源,我認為通過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和創設虛擬生活情境,可以達到變枯躁為有趣,變陌生為“親如一家”的課堂氛圍。
【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①知道我國各民族分布特點及共同發展的概況;②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內容和意義;
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教材重組,從四個版塊落實民族團結的重要性;②注重歷史學習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對現實生活及鄉土資源的虛擬情景再現,對學生強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理解和知識遷移的能力;③通過家鄉歷史圖片和開放性設問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與創新思維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通過民族知識小競賽,使學生理解并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②通過對孔繁森同志支援邊疆的感人事跡和在汶川、玉樹地震中全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故事描述,使學生形成積極進取、各民族互幫互助的人生態度,并逐步樹立為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做貢獻的人生理念。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重點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人民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可以通過情景體驗、設問激趣引導學生理解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通過結合生活實際,補充大量的生動的圖文信息,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如何實行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
本課的難點是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在籌建新中國的時候,中國提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建議,是基于多方面的因素的考慮。這一知識點涵蓋的知識面較廣,理論性較強,初二學生難以把握,因而具有較高的難度。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愛我中華>歌曲,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營造學習氛圍。)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看著老師這身少數民族服裝,你能猜出老師是哪個民族的嗎?
生:壯族。
師:猜得真準!的確老師是壯族,老師從小生活在少數民族地區,我的家鄉在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
【設計意圖】教師身著本民族服裝上課,體現了少數民族教師的民族自豪感;同時也將學生一下子帶進了一個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課堂情景中。
師:提到少數民族,同學們知道中國有多少個民族?多少個少數民族呢?我們班有少數民族同學嗎?
生:56個;55個;(班上的少數民族同學舉手示意)。
師:還真不少!這說明了我們中國是個什么樣的國家呢?
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師:對,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基本國情。(投影)我們一起欣賞這幅56個民族大家庭的合影照片,看著這合影我想到了一個問題:我們是一個國家,卻有著56個民族,這么多的民族,這么多的兄弟姐妹怎樣才能做到和睦相處、共同發展呢?好,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第11課《民族團結》。
師:今天我們的學習將從4個環節闡明民族團結的重要性,他們分別是①品味民族風情、②探究民族政策、③共謀民族發展和④升華民族情感。
【設計意圖】根據再度開發的課程資源及初二學生心理特征重構了4個教學環節,呈現出體驗→探究→發散→升華的循序漸進的思維特征,重新整合的課程更符合初二學生的認知特點。
一、品味民族風情
師:第1環節品味民族風情,怎么品呢?我想在班上開展一個關于民族知識的小競賽,看看我們的哪個同學對民族知識了解比較多,搶答比較快,大家稍作準備。開始!
【設計意圖】民族知識小競賽的設計順應了初二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特征。幾道簡短的關于民族交往歷史和民族風情的搶答題巳為下一環節的探究活動作了輔墊。
(附民族知識小競賽試題)
①西漢時期加強同西域各族友好往來的使者是誰?(張騫)
②唐朝促進了漢藏友好往來的女子是誰?(文成公主)
③我國古代有兩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的政權,分別是哪個少數民族建立的什么王朝?(元朝、清朝;蒙古族、滿族)
④這些是什么民族的什么節日? (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
⑤居住在島上的古老民族是什么族?(高山族)
⑥這是哪個民族的銀飾?(苗族)
⑦說出該飾物的名稱及其所屬民族。(繡球、壯族)
師:通過這組民族知識的搶答,相信同學們巳經感受到了我國民族友好交往的悠久歷史,也品味到了我國少數民族獨特濃郁的民族風情,這些都為整個中華文明增添了一抹非常靚麗的色彩。
師:剛才哪位同學搶答最多?(為小競賽的優勝者贈上壯族的吉祥物繡球,鼓勵繼續努力,營建出輕松歡快的課堂氛圍)
師:壯族除了拋繡球的風俗外,同學們還知道其它的風俗嗎?
