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太歲黏糊糊的嗎,太歲什么味道

    內容導航:
  • 太歲是一種什么物體?有什么作用
  • 太歲到底是什么?有人體器官太歲嗎?
  • 河里面一團白色物體黏糊糊是不是太歲?
  • 野生太歲干了是不是就死了
  • 什么叫太歲?是一種什么動物?
  • 什么是“太歲”?是動物還是植物,還是菌類?
  • Q1:太歲是一種什么物體?有什么作用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太歲”這種不明物體的報道在許多媒體上出現,媒體報道眾說紛紜。對此,本欄目專門進行了一番走訪和調查。
    2004年4月20日,內蒙古巴音淖爾市臨河區農民張永平與妻子在送樹苗的路上撿到一個圓乎乎的不明物體,初看像石頭,用力壓卻軟乎乎的。夫婦倆將它帶回家并洗凈后,這個東西變得柔軟而透明,摸上去黏滑而有彈性。去年下半年的一天,雞把這個東西的皮給掏爛
    了,可它被重新放到水里后,身上的傷痕竟慢慢地消失了。這一變化使夫婦倆覺得這“怪物”應該是活的。直到有一天,一個外鄉人來訪,告訴夫婦倆這個東西叫“太歲”。夫婦倆覺得浸泡“太歲”的水扔掉可惜,決定嘗一嘗。張永平的妻子喝了幾次以后,發現自己一到晚上頭就痛的毛病減輕了。張永平家發現所謂“太歲”和泡“太歲”的水能治病的消息,很快就在當地流傳,很多媒體都進行不同程度的報道。
    2005年7月,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黃亦存、保藏中心主任周宇光和本欄目的記者一同前往臨河對此展開調查。黃亦存、周宇光是中科院微生物所的高級專家,多年的經驗告訴他們,眼前這個不明物體跟生物有很大的差別。經過一年多的浸泡,不明物體已經變得非常柔軟,邊緣部分已變成透明的黏液。周宇光用手觸摸,發現它沒有任何生物應該具備的細胞結構和組織結構。從某些特征上看,很像現代工業中用的一種膠體。
    經對張永平發現不明物體的地點進行實地勘察,專家了解到,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這里曾經進行過石油開采鉆探。張永平撿到不明物體的土堆離當年的石油探井井口不過五六米。專家初步認定所謂的“太歲”是一種打井用的化學材料,并取少量的樣品帶回北京作進一步分析。結果證明,不明物體不是生物,而是石油工業中用的化學物質聚丙酰胺。聚丙酰胺打井時一般用做固井液,溶于水后,可以處于凝膠狀態。據了解,當時進行土地開墾時,首先要將表面的沙土用推土機推掉再種莊稼。可能就是在推沙子的過程中,把當初埋在施工現場的打井口遺留物質推了出來。
    針對最近一段時間,在我國許多地方都發現了類似于所謂“太歲”的現象,調查組也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1992年8月22日,陜西周至縣農民吳鳳蓮和兒子杜戰盟到渭河邊上打撈因山洪暴發而沖入河中的柴火時,從河中撈起一個不明物體。這個物體是圓的,黃黃的好像牛身上的皮。母子倆以為是塊肉,扔在河邊沒拿。過了三四天,吳鳳蓮覺得那個肉團可以埋到地里當肥料,就回去拿,發現這個東西在三伏天里既沒有爛掉也沒有招蚊蟲。搬回來洗凈以后,把它放到一口大鐵鍋里,一個星期以后,這東西竟從20多公斤長到了35公斤。吳鳳蓮認為既然是活肉就應該能吃,割了大約二兩煮煮吃了,粘糊糊的,沒什么味道。
    據吳鳳蓮回憶,在食用了類似“肉團”的不明物體后的幾天時間里,都神清氣爽、渾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勁。而且,三伏天時,放置這個不明物體的屋子里一個蚊子和蒼蠅也沒有。
    吳鳳蓮家發現寶物的消息沒過幾天就傳遍了村,許多村民都來割肉。有個村民切下來100克重的一塊,幾天時間就長了一倍,割下肉的地方沒過幾天便又重新長好。有的人說這就是傳說中的“太歲”,吃了它就可以延年益壽長生不老,也有人說發現它要遭災禍。
    1992年9月,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楊興中受命前往吳鳳蓮家進行科學調查。從表面上看,這個不明物體和動物的肉脂極其相似。通過對帶回樣品鑒定,發現它具有完整的細胞結構。并且有呼吸作用,這說明它是活的。
    楊興中的結論是,這種生物叫做原生質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狀態,它們是由幾十億年前一種原始的鞭毛單細胞生物進化而來。
    將這種不明肉團稱之為“太歲”的,始見于古籍《山海經》。書中將肉團稱為“視肉”,具有“食之盡,尋復更生如故”,“食一片復一片”的特點,也就是說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長。
    2004年6月28日,韓城市農民王建修在黃河灘口挖坑蓄水時,發現了一個很像肉團的神秘物體。王建修把這個無名的肉團放進了水缸,數日后,這個神秘的肉團依然鮮活如新。這時,村里開始流傳著一個壞消息,說王建修撿來的肉團是傳說中的“太歲”之神,驚動了它必將招致害禍。這時,前往韓城旅游的西安市民張安君前去看聞名已久的“太歲”,生活在恐懼中的王建修非常高興,索性將神秘肉團送給了張安君。張安君將其帶回家后,同樣放入水缸中精心護養。一年多,不但鮮活如初,而且水幾個月不換也清澈透明,沒有異味。
    陜西省著名中醫藥專家米家烈曾參與了周至縣不明物體的鑒定,于是張安君找到米家烈。在對不明物體進行現場觀察后,米家烈給出這樣一個說法:肉團就是在我國很多古籍中都有記載的“肉靈芝”。
