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吉兇悔吝后面,元亨利貞吉兇悔吝

    內容導航:
  • 吉兇悔吝語出何處?
  • 關于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 本人有問題 請高手進來看~在線等
  •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 求解釋
  • 求【吉兇吝悔,可不敗矣】的注釋和出處
  • 急求原版易經下載,要文言文的,不要白話文的!
  • 周易拿什么算卦,那東西有賣嗎?看面象之說又看哪本比較好?
  • Q1:吉兇悔吝語出何處?

    語出《易經系辭上傳》
    第二章
    圣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悔吝者,憂郁之象也”。悔,后悔;吝,心上有事放不下,有包袱,進而舉棋不定等等,從而呈現憂虞之象。這些象都可以在六爻的關系中表現出來,得位、居中,就吉;不得位,就可能有憂虞之象;又不得位,又不居中,且其中陰陽組合又有諸多麻煩,那就可能呈兇象。
    要視情況而定,不同的情景兩個字的輕重不同,比如求財就是悔輕吝重,求官則相反。

    Q2:關于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 本人有問題 請高手進來看~在線等

    1 D
    獨語體是魯迅先生在《野草》中開創的一種散文詩形式。a錯
    浮躁凌厲是周作人散文兩種風格之一,另一種是平和沖淡。b錯
    林語堂是積極提倡幽默被稱作幽默大師的作家,c一定錯了。
    2 C
    答案中的四位都對郭沫若有深刻影響,但就泛神論來講,是來自斯賓諾莎的影響。
    3 C
    不確定哦,只知道D錯的,因為廢名作品多晦澀難懂。學他的散文和小說比較多,詩不怎么了解哇。。
    4 B
    野草 是獨語體 的代表,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他的野草是寫給自己的。里面意象繁多,不好理解是真的。朝花夕拾 是閑話風的代表。
    5 D
    郭沫若留學日本,與郁達夫等在東京組建創造社。
    6 A
    我只看過那篇關于冰火的文章,所以選了火,呵呵。
    7 B
    出自魯迅《我和<語絲>的始終》
    8 B
    9 ? 這個不知道。。。
    10 C
    駱駝草 是京派 的刊物,魯迅 茅盾都是左翼文學大家。錢鐘書則是國統區作家。在上海一帶。
    11 B 不確定。
    12 C
    五四時期,典型的特點是狂飆突進的精神。具有理論先行創作滯后的特點。
    作品除去魯迅先生等的少數達到較高文學水平的作品外,其他創作一般都因著作者激昂的時代情懷鼓舞震撼著讀者。整體水平不是很高,但卻是時代感召下精神解放的象征。
    13 B
    14 B
    雖然對 燈 這首詩沒有印象,但是ACD這種類型的否定,應該不是選項。唔唔。
    15 D
    16 A 超級 不確定。。呵呵。。
    17 C
    18 A 在一本書的注腳查到的。。
    19 C
    林語堂 是除魯迅 周作人外 語絲 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20 A
    21 C 這個 極不確定
    22 A
    23 A 嘗試集 是胡適的。星空 是中期作品,棠棣之花 總覺得好像是戲劇呢。。呵呵。。
    能力有限,希望有幫助~~加油~~

