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有哪些寺廟廣州人最熟悉的寺廟是華林寺、光孝寺、六榕寺、三元宮、廟、懷圣寺和菠蘿廟(南海神廟)。其中懷圣廟是伊斯蘭教的廟堂。
其中光孝、六榕、華林、海幢四寺稱為廣州佛教四大叢林。
1、三元宮
坐落于應元路越秀山的南麓,是廣州市現存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筑。三元宮為東晉南海太守鮑靚創建。初名越崗院,唐稱悟性寺,明代重修時改名為三元宮。
相傳為東晉南海太守鮑靚(又名玄)為煉丹而建,初名越崗院.鮑靚之女的姑,善長醫藥,與晉代著名醫藥家葛洪結為夫妻,在此居住10年之久,“藉井泉及紅艾為醫方,活人無算”,逝世后人們在此設的姑殿以紀念。越崗院自東晉建后,幾經荒廢,于明萬歷及崇禎時重修,始用三元宮之名(一說清順治年間改建為三元宮)。三元,即道家對天宮、地宮、水宮的總稱,傳能赦罪解厄,帶來福壽.
2、光孝寺 光孝寺位于廣州人民公園之北,占地三萬平方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廣州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一說,此話雖未必正確,但該寺是廣東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該寺始建于三國,寺名屢變,至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而定今名。唐代儀鳳元年(676)高僧慧能在寺中戒壇前菩提樹下受戒,開辟佛教南宗,被稱為“禪宗六祖”,為該寺增添了不朽的光彩。此后殿宇日多,對中國佛教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3、六榕寺 六榕寺花塔在朝陽北路,廣州著名的佛教古寺。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廣州著名的古跡之一。
公元537年,南朝梁武帝蕭衍(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信佛君主)的母舅曇裕法師從柬埔寨求得舍利(佛骨)來到廣州。廣州刺史蕭裕為了迎接這一佛教之寶,特地在這里創造“寶莊嚴寺”。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重修時,該寺僧人供奉佛教禪宗六祖慧能,以修凈業,遂改名為凈慧寺。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于宋元符三年(1100年)路經廣州時到此游覽,看見寺內有古榕樹六棵,便題書“六榕”二字。明代稱六榕寺,并沿襲至今。
花塔在六榕寺內,原名寶莊嚴寺舍利塔。該塔是與六榕寺同時興建的,但原塔已于公元十世紀時被火焚毀。1931年重修時在內部用鋼筋水泥加固。現塔高57米,八角九級,里面十七層,沿梯級登至塔頂,可俯瞰全市景色。塔的外形華麗壯觀,檐角都懸掛吊鐘,整個塔好像是花朵疊成的一根花柱,塔頂好似長在最高一朵花上的花蕊心。所以人們一般叫它為“花塔”。
4、華林寺 位于廣州西關下九路北側西來正街一帶。隋代以前此地為珠江岸。
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天全國(即古印度)高僧菩提達摩東渡來到中國傳教。他首先在今西來初地處登岸,并在登陸處建西來庵。后世信徒尊奉達摩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始祖,因而稱其當年登陸地為西來初地。 華林寺是佛教寺院,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隋、唐、宋、元、明諸代,傳燈不絕。
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首建大雄寶殿,次建樓閣堂龐察室,改西來庵為華林寺,成為廣州佛教四大叢林之一。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該寺住持抵園和尚奉詔始建寬31米、深44米、總面積為1364平方米的五百羅漢堂,除供奉三寶佛外,還陳列著神態各異的泥塑五百羅漢像。另有一尊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木雕像,該木雕像現存威尼斯科雷爾博物館。羅漢堂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5、海幢寺 位於廣州市同福中路337號,始建於明末清初,迄今有三百多年歷史,是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以寺貌莊嚴、殿宇雄偉、凈域宏敞、佛緣鼎盛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廣府五大叢林之一。