    2005年7月,本欄目記者邀請周宇光一同來到張安君家中。從它的表面看,很多特征與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描述的“肉靈芝”相接近:物體表面有清晰可見的肌肉組織,符合于“肉芝狀如肉”;肉靈芝“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從王建修曾經用刀子割開的口子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側厚約五厘米的猶如肌肉組織的部分,顏色就像肥肉一樣,里邊中間的肌體組織顏色確實如黑漆一般,它的外觀有著紫金一樣的色澤。用手輕拍,整體感覺到里面是中空的,而整個肌體和外皮又如堅冰一般的結實。
    為了進一步確認肉團是不是一種生物,專家決定帶樣品回北京進行分析和鑒定。由于張安君非常珍愛“肉靈芝”,取的樣品比較少,無法直接進行蛋白質分析,周宇光決定對它進行蛋白質水檢,來分析里頭是否含有氨基酸。為實驗更加準確,周宇光選擇了五種樣品:從西安帶回的肉團樣品,年初在北京發現的“太歲”樣品,內蒙古巴音淖爾“太歲”樣品,跟這些不明物體同時試驗的還有牛奶,七十年代在我國風靡一時的紅茶菌。
    經檢測,三份所謂太歲樣品中,都不包含生物活動所必須的蛋白質成分。據此,專家認為,這三個所謂的太歲,都不是有生命的生物體,它們到底是何種物質,需要進一步分析和測試。
    專家提醒我們,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清楚的事情,需要用科學的態度來對待,不要隨意地相信一些傳說,盲目地去或害怕。弄不清楚的不明物體不要輕易地去食用,對自然界中許多用科學還解釋不清的現象時,不要把相關的傳說無緣加在一起,來構筑一個不沾邊的神話嚇唬我們自己。
    (據《科技博覽》)
    各地太歲形狀各異
    內蒙太歲
    發現時間:1999年
    發現地點: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特點:重4.85公斤,頂部直徑0.25米,分布著放射狀褶皺,高0.12米,攔腰周長0.67米。側面觀察,能夠分辨出一圈一圈的紋理,像是生長年輪。底部直徑近0.19米,灰黑色。除最底部約0.02米厚的地方為紅褐色外,其它地方均為淺黃色,整體韌性很大,掰不動也撕不開,像塊牛皮筋。
    沈陽太歲
    發現時間:2005年
    發現地點:沈陽新城子區清水臺
    特點:黑乎乎、軟綿綿的就像海綿,還有根
    吉林樺甸太歲
    發現時間:2002年5月
    發現地點:吉林樺甸夾皮溝云峰村雙合屯
    特點:重49公斤、長約140厘米,厚15-17厘米,徑寬約47厘米。從外觀上看,呈"八"字形。
    南海"太歲"
    發現時間:2005年7月
    發現地點:廣東南海獅山
    特點:在太陽底下能滲出黏稠的液體,其身上的傷痕也能自己愈合。為淡黃色,上面有黑色斑點,大約有30厘米長、15厘米寬、15厘米高,約2公斤重。
    保定太歲
    發現時間:2003年
    發現地點:保定市曲陽縣
    特點:直徑30厘米,重量超過10公斤,表皮為片狀,里面呈乳白色,似肉質。
    酒泉太歲
    發現時間:2005年7月21日
    發現地點:甘肅酒泉市肅州區雙明村
    特點:高45厘米,重27公斤。色澤鮮艷,呈玉黃色狀態,底部及側面大部分地方堅硬,頂部和側面部分位置柔韌,具有一定的彈性。形似木樁又似石柱,側看能分辨出一圈一圈的紋理,像是生長年輪,被挖去"眼睛"的地方仍留有"眼膜"之類的黑色東西,黑色分泌物沒有任何異味。
    資料
    中國人一般都知道“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這句話,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太歲”是何物。“太歲”到底是什么東西?據專家介紹,太歲是一種黏菌,是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間的一種原質體生物,既有原生物特點,也有真菌特點。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肉芝”,并稱其為“本經上品”。有專家認為,“太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古生物活體標本,是“人類和一切動物的祖先”。
    研究發現,“太歲”生命力極強,具備自身修復能力,體內含有高度抗腐化和提高免疫力的物質。古籍《山海經》稱“太歲”為“視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盡,尋復更生”。
    據史料記載,“太歲”是古人假定的一個天體,和歲星(木星)運動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歲”到了哪個區域,就在相應的方位地下有一塊肉狀的東西,這就是“太歲”的化身,在這個方位動土就會驚動“太歲”。這就是“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的由來。
    在中國民間,“太歲”向來被看作是一種神秘莫測的東西,具有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響人們命運的力量。古書云:“太歲如君,為眾神之首,眾煞之主,有如君臨天下,不可冒犯”。由于“太歲”位高權重,古人對他都非常敬畏,惟恐觸怒了它而于己不利。為避免得罪“太歲”神,在沖犯“太歲”之年必須在新年開春期間拜祭它,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順利、逢兇化吉。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統國后,令山東方士徐福到蓬萊三山尋求的長生不老仙藥就是“太歲”。

