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國寺中,一日預測四宰相
《宋代事實類苑》第49卷記載:鄧公曾對此書的編輯者(江少虞)說:“我剛考中進士時,與寇準一起到相國寺游玩,請一術士看相。術士說:‘您兩人的面相都生得好,將來都會做宰相啊。'兩人剛出得大門,又碰上張齊賢與王相公也來找這個術士看相,于是四人一起來到術士那里。
術士一看之下,大驚,說:‘沒想到一日之內,竟然看到了四位宰相!真是奇了怪了!'這四人聽后,誰都不相信了,連旁邊看熱鬧的人也都認為是術士瞎捧場,亂騙錢,大家一哄而散”。
經此一算后,那位術士的聲望大降,不再有人找他看相,以至窮困潦倒而死。可是,鄧公、寇準等四人后來卻真的都做了宰相。鄧公還想給這位術士作傳,但沒有打聽到他的消息。
二、名相善相,一言不慎招殺禍
北齊的皇甫玉,不僅是有名的宰相,還是看相的高手。
顯祖即位時,想試試皇甫玉的相術。令人用絲巾蒙住他的雙眼,讓他去'摸相'。皇甫玉一連摸了十幾個人,摸一個,說一個,竟然都被他說準了。當摸到顯祖時,他斷定此人官位最高。旁邊的人不服,暗中將兩個廚子推倒他跟前,皇甫玉摸著這二人說:'這兩個人只能有好吃的可品嘗而已。'當場贏得了眾人的嘆服。
皇甫玉每天早上都在鏡子里看自己的氣色,常常說自己會兇死。有一天早上照鏡子時,見兇氣已經浸漫到了印堂和鼻頭,知道大事不妙了,便對妻子說:'我的死期已經到了,恐怕難活過今天的中午啊。'
結果,當天中午他就被皇上招去殺了頭。原因是皇甫玉曾私下對他的妻子說:'當今皇上在位只有兩年了。'誰知這話就傳到了皇帝的耳朵里,因此便招來了這殺身之禍,雖然這個皇帝真的在兩年后下了臺。
三、未卜先知,生前先敬參史人
宋代廉宣所著的《清尊錄》記載:魏國公韓琦退休后,住在洛陽。
有一天,韓公患腳病,睡在家里無聊,就派人把精通易經的邵康節請到自己的臥室。邵康節笑著問他:'有沒有其他客人來啊?'韓公也笑著答:'病了心理煩躁,兒子來,也要催他快走。'他指指邵康節坐著的床說,'這個床,是專門為你設置的。'邵康節看了看臥室又說:'請再取一張胡床來。'韓公問原因,邵康節說:'今日中午,應該還有一位騎白馬穿綠衣的少年來拜見你,你雖然病了,也要見見他,因為此人將來會負責修史,必將為你寫傳記。'
韓公平素非常敬重邵康節,很相信他的話。于是便囑咐看門人:'今天還有客人來,不管貴賤,都要立即通報我。'
中午時,范祖禹和葉夢得二人來了。韓公熱情招待了二位后,對葉夢得說:'我年老患病,不久將死,平生碌碌無成,但仍懷一片忠心,為國家效力。將來寫我的傳記時,還要勞駕先生您費神了。'葉夢得見這位三朝元老如此看重自己,受寵若驚,連忙離席致禮。
十余年后,朝廷組織人編寫《裕陵實錄》時,真的讓葉夢得來負責寫韓公的傳記。
四、指物可測,隨便道來即成讖
清代袁枚《子不語》卷3記載:甘肅參將李璇,精易經,自稱李半仙。他能通過觀察某人身邊的一個物體,推斷出此人的吉兇禍福來。
少詹(四品學差官)彭蕓楣,與翰林沈云椒兩人曾找李璇算命。沈云椒指著一塊硯臺請他預測。李璇推斷說:'這石頭硯臺又厚又重,呈八角形狀,有尚書的外貌,可惜只能用在書房,不能作為鎮守邊疆的材料。'沈云椒隨手拿下身上佩戴的手巾請測,李璇說:'手巾為素雅潔白的絲織物品,當然是官場的高雅之物,可惜尺寸小了一點啊。'
三人正在談笑預測時,云南省的同知(五品官)王某人也來算命。王某取了一桿煙管請測,李璇看著那桿煙管說:'這煙管由三部分鑲合而成,你當官后大概經歷了三上三下吧?'王某回答:'是這樣。'李璇接著說:'先生此后為人,一定要吸取以前的教訓,不能再像煙管那樣待人接物了。'王某問他:'什么意思啊?'李璇說:'這煙管很勢利啊,用它的時候就渾身發熱;用不著的時候就冰冷無情。'王某一聽這話,就既慚愧又沮喪地走了。
