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為木,1為陽木,2為陰木
3、4為火,3為陽火,4為陰火
5、6為土,5為陽土,6為陰土
7、8為金,7為陽金,8為陰金
9、10為水,9為陽水,10為陰水
3/8木,2/7火,5/0土,4/9金,1/6水.
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全部,事實上五行的數字本來就不止一種,有很多,因強弱變化而變化。
自古以來,《易經》研究可分為象、數、理三門學問。“象”指表象、卦象。上至天地日月、水火星辰,下至飛禽走獸、人類社會,通通可被陰陽八卦所“象”化。世界的運動規律,被生動地描述成卦象之理。“象”是易學構成的最基礎層面,是“數”與“理”所依賴的基礎。 “數”與“理”則是“象”的應用。“數”指術數,包括占卜等,是易“象”在預測學上的應用。它試圖以象理推演和預知世界,以達到趨吉避兇的目的。“理”指義理,是易“象”在哲理上的應用。它通過易的架構來講道德倫常、品性修養等,以達到升華智慧、完美人生的目的。也可以這么總結:“象”注重自然規律,“理”注重社會規律,“數”注重占卜預言。“象”學本來是三學的基礎,但在孔子后,尤其是經歷了焚書坑儒和王弼掃象的重拳之擊后,已經奄奄一息。清朝康熙在《周易折中》的序中曰:“易學之廣大悉備,秦漢而后無復得其精微矣”。《周易折中》曰:“自孔子既沒,易道失傳,義理既已差訛,圖像尤極渺茫。”這里所說的“圖像”,就是“象”學。“極渺茫”幾字,道出了“象”學的失傳。在“象”學兩千年來精華盡失的同時,“數”與“理”倒是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數”學上發展出了八卦預測學、梅花易數、六壬預測、四柱命理、風水學等應用學科。“理”學則在程頤、朱熹等大學者的努力下,登上了思想的光輝頂峰。“數”學與“理”學雖繁榮一時,但都離不開“象”學的基礎。“象”學的枯萎,架空了這兩門學問,直接影響到它們的長遠發展。試問無源之水和無根之木,又何以有大成就?所以,修補“象”學是當務之急,是弘揚中華文化的必經之路。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北方子之位也,子者,陽之初一,陽數也,故水曰一;
火、南方午之位也,午者,陰之初二,陰數也,故火曰二;
木居東方,東,陽也,三者,奇之數,亦陽也,故木曰三;
金居西方,西,陰也,四者,偶之數,亦陰也,故金曰四;
土應西南長夏,五著,奇之數,亦陽也,故土曰五。
所有的陰陽都是一樣的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是一種思維,古人人為五行是組成世界的五種基本元素,他們相生又相克。
易經是一本書,兩者沒有直接聯系,但易經中的八卦對應有五行關系,也就是說易經這本書中有運用五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