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給亡人開光啥時候,給去世的人開光是什么意思

    內容導航:
  • 求文檔: 往生 時佛教給亡人開眼耳鼻等光怎說開眼光看西方,極樂世界是家 ...
  • 葬禮上應怎么行禮
  • 懂送亡靈的朋友幫幫忙,我要送個朋友,有什么注意事項和流程,幫幫忙急啊...
  • 死人出殯的全部過程?
  • 佛教亡人開示念什么呢
  • 佛教(亡人寫法大全)
  • Q1:求文檔: 往生 時佛教給亡人開眼耳鼻等光怎說開眼光看西方,極樂世界是家 ...

    開光偈頌
    幻生幻死本如然,
    烏云遮蓋不見天,
    了劫今生塵世夢,
    西方接引到靈前。
    開眼光看西方,菩薩云聚降道場。
    開耳光聽十方,反聞自性圣號揚。
    開鼻光嗅妙香,蓮池海會放毫光。
    開口光飲瓊漿,口念彌陀去西方。
    開心光立志向,與佛相應皈西方。
    開手光捧信香,心無掛礙到西方。
    開腳光蓮臺上,腳踏蓮臺入樂邦。
    開身光現霞光,化作金身舍皮囊。

    Q2:葬禮上應怎么行禮

    葬禮上,至親長輩磕頭,非至親的鞠躬。
    忌參加喪禮的人,與亡者生辰八字相克:因「子午相沖,金木相克」的道理,如果亡者是子年出生的,那麼不論亡者的親朋或好友,凡是午年出生的人,都不能參加送葬儀式。此外,孕婦、嬰兒,也禁忌送葬,恐怕沾染到不祥之氣。
    拓展資料
    參加葬禮時注意:
    1、久病之人、身體虛弱之人、靈異體質之人均不宜參加葬禮。如若不得不去,必須要穿上紅色內衣、內褲、紅襪子回避大吉。如果參加葬禮返回后,身體突感不適,應盡快找信得過的堂口師傅,除晦洗孝為佳。
    2、新婚期未出百天、月房期未出百天及身上有傷口未愈合者,均不宜參加葬禮。如若不得不去,除了采用紅色內衣之法外,身上有傷口的朋友,還要在包裹傷口的紗布外,拴上五色線、或九色線,回避大吉。
    3、即將面臨重大考試之人、升官之人、外出遠行之人均不宜參加葬禮。如若不得不去,需要隨身佩戴文昌帝君錦囊,或魁星令牌,回避方可。
    4、正所謂“先死為大”,參加葬禮時一切都應以逝者為大,無論和亡人是什么關系,都應肅然恭敬。不可對逝者品頭論足,談論是非。以免先人挑禮,煞氣臨頭。
    5、參加葬禮時,如若不小心碰掉、碰壞了葬禮上的祭品,均應及時和喪家聯系,心生懺悔,坦誠道歉,盡量恢復原樣。萬不可置之不理,以免輕者沖撞煞氣,重者霉運不斷。
    6、參加葬禮時,尤其是在最后遺體告別、尸身開光時,氣場虛弱、膽小的朋友,還是別看為佳,這是最好的回避方法。
    7、參加葬禮時,喪家帶孝人,如不小心丟失、破損孝布、孝牌、青紗者,均不可補替,更不可刻意丟失破損。
    8、參加葬禮時,喪家帶孝人,一定要按照長幼順序帶好自己的孝布、孝牌和青紗,萬不可錯帶、混帶,以免沖撞呼氣煞神。
    9、參加葬禮時,尤其是設有賬房的喪家(即設有專門收取葬禮禮金之地),喪家務必要先行拿出紅包(過百即可)壓在賬房處,方可開始收取記錄禮金。
    葬禮中的搭教行禮是怎么回事
    -
    愛問知識人 網頁鏈接

    Q3:懂送亡靈的朋友幫幫忙,我要送個朋友,有什么注意事項和流程,幫幫忙急啊...

