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五龍宮收門票的。
五龍宮地處國家AAAAA旅游區千山風景區內,其位居千山九宮之首,宮周圍有五嶺,恰似五龍圍繞,因取名五龍捧圣之意,故取名為五龍宮。著名的老君殿有老君一氣化三清、九九八十一修煉成仙的壁畫,成為人們向往的神仙修煉的洞天福地。
主要景點
五龍宮院內有一大香爐,乃墨玉石料精雕而成,不但耐高溫,敵嚴寒,聲響悅耳,更可貴的是,發出聲音,與金屬無別,堪稱一絕。
在五龍宮附近,在一巨石,長十米,前高后低半掩地下,形如飽餐后正在反芻的一頭臥牛,故謂之「臥牛石」。
臥牛右側緊貼「牛腹」處,有一口井,呈半月形,名曰「月牙井」,深十余米,水味甘美,為千山之冠。相傳唐太宗李世民與薛仁貴大將軍經此,飲水引出一條金色大鯉魚,薛仁貴捉魚,魚急撞樹,樹裂夾魚,形成了鯉魚穿樹的奇觀。清朝嘉慶十一年(1 8 0 6年),五龍宮道士將其修鑿成半圓形狀如月牙,故名月牙井。
千山 五龍宮
千山五龍宮供奉的龍神的話主要是東海龍王和西海龍王這兩個龍神或者是傳說中的神圣聚攏
不可拜偶像,拜偶像是受咒詛的,是在拜鬼
道教的不叫廟吧,弓長嶺有道觀,去看看吧,具體位置我還真不知道~!
福壽宮坐落于遼源市 龍首山南麓,是東北最大的道觀之一,被譽為"華夏玄門第一樓"的遼源魁星樓便矗立于此。道教在遼源市有著悠久的歷史。遠在城市建制之前,清光緒19年(1893年)就有道教宮觀建筑的記載。
清光緒30年(1904年)至1913年間,龍山遼水之間就有大小宮觀7座。而尤以福壽宮最為宏偉、最具規模。
福壽宮始建于清光緒23年(1897年),開山祖師為道教金山派大師王坐全道長。選址于龍首山南麓,背依龍山之首,青山蒼翠,腳下東遼河蜿蜒東來,碧水西流。
山水俱佳,鐘靈毓秀。經過王坐全等數位祖師50多年的修筑、擴建,至遼源解放前夕,已建成依山而上五層大殿組成的傳統宮殿建筑群。
建筑結構:
第一層為山門,建有馬殿。青石臺基,“福壽宮”匾額高懸。殿內有彩塑紅白二馬,經左右青龍白虎兩個配門踏甬道進入二層大殿。左右鐘鼓二樓。正殿關岳殿,正中關公神像,前供岳飛神位。殿內東為龍王神像,西為財神。
東配殿為兩仙堂,內供紀仙、柳仙。大殿東西各有配房五間,東為講經堂,西為大仙堂。第三層為三座大殿。中為碧霞宮,東殿為呂祖殿,西殿為大仙堂。第四層東西二大殿,東殿為三宮殿,西殿為娘娘殿。最頂一層為三清殿,供奉三清教祖。
福壽宮神像百尊,樓臺殿閣,房屋百余間,青磚青瓦,古色古香,雕梁畫棟,飛檐凌空,紅漆門柱,綠樹掩映,高雅清幽。宮內藏有大量道教經典、道教樂章、樂器和道教法器、祭器。有道士50余人。每有廟會,萬人空巷,香火鼎盛,盛況空前。為東北著名道教洞天之一。
參考資料:百度百度-遼源市福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