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菌
鼠:
甲子太歲金辨大將軍:1924,1984,2044
丙子太歲郭嘉大將軍:1936,1996,2056
戊子太歲鄒鐺大將軍:1948,2008,2068
庚子太歲盧秘大將軍:1900,1960,2023
壬子太歲丘德大將軍:1912,1972,2032
牛:
乙丑太歲陳材大將軍:1925,1985,2045
丁丑太歲汪文大將軍:1937,1997,2057
已丑太歲傅佑大將軍:1949,2011,2069
辛丑太歲楊信大將軍:1901,1961,2023
癸丑太歲朱得大將軍:1913,1973,2033
虎:
丙寅太歲耿章大將軍:1926,1986,2046
戊寅太歲魯先大將軍:1938,1998,2058
庚寅太歲鄔桓大將軍:1950,2011,2070
壬寅太歲賀諤大將軍:1902,1962,2023
甲寅太歲張朝大將軍:1914,1974,2034
兔:
丁卯太歲沈興大將軍:1927,1987,2047
已卯太歲龍仲大將軍:1939,1999,2059
辛卯太歲范寧大將軍:1951,2011,2071
癸卯太歲皮時大將軍:1903,1963,2023
乙卯太歲萬清大將軍:1915,1975,2035
龍:
戊辰太歲趙達大將軍:1928,1988,2048
庚辰太歲董德大將軍:1940,2000,2060
壬辰太歲彭泰大將軍:1952,2012,2072
甲辰太歲李誠大將軍:1904,1964,2024
丙辰太歲辛亞大將軍:1916,1976,2036
蛇:
已巳太歲郭燦大將軍:1929,1989,2049
辛巳太歲鄭但大將軍:1941,2001,2061
癸巳太歲徐單大將軍:1953,2013,2073
乙巳太歲吳遂大將軍:1905,1965,2025
丁巳太歲楊彥大將軍:1917,1977,2037
馬:
庚午太歲王濟大將軍:1930,1990,2050
壬午太歲陸明大將軍:1942,2002,2062
甲午太歲章詞大將軍:1954,,2074
丙午太歲文哲大將軍:1906,1966,2026
戊午太歲黎卿大將軍:1918,1978,2038
羊:
辛未太歲李素大將軍:1931,1991,2051
癸未太歲魏仁大將軍:1943,2003,2063
乙未太歲楊仙大將軍:1895,1955,2023
丁未太歲繆丙大將軍:1907,1967,2027
已未太歲傅黨大將軍:1919,1979,2039
猴:
壬申太歲劉旺大將軍:1932,1992,2052
甲申太歲方杰大將軍:1944,2004,2064
丙申太歲管仲大將軍:1896,1956,2023
戊申太歲徐浩瀚將軍:1908,1968,2028
庚申太歲毛梓大將軍:1920,1980,2040
雞:
癸酉太歲康志大將軍:1933,1993,2053
乙酉太歲蔣崇大將軍:1945,2005,2065
丁酉太歲唐查大將軍:1897,1957,2023
已酉太歲程寶大將軍:1909,1969,2029
辛酉太歲石政大將軍:1921,1981,2041
狗:
甲戌太歲施廣大將軍:1934,1994,2054
丙戌太歲白敏大將軍:1946,2011,2066
戊戌太歲姜武大將軍:1898,1958,2023
庚戌太歲倪秘大將軍:1910,1970,2030
壬戌太歲洪充大將軍:1922,1982,2042
豬:
乙亥太歲任保大將軍:1935,1995,2055
丁亥太歲封濟大將軍:1947,2007,2067
已亥太歲謝太大將軍:1899,1959,2023
辛亥太歲葉堅大將軍:1911,1971,2031
癸亥太歲虞程大將軍:1923,1983,2043
午太歲在明代時降生在涇縣(今安徽省涇縣),名叫章文粹,也叫章詞。章詞自幼學習儒家五經,精通文章,有才能,有謀略,特別是對于《詩經》的含義,有許多獨創的見解。章詞為人穩重,熱心教人,以身作則,不喜歡浮躁和淫靡之類的東西。在任職福寧州(今福建省霞浦縣一帶)訓導期間,勸導百姓勤奮務農,每年都獲豐收。當時有倭寇來侵犯的警報,福寧州的城門關閉。城外想躲避倭寇災禍的百姓都被關在城門之外。章詞不顧阻擋,親自打開城門,將城門的百姓全部放進城內,救活了大批百姓。章詞在任內仙逝,出殯時,當地百姓不論路途遠近都來為他送行,
名字含義
編輯
太歲(又稱歲陰)是中國古代天文和占星中虛擬的一顆與歲星(木星)相對并相反運行的星。爾后,演變成一種神祇信仰。傳說太歲運行到哪,相應的方位下會出現一塊肉狀物,是太歲星的化身,在此處動土,會驚動太歲,所以說“不能在太歲頭上動土”。
起源
戰國時代似乎有一種“歲星紀年法”,就是用歲星在天上的位置來表示年度,一年一個辰,12年一循環,而其用途在于古代的占星術推算。
起初,由于人們仰頭觀測天體運行時,所用來標明的地理方位,常常與生活中所習慣的方位顛倒。
歲星的運行會有誤差。歲星就是木星,木星每年走31度(1辰,木星回歸周期398.88日),11.86年繞天一周。若以12年為單位,每86年就會差1個辰,稱為“歲星超辰”。這誤差很麻煩,會造成占星術不準確。