    德州解放前漢族喪葬風俗
    (能省則省,能免則免,新舊結合,入土為安。)
    德州解放前漢族喪葬實行的是土葬。由于受到儒家傳統觀念和封建思想的影響,其儀式相當繁瑣。因貧富不一,故其形式各不相同。現將舊社會漢族的喪葬風俗敘述如下,供歷史研究者之參考。
    一、倒頭
    過去家庭經濟條件好的人家,在老人生前即把壽衣壽木等準備齊全。待老人病危時,給他穿上壽衣,抬在靈床上,停在正房中間。靈床上鋪一繡蓮花圖案的黃色被子,身上蓋一床繡有八仙圖案的被單。條件差的貧窮人家也要鋪一床黃色褥子,蓋一床蘭色被單。病人倒頭(咽氣)后,謂之“壽終”(男人死亡謂之“壽終正寢”)。
    如果兒孫們守在床前,就算得了兒孫們的“濟”,否則就空養兒孫一場。兒孫們也認為沒有盡到養老送終的責任。
    老人咽氣后,要將一枚拴有紅線的制錢(富有之家則用珍珠或金玉等物)放入死者口內,謂之“噙口錢”。再將一面鏡子面朝里放在死者胸前。靈床前擺設供桌,上擺糕點、供果、長明燈、打狗餅子、打狗棒,小碗一個內放小米當香爐。然后,焚香燒紙,全家舉哀慟哭。這時來幫忙的親友將準備好的冥馬(俗稱倒頭馬)拿到大門外焚化(如死者是女性則焚燒冥轎,又叫倒頭轎)。然后由死者的兒孫們哭著到土地廟前燒紙“報廟”。這一儀式要從老人亡故到“送三”前共進行七次。
    通過上述燒倒頭馬、報廟等活動,附近的鄰居親友及本家聞知其家有人亡故(當地稱“過去了”),即可登門吊祭,謂之“熱吊”。此時吊祭只表示親近,不送祭禮。
    老人亡故后要“封門”。如果是祖父或父親亡故者,要“封全門”——把門心、門框、門楣上的巾對聯處全巾上白紙。如祖母或母親死亡而祖父或父親都健在,則門楣上不能貼白紙。這是按照封封建禮教的傳說,男人為“天”,而門楣代表“天”,故男性長輩健在者不能“封全門”。
    喪主辦理喪事要邀請有經驗、懂禮儀的人來主持喪事的各項事務,俗稱“總管”或“總理”。總理要按照喪主的意見及其家庭情況來籌措喪事的規模大小。一般都要辦好下列各項事務:
    (一)、報喪,寫一報喪單,寫明某街某處某某先生或太太于某年某月某日逝世,定于某月某日送三候吊等字樣,后面寫明被通知親友的姓名、住址,派人逐家告知,也有的人家不寫報喪單,只派人到親友家口頭告知。
    (二)安排人分管賬屋(收祭禮、寫謝帖)、支屋(負責一應物品的購置和發放)、監廚(負責膳房的一切事務)、男、女迎送(招待前來吊祭的親友)等職務。
    (三)設膳房、備酒席,招待前來吊祭者。
    (四)預定送三及發引時所需之各種紙扎用品。
    (五)搭設靈棚、經棚、待客棚等席棚。
    (六)有條件的要邀請和尚或道士前來誦經、送三、放焰口。
    老人亡故后,孝子、孝眷等都要穿孝服。孝服式樣有嚴格的區別。孝子穿白孝袍,全白鞋,頭戴用長條白布折疊成的勒頭布,如系父亡母在者,勒頭布的后飄帶則左短右長。父在母亡者則后飄帶左長右短。如父母雙亡,則兩邊一樣長。兒媳、女兒則穿白布衣褲,頭帶勒頭布。孫子及五服以內的子倒則穿插孝衣、戴雙尖形孝帽,覆半白鞋,服支越遠者則覆鞋面積越小。孫子及曾孫等在鞋的后跟處縫一紅布或在孝帽上綴一小紅玨以示區別。五服以外的本家則只戴孝帽、扎孝帶。家境貧寒者則到租賃鋪租賃孝衣,對近親本家只散發孝帽。
