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兔子的名人多,富翁多
江山代有人才出,每個年代都有杰出的人才,在不同的歷史條件能創造出不一般的人,十二生肖中都會有偉人的誕生,只是有些屬相的名人會更多些。那么就為大家揭曉下國家偉人屬相有哪些?哪個屬相的名人最多?
國家偉人屬相
國家偉人屬相
屬兔:共計34帝,占11.7%,其中代表人物有:東漢漢光武帝劉秀;三國魏文帝曹丕;夏景帝李元昊;清乾隆皇帝弘歷;清咸豐皇帝奕詝。
屬馬:共計28帝,占9.6%,其中代表人物有:劉邦之子、唐太宗李世民;漢惠帝劉盈;元太祖鐵木真(成吉思汗);清康熙帝玄燁;清雍正帝胤禛;清宣統帝溥儀。
屬龍:共計28帝,占9.6%,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明太祖朱元璋;清太宗皇太極;清嘉慶帝颙琰;清同治帝載淳。
屬豬:共計26帝,占8.9%,漢文帝劉恒;漢后帝劉禪;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宋高宗趙構;元世祖忽必烈;明萬歷帝朱翊鈞;明崇禎帝朱由檢。
屬虎:共計26帝,占8.9%,秦始皇贏政;清順治帝福臨;清道光帝冕寧。
屬牛:共計24帝,占8.2%,漢景帝劉啟;蜀漢昭烈帝劉備;隋煬帝楊廣。
國家偉人屬相
屬猴:共計23帝,占7.9%,東晉晉元帝司馬睿;武周圣神皇帝武則天;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屬羊:共計22帝,占7.6%,秦二世胡亥;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光緒帝載湉。
屬狗:共計20帝,占6.9%,吳大帝孫權;唐高祖李淵;宋仁宗趙禎;宋徽宗趙佶。
屬雞:共計20帝,占6.9%,漢武帝劉徹;南北朝后主陳叔寶;隋文帝楊堅;唐玄宗李隆基;五代十國南唐后主李煜。
屬蛇:共計20帝,占6.9%,漢高祖劉邦;五代十國后周世宗柴榮;明建文帝朱允炆。
屬鼠:共計20帝,占6.9%,新帝王莽;唐高宗李治;五代十國后晉高祖石敬瑭;明成祖朱棣。
哪個屬相的名人最多
哪個屬相的名人最多
1.屬龍者雄才大略領導型
龍屬相的人,與身俱來的領導之才,他們在遇到一些困阻險境的時候不會選擇退縮,而是一往無前的去戰勝,是天生的領導者。比如說馬超,有著異于常人的領兵能力;比如說晉朝的開國皇帝,繼承了司馬家家業的司馬炎,從他開始,晉朝才終于取代曹氏家族;再比如說著名的朱元璋,從一個和尚,到一個皇帝,他的領導才能自不必多說。
2.屬牛有創意有才華
牛屬性的人往往有著比平常人更強的責任感。同時,他們又是富有藝術性和創造力的,所以這個生肖出大將帥才非常多,細數名流千古的文學大家也多出自這個屬相。前者有著名的大將軍霍去病,他橫刀立馬,多次打敗匈奴,保住漢朝的太平;還有劉備,蜀國的皇帝,也是生肖牛的歷史名人。后者有著名的李白,大名鼎鼎,文采斐然,還有與他不相上下的詩人、詞人蘇軾,更有柳宗元和田園詩派的始祖陶淵明等等。可見牛屬性的人確實文采非凡的占重比例非常高。
3.屬馬的驚才艷艷
屬馬的名人們都有著非常充沛的精氣神,不拘小節的性子和敏銳的直覺,人才輩出,而且都是驚才艷艷。比如說東晉非常出名的畫家顧愷之;再比如說被稱為詩鬼的不走尋常路的詩人李賀;還有打進了北京城的明朝領袖闖王李自成;最著名的就是康雍二帝了,開辟了盛世的康熙和雍正父子倆,都是屬馬的。
4.屬狗勤奮誠懇
狗屬相的名人,在歷史上都是非常勤懇,好學敦和的人。比如說孔子,當屬我們國家最為杰出的教育家之一,他也是一位屬狗的名人。還有玄奘法師,勤勤懇懇取回真經,散布佛法,他也是屬狗的。再有宋代最著名的在思想上成就很大的朱熹,發揚了理學,同樣也屬狗。可見這個屬相的名人都是思想杰出,而且多是德隆望尊之人。
世界上屬虎的人是有非常多的,同樣也有很多名人是屬虎的,這些人的名字大家可能都是耳熟能詳的,但是他們屬什么肯定是很多人知道的,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屬虎的人有秦始皇嬴政、唐伯虎、李時珍、張衡等。
1、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大家肯定都是非常了解的,公元前259生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壬寅,屬虎,他是一位非常偉大的帝王,秦朝是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政權的封建大帝國,能實現這一偉業足以說明他的能力是有多強,同樣他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了,這里就說一個比較反面的故事,就是他年老之后的故事,因為人都有生老病死,任何人都不例外的,秦始皇同樣的一樣,但是他熱衷于手中的權利和世界的美好,所以他追求長生不老,因方士侯生和儒生為秦始皇求仙丹而不得,所以秦始皇開始怪罪他們,在咸陽坑殺儒生430余人,這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焚書坑儒”事件,也開創了我國文字獄的先河。