生:唱山歌。
師:對,壯族的劉三姐可謂家喻戶曉,只可惜今天大家見不到她。但大家瞧我這身打扮,像不像與劉三姐對歌的阿牛哥?想不想聽阿牛哥為大家唱山歌?
生:想!(鼓掌熱烈)
師:(老師演唱本民族山歌)
(男)嘿……對面的女孩看過來,嘿了了啰,今天與你來對歌,嘿了了啰,什么政策實在好?八桂壯鄉也繁榮。(女)嘿……這個問題難不住,嘿了了啰,民族區域自治好,嘿了了啰,民族團結一家親,民族平等共繁榮!嗬嘿!
【設計意圖】教師采用輕松的談話法,以唱山歌的形式切入對民族政策的探究,把品味民族風情這一環節推向了高潮,這一設計以能夠與教學內容有機的結合為前提,在課堂中充分張揚了少數民族教師的個性與特長,突顯出個性化教學的獨特魅力。同時也讓學生們思考:為何少數民族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擁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師:山歌好聽嗎?要不要再來一首!如果喜歡的話,我可以邀請大家到我們壯鄉的三月三歌墟,你想聽多少山歌就有多少山歌。山歌唱出了壯鄉人的心聲,也唱出了壯鄉人對黨的民族政策的一片感恩之情。同學們知道我們黨的民族政策是什么嗎?
生:民族區域自治。
二、探究民族政策
師:對,下面進入第二環節:探究民族政策,請同學閱讀課文第一目內容,思考: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內容及作用?(提示學生閱讀的方法:在關鍵詞句地方劃線,并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
師:首先,我們探究第一問:我國為什么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觀察中國民族分布圖,指導學生學會依據圖例觀圖的學習方法,從中找出我國的民族分布有什么特點?
生:以漢族為主體的大雜居、小聚居。
師:可是什么是大雜居、小聚居呢?
生:就是各民族分布比較廣、比較雜。譬如漢族地區就住有少數民族人口,而少數民族地區也住有漢族人口,這就是大雜居。而小聚居則是少數民族集中在一處,譬如涼山就是彝族人口的聚集地。
師:那么我國各族人民在這種大雜居、小聚居的地理環境中會形成怎樣的關系呢?
生:自秦漢以來,我國各民族在、經濟、文化上長期相互依存,不可分離。通俗的說就是你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你。
師:講得很好,所以我們黨在制定民族政策時充分考慮到了這一歷史因素。同時我黨還考慮到我國少數民族在解放前長期受民族歧視和不公平待遇,為了讓我們少數民族充分享受到當家作主的權力,于是就提出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建議,并得到了各民族人民的歡迎。
師:那么究竟什么是民族區域自治呢?我國現有多少個自治區?看哪位同學能從地圖中準確地識別出來?
生:(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基本掌握民族區域自治的概念,提問學生識別五大自治區。)
師:這位同學說得十分準確!目前我國巳成立了五大自治區和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可你們知道范圍這么廣闊的民族自治區域與其他地區有什么不一樣?為使我們同學進一步理解民族區域自治的內涵,老師邀請同學們作一次四川民族風情游的體驗。
【設計意圖】現實是歷史的延續,創設有意義的“現實情境”是學生有興趣主動和歷史對話的重要前提。教師采擷了幾個四川民族地區在民族自治區域政策下的現實景情片斷,針對景情設問,讓學生在虛擬景情活動中體驗探究和理解民族自治區域政策的內含,提高了學生通過具件事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巧妙設問,緊緊圍繞民族政策的本義與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可在初二學生好奇的心里掀起濃厚的探究興趣。
自治州(縣) 州(縣)長
甘孜藏族自治州 李昌平(藏族)
涼山彝族自治州 張支鐵(彝族)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吳澤剛(藏族)
馬邊彝族自治縣 李夫鐵(彝族)
峨邊彝族自治縣 立克幸福(彝族)
北川羌族自治縣 經大忠(羌族)
師:這次旅行小明與他的爸爸也參加了,旅途中小明遇到不少困惑。一出發小明就提出“咦?為什么這些地方的州長、縣長都是少數民族的呢?”