    Q2:太歲到底是什么?有人體器官太歲嗎?

    在中國民間,“太歲”向來被人們看作是一種神秘莫測的力量。但作為一種具體的生物,“太歲”是真實存在的。俗稱的“太歲”是介于原生物與真菌之間的細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極強,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黏細菌復合體,它們形態因生長環境而各不相同。
    “在太歲頭上動土”是中國的一句老話,它表明一種文化忌諱。過去人們認為,不信這種忌諱、真的會招致災禍。唐代《酉陽雜俎》一書記載:有個叫王豐的人,“于太歲頭上掘坑,見一肉塊,大如牛,蠕蠕而動,遂填,其肉隨填而長。豐懼,棄之。經宿,長塞于庭。豐兄弟奴婢數日內悉暴卒,唯一女存焉。”《廣異記》中也說:晃良貞不怕鬼怪,每年者要在“太歲”頭上挖土。有一次挖出肉塊,用鞭子打了幾百下,扔到大路上了。當夜有人看見有些神人騎馬坐車來慰問那肉塊,并問:“太歲兄,你為什么受他辱打而不報仇呢?”回答是:那人血氣方剛,我也沒辦法。天明后“太歲”就不見了。
    在中國民間,“太歲”向來被人們看作是一種神秘莫測的力量,一種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響人們命運的力量。它無影無蹤,而又無處不在。其實,“太歲”實際上是古代人假設的一種天體。作為一種具體的生物,“太歲”是真實存在的。在《山海經》、《本草綱目》等古籍中均有詳盡記載,稱其為“肉芫”,“視肉”、“土肉”、“聚肉”、“封”等。在中國神話史書《山海經》中,就有對“肉芫”的記載:“聚肉有眼而無胃,與彼馬勒頗相仿佛,奇在不盡,食人薄味。”晉代著名學者郭璞在注釋《山海經》時,對“視肉”做的解釋是:“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唐代著名學者虞世南的《北堂書抄》中也有一條關于“土肉”的記載,他的史料轉錄于《臨海異物志》,文中說:“土肉,正黑,大如小兒,臂長五寸,中有腹,無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釵股,堪炙食。”
    到了明代,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肉芫”收入“菜”部“芫”類,稱其為“本經上品”,并將芫分為五類,其中對“肉芫”是這樣描述的:“肉芫狀如肉,附于大石,頭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黃者如紫金。”同時,《本草綱目》“芫”類條目中還列舉了幾部以“芫”為主的藥方,說明“芫”類對一些疑難病癥有特殊療效,其共同特點是:“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據吉林大學微生物專家解釋,俗稱的“太歲”是介于原生物與真菌之間的粘細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極強,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細菌復合體。吉林樺甸夾皮溝云峰村雙合屯發現的這塊“太歲”,被保存于紙盒箱中雖已半年有余,依然不腐爛、無蟲蛀、不變質,“太歲”仍鮮活如初,無任何異味。