該寺相傳南漢時代是“千秋寺”。後年久荒廢,變為居民叢冢。明朝末年,為富紳郭龍岳的圓地。僧人光牟、月池師徒向郭募得此地建佛堂,依佛經海幢比丘潛心修習般若波羅密經成佛之意,取名“海幢寺”。
海幢寺歷史悠久,林木參天,濃蔭覆地,環境幽雅,景色宜人。“海幢春色”為昔日膾炙人口的羊城八景之一。名勝古跡和珍貴文物有海幢論鷹爪、十六羅漢、四大金剛、三須觀音、猛虎回頭石、海幢宮瓦、澹歸碗、幽冥鐘、星巖石塔等一大批,豐富多彩。加上天然和尚等高僧著述頗豐,又延師授徒以詩學,故詩僧特多,有“天然門下,詩僧六十”之美譽。因此,歷史上海幢寺不僅是弘法修禪的場所,也是名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地方。
6、仁威廟
坐落于龍津西路廟前街,舊泮塘鄉內。該廟始建于宋皇?v四年(1052年)。自宋以來,歷代鄉民皆"率其私錢"修葺或重建。清乾隆年間重修前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進房舍。后兩進和東序則是乾隆年間增建的。仁威廟是一座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廟。現主體建筑略呈梯形,占地2200平方米,坐北朝南。仁威廟內的木雕十分精致,頭門均做成木雕的工藝構件,雕刻吉祥紋飾,遍施金彩。而頂部為五山風火山墻。正脊是石灣文如塑造的陶塑人物瓦脊,上有"同治丁卯"字樣。仁威廟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其木雕、石雕、磚雕各具特色,陶塑、灰塑工細勁秀,給人們留下深刻而強烈的印象。
7、南海神廟 又稱波羅廟,位于黃埔南崗鎮廟頭村。南海神廟是古代帝皇祭海的場所,創建于隋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自隋唐以來,歷代皇帝都派官員到廟中舉行祭典,留下不少珍貴的碑刻,有“南方碑林”之稱。南海神廟又是中國古代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史跡,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廟內現存文物眾多,廣州市古樹名木的第1至第8號均在神廟內 ,如位于廟西的一棵皂莢樹已有390年歷史,其它幾株木棉、海紅豆等樹齡均在200年以上。廟西章丘崗上有“浴日亭”,宋元時羊城八景之一“扶胥浴日”即指此處,亭內立有蘇東坡詩碑。南海神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每年農歷二月的“波羅誕”廟會是廣州地區最大的民間廟會之一。
8、祠
廣州祠始建于清代己亥年(1899),1910年代遭受戰亂破壞,但從遺跡可見,如石刻對聯、浮雕石柱、匾額、門飾、石獅等,裝飾以精致雕刻。
1915年主持人梁仁庵道長攜的畫像、靈簽和藥簽到,于1921年建成祠,因而深受海內外華人信仰和祀奉。
廣州祠于1997年11月9日由廣州嘉游旅游景區開發有限公司投資正式動土復建,并于1999年2月6日開放給公眾參觀。至今已接待超過數百萬人次。祠內存有原祠珍貴的文物,另設有主殿、 觀音殿、呂祖殿、孔圣堂、財神殿、關帝殿、斗姥殿、陳列區、嶺南式園林花圃、億年奇石、素菜館及商場和廣場等設施提供游客用膳、購物和休憩。
9、番禺南沙天后宮
南沙天后宮緊臨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坐落于大角山東南麓,依山傍水,其建筑依山勢層疊而上,殿宇輝煌,樓閣雄偉,在天后廣場正中就是石雕天后圣像,是為紀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建筑特點是集北京故宮的風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氣勢于一體,其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建筑之最,被譽為“天下天后第一宮”,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天后宮占地278畝,投資近5000萬元。
天后圣像高達 14.5 米 ,屹立在占地 1.5 公頃 的天后宮廣場上。整座天后宮四周綠樹婆娑,殿中香煙裊裊,置身其間令人頓生超凡脫俗的感覺。
另外還有北京路的大佛寺,白云山的能仁寺,惠福西路五仙觀,海珠區五鳳村漱珠崗上的純陽觀,等等。。
廣州芳村祠現肘,目前沒有開放,也是因為疫情影響吧!
1. 去廟拜神要預備d乜?
祠現主張文明進香, 現已不建議善信買大香及燒寶,只要誠心便可,你可以到廟旁的私人香店買小束香便可,余下的可留給其他人用 或 你唔想買的亦可到麟閣旁的取香處取三枝香,再到大殿參拜。
2. 去到拜神d程序系點?