生1:如果州長、縣長是本民族的話,他會比較了解自己民族的習俗和文化,方便于管理。
生2:國家的政策也是這樣規定的:在民族自治區域內,最高的行政長官由本民族公民擔任。
師:這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師:旅行的第1站小明他們來到了涼山,參加那兒的火把節。面對著人山人海的火把節,小明提出一個疑問“哇!今天不是法定的節假日,他們為什么也放假?”你們知道嗎?
生1:國家的政策也有這樣的規定:民族自治地區對上級國家機關頒布的條例、發布的命令、制定的規定,凡有不適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可以報請批準變通執行或停止執行。像涼山彝族火把節放假就屬這種情況。
師:講得非常好!接著小明他們又來到了馬邊彝族自治縣,小明發現那兒少數民族學生用的課本與其他地方的不一樣,他們接受的是“雙語教學”模式,除了學漢語、還學彝語,你知道這是為什么?
生1:是因為國家尊重少數民族的文化遺產,所以要保護它的語言和文字。
生2:可能少數民族學生生活在偏遠地區或深山里,他們不會講漢語。
師:講得很好!國家正是通過采用這種“雙語教學”模式來加快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同時也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人才。
師:除了剛才我們了解到的國家賦予少數民族的這些權力外,同學們在生活中還了解多少國家賦予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
生1:少數民族的考生在高考中可以加分;
生2:有一些少數民族的人民可以多生幾個孩子;
生3:少數民族因為一些民族風俗而觸犯法律的可以酌情減輕處罰。
師:是的,國家在教育、生育、刑法等諸多方面考慮到了少數民族的歷史因素和實際情況,從而采取了較為寬松的民族政策。
師:于是小明感嘆道“哇!民族區域自治太好了!想怎樣就怎樣!”可小明的爸爸卻反駁了小明的想法:“你這個想法可不對!”你知道這又是為什么?
生1:其實國家明確規定:民族自治地方是中華人民不可分割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在中央統一領導下的地方政權,只是國家給予它的政策比較寬松,但并不是不管它,歸根結底它還是國家的一部分。
生2:民族自治地方也不能擁有自己的軍隊。
師:如果“想怎樣就怎樣”,將產生什么結果呢?
生1:導致民族矛盾和民族的分裂。
師:大家分析很有道理,其實我國制定民族區域自治的出發點就是為了維護民族的團結,能夠讓56個民族親如一家。那么通過這趟旅行,你對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有什么認識?