2、唐伯虎
唐伯虎可能是最讓大家熟悉的了,因為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的星爺讓人印象深刻,同樣也讓唐伯虎的名氣更大了,其實唐伯虎不僅僅風流倜儻,一表人才,同樣作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同樣也有非常了得的功夫,唐伯虎在4歲時就展露了畫畫的天賦,有一次跟父母吃飯的時候,用水蘸著就在桌子上畫出了梅花,父親看到還真的是有模有樣,隨后又找來紙筆讓唐伯虎隨意涂鴉,沒想到畫出的小雞還真的像那么回事,他的父母也因為孩子在畫畫上非常有天賦,后來給他請來名師指導,最后他才成為將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3、李時珍
李時珍是明朝偉大的醫學家,他也是屬虎的,他的《本草綱目》更是讓人熟知,但是他寫本草綱目的時候卻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以前很多藥材都是沒有記載的,有一次李時珍路過一個小山村,看到很多人圍在一起,他過去發現一個人醉醺醺的手舞足蹈的,后來一了解發現是喝了山茄子泡的藥酒,后來他回到家找了很多書籍去了解這種山茄子,結果只有簡單的記載曼陀羅,所以李時珍決定要進一步研究一下,后來他找到了曼陀羅,為了看它的功效到底怎么樣,他自己用曼陀羅泡了酒親自嘗一嘗,結果整個舌頭都麻了,一會之后就昏昏沉沉,一會又手舞足蹈、呵呵傻笑,最后失去知覺倒在地上,這給身邊的人嚇完了,趕忙給他喝解毒的藥,之后李時珍醒了過來,把曼陀羅的所有體驗都寫了出來,他就是這樣一點點完善本草綱目的。
子
王莽(前45--23年)西漢末年掌握大權的外戚,篡權稱帝后,建立新王朝。
魯肅(172--214年)三國時吳國家,繼周瑜后為大都督。
魏征(580--643年)唐初著名家,也是名揚千古的諫官直臣。
杜甫(712-770年)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和李白、杜甫并稱唐代三大詩人。
蔡襄(1012-1067年)北宋著名書法家。
宗澤(1060--1128年)中國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將,一手提拔了岳飛。
李清照(1084--約1151年)詩、詞、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少有才名,頗得蘇軾賞識。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推翻侄子建文帝,是明代頗有建樹的皇帝。
戚繼光(1528--1588年)明代抗倭名將,民族英雄,杰出軍事家。
丑
霍去病(前140--前117年)西漢名將,大將軍衛青之甥,官拜驃騎將軍,數次大敗匈奴。
漢昭烈帝劉備(161--223年)三國蜀漢昭烈帝,蜀國開國皇帝。
鄧艾(197?264年)三國時期魏國杰出的家、軍事家和戰略家。
陶淵明(365--427年)東晉文學家、田園詩人,隱士。
李白(701--762年)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柳宗元(773--819年)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家,著名宰相。
蘇軾(1037--1101年)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家,大詩人,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秦觀(1049-1100年)北宋著名詞人,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合稱“蘇門四學士”。
孝莊皇后(1613--1688年)清太宗皇太極皇后,順治母,清代女家。
寅
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年)秦朝開國皇帝,統一七國,被譽為“千古一帝”。
張衡(78--139年)東漢年間的天文學家(或者說地球科學家)、數學家、文學家、藝術家。
張仲景(150--219年)東漢偉大的醫學家,著有《傷寒雜病論》,被譽為“醫圣”。
阮籍(210--263年)三國魏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
張九齡(678--740年)唐代詩人,開元時期有名的宰相。
于謙(1398--1457年)明代著名軍事家、家、愛國將領。