    二、入殮
    把死亡人的尸體裝進棺木里謂之“入殮”。
    入殮時間不統一。棺木早已準備好的,一般在死亡的當天晚上或第二天早晨入殮,如有親人在外地,則要等他們趕回來看一看遺容再入殮。臨時準備棺木的也要“趕熱活”,必須在送三以前入殮。
    入殮習俗:首先將由七家灶膛內掏來的草木灰鋪在棺材里(以防尸體腐爛后污水滲漏出棺外),然后在灰上鋪一層白紙,富有之家則鋪上一塊“七星板”,即在一塊長條木板上按“北斗星”形狀鉆七個孔,在紙或板上放制錢七枚(頭部一枚,雙肩各一枚,腰部一枚,左右胯各一枚,雙腳之間一枚),入殮時全家圍在亡人周圍作最后一次瞻仰遺容(此時停止哭泣),由孝子抱著死者的頭,其它孝眷及親友等手提尸體下面的褥子將死者抬起輕輕放入棺木之內,隨即將打狗棒放入死者的左衣袖里,將打狗餅子放在右衣袖里,再把死者生前穿的衣服撕破后卷成卷,塞在尸體周圍,防止抬棺時尸體晃動。貧窮人家衣服不多,而用紙包土坯代替。富有之家有的還要放些殉葬品,如珠寶玉器或死者生前喜愛之物等。然后進行“開光”,由孝子用析棉絮在碗內沾一點清水,順著死者兩眼由內向外輕擦一下,將棉絮塞入死者的兩耳內。“開光”完畢,把死者胸前放的鏡子取出,并把噙口錢取出后扔到房頂上。最后蓋上棺蓋,釘上“銀釘”(一種異形木釘)。釘銀釘時孝子等要念誦爹(娘)“躲釘”。此時孝子等可舉哀慟哭。釘完銀釘后將棺木停放在正房中間,靈前設供桌一張,上擺供果點心、茶、酒等供品,此時點燃香、紙,孝子等在靈前叩拜后,再拜謝幫忙的親友,入殮儀式結束。
    入殮以后,靈前香火不能中斷,一日三餐要按時供奉飯食,并焚化紙錢哭祭。
    三、送三
    人死后前三天要舉行送三儀式(送三也叫接三,伴宿、伴座、送盤纏)。富有之家在這一天主要進行開吊、誦經、送三等項儀式,貧窮之家只舉行送三儀式。
    喪家要在停放棺木的屋門前搭一靈棚,掛一帳幔或竹簾,將靈前供案移至靈棚內,供案上擺葷素菜類五碗,饅頭兩盤,供果五碟;茶、酒各三杯;香爐一個,白燭、蠟臺各一對。供案前設拜墊,孝子等跪伏在供案前兩側的蘆葦席上候吊。富有之家還要搭設客棚,設酒宴款待吊祭者。有的還要搭設經棚供和尚或道士誦經。
    前來吊祭的親友都要送祭禮。至親好友的祭禮一般是祭餞一桌(12碟為一桌,包括糕點及干鮮果品)、香燭四事(白燭一對、高香一封、“大金、銀元寶”一對、燒紙一刀),冥馬一匹或冥轎一頂、古箔一塊。一般親友則只送其中一種或幾種均可。也有的送錢,謂之折儀。有的送祭禮者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而派專人代送,這時喪家要視其情況,開給來人賞錢。
    (一)、開吊。即親友等向死者吊祭的一種議事。開吊時孝子及死者之侄、孫等跪伏在靈棚的兩側,故稱候吊。吊祭者至靈前哭號哀悼時,如系死者長輩,則哭號后一揖而退,如系死者平輩或晚輩這則要行叩拜大理。孝子等候吊者以叩拜禮回謝。如系女眷,則直接到室內靈旁哭祭,孝眷等則在室內陪祭并叩拜致謝。