生1:我覺得這個政策很好!它是在維護民族團結的前提下對少數民族的文化和風俗的保護。
生2:它有利于祖國的統一、民族的平等和團結,保障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權利,是很大的進步。
生3:這種政策譬如雙語教學模式,有助于少數民族人才的培養。
師:都講得很好!我們再歸納其優越性。
生:(朗讀)民族區域自治的優越性:①維護了祖國統一、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團結;②保障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利于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師:正由于我國民族政策的優越性,因此它巳成為了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制度。
師:除了用一個好的制度來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外,我國還采用了其它什么途徑來推進民族團結呢?好,下面我們進入第三環節:共謀民族發展
三、共謀民族發展
師:(出示歷史圖片)這是我的家鄉(恭城瑤族自治縣)解放初期的影像,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那時候我的家鄉無論在生產、生活,還是交通、教育等各方面均十分落后,作為家鄉人看到這番情景心情十分沉重,所以現在我希望同學們為我的家鄉出謀劃策,議一議:為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你有什么好點子?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家鄉的少數民族歷史老照片讓學生體驗我國各民族發展的不平衡。并依據創設的情景設問,既順應了初二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特征。又培養了學生積極思考與創新思維的學習方法,形成積極進取、互幫互助的人生態度。
生1:由于那兒是少數民族地區,有少數民族的特色,所以我們可以在那兒開發民族旅游;
生2:俗話說“想致富、先修路”,先幫助少數民族把路修通,然后再減輕少數民族的賦稅。
師:很好!他講了兩點,就是加強少數民族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實行寬松、優惠的財政政策。
生3:我們可以把中心地區的人才調拔到少數民族地區促進他們的發展。
生4:把發達地區的科技送到少數民族地區去。
生5:我們可以建立民族中學、民族大學,把少數民族的人民送到漢族地區使他們得到教育。
師:大家講得很好!做為少數民族地區的一員,得到大家這么多的好點子,我想送上再多的繡球也表達不盡家鄉人的感激之情。其實黨中央從解放初期就關注到了我們廣大的少數民族,并提出了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這一政策在60年的發展中均得到貫徹和落實。
材料:幫助各少數民族,讓各少數民族得到發展和進步,是整個國家的利益。
—— 毛澤東
師:進入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同樣吹拂到了少數民族地區,使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登上了一個新臺階。而90年代后期由于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尤為西部地區)出現了大開發、大發展的新氣象。
師:(請同學們觀察西部大開發示意圖),請大家從示意圖入手,分析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具有什么意義?
生1:因為西部大開發的12個省市中包括有5大自治區,其中少數民族占全國少數民族的80%以上,所以西部大開發對加快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邊疆的穩定將起到重要作用。
生2:西部大開發給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同時也加快了這些地區的對外開放的步伐。
生3:有利于保護與開發少數民族地區的資源和生態環境。
師:大家說得很好!的確西部大開發體現了黨中央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幫助、扶持的戰略意圖,其實它也是我國一貫實行的各民族共同發展政策的延續。那你能說出多少個西部大開發的重點項目呢?
生:青藏鐵路、西電東送、西氣東輸……
師:經過建國60年的發展,今天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取得了哪些成就?請大家看一段視頻。
師:通過這段視頻,大家感受到了我國民族地區日新月異的變化,也說明了少數民族經濟巳經成為了整個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我請同學們再到我家鄉看看今天瑤鄉的變化。
【設計意圖】鄉土歷史是活化的歷史課堂,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途徑,將鄉土歷史資源與教材進行整合,不僅符合歷史教學“由近及遠”的原則,也順應了“經濟全球化、文化本土化”的共識,通過家鄉歷史照片與今天的少數民族生活進行對比反差,學生感受到了黨的民族政策的正確性。
師:目睹我家鄉這幾十年發生的變化,我想:如果沒有我黨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不會有我家鄉的今天的巨變;如果沒有那些長期在少數民族地區默默工作的支邊干部,也不會有我家鄉今天的巨變。而孔繁森同志就是一位支邊干部的典型代表。哪位同學來說說孔繁森同志的故事?