唐伯虎(1470--1524年)明代杰出畫家,“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李時珍(1518--1593年)明代著名中醫學家,著有“本草綱目”,也有“醫中之圣”之稱。(巧了,兩位醫圣的生肖撞上了)
魏源(1794--1857年)清代學者、思想家、愛國主義者,著有《海國圖志》。
孫中山(1866--1925年)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先行者,資產階級革命家,中華民國大總統。
卯
東漢光武帝劉秀(前6--57年)東漢開國皇帝,軍事家,推翻王莽政權。
周瑜(175--210年)三國東吳大都督,精音律,文武雙全,赤壁之戰指揮孫劉聯軍擊敗曹操
魏文帝曹丕(187--226年)文學家,三國魏開國皇帝,曹操子,代東漢而立。
嵇康(223?263年)三國時曹魏文學家,音樂家。“竹林七賢”之一,創作名曲“廣陵散”。
李靖(571--649年)唐朝開國名將,著名軍事家,唐朝開國英雄榜排第一。
狄仁杰(630--700年)唐朝女皇武則天時期極具遠見卓識的家,千古名相。
米芾(1051--1079年)北宋著名的書法家和畫家。
郭守敬(1231--1316年)元朝天文學家、水利學家、數學家和儀表制造家。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年)即乾隆皇帝,在位時為清朝最鼎盛時期,善長詩詞書法。
石達開(1831--1863年)太平天國軍事統帥之一,封“翼王”。當時最杰出的軍事家。
辰
班超(32--102年)東漢名將,著名的外交家、軍事家。
馬超(176--222年)馬騰之子,三國時期蜀國大將,任驃騎將軍,領涼州牧。
謝安(320--385年)東晉杰出的家、名宰相,著名文人。
褚遂良(596?658或659年)唐代名臣、書法家。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為唐初四大書家。
蕭觀音(1040--1075年)遼國女音樂家,詩人,遼道宗懿德皇后,北國第一美女,文武德才兼備。
丘處機(1148--1227年)宋末元初詩人,道士,師從王重陽,曾應召往西域,勸戒成吉思汗。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明朝開國皇帝,由和尚變成皇上的唯一一人。
王守仁(1472--1528年)即王陽明,明代中期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
魏忠賢(1569--1628年)明朝末期最為著名的宦官,一手遮天,殘害忠良。
紀昀(1724-1805年)字曉嵐,清代書分錄學家,乾隆年間著名大學士,大才子。
巳
漢高祖劉邦(前256--公元前195年)西漢王朝的建立者,依靠眾名臣良將打敗了項羽。
西楚霸王項羽(前232--前202年)中國歷史上最勇猛之人,推翻了秦朝統治。(老天竟讓這倆死對頭同生肖)
華佗(141--203年)三國時期神醫,發明了麻沸散,創立了“五禽戲”。
祖沖之(429--500年)南朝著名科學家,在數學、天文歷法、機械制造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
蕭統(501--531年)即昭明太子,梁武帝蕭衍長子,體孝愛民,編篡了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昭明文選》。
李商隱(813--858年)唐代著名詩人,尤以愛情詩出名,與杜牧合稱小李杜。
周世宗柴榮(921年--959年)五代后周皇帝,家,軍事家,五代十國第一明君,宋朝的實際奠基者。
韓世忠(1089--1151年)南宋愛國名將,數破金兵,韓家軍與岳家軍齊名。
陸游(1125--1210年)南宋著名的大詩人和大詞人。傳世作品九千三百多首。
林則徐(1785--1850年)中國近代杰出的地主階級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
戊
張道陵(34--156年)張良九世孫,創立“五斗米道”,世稱“張天師”,道教真正的創始人。
顧愷之(346--407年)東晉著名畫家,人稱“才絕、畫絕、癡絕”。
李賀(790--816年)唐代著名詩人,少年有才,被稱為“詩鬼”。
秦檜(1090--1155年)南宋宰相,著名奸臣,賣國賊,以莫須有罪名害死岳飛。
元太祖鐵木真(1162--1227年)即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為元朝統一打下基礎。
張養浩(1270--1329年)元代著名散曲家,也是一代大儒。
李自成(1606--1645年)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稱“闖王”,曾打進北京城。