    Q3:“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 求解釋

    6,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系辭傳》)
    相得則吉,不相得則兇的“情”當然是情感之情。韓康伯云:“近,況比爻也。《易》之情剛柔相摩,變動相逼者也。近而不相得,必有乖違之患也。或有相違而無患者,得其應也。相須而偕兇,乖于時也,隨事以考之,義可見矣。”[17] 韓氏的詮釋相當深刻,把陰陽、剛柔、仁義與“時”的摩蕩中,“情”的相違、相須而導致的吉兇悔吝說得很有生活的厚重感。近而不相得,故兇。為什么不說“遠而不相得”呢?因為只有“近”,情感才會產生真正感應的作用,喜怒哀樂,才會引起應有的反應。陰與陽、剛與柔,都只有在一個能夠引起彼此排斥或吸引的范圍之內,才會相推、相蕩,這與情感的感應形式是完全一樣的。
    將“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之“情”解釋為情感的另一個重要佐證,就是在這個表述的后面,《系辭傳》緊接著就寫道:“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金景芳先生針對這幾句話說:“這段話與《周易》沒有絲毫關系。總的來看,這一章語無倫次,雜亂無章,肯定不是孔子做的。”[18] 金老的這幾句話說得過頭了一點,筆者認為值得商榷。第一,這段文字也見于馬王堆漢墓帛書之《系辭傳》,說明這幾句話已經由來已久,屬于先秦文字的可能性很大。第二,我們說《易傳》傳承了孔子的思想,但是并不是說就一定是孔子親筆所作,二者的區別是相當大的;孔子的后學良莠不齊是難免的,即便是寫得差一點,難道就不是孔子的后學?尤其是,難道就不是傳承孔子的學問?第三,這幾句話實際上是圍繞著“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而發的,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兇、害、悔、吝”,另一方面也是總結相得與不相得之情有哪一些表現的方式,與“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乾·文言》)、“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系辭傳》)的思想理路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說,“辭”是人的性情的直接表現,在它的慚、枝、寡、多、游、屈的背后,隱藏著各種各樣的情緒與動機,所以,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
    愛惡相攻
    “變動以利言,吉兇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兇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
    人類為什么會信仰宗教?為什么要卜卦去求不可知的一面?為什么八卦每一卦都談變動?這都是就人類自身利害與需為有關者而講的,也就是“變動以利言”。而吉兇呢?則是根據人類心理的需為而定。同是一卦,在你看起來是大吉,在我看起來說不定是大兇;在別人看起來是大兇的,在我用起來說不定卻是大吉的。所以說吉兇是因個人的需要而定,人們對變動的看法是著眼于利害關系的,“吉兇以情遷”,是看個人心理情緒的需要來講的。
    《易經》最后還是回到人文文化上來。什么情況才叫吉與兇呢?“愛惡相攻而吉兇生”。你不喜歡,給我好了,對你是大兇,因為你不喜歡嘛!你厭惡它,而我喜歡它,我們兩個愛惡相反,愛惡因矛盾而相攻,古兇由愛惡心理而來。孔子研究《易經》到這里,所得的結論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吉兇,沒有絕對的善惡,沒有絕對的是非,也沒有絕對的好壞……一切都是跟著人義文化,跟著人們的需要來的。所以“愛惡相攻而吉兇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肚子餓的時候面包擺在面前就很喜歡,不餓的時候擺在面前便很討厭;需要的時候,一伸手就拿得到就很高興,需為而得不到會很痛苦,所以“遠近相取而悔吝生”。其道理就是如此。
    “情偽相感而利害生”,“情”就是真實的,“偽”是虛情假意的。一個人不要只聽一句話“我愛你”便高興起來,有時候這句話是真的,有時候是假的。“情偽”互相有感應,其實都不能騙人,也騙不廠人的。“情偽”互相感應而發生利害關系,這是孔子研究《易經》的最后的報告,非常重為。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
    我們研究《易經》以后,了解了人情世故,《易經》所謂的人生,“近而不相得則兇”。譬如夫婦兩人剛結婚好得不得了,那當然是大吉大利了,最怕是“近而不相得”,那便是兇了。所以我也經常告訴大家,打垮自己的人,不是敵人而是你自己或最親近的人。如果“近而不相得”,就是說越親近越不能合作,這是最壞的最危險的。因而變成大害,即使不至于大害,但至少也是悔吝,那就很糟糕了。這些都為注意。