三年后,彭云楣的學差官任期已滿,回京后故意也拿了桿煙管去請李璇預測。'你還會被任命為學差,'李璇說。彭云楣奇怪地問:'有什么道理嗎?'李璇解釋道:'這煙管啊,不是個吃得飽的東西。學差呀也是個不發財的官職。煙管一天到晚替人呼吸,你這個學差也只能一年到頭替窮書生吹噓。'時隔不久,彭云楣果然又被任命為學差。
五、盲師一卦,二十年后竟無差
唐代李冗《獨異志》里記載:盲人葫蘆生精通易經占卜。劉辟剛剛考中科舉后,就找到葫蘆生算卦,預測將來的官位如何。葫蘆生起了一卦,名叫'無妄之隨'。推斷說:'從今天起至二十年后,你的官位在西南方。最后會不得好死。'
不久,劉辟跟隨韋令公到西南方的四川任職,官至御史大夫,行軍司馬。二十年后,韋令公病死,劉辟上奏皇帝想接替韋令公的官位,皇帝不答應。劉辟就化妝成老百姓,騎馬去找到葫蘆生,請求算算前程。葫蘆生起卦,又得'無妄之隨'。于是便說:'我二十年前曾給一個人算了一卦,卦名叫'無妄之隨',今天又占得同樣一個卦,難道你就是二十年前找我算卦的那個人嗎?'劉辟連連稱是。葫蘆生說:'如果你就是以前找我算卦的人,那么災禍馬上就要降臨到你的頭上了。'
劉辟不相信葫蘆生的話。騎馬返回四川后,率兵叛亂,旋即被唐憲宗的軍隊擒獲,斬殺于藁街街頭。
六、兩次相面,前后結果生變化
宋代洪邁《夷堅志》卷7記載:丁湜年輕時,長相英俊,頗有才氣,可是卻喜歡和嫖妓。其父罵過打過后,見無效果,有一次便將丁湜捆綁起來,囚禁在空房里,并斷其飲食。丁湜在快要餓死時,家中的老女仆可憐他,把他偷偷地放走了。
丁湜逃出家門后,向親友借錢,來到京城,并進入太學,取得了貢生資格。等到尚書省開考前,丁湜心中沒有把握,就到相國寺去算命。相國寺的術士給丁湜看相后說:'先生啊,我看了很多人的相,都沒有你的好,這次大考你會考得第一名。'說完后,這位術士還寫下了'今年狀元是丁湜'的大字條帖在墻上。
算命后,丁湜得意洋洋,忘乎所以,老毛病復發,又去聚眾。手氣好,一天就贏得了好幾萬。猛玩了兩天后,想到考學的事,心里覺得不踏實。于是又去相國寺看相。那位術士一見丁湜,大驚失色說:'哎呀!你的氣色怎么變了?看來你的狀元是當不成了。可惜啊,上次我寫下了你當狀元的大字條,這將會毀掉我多年的好名聲啊。'
丁湜問他為什么兩次相面的結果前后不一致呢,術士答:'相面首先要觀察頭部的天庭位置,這個部位光明潤澤就必然諸事順利。而你今天這個部位枯燥暗黑,莫非你這兩天干過什么謀人錢財的事情,使命運變差些了呢?'丁湜便將贏了很多錢的事告訴了術士,然后又問:'如果我將所贏的錢全部退還給人家,能不能補救呢?'術士說:'你既然已經做了謀人錢財的事,當狀元還是沒有希望了,但如果你能將錢全數退還掉,那么你還能考中甲科,不過名次會在五名之下。'
丁湜返回后,將錢全數退還給了人家。科考開榜,丁湜果然排在甲科第六名。
七、易經算命,預言科舉如看榜
《夷堅志》第十九卷記載:王垂,字仲共,江西南城人。乙丑年參加全省考試前,去拜訪算命先生史言方。史言方聽他是南城人,便說:'今天早上費縣的李鼎、周楠、余去病、石仲堪四位先輩來我處問前程,我通過預測后告訴他們,除了石先生外,其他幾人都能考中。'史言方問王垂熟悉什么經書,王垂說自己熟悉《易經》。史言方又說:'南劍縣的鄧偉先輩也熟悉《易經》,他來我這兒問卦,我算他今年會考取第一名。'
接著,史言方問了王垂的生辰八字,推算后說:'你今年考不上,后年也考不上,你應當在辛未年才能考上。'后來,這六個人的功名,果然都像史言方所預言的那樣。
辛未年,王垂參加朝廷考試,之前,又與同鄉江秉鈞去找史言方算命。史說:'你倆考取的名次都不是很高。王先生尚能列在黃甲。江先生的八字中帶隔角煞,必然是過繼給別人的吧。'二人驚嘆不已,因為江秉鈞確實是甘家的兒子過繼給江家的。考試的結果,都如史言方所測,王垂名列第四甲,江秉鈞名列最末等。