張獻忠(1606--1647年)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稱“八大王”,建立大順政權。(這兩個明末最大的造反頭子竟然同年)
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即康熙皇帝。平定四方,在位61年,為中華帝王之最。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禎(1678--1735年)即雍正皇帝,康熙的四子,頗有手段的皇帝。
未
魏武帝曹操(155--220年)東漢末著名家、軍事家、文學家。東漢丞相,子曹丕建魏后追謚武帝。
晉宣帝司馬懿(179--251年)三國時魏國大臣。其孫司馬炎代魏稱帝,建西晉朝,他被追尊為宣帝。
北魏孝文帝拓跋元宏(467--499)原名拓跋宏,鮮卑族杰出的家、改革家。北朝第一帝。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年)唐高祖李淵次子,唐朝實際開創者,年號貞觀。中華第一明君。
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司馬光(1019--1086年)北宋大臣,杰出的史學家。主編《資治通鑒》二百九十四卷。
沈括(1031--1095年)北宋著名科學家、文學家,家,著有《夢溪筆談》三十卷。
岳飛(1103--1142年)南宋軍事家,抗金名將,民族英雄。
努爾哈赤(1559--1626年)女真首領,后金的建立者,清朝的開創者。
曾國藩(1811--1872年)清朝大臣,湘軍首領。平叛太平天國起義。
申
曹植(192--232年)三國魏文學家,曹操子,名著作有《七步詩》、《洛神賦》。
姜維(204--263年)三國時期蜀漢后期著名將領,后任宰相。
武則天(624--705年)唐高宗李治皇后,后改國號為周,自稱則天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韓愈(768--824年)唐代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狄青(1008--1057年)北宋著名將領,戰功卓著,被推為北宋第一名將。
辛棄疾(1140--1207年)南宋愛國主義將領,宋詞豪放派詞人,文武全才。
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末期愛國主義將領,右丞相,寧死不降,英勇就義。
陸秀夫(1236--1279年)南宋末期愛國主義將領,左丞相,負帝投海,壯烈犧牲。(兩位名宰,也是同年出生)
徐達(1332--1385年)明朝開國時期軍事家,著名將領,被朱元璋封為元帥、右丞相,追封中山王。
左宗棠(1812--1885年)晚清軍政重臣,湘軍統帥之一,洋務派重要首領,多次鎮壓農民起義,平定。
酉
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年)中華千古名君之一,他在位時使漢朝國力達到最鼎盛時期。
諸葛亮(181--234年)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著名的家、軍事家。
隋文帝楊堅(541--604年)隋朝創立者,合并南北二朝,使中國重歸于一統。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又稱為“唐明皇”,在位前期,唐朝國力達到鼎盛,世稱“開元盛世”。
郭子儀(697--781年)唐朝中期杰出將領,平定安史之亂、中興唐朝的第一功臣。
顏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唐朝詩人和大書法家。
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年)五代十國時期最著名的詞人,多才多藝,昏庸,被宋滅。
寇準(961--1023年)北宋著名家,愛國宰相,力主抗遼。
王安石(1021--1086年)北宋家、思想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任宰相時推行變法。
黃庭堅(1045--1105年)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與蘇軾交好,為“蘇門四學士”之首。
戌
吳大帝孫權(182--252年)三國時期吳國的建立者,繼承父兄業,坐領江東以抗曹劉。
前秦大帝苻堅(338--385年)十六國時期前秦皇帝,杰出的家、軍事家、戰略家、統帥。
唐高祖李淵(566--635年)唐朝開國皇帝,隋朝時封唐公,自太原起兵攻下長安,代隋而立。
唐三藏(602--664年)本名陳?,法名玄奘,世稱“唐僧”,唐代偉大的佛學家、翻譯家、旅行家。
李淳風(602--670年)唐代天文學家、數學家,占卜大師。
宋徽宗趙佶(1082--1135年)書法家,畫家,書法上自創“瘦金體”。昏庸,致使北宋被金滅。