    喪家對來吊祭的近親要分送孝衣一身,孝帽一頂、孝帶一條。如系遠親則只送給孝帽一頂,孝帶一條。“老”姑爺或“少”姑爺前來吊祭時,先到靈堂哭祭叩拜后,由職事人陪伴送入客廳,不論年齡大小,都要讓至上座,派專人作陪。隨即由傳會人(一種專為婚、喪事服務的職業人員)一手托著孝衣、孝帽,一手攙扶孝子至客廳前,傳會人高呼:“孝子懇姑老爺(少姑爺)孝!”孝子行叩拜禮,并跪侯傳會人給姑爺(少姑爺)穿好孝服,傳會人再高呼:“孝子謝姑老爺(少姑爺)孝!”孝子再叩頭后起立由傳會人攙扶返回靈棚。姑爺身穿孝服,由職事人陪同再次來到靈前正式行拜祭禮,先上三柱香,后行四拜禮。姑爺的孝服要穿到送三以后才能脫掉。
    (二)、誦經。富有之家在送三時要邀請和尚或道士誦念經文,以“超度亡靈早升天界”。有關宗教佛事活動,《德州文史》第六輯已有詳述,本文不予贅述。
    (三)、送三。送三這一天,要把“吊錢紙”按男左女右之別掛在大門口。晚飯后,把“吊錢紙”取下來放在棺木上,把冥轎放在靈棚內,在大門外設供案一張,上擺供品、香燭等物,案前放冥馬(牛)等紙扎品。用點燃的香在冥馬(牛)、轎夫的眼睛中間燒一小孔,意為它們都睜開了眼睛。
    待一切準備工作完畢后,送三儀式開始。孝子、孝眷及親友等齊集靈堂,首先由孝子從棺木上下區下吊錢紙放入冥轎內,口念:“請爹(娘)上轎啦”!這時傳會人攙扶孝子懇請親友行送三禮,眾親友等依次到冥轎前行跪拜禮,然后由和尚(道士)到冥轎前誦經,誦經畢,吹奏樂器走向門外,孝子、孝眷等抬著冥轎隨行,出門后將冥轎放在供案后面,然后跪在供案前面,候僧(道)誦經完畢后,將冥轎及各種紙扎品全部焚化,孝子等慟哭一場,然后叩謝親友,送三儀式結束。
    (四)、放焰口。送三完畢后,至戌、亥時刻開始放焰口。有的戶為了充分準備或許推遲幾天。在靈棚內供鬼王像,院內放置金轎、銀轎、杠箱、樓子等紙扎品。儀式開始,由孝子手捧亡人靈位,在僧人引導下走至院內,讓靈位在金轎,銀轎上方通過,然后將靈位放與鬼王像前,眾僧人開始誦焰口經,誦經畢,主持僧將事先準備好的水、米、歲數饅頭(與死者年齡相等數量的小饅頭) “以及制錢等撒于院內,口念:“無主孤魂野鬼前來領取錢糧!”等語。然后將靈位放入紙樓子內,連同其它紙扎品一齊移至大門外焚化。僧人再次將剩余的水、米、饅頭、制錢等撒與門外,并口念:“晚來的孤魂野鬼前來領取錢糧!”儀式結束。
    這一儀式是賑濟孤魂野鬼,替死者祈福的意思。有含有為死者亡靈早升天界的意思,故孝子、孝眷等不能哭泣。
    四、燒“七”
    送三以后,普通人家就安排出殯了。出殯日期一般在老人死后的第五天或第七天,而富有人家還要請堪輿大賓(俗稱風水先生)選好“風水地”才能出殯。在此期間還要進行燒七儀式。
    據傳說,“陰曹地府”設有十殿閻君,是專門審理死者靈魂的神,行善者升“天堂”,作惡者入“地獄”。每殿閻君審理亡魂需時七天,十殿閻君審理完畢共需七十天。因此兒孫們在老人亡故后,每七天要燒紙哭祭一番,謂之“燒七”。燒完“十七”為“盡七”。但一般人家只燒“五七”或“七七”。