為了避免誤差,所以在戰國時代中晚期,占星家們設計了太歲這個完美的星體。太歲,是從歲星轉化來的虛擬星體,太歲被規定旋轉方向與五大行星一樣,如此一來,當人們使用太歲紀年時,太歲的方位移動方向,就與地理上的習慣(北上南下、左西右東)相符合了。另外又規定太歲每年行走30度(1辰),12年剛好繞天一圈,所以可以更準確的用來紀年(后來演變為干支紀年法,持續沿用至今),更重要的是這樣不會發生誤差。
《續文獻通考·郊社考 卷一百九》:“太歲者,十二辰之神。木星一歲行一次,歷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巳為陽,自午至亥為陰,所謂太歲十二神也。”古人將周天分成十二段,每段對應一個地支,稱為一次。而木星每十二年繞太陽一周,大致上就是每歲行一次。
太歲,是天皇氏時代創制的星紀,又稱“攝提紀”。歲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紀年法為運轉周期。太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維,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陽;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協洽,在申曰涒灘,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奮若。(語出《爾雅·釋天》)
辛丑年的值年太歲是湯信大將軍,或稱楊信大將軍
太歲:百度百科
據我國傳統習俗認為,在每一個年頭,都有一位神明掌權當年的一切凡間事務,而這位在那年當值的神明,就稱之為太歲,而太歲共有六十位之多,即可于所謂六十花甲年輪值。由于太歲大多是武將出身,故在道教的稱謂上全部賦予“大將軍”的封號。而每位太歲的塑像都神情有別,手執法器亦有所不同,暗示了該年的流年運程。如太歲持筆,代表該年有變動;若持槍執劍,則表示該年要奮發圖強。 國際太歲又稱太歲星君,太歲就是天上的木星,木星每十二年繞太陽運行一次,所以古人稱木星為歲星或太歲;太歲又稱太歲星君,或者歲君,它既是星辰,也是民間奉祀的神只。 所謂犯太歲,是指一個人出生年份的生肖,與流年的生肖相同、相沖或相刑,民間統稱以上三種情況為犯太歲。
道教對于太極的定位:地球即為先天太極。中華古文明,以大道中勾陳大帝,輔玉皇大帝執南北二極和天地人三才,統御眾星。為實現元始天尊的意志,流傳大道智慧,應現為“伏羲天皇”為開端。
伏羲天皇作成先天太極八卦圖,以演釋天地變化由來的過程,無極就是虛空,先天太極就是地球,地球在圍繞太陽周轉時也在自轉,旋轉運動產生了萬有引力和離心力,天火地水相融形成混沌,剛柔相摩,鼓之與雷霆,奮之以風雨,混沌大氣清濁浮降形成天地。陰陽凝聚震蕩形成水體,水體在地表的壓力使地殼皺褶,大山川澤定型。卦爻空間是天地經緯地勢。先天八卦以天南地北,東升日,西江源,東南澤地,西北高原,東北地摺多震,西南熱帶雨林表現中華地形圖。
后天太極八卦圖,陰陽魚代表地球的轉向。后天八卦代表水星、火星、土星、木星、金星、海王星、天王星、冥王星的運行方式。
而天干地支,即是先后天太極重疊演易,以甘肅到陜西這一起點,整個東半球的所能見星系、天空、地脈、海洋的演變規則。
太歲,即是太極方法時,大道智慧與能力凝聚的精神與意志。這些智慧與能力之神。是人道的保護神,能引導人道眾生在自然災害中預先脫難,趨吉避兇。
因此,太歲是掌管一年凡間事務的天神,由六十位天界大將軍輪流值年,即中國的六十花甲。要知太歲的來歷典故必須從太歲的上司斗姆元君說來了。
“斗姆”,又作“斗姆元君”或“中天梵氣斗母元君”。是現今宇宙開始時,宇宙中最宏大華貴祖母之氣的精神。是現今宇宙時空與星辰靈性之祖母。“斗”在中華文明里,劃分天域時分為三桓五斗眾星。“姆”指祖母。道經云,斗姆“為眾星之母”。《太上玄靈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經》經曰:“斗母登于寶座之上,怡養神直,修煉精魄,沖然撮炁,炁入玄玄。運合靈風,紫虛蔚勃,果證玄靈,妙道放無極微妙光明,洞徹華池。化生金蓮九苞,經入間七周夜,其華池中光明愈熾愈盛,其時一上騰九華無中,化成九所大寶樓閣。寶樓閣中,混凝九直,梵炁自然成章文。前有無罡光敷,應現九道體,一曰天皇,二日紫微,三曰貪狼,四曰巨門,五曰祿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貞,八曰武曲,九曰破軍。”
而在中華文明的經緯圖里,天干地支的意志之智慧能力凝聚成的星神,即為六十大將軍,掌管人間每年事務,即為六十太歲了。由于眾星座中有不同位置,而這些位置古人亦以天干地支代表,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即中華大地太極圖中的方位,天干即各星星座位置,亦即每年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