    “太歲”到底是何物?記者通過查閱古籍文獻了解到,“太歲”是古代傳說中的神名。古籍中的“太歲”就是“視肉”、“肉芫”,與在本市發現的“怪肉”極為相似。在中國神話史書《山海經》中,就有對“肉芫”的記載:“聚肉有眼而無胃,與彼馬勒頗相仿佛,奇在不盡,食人薄味。”晉代著名學者郭璞在注釋《山海經》時,對“視肉”這樣解釋:“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作為一國之君,要永遠統治天下,于是三次東巡去找“長生不老藥”,最后死在途中。現代人都笑他癡:人哪兒有不死的?無論多有錢的富翁也無法長命百歲。
    據記載,秦始皇遍尋不著的“長生不老藥”俗名叫“太歲”,學名叫“肉靈芝”。
    “肉靈芝”該“粘菌復合體”,呈肉狀,分層,表面層乳白色,中層或下層為深色,肉質,表面膠質。在太陽暴曬下不會發臭腐爛,在結冰的水缸中也不回被凍死,生命力極強。
    明代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它稱作“肉芫”,收入“菜”部“芫”類,李時珍證明“芫”類對一些疑難病癥有特殊療效,其共同特點是:“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在海洋生物研究方面有著很深造詣的日本天皇明仁參觀肉靈芝后,稱它為“稀有寶物”。
    太歲為何近期相繼出土
    令人尋味的是,近期,中國居然相繼發現了“太歲”。
    據記載,最早是1992年8月22日,陜西周至縣農民吳鳳蓮和兒子杜戰盟在渭河邊上打撈因山洪暴發而沖入河中的浮柴時在河水中發現。其后2002年5月30日,韓增祿在吉林樺甸夾皮溝云峰村雙合屯山上發現的,其長度約140公分、厚度約15~17多公分、徑寬約47公分,重達49公斤。
    據吳鳳蓮回憶,當時剛搬回家的時候她們秤的重量是20多公斤,一個星期后再秤,發現長到了35公斤。吳鳳蓮拿刀子割開,一看里面,像是白肉,與她的孩子一商量,割了二兩重“肉”,放到爐子上熬,熬了一個多小時就熬化了,像面糊糊是粘稠狀的。
    據吳鳳蓮說,在食用了“肉團”后的幾天時間里,都神清氣爽、渾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勁。而且,在蚊蠅多如牛毛的三伏天,放置這個“肉團”的屋子里一個蚊蠅也沒有。更為奇怪的是這個“肉團”原來割下來幾塊肉的地方沒過幾天便又重新長好。
    據聞,1993年7月中國國家地礦部某鉆井隊在河北省完縣打井,鉆頭打進117米深時,開始往外噴白色軟體碎物,粘紅帶絲,看起來像肉,噴了一個小時,大約有8、90斤,第二天繼續鉆,噴出的全是血液一般的紅水!血水噴了半個小時,鉆井隊惶惶然撤機,白花花的肉和血水散落一地。一些膽大的村民將“肉”撿回家烙餅炒菜,不料味道十分鮮美,吃了以后覺得神清氣爽,還治好了一些村民的病。76歲的劉壽安因摔壞了腿已臥床半年,吃了老伴撿回的半斤“肉”,居然在第三天下床走路了!
    割開的太歲,彈性較強,摸上去很粘,有質感
    遼寧省朝陽市在2001和2002年也發現了“太歲”。2004年4月,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烏蘭圖克鎮紅旗村農民張永平發現另一塊長52公分、寬40公分、厚度20公分,重量達25公斤,呈玉黃色狀態,具有一定的彈性,還不時分泌出帶有絲性的黏物。
    記者見到了該軟物。乍一看,它像一塊灰黃的凝玉,聚結著無盡的神秘。伸手觸摸,滑黏而有彈性。抬起手,黏液拉成了一縷縷細絲,在空氣中飄飛。黏液弄在手上,洗起來滑滑的,一時半會兒洗不掉。洗完雙手皮膚細膩。
    科學無法說清的神奇
    按照科學研究證實,“肉靈芝”的液體中所含有的核酸、蛋白質、酵母菌、霉菌等對人體十分有益。可是現代科學可以把核酸、蛋白質、酵母菌、霉菌合成啊,但絕對和“肉靈芝”不是一回事!
    現在我們才明白秦始皇三次東巡去找的“長生不老藥”真的存在。世界上到底還有多少我們眼睛看到了也無法解釋的神奇呢?