學生1:1992年,拉薩市黑竹、工卡等縣發生地震,任拉薩市副市長的孔繁森趕赴災區。在那里,他收養了三個孤兒曲尼、曲印和貢桑。將他們帶回拉薩,照管他們的生活,教他們讀書識字,夜里孔繁森就同孩子們擠在一張大床上睡覺。
學生2:因西藏偏遠地區醫療衛生條件較差,他每次下鄉時都特地帶一個醫療箱,買上數百元的常用藥,送給急需的農牧民。
學生3:為了摸清實際情況,他深入調查研究,尋找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不到兩年的時間,他跑遍了全地區106個鄉中的98個。1994年孔繁森在去塔城考察邊貿途中,因車禍殉職,年僅50歲。在孔繁森的葬禮上,懸掛著一幅挽聯,道出了藏族人民對他的懷念:
上聯: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
下聯:二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
師:我的父親也是一名支邊干部,他于1961年從北京來到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一支就是50年。今年我的父親巳經76歲了,他曾對我說:“如果哪天我不在了,你們一定將我埋在恭城這片瑤山。”我想:50年的支邊生涯,其實我的父親早巳把工作了大半輩子的瑤鄉當做了他的家。同學們,你從這些支邊人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1:我看到了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為當地少數民族的人民獻出了自己的才智,他們熱愛那片土地,熱愛那兒的人民,讓我很感動。
學生2:他們為國家、為少數民族的利益犧牲了自己的幸福,奉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年華。
師:如果西部大開發需要你到少數民族地區做一名志愿者,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學生:我希望成為一名志愿者,因為要實現國家的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為了促進民族的團結,需要我向每一個人做出貢獻!(掌聲)
師:最后我們歸納一下這60年民族地區取得成就的原因:①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②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③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④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⑤支援少族民族地區的政策;⑥各族人民的辛勤勞動。
師: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也無論是是和平年代,還是中華民族面臨危機和災害的時候,我們的各民族兄弟姐妹總是共同面對、心手相連。
師:(圖片展示)當玉樹地震發生的時候,我們的藏族同胞沒有感到孤單,因為無論是漢族、壯族、維吾爾族、羌族……也無論是黨中央、、醫生、學生、志愿者都向災區伸出了援助之手;民族團結的格桑花綻放在每位災區人民的心中,國外媒體為中國抗震救災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震驚。你知道我們取得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學生:民族團結。
【設計意圖】向學生呈現一組當前玉樹地震各民族團結抗震的感人圖片,一下將曾經歷、感受過汶川大地震的成都學生深深打動,學生對民族團結重要性的認識得到升華;最后齊唱《愛我中華》,首尾呼應,再次將各民族團結、水乳交融的課堂氛圍推到高潮。
師:對!最后讓我們唱響一曲歌頌民族團結的贊歌《愛我中華》。
【教學反思】
第一,本節課的重點是探究民族政策,對于枯燥乏味、理論性強的民族政策,長期生活在城市的絕大多部漢族學生來說自然難以產生共鳴。因此我選取了初中學生喜愛的虛擬旅游情景素材,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讓學生體會到民族政策與生活的聯系,增強了學生學習歷史的樂趣。
第二,充分挖掘鄉土史料資源與歷史教學的整合,我通過收集的家鄉(少數民族地區)歷史圖片營造情境,采用神入式設問的方法,啟迪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課堂效果較好。
第三,歷史課堂教師能不能表演?這一直是我的心結,因為擔心落得“表演課”的評價。本節課我通過創作、演唱《壯族山歌》讓學生充分品味民族風情,同時也切入到對本課重點知識的探究。學生熱烈的掌聲、聚焦的眼神告訴我:教師的個性與特長(無論是歌曲、繪畫、還是演講、幽默)只要與教學內容能做到有機的結合,只要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盡數張揚,因為其鮮明、生動、精彩的特質突顯了個性化教學獨特的魅力。
第四,“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歷史教師的課堂語言同樣需要精心錘煉。在試講課時,我啰嗦多余的語言受到評課老師的詬病,在經過不斷修整和不斷揣摩教學各環節,尤其是導入語和小結語,精心準備的語言設計頓使課堂生輝,情境靚麗。
第五,本節課聯系實際較多,創設的現實活動情境較多,采用的鄉土資源較多,但總體用于課程教學的史料(尤其是歷史文獻)仍不足,因而課堂歷史味不夠濃。雖然我也選取了部分歷史圖片和毛澤東對少數民族政策的史料,但在非常關注史料教學的今天,仍提醒我無論什么時候、什么教學內容均要格外重視“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教學方法。
少年游
魏晨
朱門半掩誰家庭院 我騎白馬路過門前
只聞見 一曲琵琶點破 艷陽天
待字閨中誰家小姐 琴聲幽幽撥我心弦
盼相見 日日在她門前 放紙鳶
不過茫茫人海 偶然的遇見
誰知踏破所有鐵鞋 只在一瞬間
注定淪陷你眉間
佳人少年 前世種下的糾結
姻緣紅線 邀你人世共并肩
RAP:夕陽下我拉著你一起望著天
慢慢的靜靜地度過舊舊的時間
真的好想讓你永遠留在我的身邊
數著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翩翩
今生與你相遇 前世柔情繼續
你的身影為何消失得這樣了無音訊
曾經為你寫滿那封相思的信啊
再也不會變成我心里那道憂傷的印
待字閨中誰家小姐 琴聲幽幽撥我心弦
盼相見 日日在她門前 放紙鳶
不過茫茫人海 偶然的遇見
踏破所有鐵鞋 只在一瞬間
注定淪陷你眉間
佳人少年 前世種下的糾結
姻緣紅線 邀你人世共并肩
佳人少年 前世種下的糾結
姻緣紅線 邀你人世共并肩
<END>
怎木樣?