朱熹(1130--1200年)南宋詩人、哲學家。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
海瑞(1514--1587年)明朝中期著名回族家。做官期間清廉自潔,甚得民心。
黃宗羲(1610--1695年)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史學家。
洪秀全(1814--1864年)太平天國起義軍領袖,自封“天王”,后期昏庸,起義失敗。
亥
陸遜(183--245年)三國吳國名將,丞相,火燒連營七百里打敗劉備。
王羲之(303--361年)東晉著名的書法家,被譽為“書圣”。
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年)宋朝開國皇帝,陳橋兵變,篡周自立,平定南唐。
包拯(999--1062年)北宋家,中國歷史上清官的代名詞。
蔡京(1047--1126年)北宋著名奸相,為相十余年,殘害忠良,收刮民膏,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之一。
陳亮(1143--1194年)南宋時期杰出的愛國主義思想家、文學家。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年)元王朝的創建者,是十三世紀中國杰出的家和軍事家。
(1311--1375年)元末明初文學家,家,明朝開國功臣之一。
鄭和(1371--1435年)明代杰出的航海家和外交家。
徐霞客(1587--1641年)明代杰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
屬虎的成就高的比較多,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就是屬虎的,而孫中山也是屬虎的,這兩個人都算成就高的。
屬羊的名人——帝王篇
漢宣帝(前90--前49)西漢皇帝劉詢,前74--前49年要位。字次卿,武帝曾孫。幼年在祖母史氏家里長大,信在民間,少時出入于京城一帶,對社會的種種黑暗不法現象有較深的了解和體會。精通黃老弄名之學。昭帝死,霍光迎他入軍團為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任賢用能,產生了大批賢相和循史。親政十八年,平獄緩弄,輕緩薄賦,發展生產,恢復經濟,廣開言路,合史稱其職,民安其業。又置西域都護,加強邊防。甘露二年(前52年),匈奴呼韓邪單于稱臣降服,威震域外。
北魏道武帝(371--409年),北魏建立者。字涉圭,鮮卑族拓跋部人。代王什翼健之孫。前秦滅代,他被迫流亡于獨孤,賀蘭等到部,淝水之戰后,集合舊部,恢復代王稱號,旋即改稱魏王,攻滅獨孤,賀蘭及鄰近部族,國勢漸盛。曾在參合陂(今內蒙古豐鎮、涼城之間)大敗后燕慕容寶軍,攻滅后燕,盡有并州、河北之地。皇始三年定都平城(今山西小大同市東北),即帝位。在位時,開始“分土定居”,發展農桑,引用漢族土人,推動拓跋族向封建制轉化,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晚年,精神失常,被兒子拓跋紹所殺。初謚宣開帝,改謚道武帝。
宋文帝(407--453)南朝宋皇帝劉義隆,小字車兒生于京口(今江蘇鎮江),劉裕的第三子。424--453年在位。初封宜都王。少帝遇害后,被大臣搖籃立為帝。即位后,清除專權大臣徐羨之、傅亮、謝晦等,堅持武帝集權政策,壓抑豪強兼并,清理戶籍,減免同步稅,勸課農桑,獎掖儒學,使用權封建經濟文化得到較好發展,史家譽為“元嘉之治”。后因全面防御北魏進攻,耗竟民力,國勢漸衰。為子劭所殺,謚文帝。
北魏孝文帝(467--499)北魏皇帝元宏,鮮卑族家。471--499年在位。即位時5歲,政事由其母馮太后主持,相繼頒行班祿制、三長制、均田制等。太和十四年(490)親政后,繼續整飭史治,加速北魏政權的封建化。不久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的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死后不得歸葬平城;又改鮮卑姓為漢姓(如他自己拓跋氏改為元氏);鼓勵鮮卑貴族到漢士族聯姻;參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制度等。在改革中,曾嚴厲鎮壓圖謀抗拒的守舊貴族,并處死太子恂。經改革,加強了鮮卑拓跋部的漢化和封建化,促進了民族融合。
陳武帝(503--559年)南朝陳的建立者。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公元557--559年在位。出身于鄉里小史,以鎮壓交州農民起義,官至西江督護、高要太守。后在廣州起兵,與王僧辯計平侯景之亂。西魏破江陵,他擁立蕭方智,繼而殺死王僧辯,趕走北方援兵,獨攬朝政。太平二年(557年),進封陳王,不久廢方智自立,建立陳朝,三年后病。
