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緣說的是寶釵與寶玉,因為寶釵有金鎖,寶玉有通靈寶玉。木玉良緣說的是黛玉與寶玉,木玉良緣應該就是原著里的“木石前盟”,說的是前世身為絳珠草黛玉要以一世的淚水來報答前世照顧她的神瑛侍者寶玉。意思就是 不要寶姐姐 偏愛林妹妹。
他是寶玉,石.黛玉是絳玉草,木
木石前盟
黛玉前世是絳珠草,寶玉是神瑛侍者,照顧絳珠草,神瑛侍者因凡心偶動下凡歷劫,絳珠草愿隨他下凡,以一世淚水償還。而五色補天石因緣際會,隨了神瑛侍者轉世(也就是寶玉出生時所帶的那塊),見證了這一段纏綿之事,故成了紅樓夢。故木石前盟,指的是絳珠草要以一世淚水還恩。
金玉良緣
《紅樓夢》中所說的"金玉良緣"的象征是薛寶釵的“金鎖”和賈寶玉的“通靈寶玉”。用來借指姻緣前世注定的說法。現在的“金玉良緣”作為成語應用。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緣。后泛指美好的姻緣。
玉釵姻緣寶玉、寶釵之間的所謂“金玉良姻”,卻是癩僧、跛道專門為賈寶玉量身定制的姻緣,在書中正代表了作者所要肯定、所要宣揚的“出世”精神!而在這個方面,非常明顯的一個例證,就是書中癩僧、跛道對待釵、黛二人的態度的截然不同。按小說交代,釵、黛小時候均得過“無名之癥”,任憑吃遍凡間的醫藥,均毫無效驗。此時,又都有一癩頭和尚出現,主動地要為她們療此奇怪之病。然而,同樣是這個癩頭和尚,他為寶釵、黛玉開出治療方案,卻大不相同:對黛玉,他要求化她出家,并提出警告說:“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后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見第3回)——明顯表現出對黛玉未來情感與姻緣的一種強烈的不信任感。這樣的治療方案,自然為黛玉一家所拒絕。而且,癩僧的話,也被看成了所謂“瘋瘋癲癲”的“不經之談”。對寶釵,癩頭和尚卻完全沒有提出這么苛刻的出家或“禁錮”要求,相反,他倒是主動地為寶釵未來的婚姻,指明了對象:他不僅送予寶釵實實在在的海上仙方——冷香丸,還為寶釵提供了所謂八字吉讖,要她“必須鏨在金器上”(見第8回),并強調說“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見第28回)。——又分明表露出對寶釵未來情感與姻緣的一種熱烈的期許。而事實上,寶釵一家也幾乎完全接受了這個和尚的忠告。我們看到,寶釵一直服用冷香丸,佩帶鏨有八字吉讖的金鎖,直到她進入大觀園之后!——一個是必須從小化她出家,或者外姓親友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否則,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一個卻是“先天壯,不相干”(第7回,癩頭和尚語),不僅不需要回避外姓親友,那癩頭和尚還主動地在她的外姓親友中,為她指定了將來婚嫁的對象。釵、黛的病,以及癩僧對她們的態度,竟是這樣全然相反。 (黛玉為以眼淚還盡前緣,僧道二人阻止之,亦為常理。豈可妄以為作者之意?僧道二人所訂者,不過安家保命之法,作者之意說,或有之而已,死人不可求問。后人自取其意罷了)木石前盟那么,所謂的“木石前盟”與所謂的“金玉良姻”,曹雪芹的“傾向性”究竟如何?到底哪一個是作者所要深切痛悔的,哪一個才是作者所要真心認同的?我想,即使是那些感覺比較遲鈍的讀者,也不難從中看出些門道來了。而說到作者的“傾向性”問題,過去,那些擁林派論者往往是喜歡抓住第36回,寶玉夢中的一句喊罵(即所謂“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來大談而特談的。他們很希望以此來論證作者的“傾向性”在于“擁林”,即所謂“內木石而外金玉”是也。然而,如果真要仔細地推敲下去,以上這種所謂的“論證”,卻不免會適得其反。其舉出的這一個論據,恐怕倒恰恰證明了作者的“傾向性”,并不在于“擁林”,而在于“擁釵”,即所謂“內金玉而外木石”是也!或者說,作者對黛玉及其“木石前盟”的態度乃是似揚而實抑,對寶釵及其“金玉良姻”的態度乃是似抑而實揚!首先,所謂“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可“和尚道士”又究竟是什么人呢?他們不正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嗎?小說第3回,黛玉說癩頭和尚是“瘋瘋癲癲,說了這些不經之談”,而脂硯齋卻立即針對這“瘋瘋癲癲”、“不經之談”八字,批云:“是作書者自注!”(甲戌本第3側批)試想,這“和尚道士”若不是曹雪芹自己的精神化身,他們那些“瘋瘋癲癲”,專講“不經之談”的言行,又何以會是“作書者自注”呢?而更進一步,這癩頭和尚的“瘋瘋癲癲”、“不經之談”,既然是“作書者自注”,那“和尚道士的話”,又究竟信得信不得呢?我們看到,在小說中被稱為“和尚道士”的那一僧一道,正是聯結書中前世與今生,幻境與現實的最為重要的一個紐帶。 (僧道所論者,乃是居家處世之法,寶玉之言確是人物心中直言。不論作者之意如何,寶玉之意已明。更何況借僧道之言舉證作者心意為擁釵,不過是牽強附會而已)
因為賈府看重的是薛寶釵的個人能力和社會關系。
“金玉良緣”指賈寶玉和薛寶釵,“木石前盟”指賈寶玉和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