?晨晨曙光…魏禰閃喨oοΟ
ㄗs:都⒎丅載晨晨蕞薪單曲.
,;*.◆``.(少年游…*_)
メ﹎楽橙們硪們⒏岢以再輸了
メ﹎硪們系塒侯BH起來啦!!!伽油!!!灬
100%是雙子座~~雙子座是5月22號-6月23號
巨蟹是6月23-7月22號
幾乎所有居住地球的人們都會相信----2008年北京奧運,將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13億人口、56個民族和5000萬海外華人華僑大家庭舉辦的空前盛會。
古希臘神話的光芒,在圣火點燃的那一剎,又一次把奧運的精神照亮。古老而又年輕的北京,你將給了世人空前的想象。夢幻神奇的開場,昭示著奧運精神將在這里升騰飛揚!廣闊的天安門廣場沸騰著陶醉了,普羅米修斯的火種在這里彌漫重光。
奧運主辦權力之爭,實際就是綜合國力之爭、國際形象之爭。我國取得2008年的奧運主辦權,證明了我國的發展成就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承認,徹底洗清了中國“東亞病夫”的恥辱。
在2005年的今天,朝思暮想北京奧運的我,恍然乘做神舟N號時光飛船來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現場----
那人大概就是獲得中國奧運史上第一面金牌的射擊運動員許海峰吧,手持從奧林匹斯山采下的火種,他以優美的姿勢躍上升降平臺。忽然,一團滾動的火焰被巨龍吸入口中,此時,歡騰的巨龍隨即噴出一串晶瑩剔透的火珠,連續準確地落入巍然聳立的盤龍火炬里面,奧運圣火熊熊燃燒……
我看到,奧運會主會場形如鳥巢,透明閃亮,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容納20多萬觀眾,它的金色外衣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除了美觀的外形外,還有多種功能,如能觀測每一位運動員的身體狀況,精確無誤地測量運動員的比賽成績,對于突發安全事件安全系統也能第一時間作出反映,篩選最佳應對措施…… 。
我看到,激動人心的時刻如期而至,開幕的鐘聲響遍神州!伴隨著動聽的樂曲,運動員們英姿颯爽地迎面走來,等候已久的觀眾立刻起身歡呼、鼓掌……。
我看到,好象是巨人姚明,“過五關斬六將”帶領男籃擠進了四強,好象是郭晶晶,縱身一跳又獲一金,好象是劉翔,“駿馬奔馳”飛身跨欄,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呵呵!30、40、50、60……中國的金牌總數直線上升,穩穩地站在金牌總數第一的位置,已把對手遠拋身后!這些令人驕傲的信息,使得數百運動員們以及14億華夏兒女在不同的方位用不同的語調呼喊同一個心聲:“自豪,北京!”“勝利,北京!”“光榮,北京!”......。
再過兩個春秋,我們將親手把五環旗升起在世界的東方升起;再過兩個春秋,我們將成為一名志愿者,為賓客指路,為奧運服務;再過兩個春秋,我們將讓“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傳遍世界;再過兩個春秋,我們將讓正義、圣潔的火焰在北京升起;再過兩個春秋,我們將讓烙上中國光輝印記的奧運成為有史以來最輝煌、最成功、最出色、最雄偉的盛會!