    富有人家在燒七時還要請和尚或道士誦經一天,至時邀請親友參加,并設酒宴款待。也有的親友花錢請僧(道)為亡人誦經,謂之“送經一壇”。
    燒七儀式要在晚飯后進行。靈前供桌上擺臘臺一對,白燭通明,供奉葷素菜肴五碗,茶、酒各三盅。香煙繚繞,孝子、孝眷等跪伏在靈柩周圍,焚化燒紙,慟哭一場。
    貧窮人家雖已將亡人埋葬了,也要每七天到墳前燒紙哭祭一番,直到燒完“五七”。
    五、點穴
    舊社會有一種說法,認為后世兒孫們的富貴興衰與祖塋的風水好壞有關。因此在老人亡故后,也要請風水先生擇一風水“寶地”將已故老人安葬,這一過程謂之點穴。
    舊社會一般人家都有自己的祖塋,俗稱墳地。風水先生只要在祖塋內按照昭穆排列形式,或攜子抱孫,或雁翅形排列,點定穴位,指定亡人頭枕何方,腳踏何方就可以了。但是如果風水先生認為祖塋不好,就得另選新墳塋地了。
    點穴以后,風水先生即可按照亡人的生辰八字和歷書的條文規定,選擇好出殯的日期,喪主即可向親友散發訃告,通知發引日期。
    六、發引
    發引是喪葬習俗中最繁瑣的儀式。有的進行三天,即:成主、家祭一天,開靈候吊一天,發引安葬一天。有的分兩天進行,即:成主、家祭一天;候吊、發引一天。一般人家只用一天,即候吊、發引。富有人家多在候吊這一天邀請和尚或道士念誦經文。
    靈柩發引前,孝子等要跪伏靈柩兩側候吊,靜候親友等對死者行最后一次拜祭禮。
    親友來吊祭時要送祭禮,謂之奠儀或奠敬。祭禮多數送錢,至親好友則送挽聯或挽幛。挽幛上一般書寫“駕返瑤池”、“西方接引”、“駕鶴仙游”、“一代英杰”、“一代女英”等詞句。挽聯則書寫對死者品格情操的贊頌之詞。
    發引前喪主要設宴款待吊祭者。
    發引俗稱“出殯”。出殯前一般都要準備下列物品:1。引魂幡,發引前放在棺材上,發引時由孝子扛著,如系父亡用左肩扛,母則反之。2。喪杖,俗稱“哭喪棒”,發引時由孝子用手拉著。3。仙水缸(罐),內放麥曲一塊、雜糧及小米干飯,上口蓋一大糕(此糕形似棗糕,但不用棗,而用面粉做成棗狀)。用缸者在出殯時由兩個人抬著送到墳地,用罐者由死者兒媳在出殯時兜著帶到墳地。4。舊式小瓦兩塊,一塊瓦的陽面上寫一“盆”字,盆字外面用墨畫一圓圈,在黑圈周圍再用銀朱畫一紅圈。此瓦在發引時由孝子摔碎(農村風俗摔瓦盆)。在另一片瓦的陽面上先用墨筆畫一符咒,五個紅點點入五個黑圈內。此瓦的陰面寫明死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此瓦在埋葬時放在棺材蓋上。5。死者入殮時開光用的碗,連同菜刀一把放在屋門口左側備用。6。備好抬靈柩用的臥轎。臥轎由底杠和上罩組成。抬臥轎的人數視喪局的大小和棺木的輕重而定。7。雇好吹鼓手。8。有條件的要請僧、道、尼姑等吹奏送葬。9。預購各種紙扎用品。
    發引時間城鄉各異,農村在下午兩點左右進行,城里多在上午十一點左右進行。有神主亭的大戶在起靈前還要舉行安主儀式。其程序如下:
    傳會人先扶孝子至禮儐處叩請,禮儐由陪賓陪同,在鼓樂隊導引下進入靈棚,開始頌贊禮。
    贊:“執事人引孝子出廬!”傳會人將孝子引至靈棚。
    贊:“供案前就位!”孝子至供案前站立。
    贊:“釋杖!”孝子把哭喪棒放在地上。
    贊:“行請主禮!跪!四匍匐!”孝子跪下四叩首。
    贊:“撒吉紅!”傳會人把紅氈搭在孝子雙臂上。
    贊:“請主于孝子!”傳會人把神主盒放在孝子的雙臂上。
    贊:“興!引主入亭!”孝子站起,由傳會人扶至神主亭前站立。
    贊:“跪!以下皆跪!”孝子等在主亭前跪下。
    贊:“執事者請主入亭!”傳會人將神主盒連同紅氈放入主亭內。
    贊:“行安主禮,四匍匐!”孝子等四叩首。
    贊:“興,回府請柩!”孝子等起立返回靈棚。
    贊:“執事人領孝子行起柩禮,跪!四匍匐!執魂幡!執喪杖!”孝子等跪在靈前四叩首。傳會人把引魄幡及喪杖交與孝子。
    贊:“三元職事請柩出堂,合家舉哀!”此時傳會人高呼:“謝禮賓老爺!”禮儐由陪賓陪同返回客廳。
    在行請柩禮時,杠夫們即圍在棺木旁,做好抬棺的準備,當禮儐高呼請柩出堂時,在杠夫頭的指揮下將棺木用手搭起,這時由專人用菜刀把放在門邊的碗砸碎,孝子、孝眷等舉哀慟哭。在吹鼓手的引導下,緩步將棺木搭至大門外,安放在棺架上,孝子等跪伏棺前,待蓋好棺罩,女眷們都坐在靈后的送靈車上,其間派人將死者生前的枕頭拆開,按男左女右入在大門邊用火點燃。這時執事人高呼:“起靈!”孝子拿起寫有“盆”字的瓦用摔碎,起身回頭引導杠夫們抬起臥轎隨行。
    送葬隊伍的順序,排在最前面的是各種紙扎品,其間穿插著吹鼓手、僧、道、尼等樂隊,后面是關殯的親友,主亭、影亭,靈柩前面是死者的子侄,服支遠的在前,兒孫在后,孝子后面是靈柩,最后是女孝眷及送殯女眷坐汽車跟隨。
    發引時還要派一個人身背“巴斗”,內裝紙錢,沿途扔撒,謂:“買路錢”。
    在送殯隊伍先進中,有的至親好友在途中設供案拜祭,謂之“路祭”。遇有路祭者,送殯隊伍停止前進,棺木不能落地,孝子跪伏一旁,候拜祭完畢,孝子行叩謝禮后再繼續前進。
    當送殯隊伍將要走出大街時,送葬的親友即站在路旁不再前行,這時執事人高呼:“孝子謝送殯的老爺們!”孝子即向送靈的親友們叩頭致謝后,送殯的親友同僧、道、尼等各自返回,唯吹鼓手送葬到墳地(因下葬時還要奏樂),但出街后停止吹奏。
    靈柩抬至墳地后,放在事先挖好的墳坑旁,遵照堪輿大賓的指揮,將棺木放入墳坑內,調好方向,將仙水缸或仙水罐放在棺木前面,把畫有符咒的瓦放在棺木上面,孝子等圍墳坑一周,各抓一把土撒在棺木上,然后跪伏一旁舉哀慟哭。杠夫們揮鍬填土將死者棺木埋葬,并堆成墳堆。埋葬的同時將紙扎品全部焚化,把引魂幡插在墳堆上(墳堆不準用鍬拍平)。至此孝子等終止哭泣,待叩謝親友及職事人后,脫掉孝服,喪葬儀式結束。
    孝子孝眷等回家時,有人在門口給他們每人一小塊饅頭,讓他們吃下后才能進門。
    出殯后第三天是圓墳的日子,孝子等要到墳上燒紙哭祭,然后給新墳添土。圓墳以后,孝子要到送禮吊祭的親友家中叩謝,謂之“謝孝”。