八、奇哉怪也,摸脈能測兒子命
宋代周輝《清波雜志》載:作者曾聽他父親的朋友許志康談論'太素脈',說可以通過摸手脈來推斷人的吉兇禍福。他說,治平中(公元1065~1066年),汴京有個智緣和尚,曾為宰相王安石診脈,從脈象上看出王的兒子有考中科舉之喜。第二年,王的兒子當真考中了進士。王安石還為智緣和尚題詞:'妙應大師智緣,診父之脈而知其子有成名之喜。'
翰林王承旨認為,自古沒有通過脈象診斷出兒子考功名的先例。智緣和尚反駁說:'古代秦國名醫和診晉侯之脈,即知其良臣將死。既然良臣的命運能從晉侯的脈象中摸出來,從父親的脈象中摸出兒子的命運,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九、好易成癡,富貴于我如浮云
清代黃協塤《鋤經書舍零墨》記載:居住在南邑鹿溪鎮的馬敬六先生,嗜好易經占卜技術。有一次,他與老師唐柴溪一起去京城參加科考。臨走前,占了一卦,他對老師說,我們兩人都能考上,老師您是第一名。
開榜后,榜上不見唐柴溪的名字,眾人都嘲笑馬敬六的卦不靈。馬敬六對自己的測算堅信不疑,仍然說:'我的老師一定考中了,是第一名!'第二天,唐柴溪的名字果然登上了續榜第一名進士。
有一天,馬敬六路過朋友的書齋,朋友想一試他的算卦功夫,故意用杯子蓋著一樣東西叫他測算。馬敬六一算說:'這個東西是竹子做的,長不過二寸,腹內是空的,頭部的顏色是紅的。'朋友笑著說:'我蓋著的東西是一個竹子做的筆帽,被你測中了,但是頭部的顏色不是紅的,這點錯了。'馬敬六要求打開杯子看看,一看之下,筆帽的頭部果然染有朱砂紅顏色,原來是學生所為,朋友并不知道。
馬敬六雖然考中了舉人,但不愿做官,回到家鄉種田讀書鉆易經。他經常拿器物做實驗品。有一天,他預測他家里的一件古瓷器會在當天中午被打碎。他就好奇地把這件古瓷器放在桌子上,親自守在旁邊注視著它,看它會怎樣被打碎。守到中午,夫人叫他吃飯,他呢,正看到緊要處,對夫人的叫喚置若罔聞。夫人看見他那癡癡呆呆的模樣,氣不打一處來,拿起那件瓷器就砸在地上,瓷器頓成碎片。馬敬六一邊笑一邊點頭說:'哦,哦,是這樣碎的啊,靈驗,靈驗!
十、人生聚散,茫茫天數早有定
宋代馬永卿《嫩真子》記載:洛陽書生張起宗,年約四十,以教書為生。
有一天,他在街上行走,看見過來一大隊車馬人群。詢問路人,才知道是文彥博從成都調職歸來,姬妾差人都穿著很華麗的衣裳,不時散發出陣陣芳香,文彥博心中羨慕,嘆了一口氣說:'我與文彥博是同一年出生的人,他是那樣闊綽,我是如此寒酸,怎么能和人家比呀!'這時,旁邊的一位盲人命師聽見了,就說:'秀才啊,我替你算算命看看。'張起宗便向他告訴了自己的生辰八字,只見這位盲人命師將百余個算`子布置在地上,約有幾丈長,推算了許久,才對張起宗開口說道:'真可笑啊,你雖然與文彥博的命格大運不同,但是三十年后,你和他的小運相同,可以與他同桌吃飯九個月的時間。'
三十年后,奇跡發生了。某日,七十多歲的張起宗正在會節園教書,突然有人請他去見一個人。他去了一見,不是別人,就是文彥博。原來文公退休后,也住在了洛中,今日沒事游玩到這里,聽見有人教書,就把他叫來聊聊。一聊之下,才知兩人是同年,話也談得比較投機,遂成了朋友。文公還叫張起宗為'會節先生'。
此后,文公只要是請客,就必請張起宗;他去參加別人的宴會,也要把張起宗帶上,張起宗不去,文公也就不去。就這樣,一直到文公去河陽看望當知府的兒子時,兩人才沒在一起,一算兩人在一起同桌吃飯的時間,剛好是九個月。
有的確實是很準的,不過大部分都是假的,我聽說過一個摸骨算命的高人,只要摸一下你的手就可以判斷出你是干嗎的.
八點開始!但是要提前去排隊。
自然是.....
