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二十簽→中簽→古人→姜太公遇文王→辰宮
詩曰
當春久雨喜開晴 玉兔金烏漸漸明
舊事消散新事遂 看看一跳遇龍門
■當春本作堂春
■玉兔金烏指月亮太陽
詩意→此卦久雨初明之象 凡事遂意也
解曰 神佛護持 有災無危 途生平安 到底榮歸
家宅→中平
自身→祈福
求財→未遇
交易→待時
婚姻→隨意
六甲→女
行人→阻
田蠶→阻
六畜→阻
尋人→遲
公訟→和
移徙→吉
失物→見
疾病→禳星
山墳→吉
故事
■姜太公遇文王
周 姜尚 字子牙 汲人(東海許州人)
道號飛熊 先世封於呂 亦曰呂望
避紂亂居東海之濱 釣於 溪(渭水)
其鉤為直 意不在魚 志在君相
文王聞其賢 聘為師(丞相) (其時年八十)
后周伐紂 滅商興周
武王稱曰尚父 封其子丁公於齊
解曰 神佛護持 有災無危 途生平安 到底榮歸
意思是說,有觀音等神佛保佑你,
雖然你會遇到些困難,但不構成危險。而且一路很平安。
如果是問事業,那你來年的事業可以說,一帆風順。
要是婚姻:當春久雨喜開晴 春季就是花季,
我想你現在應該是在相親了吧,心態隨和,
就能遇到很好的對象了,也就是你的另一半。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近,可能遇到不愉快的事,但只要你樂觀應對,煩惱的事就會過去。
zt【長阿含經】中有記載:佛陀說:『就像世間其它外道沙門、婆羅門,接食信眾的布施供養,但卻奉行障礙解脫之道的邪法,以此維生。譬如替世間男女瞻卜看相,斷言吉、兇、好、丑,甚至以畜生占卜吉兇,以此博取名利,但沙門瞿曇(佛陀)絕不會作這種事。』其實佛陀反對占卜、算命、看相、觀星的理由很簡單,這些都是障礙我們解脫的方法,當然應該摒棄。也因此,佛陀并沒有告訴我們命運是否能算的準,風水是否能讓我們身體健康,對于這些問題,佛陀沒有興趣來回答。但是在今天仍然很多三寶弟子對此樂此不疲,這也是佛法衰微的表現啊。至于風水真的存在嗎?當然可以肯定風水確實存在,因為風水指的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好的環境肯定對人的生活是有益的。我們看看風水還希望因此得到大富大貴,家宅安寧這些愿望,但是僅僅靠環境來得到這些是不現實的,因為通過風水得到的安康不過是消耗自己的福報而已,如果不創造福德,只享受福報,等到福報耗盡的時候,便是災難降臨之時了。人心的善惡一直還在影響著世界的大風水環境,當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不斷的向大自然索取資源以求得經濟利益的時候,整個世界的環境已經遭到很嚴重的破壞,雖然現在有很多國家開始保護環境了,但是破壞容易恢復難,看看我們生存的地球已經千瘡百孔的現狀就可見風水的問題遠遠不如人心問題重要,人心問題解決了,風水自然就變好了。再談命運,學佛的人都知道,控制每個人的命運是業力,造作業力的主體就是我們的心,由于業力的牽引,我們陷入六道生死輪回。凡夫因為不知道命運是自己心的造作形成的,便會相信冥冥中有神在掌管我們的命運,于是便會開始神的力量,這也許就是原始社會膜拜神靈的原因吧,這種風俗直到今天仍然影響很深,可見無明的愚癡力量是多么強大。沒有經過修行的凡夫,他的命運通過一定的方法確實可以預知一部分,有宿命通的人和有道行的術士就可以知道前世和未來世的情況,這就好像是一個人知道如何去偷看未正式發行的電影,他看完之后再轉述出來。命運是業力的集中體現,前世造的業,在這一世成熟,通過占卜、看相有看出的可能,但是只能算出來一部分,因為人是在不停的造業,這就會造成命運也在不停的發展變化,除非你前世造的業太大,需要這一世都在受此一報,那么你這一世的命就都能算出來。在了凡四訓中就記載了袁了凡如何從一個屈從于命運的凡夫轉變成一個掌握命運、改變命運的修行人,這本書是非常好的立命之書。如果你想得到最好的風水和最好的命運,那么沒有必要求助于他人和外境,你自己就可以做到,只要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凈化自己的心靈,最好的風水、最好的命運一定會伴你左右的
算命不如改命
改命運有以下方法:
1. 多放生,戒殺,盡量吃素
2. 流通佛經,印佛經,抄寫佛經(比如地藏菩薩本愿經)
3. 多布施(錢,知識)
4. 每日念千遍南無觀世音菩薩
更詳細的可以看看《了凡四訓》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_20.htm
謀
負
邦重謀負財
中簽辰宮:此卦久雨初明之象 凡事遂意也,守得云開見月明,萬事如意的意思 ,不用顧慮,在等等,正常不會出四個月的,就會有喜
詩曰:
當春久雨喜開晴 玉兔金烏漸漸明
舊事消散新事遂 看看一跳遇龍門
當春本作堂春
玉兔金烏指月亮太陽
簽語 此卦久雨初明之象 凡事遂意也
解簽 神佛護持 有災無危 途生平安 到底榮歸
012→十二簽→上簽→古人→武吉遇師→寅宮
詩曰
否去泰來咫尺間 暫交君子出于山
若逢虎兔佳音信 立志忙中事即閑
詩意→此卦禍中有福之象 凡事先兇后吉也
解曰 換麻得絲 擊人雙足 要見分明 因災得福
■擊有作系
家宅→安
自身→吉
求財→有
交易→宜遲
婚姻→成
六甲→男
行人→未回
田蠶→利
六畜→慎吉
尋人→有信
公訟→吉
移徙→守舊
失物→見
疾病→秋吉
山墳→吉
故事
■武吉遇師
武吉本是樵夫 姜子牙釣于 溪 二人相遇
見子牙用直鉤釣魚大笑 子牙看武吉氣息斷曰
今日入城打死人 武吉怒別 擔柴入城
誤觸王相致死 文王畫地為牢
武吉后被暫釋 照顧老母至秋后正法 老母令其找姜子牙求救
太公收其為徒 授兵法 又令其挖坑施咒破解先天數
秋后不見武吉伏刑 文王演先天數 以為武吉已畏罪
后文王碰見武吉 武吉引文王見姜太公 受封武德將軍
師徒二人為文王效力
(故事見于封神榜)
具體情況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