    Q3:河里面一團白色物體黏糊糊是不是太歲?

    呵呀--你們的小日子過得不錯啊,哈哈哈--是不是錢多了燒滴?
    從你們的八字上看,有能力的兔太太以她的高明的社交才干和精明的理財手段,成功地成為了同樣能力非凡的龍丈夫的得力助手和賢內助,也就是說,你們今天的成就,是你們倆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是缺一不可的,千萬不要為誰的功勞大小、誰的辦法高明或是誰的手段合理而爭吵,這樣影響發財哈。
    普通算命先生看到你們倆的八字,大都會偏執地認為什么子卯相刑、什么卯酉相沖這一類的格式,而忘卻了需要綜合分析這一重點法則,所以才說你們是斷頭婚之類的渾話,別信他的!!
    其實你們的婚姻應該算是很幸福的,只是兩人的性格不同而已,丈夫的性格是過于自負高傲,不平易近人,對世故很生疏,這有點讓太太難以接受。而太太的性格則有點矯柔造作,依附世情,這點丈夫又看不慣。呵呵,這也許就是你們吵架的原因。
    其實沒必要,這種差距也是一種互補,是你們共同致富所必須的,呵呵,沒事吵兩句,生活多樂趣---哈哈哈。

    Q4:野生太歲干了是不是就死了

    太歲會逐漸變干,但是依然存活。

    太歲,又稱肉靈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肉芝狀如肉。附于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并把它收入“菜”部“芝”類,可食用、入藥。

    基本信息

    太歲又稱“肉靈芝”,生長于地下而是由粘菌、細菌和真菌三類菌構成的一種稀有的聚合體,而關于“太歲”的存在、作用和藥效,在生物學界始終有爭議。

    太歲是西海岸紅石崖街道一名姓郭的老人因為種植的棗樹得了怪病,只能砍掉重栽。老人聯系了挖掘機清理棗樹,沒想到從一個樹根坑里發現了一個“大白球”。老人和挖掘機司機上前查看,只見“白球”長了兩個圓形的頭,摸上去就像是煮熟的牛皮筋一樣有彈性,沾到手上的東西有一種黏糊糊的感覺。

    70多歲的老人從未見過這樣的“怪物”,就給在外地工作的女兒打電話,女兒懷疑是挖到了傳說中的“太歲”,于是委托在浙江中醫藥大學工作的朋友丁志山教授鑒定。經鑒定,確認“大白球”是俗稱“太歲”的肉靈芝。

    Q5:什么叫太歲?是一種什么動物?

    中國人一般都知道“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這句話,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太歲”是何物。“太歲”到底是什么東西?據專家介紹,太歲是一種黏菌,是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間的一種原質體生物,既有原生物特點,也有真菌特點。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肉芝”,并稱其為“本經上品”。有專家認為,“太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古生物活體標本,是“人類和一切動物的祖先”。
    研究發現,“太歲”生命力極強,具備自身修復能力,體內含有高度抗腐化和提高免疫力的物質。古籍《山海經》稱“太歲”為“視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盡,尋復更生”。
    據史料記載,“太歲”是古人假定的一個天體,和歲星(木星)運動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歲”到了哪個區域,就在相應的方位地下有一塊肉狀的東西,這就是“太歲”的化身,在這個方位動土就會驚動“太歲”。這就是“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的由來。
    在中國民間,“太歲”向來被看作是一種神秘莫測的東西,具有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響人們命運的力量。古書云:“太歲如君,為眾神之首,眾煞之主,有如君臨天下,不可冒犯”。由于“太歲”位高權重,古人對他都非常敬畏,惟恐觸怒了它而于己不利。為避免得罪“太歲”神,在沖犯“太歲”之年必須在新年開春期間拜祭它,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順利、逢兇化吉。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統國后,令山東方士徐福到蓬萊三山尋求的長生不老仙藥就是“太歲”。

    Q6:什么是“太歲”?是動物還是植物,還是菌類?

    菌類

    展開全文
    上一篇:上一篇:屬相和住幾樓有關系嗎
    下一篇:下一篇:12星座的裙子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