很多瞎子都是假的,人家瞇著眼睛察言觀色忽悠你呢。
算命確實是很準的,因為它有一整套科學而嚴密的推算過程,當然也有不準的,那是算命先生的技術不行,也有裝神弄鬼的,那是為了騙錢.
我學習命理近十年了,平時給別人看大多都很準確,不光別人佩服,我自己都感到我們的祖先創立這門學術很了不起.
究竟是怎么算的,解釋起來就太多了,你又不是要學習命理,不必詳究.
至于跟誰學,各人有各人的途徑,都不容易.我主要是看書,命理書籍古今都有,很多.看書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實踐,其實無論學什么都是這樣,理論聯系實際.
最后說明一下,我不是什么算命高手,也不是什么大師,只是一個命理愛好者,還在學習中.
信則靈,不信則不靈。”“算命先生”的話是否有影響,不取決于“算命先生”,而取決于求助者本身。 “算命先生”的話不一定有根據,但求助者主觀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趨向于它,這又會促使“預言實現”。比如早上起床后偶然發現右眼皮痙攣跳動,立刻想到“算命先生”說的“左眼跳財,右眼跳災”,感到十分“晦氣”。在這種心情緊張的情況下,行為舉止不再像平日那樣輕松自如,造成各種失誤機會大大增加,比如打破杯子、走路摔跤等。于是,預感禍事果然“應驗”了。相反,如果沒有“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的心理暗示,我們最多把打破杯子、走路摔跤當作是意外,更不會往災禍的方向去想。
首先來說,算命的為什么會算的“準”。
人類的特點分為三種:第一種具有普適性,基本上一個健全的人都應該具有的特質,例如幾乎所有人都會說“我這個人開始接觸你會覺得比較內向,但是接觸多了就會發現其實我很開朗的”;第二種是某一個群體的人所具有的特質,比如醫生的“嚴謹”、幼教的“親和力”;第三種就是你個人的獨特品質了。算命的一般抓住第一種和第二種的一部分來忽悠,從你的言談、衣著,再加上三言兩語問問你的職業、家庭,就能把握住比較寬泛的這兩類特質,說的八九不離十。所以你會覺得:大師真乃神人也。當然,算命的也有獨特的說話技巧,就不屬于這里討論的范圍了。
一方面,人在遭遇如離婚、喪偶、破產等應激事件時,情緒會出現大幅度波動,對生活失去控制,安全感受到影響,心理依賴性大大增強,受暗示性比平時更強。另一方面, “算命先生”往往會好壞話兩頭說,提供一些模糊的信息,讓對方去尋找自己的體驗,使信息的模糊性具體化,從而產生“你深知我”的錯覺,這是一種自我求證的心理現象。同時,心理學研究揭示,人是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比如說你需要獲得別人的尊重,遇到困難有時很糾結等,這些帽子其實扣在誰頭上都適合。即便“算命先生”說一段無關痛癢、空洞無比的話,也會使求助者深信對方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的特點。于是乎,“算命先生”的一席話就成了金玉良言。
這個算法與命書上的不同
萬年樁是瞎子算命的一個重要歌訣,一年兩句,如84年就是"甲子丙寅初三子,二四六八九閏十。"推算時由農歷引出,甲子是該年的干支年號,丙寅是該年正月初一的干支,初三子表示正月初三晚上子時立春。二四六八九閏十記的是小月,每月二十九天,這年閏十月。 由此進行推演,用六甲、五鼠遁和五虎遁推算出一個人的四柱八字。根據二十四節令歌訣推出各個節氣的準確時刻。根據天干司令用事歌推出戊土旺幾日、丙火旺幾日等等。
算命師為什么能算得那么準呢?
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方面來探討:
其一是,依據既往無數類似的案例,以預測求問者未來的命運;
其二是,藉著邪靈的運行,以預見求問者將要遇到的禍福。
我國傳統算命術中最有影響力的是四柱算命術,即八字算命。盡管古代命書浩如淵海,但一般人看來都會感到很費力。這不是現代人看不懂,是那些書根本就沒有把問題講清楚。它不象西方科學那樣主題突出具有完整的論證體系,而看起來都是支離片解眾說紛紜。一些命理權威的論述更是叫人無所適從,結果許多研究命理的人一個個都成了書呆子。而悟性稍微好一點的人才想到了去找正宗算法,到底正宗在哪里呢?我認為能夠驗證的算法就是很有價值的,得引起注意。民間瞎子算命那套算法,還是比較準的,它們師出有門,據說在張家界那邊有個谷教,本經是從那里傳出的。當然瞎子授徒不用書本,而是帶徒弟背歌訣,每晚半夜起來背一遍,一百天后帶徒弟出門在實際中訓練,指點一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