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在位時,中國的佛教很興盛。民間凡有婚禮或喪事,都請和尚去念經。今天時代不同了,現在只有喪事,才請和尚去念經;遇有喜事,例如結婚、產子時,卻沒有人請和尚去念經。其實這是錯誤的。無論紅白事都應該請出家人去念經回向、種福,一方面可以超度亡者,一方面可以為存者增福。
梁武帝時,就有一位志公和尚,是位高僧,他有五眼六通,前因后果一一明了。某次,一個有錢人家有婚事,便請志公和尚去念經。他一踏進門口,便嘆息道:
古古怪,怪怪古,孫子娶祖母。
豬羊炕上坐, 六親鍋里煮。
女吃母之肉, 子打父皮鼓。
眾人來賀喜, 我看真是苦!
志公祖師說,真是古怪得很啊!什么事古怪呢?孫子娶祖母。當這孫子一出生的時候,他的祖母就有病了,一直到臨終時,她還掛念著孫子,恐怕沒有人照顧他,“將來誰幫助他成家立業呢?”因此當她咽下最后一口氣時,手還拉著孫兒的手,戀戀不舍地死去了。到了陰間,見到閻羅王,她就痛哭流涕地哀求,說:“閻羅王啊!請你做一點好事啦!我世間的孫兒沒有人照顧他,請你讓我回去照顧他好嗎?”閻羅王慈悲為懷,答應她的請求,說:“好的!你可以回去照顧他。你本來是他的祖母,現在你就回去做他的太太吧!”祖母業不由己,就又投胎到陽世做個女孩子,長大后就和她的孫兒結婚。只是改頭換面,穿另一件衣服,大家就都不認識了。但是志公祖師認識,所以說:“古古怪!怪怪古!孫子娶祖母。”
志公祖師又見到一個小女孩正啃著豬蹄,他就說:“女食母之肉。”這女孩的母親造了很重的罪業,所以托生變成豬了,現在被人屠宰做了美食,所以小女孩吃她母親的肉。又看見院子里有個男孩子正高興地拍打驢皮鼓,志公祖師就說了:“子打父皮鼓。”男孩的父親也因為造罪,托生為驢,死后被人剝了皮做鼓。可是這小男孩不知是他父親的皮做成的鼓,只會歡喜地玩耍打鼓。
志公祖師又往炕上一望,全都是往昔被吃的豬牛羊,而今轉變為人,互為親戚。在鍋里所煮的肉類,卻是六親眷屬啊!所以志公祖師說:“你們大家到這里都說大喜大喜,恭喜主人娶媳婦,其實我看這真是苦啊!”人人在輪回里互相還報,互相殘殺,互相食啖,真是苦不可言!從古以來,你若不吃它的肉,它就不會吃你的肉。有人說:“法師你講的話,我怎么樣也不相信。”你不相信,我也沒有辦法,那你就盡管去試一試啰!又研究這個‘肉’字:
‘肉字里面兩個人,里邊連著外邊人,眾生還吃眾生肉,仔細思量人吃人。’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會成為夫妻,除了愛情,也需要緣份。在世間尋尋覓覓,怎么會遇到他?是否在冥冥之中,姻緣天已注定?不僅眾生迷惑,連學佛人也一樣迷惑。 然而為什么在結婚之后,有的甜蜜幸福,有的“不是冤家不聚頭”,有的卻能依信仰,共修過一生呢?今天我們首先來討論夫妻關系的類型,并將各類型特征加以說明。了解了夫妻關系的類型,并非消極的認知、宿命,就認為只好如此悲哀命運過一生,相反的,而是在面對彼此的問題時,積極尋求解決之道,好好互相善待。爭爭吵吵在所難免,如果能保持理性的態度,有誠意的互相溝通,互相體諒,不要記恨(從某種角度而言,因為自己有問題,才會記恨別人,如果自己能學習慈悲,別人的誤會諷刺就可以視作“虛妄”,就可以不記恨),問題總有解決的時候。就怕“主觀認定”、“無中生有”,無法溝通,不講道理,也不認錯道歉,一味指責對方的不是,問題大概也永遠無解。 夫妻關系的類型粗分為五類: 一、親蜜型:兩人相處雖有不同原因,但都非常親蜜,不易分離。: 二、怨偶型:兩人相處,或者冷淡,或者爭吵,或者傷害,甚至殺害對方。 三、鳥巢型:兩人關系簡單但不穩定,隨時可能分離。 四、平順型:兩人關系除了感情,通常還有其他因素的保障,如事業、家族、生活背景等,所以還算平順。 五、共修型:兩人關系除了感情,還有宗教、修行上的原因。 