    Q4:死人出殯的全部過程?

    1. 領取尸體,辦理火化手續。

    2. 領骨灰

    3. 領取尸體,辦理火化手續。在辦火化手續之前,選好骨灰盒和一小型靈位牌。靈位牌可請工作人員代寫。注意男、女的寫法:先考、先妣。尸體取出后舉行“開光”儀式。尸體從冷藏柜內取出時,長子抱頭,其他人抱身,將尸體放到停尸車上。如需要移動時,仍是長子在尸體頭部。開光前將尸體身上的紅線剪開,將燒紙灰放入紙棺,也有的放入死者的衣袋內,再將尸體放入紙棺。意為子女給的上路錢。

    4. 殯儀員指導孝子(長子或長孫)開光。孝子持一棉簽,沾白酒或酒精,在死者身上擦一下,名為開光。意為使其身體各功能復活。開光順序是從頭到腳,依次為頭、眼、鼻、口、耳、胸、右手、左手、腳。殯儀員說一句,孝子復述一句,然后在該部位上擦一下。例:開鼻光,聞花香;……開右手光,寫文章;開左手光,抓錢糧;開腳光,腳踏蓮花登開堂。開光辭男女略有不同。

    5. 開光時,家屬不能哭,更不能將眼淚落在尸體身上。開光后,將尸體交給工作人員化妝。舉行悼念儀式或告別儀式。儀式前要向司儀交待好死者的生平(在家事先擬好),主要來賓的名單,將一張一寸或二寸照版交給工作人員。儀式結束后,尸體火化。同時,在長子的帶領下,舉行祭奠儀式和燒東西。

    6. 將遺像和靈位版供奉好,擺上五谷和水果、糕點,共五樣(有的地方是四樣),放鮮花、白酒、香煙等。長子先上香一箸,然后按輩份依次上香。按先長后幼、先近后遠的順序。燒東西。先燒紙幾張,然后將死者的衣物等燒掉,再將供品都燒掉。如有花圈,要取下七朵花,留待以后“燒七時”再燒。

    7. 燒東西時,將帶來的白酒灑在衣物上,以助燃。燒完東西,葬禮結束,將白花,孝帶除去。直系親屬改帶黑紗。

    8. 除留下少數幾人外,其他人去吃喪宴。喪宴廳外備幾盆清水,白酒和糖果,凡從殯儀館回來的人在進入宴會廳前要先洗手,用酒涑口或含一塊糖。

    9. 喪宴開始前,家屬列隊,殯儀員主持。主持宣布:家屬對各位親朋來參加葬禮表示感謝,給大家鞠躬,然后由家屬代表講話。主要內容是感謝,略備薄酒,請大家享用。喪宴進行中,主要晚輩血親要到各桌敬酒。

    10. 領骨灰。在骨灰盒中,放硬幣七枚,擺成北斗星狀。然后選大塊骨灰放入骨灰盒,最后一快應是頭蓋骨。

    11. 在骨灰盒正面放上死者照片一張。骨灰寄存,結束。

    Q5:佛教亡人開示念什么呢

    地藏王菩薩本愿經 中陰救度經

    Q6:佛教(亡人寫法大全)

    根據你所需要的功能可以加以基礎油去調配。其中茶樹和薰衣草是可以直接涂在肌膚上使用的。
    你可以在百度上面搜索“精油功效”就行了,太多了我就不再搬過來了`

    展開全文
    上一篇:上一篇:火星白羊第一宮
    下一篇:下一篇:獅子座ab型男生的性格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