奧運魂,中國印!既然世界給了中國北京一個機會,中國一定會還給世界一個奇跡!那時的北京的天更藍了,北京的草更綠了,七彩的氣球飄滿了整個天空,絢麗的鮮花鋪滿廣闊大地!
噫吁,華夏龍在逆境中奮勇翱翔,九州鳳更比雅典神韻歡暢!泱泱中華杰出的奧運健兒,驕傲在十四億人們的心上!五星紅旗在北京上空飄揚,威武雄壯的國歌豪放激蕩。我常這么想,《義勇軍進行曲》比任何曲子都嘹亮激昂!鼓舞著炎黃子孫拼搏成長。此時此刻,中華民族的精英把她一遍又一遍地唱響;此情此景,怎不令人熱血沸騰、淚水盈眶、心馳神往!成功的一刻永恒的凝固了,拼搏的豪氣讓我們成為浴火鳳凰!拋卻吧!昔日的遺憾悲傷迷茫;振作吧!明天汗水重鑄輝煌。奧運獎牌是成功的希望,奧運精神是不朽的力量!和平、友誼、進步,是奧運的完美絕唱;更快、更高、更強,讓地球人披靡所向!北京已去迎圣火的接力棒,在故鄉的閉幕盛會上,將豁然展現我華夏文明與現代的燦爛芬芳!
作為北京奧運的吉祥圣物,“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 分別代表一個美好的祝愿----繁榮、歡樂、激情、健康、好運。舒展翅翼,我心飛翔。帶著我的憧憬,帶著我的追求……。北京奧運,我要采集艷麗的姹紫嫣紅,為你淡妝為你濃抹;北京奧運,我要精制天籟的短笛,為你禮贊為你狂舞……我貪戀地看著手中這一個個天真無邪、歡快矯捷的“福娃”,霎時覺得她們在交織,頓時化作一片片歡樂的海洋;那海洋又在激蕩,頓時作一幅幅瑰麗的畫圖;那畫圖又在飛動,頓時又化作成一枚枚閃光金牌;那金牌又在升騰,頓時又化作成一座座輝煌的大廈……。
福娃在暢想“2008 ”!
福娃在期盼“2008 ”!
福娃在祈禱“2008 ”!