一、親蜜型 (一)男歡女愛型:男女雙方深陷情欲,并多重于淫欲,雙方認為要表現愛情,惟有肉體親蜜的接觸。現代人對愛情觀念愈來愈開放,只要我喜歡,有何不可以的情況下,易發生以“淫欲”為基礎的愛情。 (二)相敬如賓型:彼此態度穩重,也比較和諧。由于雙方個性成熟穩重,能為對方考量,不以自己為中心,所以相處時較少爭執,這是以“成熟”為基礎的愛情。 (三)甜似膠漆型:彼此的甜蜜如膠似漆,但是在個性上較依賴,也欠缺獨立,感情是互相依賴,這是以“互相依賴”為基礎的愛情。 (四)如父如女型:男女年齡有較大的差距,男較年長,可靠穩重,女較年輕,依賴撒嬌,相處有如父女相偎相依,如五、六十歲的先生和二、三十歲的太太,其相處也頗為愉快,這是以“照顧”為基礎的愛情。 (五)比翼雙飛型:因個性和理想相同,彼此也能相互配合,有如比翼雙飛,相知相惜,同為理想目標而努力。雖有挫折,但能彼此同心協力,所以這是以“理想”為基礎的愛情。 (六)惺惺相惜型:男女雙方可能同樣落魄,或有志不能展其才,或都是出身貧窮,所以彼此互相體諒,惺惺相惜,彼此攜手,共同努力,這是以“互相體諒”為基礎的愛情。 (七)情深似海型:彼此曾是多年的朋友,但有著深情,經過歲月的歷煉,彼此互相珍惜這份情誼,于是由情生愛而進入愛情。在有深厚的“友情”基礎上,這份愛情能耐得起歲月的考驗。 親蜜型的愛情,一般來自過去曾結的善緣(無論是過去生或今生),留有好的感覺,不管是恩情、愛情、親情、友情,在彼此的意識或潛意識里留有好的記憶。從這個角度而言,居士學佛,仍應善待對方,為對方付出,關心對方,留下好的印象,不管今生或來世,至少相處或再見面時,對方也能回報善待,互相都以好的態度相處,這也是“善的循環”。 不用羨慕他人的愛情,這一切只是個“好夢”! 二、怨偶型 (一)仇深似海型:彼此中間有極大的仇恨。在雙方互動中,不滿、仇恨、嗔怒慢慢產生,直到“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有如結了十幾輩子的仇恨。或許在過去生中真的是仇人也說不定,印象深刻,因為某些業力在今生將兩位結為夫妻,但是甜蜜一過,過去的怨仇便一一自潛意識浮現出來。 (二)討債型:一方極度耗用另一方的福報,一點也不覺得可惜。常見先生努力工作,但太太卻大筆揮霍;或是太太節儉,但先生賭得傾家蕩產;或者太太對先生照顧無微不盡,卻任憑閑賦在家的先生辱罵淩虐,也不敢吭聲。或許在過去生同樣的景象依在,但角色互換,如今時空一變,欠的總該還回來。 (三)討命型:一方謀害另一方,但無極大冤仇,可能只是為了小事而已,便錯手將對方致于死地。夫妻之間或許有可能累積了許多委曲和怨恨,但一般還不致于殺夫或殺妻,但如果過去生有殺害對方(不一定是夫妻,也有可能是貓狗的動物)的因果,今生成為夫妻,很有可能便會發生“討命”的情況,在有意無意之間,果報便發生。如果曾經殺害對方,就算天涯海角,也還是會碰面,果報是跑不掉的。 (四)爭吵型:常為小問題大吵特吵,吵得不可開交。或許觀點不一致,或許習慣不同,或許本身愛爭吵(甚至有人視爭吵為運動),反正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已司空見慣。打開社會版新聞,例子處處可見,因爭吵而歐打,潑硫酸,離家,跳河跳樓,這也是現代社會的問題。如果有爭吵,必須以慈悲對待對方,爭吵的氣氛才會降低。如果視爭吵為理所當然,將會破壞生命的和諧(怒火三丈,人的情緒狀態也難保平靜)。 (五)遺棄型:一方不管另一方的死活而遺棄對方。如先生遺棄妻兒遠走他方,或者男性有新歡而遺棄舊愛。這種遺棄的行為,會造成另一方深深記恨,這種恨意,將在未來的時空中,會產生“報復”的行為(尤其是所謂“報復”的行為,尤其是所謂“惡意遺棄”)。遺棄他人的一方,本身將會留下“虧欠”的記憶,對于被報復,無形中也視為命該如此,也只能無奈。