唐太宗(599--649年)唐朝皇帝李世民。李淵次子。627--649年在位,年號貞觀。隋煬帝大業十三年(617年),隨父于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關中。唐朝建立后,封秦王,任尚書令。后統兵消滅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等割據,鎮壓竇建德、劉黑闥等農民起義軍,成為統一戰爭中的主要統帥。武德九年(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與自己爭奪皇位的太子李建成及齊王李元吉,迫使父親讓位。次年即皇帝位,改元貞觀。在位期間,推行均田制,租庸調法和府兵制度。吸取隋王朝的敗亡教訓,竭力把賦役剝削控制在法定范圍內,并耐心聽取和接受意見,從諫如流;發展和完善科舉制度,在統治階級中努力做到不計親疏、門第、種族選拔人才;下令編修《氏族志》,以現行官爵高低定門戶等第;削弱門閥制度影響,抵抗少數民族統治者對內地的侵擾。貞觀四年(603年)擊滅東突厥。在蒙古草原設置了行政機構。九年,擊敗西部的吐浴渾。十四年消滅高昌,打通了西域門戶。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使漢藏兩族人民的關系空前密切。晚年,生活走向奢侈,營建日廣,并發動對高麗的戰爭,階級矛盾日有發展。
錢元(887--941年)五代十國進吳國國王。932--941年在位。字明寶。祖籍浙江臨字。少年時作為人質住在宣州,為節度使,后加入戰爭,頗建戰功,作清海軍節度使。襲位后,奢侈營造,甚于其父。天福六年(941年),杭州發生大火災,宮室焚毀殆盡,他遭驚悸而死。一生好儒納文士,有詩千首,其中三百首編為《錦樓集》。
宋孝宗(1127--1194)南宋皇帝,宋太祖七世孫,字元永。紹興三十三年(1160年)為太子曾上書反對和議。1162--1189年在位,即位后,起用張浚等抗戰將領,追復岳飛,并于1163年發動抗金戰爭,旋即戰敗。后來起用秦柃和湯思退等人,簽訂"紹興和議",割讓秦商二州。改稱侄皇帝。以后曾用王淮理財備戰爭。使宋金處于體休戰狀態。1189年退位,當太上皇。
宋恭帝(1271--?)南宋皇帝。1274--1276年在位。四內歲即位,由謝太后主持國政。當時元兵大舉南攻,勢如破竹,導致南宋滅亡。他被俘上都(今內蒙古多倫縣),降封瀛國公。
遼宣宗(971--1031年)遼朝皇帝耶律隆緒。982--1031年在位。喜讀書,能詩文。十二歲即位,數次率軍南下攻宋,又親征高麗。在位期間,曾變更刑法,實行賦稅制,使遼進一步封建化。又通過戰爭,擴大,被稱為遼的全盛時期。
金宣帝(1163--1223年)金朝皇帝完顏。1213--1223年在位。即位后向蒙古求和。從北京遷都河南開封,以避蒙古兵鋒,導致北京城不守。后來,遼東又陷,1217年,遣軍攻宋。1223年病死。
明英宗(1427--1464年)明朝皇帝朱祁鎮。1435--1449年和1457--1464年兩度在位。宣宗長子,出生四月,即立為皇太子,九歲即帝位,建元正統。有大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薄)等輔政,國家尚安定平穩,社會經濟也有發展。然而他年幼嬉戲,寵信宦官王振,命掌司禮監。王振生性狡黠,至皇太后去世及三楊等相繼去世,即擅權跋扈,大臣下獄者不絕,開始衰敗,土地兼并日益嚴重,導致葉宗留、鄧茂七等浙江、福建等地的起義。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喇也寇邊、王振挾帝親征,"土木之變"中被瓦喇俘虜,逾年乃還,尊為上皇,南閑居八年。景泰八年(1457年),乘景帝病重,將軍石亨,宦官曹吉祥等發動政變,擁他復位,史稱"南宮復辟"或"寺門之變"。誅殺功臣于謙及大學士王文,為王振立"旌忠詞",賜祭葬,改元天順,重用復辟功臣石亨、曹吉祥等,未久石亨跋扈,曹吉祥謀反。廟號英宗。
努爾哈赤(1559--1626年)建州女真首領,后金的建立者。愛新覺羅氏。1583--1626年在位。先世出于韓朵里部,幼年家道中衰,流落扶順,萬歷十一年(1583年)被推為首領后,以替父祖報仇為名,起兵攻打建州阿克蘇護河部首領尼堪外蘭。十五年,筑城于費阿拉;二十一年,統一建州各部,并向海西女真、東海女真發展。其間,接受明朝冊封,任建州衛都督僉事,龍虎將軍。三十一年,遷赫圖阿拉(在今遼燈新賓),又命額洋德尼等借用蒙文創滿文。四十三年,確立八旗制度,次年稱汗,建立后金政權。天命三年(1618年)以"七大恨"誓師,公開反明。薩爾滸之役,大獲全勝,逐步占據遼沈。六年,下令實行"計口援田"。推動女真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發展。十年,定都沈陽。次年,圍攻寧遠,因被炮擊傷,死于沈陽云雞堡。廟號清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