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宮
漢代徐岳《術數記遺》:“九宮算,五行參數,猶如循環。”北周甄鸞注曰:“九宮者,即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九宮”之法用之多端。漢代時有“九宮占”、“九宮術”、“九宮算”、“九宮八風”、“太一下行九宮”、“太一壇”等,是于占、術、算、醫、緯、建等方面的應用。
《易乾鑿度》曰:“易一陰一陽,合而為十五,之謂道。陽變七之九,陰變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則彖變之數若一,陽動而進,變七之九,象其氣之息也;陽動而退,變八之六,象其氣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數,以行九宮,四正四維,皆合于十五。”鄭玄注曰:“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常行于八卦日辰之間。曰天一,或曰太一。出入所游,息于紫宮之內外。其星因以為名焉。故《星經》曰‘天一’、‘太一’。主氣之神,行猶待也。四正四維,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宮。天一下行,猶天子出巡狩,省方岳之事。每卒則復。太一下行八卦之宮,每四乃還于中宮。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因謂之九宮。天數大分,以陽出,以陰入。陽起于子,陰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宮,從坎宮始。坎中男,始以言無偏也。自此而從坤宮。坤。母也。又自此而從震宮。震,長男也。又自此而從巽宮。巽,長女也。所行者半矣。還息于中央之宮。既又自此而從乾宮。乾,父也。自此而從兌宮。兌,少女也。又自此從于艮宮。艮,少男也。又自此從于離宮。離,中女也。行則周矣。”所行即從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序而為一周。一周之后還于中央,再行又從一始。后來,這樣的“行”法被道家稱之為“禹步”,據說到一定時候行者本身就會“隱形”。就是這樣,“九宮”圖與八卦結合起來,而有“九宮八卦圖”的出臺(見第一講中之圖)。術數《奇門遁甲》中的“八門”,就部署在這樣的“九宮八卦圖”上。
今天,我們從數學的角度看《九宮算圖》,那只不過是一簡單的“數陣”(也稱“幻方”)。因“九宮算”圖縱、橫、對角三數之和皆為十五,又《易》數九與六、八與七之和為十五,所以此圖與《易》有所掛鉤。
徐岳曰“九宮算,五行參數,猶如循環”,是因為古人賦予了一至九數的五行和方位屬性。一、六為水,七、二為火,九、四為金,三、八為木,五為土。從圖中看,一六→七二→九四→三八→五→一六……,的確為一數字循環,而且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的五行相克循環。方位是:水數一居北,水數六居西北,火數七居西,火數二居西南,金數九居南,金數四居東南,木數三居東,木數八居東北,土數五居中央。
“九宮”占術在漢代初期就有應用。1977年,安徽阜陽雙古堆西漢汝陰侯墓出土的“太一九宮占盤”,是漢文帝時的器物。當時《簡報》說:“太乙九宮占盤的正面是按八卦和五行屬性(水、火、木、金、土)排列的,九宮名稱和各宮的節氣的日數與《靈樞經·九宮八風篇》首圖完全一致。”
我們看這樣的“九宮術”圖,是與八卦相配之后,方會與《周易》有所關系。如果僅是《九宮算圖》,就只是數字式圖象,其含意不過是數與五行、方位的配合,與《周易》沒有什么關系可言。我們在這一講中之所以要拿出漢代“九宮”數字式圖象,為的是要說明后來出世的“易圖”。如果把《九宮算圖》中的數字用黑白圓點替代,那就是宋代劉牧《易數鉤隱圖》中所謂的“河圖”,也是朱熹《易學啟蒙》中所謂的“洛書”。
象棋術語。指棋盤上由斜交叉線構成的“米”字形方格。類似古代戰爭發號施令的“中軍帳”。是將(帥)、士(仕)活動的地區。
北周甄鸞注曰:“九宮者,即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我們準此,即可得到《九宮算圖》(見下圖)。 ... 我們在這一講中之所以要拿出漢代“ 九宮”數字式圖象,為的是要說明后來出世的“易圖”。如果把《九宮算圖》中的數字用黑白圓 ..