如果遺棄妻女,出家修行,因中止了夫妻本有的因緣,即使今生修行有成,但還是必須再輪回,必須再結婚,以了前緣。等宿緣全了,才能不再輪回,這是“因果不昧”之理。 (六)相敬如冰型:雙方態度冰冷,已不再為對方著想。可能身處同一屋檐,但貌不合,神亦離,根本是各過各的生活,也不互相過問關心。通常也是因為彼此緣份(或說善緣)快盡了,所以沒有任何感覺。“名存實亡”,剩下的只是婚姻契約的名份而已。如果此時各有各的對象,表示舊緣已了,開始另一段因緣(即使不離婚,舊因緣等于已結束)。 (七)不服輸型:雙方比較學歷高低,賺錢多寡,家世貴賤,地位高下,能力強弱,彼此互不服輸(在修行上,還是互比境界和神通)。好勝心的作用下,生活如戰爭,為了面子一點都不服輸。有些天天界的天人,也有這種習性,故轉入人間時,各方面表現也不錯,但就是“不服輸”沿襲了以前的習性。 (八)脾氣古怪型:一方脾氣古怪,難以相處,另一方只好忍氣吞聲。例如先生個性孤僻,憤世疾俗,自比不世出的英雄,但好高騖遠,終究一事無成,身為太太只有無奈無言;或者太太深信算命風通常脾氣古怪的一方都不自知自己“脾氣古怪”,反而自以為是,指責別人的不是。探究原因,一方面是“欠缺慈悲心”,另一方面是“癡業”所造成的。欠缺慈悲心,所以不能善待對方;因為癡業,所以自以為是,脾氣古怪而不自知。 (九)離家型:先生或太太常想離家,以爭脫家庭的束縛。或許沒有外遇,沒有理想,但是家庭的壓力甚大,束縛甚多,已沒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壓力和束縛,所以常離家,流漣在外,或許到朋友家,或許喝悶酒,或許留在公司加班,借口不回家,這也是沒有勇氣承擔責任的一種類型。 (十)虐待型:以殘酷狠毒的手段迫害另一方,如動粗、歐打、鞭打,關在密室等。這種虐待對被虐者而言,身心都是一種煎熬,這種痛苦將深刻記錄于意識和潛意識,在未來總有機會報仇,也要把對方折磨得死去活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把這股怨氣出了才算一個了結,這種殘酷對方的心態,會造成極重的惡業,在八識心田極易造成地獄種子。這種夫妻的愛情,亦可稱為“地獄的愛情”。 世間怨偶很多,以上只是大致列舉。這些原因造成雙方痛苦無奈,怨恨心起,又無力解決,最后訴諸法律,請求離婚。同時雙方結下惡緣,在未來生中,事情可能重演,但角色互換,眾生便在生生死死的輪回中,一再演出這種無奈的悲劇。這就是“惡的循還”。 無奈的悲劇,是否有終止的一天呢?很多人以為學佛,或者遁入空門,便可以擺脫這個輪回的夢魘。這種說法表面沒錯,但是就算是再高明的修行者,也要償還過去結下惡緣的宿債。這是法界“因果定律”,在法界內無人可免。 人生數十載,何必結惡緣呢?如果能以“最積極”的態度,來善待對方,慈悲對方,忍辱對方,即使再大的惡緣,終有化解的一天,進而轉為結善緣。千萬勿再自以為是,還要對方服侍,種下惡緣還不自知,將來只好受惡果了。或許這此話有此危言聳聽,但法界自有因果定律,也不是你我可以隨意否定。 三、鳥巢型 鳥巢的意思為“簡單但不穩定”的關系,有如鳥巢。兩人關系只是暫時的,或關系淡薄,隨時有分離的可能,這表示兩人雖然有緣,但終究不踏實,緣也不深。 (一)同命鴛鴦型:雙方都沒成就,又沒社會地位,受社會忽略,生存于陰暗的一角,同病相憐,而且朝不夕保。例如逃難的夫妻或偷渡客,可能都不知道明日會如何。自古以來,戰爭之后,很多夫妻便淪于這種命運。 (二)露水鴛鴦型:因緣不深,有如露水鴛鴦,今日有緣相會,但明日又各奔東西。這種情緣,大部分緣于男方在過去生,曾對女方有救命之恩,故今生女方對男方發生愛情,并有一宿之緣,不知不覺中也了此救命之恩。以往所謂“救命之恩”,以佛教因果來看,會有各種方式來償還此救命之恩(而且必定要償還),但以情感方式最多。 (三)人生過客型:有些夫妻結婚沒多久,或者因為罹患絕癥,或者突然生病,或者意外事故,即告命終。家屬當然悲痛,更有甚者,喜事當天變喪事(如車禍意外)。或許他們彼此有些宿緣,但緣份又短,來人間一遭,有如人生過客。 (四)非正室型:非正室即是無正式的婚姻關系,在現代社會稱為“外遇”。這種關系在現今社會并無保障,所以遲早也會結束。為什么除了正室,還會有這這種關系呢?或許是因為貪欲;或許在過去生他們雙方是夫妻,在輪回之后,今生再遇,所以一了宿緣,只是現在的太太無法忍受,甚至大動干弋。在多生多世的輪回,我們個人在各道都可能結了太多次緣,人就是與太多人牽扯,所以才會有這么多糾紛。 (五)老夫少妻或老妻少夫型:年長的一方生命所剩無多,于是財產便遺留給年輕的一方,或許彼此相愛并不深,或許年輕的一方只是覬覦另一方的財產,大部份還是“功利取向”的考慮。因為是“利益”考量,而非感情因素,所以雙方緣份并不深。 (六)異國情懷型:雖為夫妻,但常年分居兩地,相聚時間少之又少。譬如先生為了事業被公司調派海外分公司,太太在此又有事業走不開,兩人聚少離多。因為分居兩地,彼此雖然有情,但仍屬于緣份不深(因仍有力量使其分居兩地)。 (七)借腹生子型:彼此其實沒有感情,只是留下與母親或父親緣份較深的孩子。在古代為了延續香火,有時采用借腹生子,現代社會則有精子銀行。有了小孩之后,彼此關系便告結束。基于“某種目地”而有關系的男女,因為不是因為情緣,所以將來也會有“某種目地”的共同果報,也就是他們的“共業”。 (八)萍水相逢型:因某些因緣而相聚在一起,如一起旅游,或共同出任務,在相聚時,彼此有感情,可是等旅游或任務結束,因緣結束之后,便分開各奔東西。對彼此而言,只是一段美好的記憶,但終究是萍水相逢而已,無法延續。萍水相逢,也可能造成未來更深的因緣,因為彼此都有好印像,在彼此的意識和潛意識里會記下對方。例如釋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中,在過去生為修行童子時,為了供養燃燈佛,與賣花女子結下“五莖花”的因緣。賣花女子希望修行童子未成正果前,能成為修行童子之妻,修成正果后,能被修行童子所渡化,最后修行童子也答應賣花女子的要求。 有關鳥巢型的類型不在少數,這種緣盡人散的感情,在現代社會還真多,或許以平常心看待,也就不足為怪了。對于學佛者而言,看待這型的愛情或婚姻,至少要知道兩方面:(1)學佛者如發愿行菩薩道,雖然彼此緣淺,但仍要珍惜把握來善待對方,結好善緣。(2)學佛者仍要知道世事本來就無常,如夢如幻。 四、平順型 (一)事業成功型:因事業成功,家庭基礎穩固,所以雙方愛情有面包的基礎,還算穩固,各方面的需求,也不虞匱乏,生活的享受也較常人為高,這或許可歸功于其“人間福報”較足。事業成功,一般來自過去的褔報。如果事業屬于兩人共創,彼此會更加珍惜。 (二)共同理想型:因求學懷有共同理想,自然共組家庭,生活平順。共同追求理想,在第八識也容易種下共同記憶的種子,如果經過多生都有共同理想,轉來學佛,說不定也會有共同的愿呢!有共同理想,可為夫妻、兄弟、好朋友等關系。 (三)門當戶對型:無論在事業、個性、家世、學歷、地位都得雙方家族同意,門當戶對,所以彼此的感情相當平順,也不會因差距太多而有沖突。如果門當戶對,多能維持某種程度的穩定關系,這種感情多已加入家族的成份。 (四)共同成長型:因背景環境很多相同,如鄰居,或青梅竹馬,或共同求學,或相同工作環境,彼此有很多相同經驗可以分享,也一起渡過低潮挫折,一起共同成長,這種關系穩固了彼此的感情。由于共同成長,可以一起面對難關考驗,這種力量的延續,今生可以相系,來生或許很容易再來相聚。 (五)媒妁之言型:經由相親方式,彼此也能認同,進而共組家庭。彼此因需要安定,所以感情也相當平順。某些經由宗教方式而產生的愛情(如基督教,天主教),基本上也可算是這一型。 