“我代表國際展覽局157個國家,為世博會在歷史最悠久,文化底蘊最深厚,同時正在經歷巨大和史無前例變革的國家舉辦而高興。”當國際展覽局主席讓·皮埃爾·藍峰用不太熟練的中文說出這番話時,全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今晚,2010年4月30日的20時10分,世博會,這個游歷世界各地150余年、無數次點燃人類文明智慧火光的奇幻聚會,終于在黃浦江畔開啟它的中國之旅。
“相約在上海,相約在很久以前……”伴著《相約上海》的歌聲,來自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區的舞者歡快起舞。
是的,中國和世博,上海和世博相約已久。
1851年,第一屆倫敦世博會,不到30歲的商人徐榮村用12包“榮記湖絲”開啟了中國的世博之旅。
1910年,陸士諤的小說《新中國》預言上海辦博。中國世博夢的實現,承載著一個民族的百年之變。
2002年12月3日摩納哥時間下午3時8分,國際展覽局主席諾蓋斯莊嚴宣布:2010年世界博覽會舉辦地——中國上海!人們不會忘記,那一刻的萬眾歡騰。
今天,轉型中的中國,在探索未來發展道路,需借鑒全球智慧,開放的中國,需要一屆精彩的世博會。8年籌備,中國和全世界一起探討城市化難題,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呈現給公眾的,是對技術、文化、城市及人類發展的思考。
開幕式上,畫著淡妝、神采奕奕的殘疾運動員金晶用她招牌式的微笑向世界發出邀請:“歡迎全世界的人都來看看上海世博會,這里不會讓你失望。”
《茉莉花》的輕柔音樂流淌開來,一束燈光打出,大型交響樂團出現在碧波蕩漾的舞臺上,奏出誕生于1867年巴黎世博會的《藍色多瑙河》。隨著音樂節奏的起伏,舞臺天穹上770只可升降的白色小球組成了一個魔幻方陣:它時而是一只振翅高飛的和平鴿,時而變作斗拱造型的“中國館”,時而又組合成 “EXPO”立體字樣,合著音樂節拍輕柔舞動。
與此同時,大屏幕正敘述著世博會150多年來的智慧結晶:電燈、絲綢、汽車、蒸汽火車、磁懸浮列車、飛機、航天器……
音樂流轉,屏幕上圖案幻化成黑白琴鍵,著名鋼琴家朗朗在舞臺上激情演奏鋼琴協奏曲《新上海協奏曲》。當鋼琴進入清新優美的《長江之歌》旋律時,芭蕾舞者層層疊疊、翩翩起舞,浪漫優雅地演繹出中國舞臺上迄今為止最壯觀的芭蕾盛典。
一群少女手執星星從兩側走出,與全場燈光交相輝映,此時,上海世博會海外推廣形象大使谷村新司深情地唱響《星》。和著拍子,觀眾們也晃動著手里的 LED小燈,它們一如點點繁星,而演藝中心充盈著星河綿延的溫馨。
音樂響起,分別是黃種人、白人和黑人的3個家庭出現在舞臺上。他們在眺望,在尋找,是孩子們首先發現了彼此,奔到一起,緊緊擁抱。同時,舞臺上緩緩升起一朵連接五大洲的“友誼之花”,它旋轉、合攏,變化成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博大的心胸不停跳動,讓人類血脈相融。”
本屆世博會共有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這個數字是在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挑戰的情況下實現的,而且沒有因數量影響參展質量,這些都超出了上海世博會籌辦之初的預計。”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如此評價。
太平洋的島國輾轉組團而來,非洲國家第一次應邀集體亮相,沒有獨立展館的國家入駐“聯合館”。當那些造型獨特、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各參展國國家館薈萃黃浦江兩岸,當不論國籍、不分膚色的人們在這里歡笑歌唱,當世博園里的環衛阿姨開心地說她有了一個韓國好朋友,這一切都反映著同一個主題——人類血脈相融。
表演漸入佳境,兩位來自青海玉樹地震災區的藏族孤兒來到孩子們中間,他們一起伸出雙手,做出“心手相連”的手勢。75位年輕演員,在“威亞”的幫助下,也拼成“心手相連”的巨大造型,在音樂中飛向天空。
音樂反復頌吟,孩子們被高高托起,現場觀眾也和演員們一起“心手相連”,室內文藝表演達到高潮。
而黃浦江兩岸,1200盞探照燈、16盞激光燈突然打亮,和南浦大橋及盧浦大橋的景觀燈一起,點亮黃浦江夜空,也點燃了全場觀眾的熱情。
光束盤旋、回轉,燈光焰火和著音樂的節拍交織變換,6000個發光球靈動跳躍,噴泉之水翩翩起舞,讓人們仿佛置身夢幻世界。
當《歡樂頌》樂聲響起時,各種造型精美的煙花妖嬈綻放,所有的探照燈、激光、噴泉都加入了光與電的狂歡,并逐漸向遠處擴散。這一刻,這個東方古國的世博之夢,絢爛而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