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睺計都是來自印度的神話體系。
羅睺和計都都屬于印度天文學與占星學九耀中的四余星之一。印度天文學將黃道和白道的降交點叫做羅睺(Rahu),也就是日食。升交點叫計都(Ketu),也就是日食。印度占星術認為羅睺、計都能支配人間的禍福吉兇。
擴展資料
按照古印度敘事詩《摩訶婆羅達》(Mahabarata)中所言羅睺計都是來自印度神話的阿修羅,能引起日食、月食。有傳聞說,羅睺的上半身化成黑暗星,下半身仍維持多條龍尾的形態在宇宙中流竄,成了擾亂天際之星,也就是彗星,古印度稱為計都“ketu”也是這個意思。
無論是印度占星術中還是在佛經中羅睺、計都都是兇星。
相傳羅睺是“達耶提耶王毗婆羅吉提”與“達剎之女辛悉迦”所生之子,被稱為行星、流星之王,西南方的守護神;他有四只手,下半身有很多龍尾,性格很殘暴,喜歡到處做壞事。
不是羅侯是羅睺!不是占星是印度占星術或者七政四余!
計都跟羅睺在印度占星學和七政四余里代表的意義和現代占星學里邊的北交點和南交點類似,
但是印度占星學跟現代占星學的分宮制是不一樣的,
而且計都羅睺的算法在印度占星學,七政四余還有南北交點在現代占星學的算法都是有區別的,
因為計都羅睺是隱曜而南北交點是基本點,都不是實際存在的星體
七政四余跟印度占星學都是來源于古印度,現代占星學則是來源于古西方占星學,
當然類比的話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方占星學更類似于紫微斗數而不是現代占星學,
一個用15魔星一個用十四主曜,雖然分宮神馬的也有但是更多還是看這十幾顆星曜而已……
哦對了!你不知道神馬叫星曜!很好很好!
這問題容我略過~~~能講清楚我可以去當幼教回答小盆友們“太陽公公是神馬”了!
至于它們在占星學里的意義?不好意思!占星學里木有這種東西!這個真沒有!
印度占星術名詞. 印度天文學將黃道和白道的降交點叫做羅睺(Rahu), 升交點叫計都(Ketu), 與日,月及水, 火, 木, 金, 土五星合稱九曜. 因日, 月蝕現象發生在黃, 白二道的交點附近, 所以又把羅睺當作食(蝕)神. 而計都是羅睺的尾部, 因此又把計都稱為豹尾星.
印度占星術認為羅睺, 計都和七曜都能支配人間的禍福吉兇. 唐代, 印度人瞿曇悉達將印度歷法介紹到中國, 稱為“九執歷”. 九執即九曜的同義語.
據以上解釋紫氣和月孛不在九曜之列. 按書面理解紫氣是指祥瑞之氣. 孛是星芒四出掃射的現象, 孛星即彗星, 但不知月孛指的是什么. 大概應在中國古代占星術的范疇.
不明白你找這些資料干嗎,這兩個星君都沒多少人知道的,不如中國傳統的三大兇星:七殺\破軍\貪狼.
印度文化中,計都是黃道和白道的降交點,羅睺是黃道和白道的升交點,后傳入中國。
第一階段
基本是了解一些基本信息
《當代占星研究》蘇·湯普金斯
這本書基本可以做個大概在我們剛接觸占星的時候進行一個非常全面的了解占星的時候進行使用的一本非常好的工具書。
當然這些信息很多雜亂信息的網上可以搜到
第二階段
這階段主要對基本的東西進行拓展深入
《內在的宇宙》《人際占星學》《生命四元素》
這些都可以讓你對很多基本的信息進行深入的體會與那種意義的拓展
比如金星在廟旺的金牛,天秤,雙魚,這些星座細微的區別,他們的優勢甚至
各自的弱勢與彼此之間的弱勢
然后他們各自在不同方面去怎么發揮,不過這些需要自己去細微的體會
這時候開始是真的“學”,類似我們“看書”與“讀書”的區別
像《順逆皆宜的人生》這本書對相位有非常深入的解讀
同樣比如對沖的180度相位,簡單的一階的時候,我們只要知道他們是互相矛盾的具有沖突的就足夠了
而這個階段我們需要在兩個極端的天平兩個進行調和游走,
人不能左右晃蕩,最終還是需要融合到一點進行展示的
所以這些需要我們真正的體會和學習的
第三階段
這階段基本就是方向了
你需要決定你的學習的方向
比如我喜歡心理學也就是研究人的心理行為或者說是內心根源深處的一些東西
我更喜歡麗茲格林的一些東西,感覺她說的寫的很多東西會與我有很深的共鳴。
或者是如果喜歡推運的,古占,中世紀占星或者印度占星之類的
或者只是對個人星盤的一些現實層次的解讀,婚姻事業類似~
這階段基本你自己已經知道自己喜歡哪些書了
個人意見
當然是八字更精準了,八字是每個人一生固定不變的,占卜星象隨時會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