五、共修型 (一)共有愿力型:修行人本身有愿力,彼此相約來世間,可能彼此也有宿緣,所以也就相約成為夫妻。雖然是世間夫妻,但也都精進修行,所以生活上也多與宗教有關(無論是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任何宗教),共同利益世間。 (二)共有習性型:因為修行的習性、方式相類似,或生生世世常在一起修行,彼此多能熟悉,所以今生今世也一起共修,共同學習。一般如果還未修行有成,一方面尚未了生脫死,一方面又要了卻人間因緣,以此方式最好。 (三)共有業力型:夫妻雖然共修,但來世間必須承擔共同的果報。因為雖然也在修行,在智慧不足時可能犯下某個錯誤,因此未來世必須共同承擔曾犯下錯誤的果報。面對果報時也不須驚慌,必須兩人同心面對,共同解決,即使共同賠上性命,也必須坦然接受,不是學了佛,佛菩薩就必定保平安。如果這樣做,佛菩薩也違背了法界因果原則。 以上討論,僅提供參考。世間夫妻千百樣,樣樣不一樣。居士學佛,不見得是“幸福美滿”的生活,但至少可以“安貧樂道”,不再憂煩。 最后祝福所有學佛的家庭,夫妻同心,排除障礙,共行菩薩道。
這里的姻緣很像是佛教中所說的因果,就是你種什么因就會得什么果什么事有了,只有前因才會有后果,種善因得善果,大概就是這么個意思了
九世輪回篇
你去問佛.問和她是否有緣
佛說,你和她無緣,你說,求緣。
佛便說,那你便等上千年
這一千年里你可見她,她卻不知有你
你可愿等啊。
你答,愿等。
那一世你為君王,血腥雙手稱帝皇。千百佳人在身旁卻不知誰在你胸膛。
直到那天遇到她。最絢爛的那朵花。可是江山要廝殺,不知她花落誰家
你去問佛可有緣,佛說你等一千年,放手天下兵馬權,方知情字有多甜
你說你愿等千年,只愿求這一場緣,注定千年無人憐,九世輪回定天玄
第一世你為石子,她卻為一張白紙,從落筆的一開始,你就注定為她死
第二世你為老樹,她也走到了此處,落葉飄下默默守護鋪在這條輪回路
第三世你為寒風,她化作了一盞燈,那一夜又到三更,遠遠望了她一生
第四世你是橋梁,一共僅有十米長,她有太重的行囊,所以走的太匆忙。
第五世你是雄鷹,她是天上那顆星,嘶叫聲她聽不清,只能再等來世聽
第六世你為斷刀。她是一團烈火燒,燒到刀身斷了腰,也沒舍得出一招
第七世你又為人,卻看到了她的墳,在碑上你刻下痕,三百年后再相聞
第八世你為諸侯,她卻早已經白頭,一人獨坐這金樓,她卻依然未回眸
第九世你又為君,將軍落淚散千軍,拿回了你的功勛,卻拿不動的她的心
終于到了第十世,整整愛了她十次,這里寫的每行字,只為了等這一日。
佛說你可還愿等,差一世就千年整,你卻望著她的背影.回想九世的場景
你付出了這么多,她卻一句話沒說,再苦你都沒退縮也從來沒怕過風波
你笑到了癡狂 ,摸著自己的胸膛,把這人間苦盡嘗,她卻還不在身旁
心,終于變平淡,連這蒼天都在嘆,這段情用千年換,你卻決定把情斷
你笑到了癡狂 ,摸著自己的胸膛,把這人間苦盡嘗,她卻還不在身旁
心,終于變平淡,連這蒼天都在嘆,這段情用千年換,你卻決定把情斷
佛說,再有一生,你們便可相戀,白發滿頭
你說,你不等了,得到了也許就失望了吧
佛嘆了口氣說,你終于不等了,
這樣你背后那個人可以少等一世了
不犯桃花不是沒有姻緣,努力去尋找自己的心意人吧,你一定會找到你的心意人的,祝你早日找到心儀人。請采納
首先確定你描述的是你們還沒有確定戀愛關系,只是你個人感覺你們之間的相處狀態和戀人差不多了,然后戀愛是雙方都要感覺對了才是戀愛,你和她再怎么親密沒有確定關系都只是比較親近的朋友,而且如你所說女生性格開朗身邊朋友很多,說不定她也只是拿你當玩的好的朋友,并且也沒有想要和你確定戀愛關系的打算,或者說意愿不強烈,有可能她還在觀察你,你也不要急于一時,應該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