現祠進行擴建及維修工程,要先在殿外上香、再進殿內跪拜及求簽,進殿后可免費借用簽筒,再找一冇人的跪墊,誠心眼看大仙,講出自己的資料及所求的事,例如「信男/女xxx,住系xxxxxxx,今日因xxxxxxxxxx 求簽,求大仙有靈,比個指引我」
其實求簽并不是一個占卜,系你有一些事情你系決擇唔到,你先去問大仙,例如: 你問學業,有2間學校比你揀,入邊間好? 又或者有機會去外國留學,決定唔到去唔去好,就問大仙,等佢比個指引你,而唔系問一d毋寧兩可的事情。至於你問人緣,其實系唔系指桃花/姻緣? 如果你問姻緣就可以問下大仙自己的姻緣到未~~~
3. 我聽人講如果愿望達成要酬神(還神).咁要預備d咩?點還?如果愿望無達成系咪唔使還?...(詳盡)
其實你系誠心的,就應該年尾酬神,而唔系有事就搵大仙,冇事就唔理~~~ 至於還神都系講心,唔一定要買燒肉雞,清香一炷就可以。
上香不設跪拜
每年農歷年三十晚,都會有大批善信涌到祠祈福,人人爭上頭炷香,迫爆祠,警方預計今年會有60萬名善信往祠上頭炷香,但由於祠的大殿現正進行擴建工程,嗇色園相信今年善信輪候時間會比較長,為免人多擠擁易生意外,嗇色園將限制善信帶入祠內的香燭和祭品。
每年新春期間都有數以十萬計的善信到祠參拜,今年祠內正進行大殿擴建工程,參拜范圍大幅縮減四成,部分地方暫停開放,祠內同一時間可容納的人數由以往10,000人,減至6,000人。
祠嗇色園預料,年三十晚前往上頭炷香的人數會有30,000人,當晚大祠晚上9時開始開放。區助理指揮官張炎奎警司表示,受工程影響,求簽和參拜的人士都可能要輪候較長時間。
張炎奎又表示,警方在年三十晚會派出150名警員維持秩序,并於祠宇廣場加設七行鐵馬,如果人數太多,龍翔道至祠至新光中心一段來回行人路亦會劃成等候區,可以容納 16,000名市民排隊入祠。
今年首設網上祈福
嗇色園為方便善信在農歷年期間到祠參拜,除了會在年三十晚通宵開放外,初一至十五,亦會由早上7時開放至傍晚6時30分。警方預計,今年將有60萬人次到祠參拜,為顧及公眾安全,該園將於新春佳期采取特別措施,期間因應訪園人數而實施人潮管制及單向式參神路線(經盂香亭,到三圣堂,再到麟閣,前往臨時大殿),善信可能需花更長時間輪候。
嗇色園副主席黃錦財表示,由於祠內范圍縮減,加上預計人流多,祠方提醒善信切勿攜帶元寶蠟燭、生油及大型香枝進入祠,亦請勿燃點大束香枝。他建議以每一家庭為單位,只燃點九支線香於祠內三個上香點敬奉,支持環境保護,維持道場莊嚴。此外,祠內將不設跪拜及供品擺放區,一些大型供品,如燒豬,將可能被拒攜進祠內。
黃錦財又指,今年嗇色園首次網上祈福,未能親身上頭炷香的善信,可以在網上寫上意愿,道長會代為祈求,并強調誠意不減,他希望這可以紓緩年三十晚的人流。
不是,要收錢的,坐地鐵轉一號線地鐵芳村站出走過去
沒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用紅線佩戴於頸或手腕就可以。一年后就丟了就可以。
根據金華府志記載,東晉人黃初平,浙江金華蘭溪人,十五歲上山牧羊時遇道士葛洪,葛洪見初平有異相,遂引至金華赤松山修煉四十年,因此以“赤松子”為別號。,生于公元328年,擅長煉丹和醫術,贈醫施藥、普濟勸善。 是道教人物。
在下認為符咒是違背佛陀本意的,因此護身符之類,最好選個日子,然后火化掉。 記得以前有老一輩的廟祝說過,護身符需要放在神桌上3日,然后再火化掉。
宗教大融合性非佛陀所提出,而是近代由凈空老法師所提出。 而之前在清朝末期,民國初年的時候,也有所謂的大融合性宗教,但都被列為邪教,如一貫道。 因此此說法不能為佛教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