一 漢代的“九宮算”圖
漢代徐岳《術數記遺》:“九宮算,五行參數,猶如循環。”北周甄鸞注曰:“九宮者,即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我們準此,即可得到《九宮算圖》(見下圖)。
四 九 二
三 五 七
八 一 六
“九宮”之法用之多端。漢代時有“九宮占”、“九宮術”、“九宮算”、“九宮八風”、“太一下行九宮”、“太一壇”等,是于占、術、算、醫、緯、建等方面的應用。
《易乾鑿度》曰:“易一陰一陽,合而為十五,之謂道。陽變七之九,陰變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則彖變之數若一,陽動而進,變七之九,象其氣之息也;陽動而退,變八之六,象其氣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數,以行九宮,四正四維,皆合于十五。”鄭玄注曰:“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常行于八卦日辰之間。曰天一,或曰太一。出入所游,息于紫宮之內外。其星因以為名焉。故《星經》曰‘天一’、‘太一’。主氣之神,行猶待也。四正四維,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宮。天一下行,猶天子出巡狩,省方岳之事。每卒則復。太一下行八卦之宮,每四乃還于中宮。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因謂之九宮。天數大分,以陽出,以陰入。陽起于子,陰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宮,從坎宮始。坎中男,始以言無偏也。自此而從坤宮。坤。母也。又自此而從震宮。震,長男也。又自此而從巽宮。巽,長女也。所行者半矣。還息于中央之宮。既又自此而從乾宮。乾,父也。自此而從兌宮。兌,少女也。又自此從于艮宮。艮,少男也。又自此從于離宮。離,中女也。行則周矣。”所行即從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序而為一周。一周之后還于中央,再行又從一始。后來,這樣的“行”法被道家稱之為“禹步”,據說到一定時候行者本身就會“隱形”。就是這樣,“九宮”圖與八卦結合起來,而有“九宮八卦圖”的出臺(見第一講中之圖)。術數《奇門遁甲》中的“八門”,就部署在這樣的“九宮八卦圖”上。
今天,我們從數學的角度看《九宮算圖》,那只不過是一簡單的“數陣”(也稱“幻方”)。因“九宮算”圖縱、橫、對角三數之和皆為十五,又《易》數九與六、八與七之和為十五,所以此圖與《易》有所掛鉤。
徐岳曰“九宮算,五行參數,猶如循環”,是因為古人賦予了一至九數的五行和方位屬性。一、六為水,七、二為火,九、四為金,三、八為木,五為土。從圖中看,一六→七二→九四→三八→五→一六……,的確為一數字循環,而且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的五行相克循環。方位是:水數一居北,水數六居西北,火數七居西,火數二居西南,金數九居南,金數四居東南,木數三居東,木數八居東北,土數五居中央。
“九宮”占術在漢代初期就有應用。1977年,安徽阜陽雙古堆西漢汝陰侯墓出土的“太一九宮占盤”,是漢文帝時的器物。當時《簡報》說:“太乙九宮占盤的正面是按八卦和五行屬性(水、火、木、金、土)排列的,九宮名稱和各宮的節氣的日數與《靈樞經·九宮八風篇》首圖完全一致。”(見下圖,圖中文字原為篆字)
我們看這樣的“九宮術”圖,是與八卦相配之后,方會與《周易》有所關系。如果僅是《九宮算圖》,就只是數字式圖象,其含意不過是數與五行、方位的配合,與《周易》沒有什么關系可言。我們在這一講中之所以要拿出漢代“九宮”數字式圖象,為的是要說明后來出世的“易圖”。如果把《九宮算圖》中的數字用黑白圓點替代,那就是宋代劉牧《易數鉤隱圖》中所謂的“河圖”,也是朱熹《易學啟蒙》中所謂的“洛書”。
二 漢代的“五行生成數”圖
《易傳·系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這里說了十個數,一至五,是五個生數,五個生數各與五合而得六至十,是謂五個成數。
漢人對這十個天地之數有一定的解釋。如鄭玄就說:
《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而五行自水始,火次之,木次之,金次之,土為后。
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東,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陽無偶,陰無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與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與地二并,地八成木于東與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與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與天五并。(《禮記正義·月令》引)
按鄭玄此說,我們即可畫出“五行生數圖”和“五行成數圖”:
南 南
二
七
東三
五中
四西
東八
十中
九四
一
六
北
北
如果把圖中的數字用黑白圓點替代,就得到劉牧《易數鉤隱圖》中所列“洛書五行生數”與“洛書五行成數”二圖。如果合為一圖,就是李覯于《刪定易圖論序》中所列的《洛書》,也就是朱熹《易學啟蒙》中所列的《河圖》。
《易傳·系辭》有“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之說。宋人在解釋這一句話時,就以具體的“河圖”、“洛書”去解說“圣人”(指上古伏羲氏)則之畫卦的過程。北宋初劉牧把《九宮算圖》
陽宅有陽宅三要
這個在《煙波釣叟賦》有說;坎一宮,坤二宮,震三宮,巽四宮,中五宮,乾六宮,兌七宮,艮八宮,離九宮,共計九宮,八門是:開、休、生為三吉門,死、驚、傷為三兇門,杜門、景門
如果你的手機又方向感應功能,你可以下載一個風水方向羅盤,該軟件可以對房屋的戶型進行分析,自己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了,你可以試試啊。我昨天試了,但是我的手機沒有方向感應功能,所以沒法測,軟件功能還是蠻好的。
一個正方形,中間均勻畫二橫二豎,就將正方形分為九部分,也就是九宮。
根據入戶門的方位,比如門朝東為兌宅,兌扣七,七入中宮順布,即可得出八方吉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