    Q4:求【吉兇吝悔,可不敗矣】的注釋和出處

    周易是群經之首,是中國正統學術文化的源頭;同時周易也是卜筮之書,是中國正宗神秘的占卜巫術文化或謂之預測文化的集大成者。由于周易兼具學術與神秘的雙重屬性,可謂功用非凡,因而自古以來學易、研易、解易、用易者甚眾。不過易經的思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蔚然可觀,加之言辭古奧,命意神秘,因而想要理解易經真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過,話又說回來,周易也未必如想象的那么難學。簡單地講,周易的思想可以用吉兇悔吝四個字來概括。
    什么是吉?吉就是利人利己,相得益彰。順天命——順應自然規律,應人心——符合人民意愿,因而處處順利,可以成功業、致吉祥。
    什么是兇?吉就是損人損己,相互剝奪。逆天命——違反自然規律,拂人心——不符合人民意愿,因而處處碰壁,可以毀基業、致兇險。
    什么是悔?悔就是后悔的意思。俗話常說“天下沒有賣后悔藥的地方。”這樣的說法對不對呢?站在周易的角度,這樣的觀點是不對的,因為周易是主張后悔的。后悔就意味著自我反省與調整,因而也就可以回歸中道正途,于是就可以獲得吉祥了。乾卦之“上九:亢龍有悔。”至于“用九:見群龍無首,吉。”這便是由悔而獲吉的例子呢。
    什么是吝?吝就是吝嗇、小氣的意思。周易中所謂的吝,不單單是指一種財務上的過度緊縮,更是指一種心胸氣度上的狹隘、驕傲與封閉,尤其是聽不進他人正確的意見。因而一個吝字,常常讓人漸漸偏離正軌,以至于步入險途了。《論語?6?1泰伯》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按照周易之內在的邏輯結構,悔吝和吉兇是一對因果關系,由悔而能生吉,由吝而能致兇。其實如果我們進一步濃縮了來講,周易的主旨就是一個悔字。 語出《易經系辭上傳》 第二章 圣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悔吝者,憂郁之象也”。悔,后悔;吝,心上有事放不下,有包袱,進而舉棋不定等等,從而呈現憂虞之象。這些象都可以在六爻的關系中表現出來,得位、居中,就吉;不得位,就可能有憂虞之象;又不得位,又不居中,且其中陰陽組合又有諸多麻煩,那就可能呈兇象。 要視情況而定,不同的情景兩個字的輕重不同,比如求財就是悔輕吝重,求官則相反。

    Q5:急求原版易經下載,要文言文的,不要白話文的!

    彖傳 上
    01 乾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乾·彖傳〕 02 坤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 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 ,應地無疆。〔坤·彖傳〕 03 屯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彖傳 〕 04 蒙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 ,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圣功也。〔彖傳〕 05 需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彖傳〕 06 訟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兇,訟不可成也。 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彖傳〕 07 師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 吉又何咎矣!〔彖傳〕 08 比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后 夫兇,其道窮也。〔彖傳〕 09 小畜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 郊,施未行也。〔彖傳〕 10 履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彖傳〕 11 泰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 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彖傳〕 12 否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 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彖傳〕 13 同人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 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彖傳〕 14 大有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彖傳〕 15 謙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 ,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彖傳〕 16 豫 《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 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圣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彖傳〕 17 隨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彖傳〕 18 蠱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 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彖傳〕 19 臨 《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兇,消不久也。〔彖傳 〕 20 觀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 四時不忒;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彖傳〕 21 噬嗑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 用獄也。〔彖傳〕 22 賁 《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住,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 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彖傳〕 23 剝 《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 。〔彖傳〕 24 復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 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彖傳〕 25 無妄 《彖》曰:無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 有攸往,無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彖傳〕 26 大畜 《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 川,應乎天也。〔彖傳〕 27 頤 《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天地養萬物,圣人養賢以 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彖傳〕 28 大過 《彖》曰:大過,大者過也。棟橈,本末弱也。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大過之時大矣哉 !〔彖傳〕 29 坎 《彖》曰: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 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彖傳〕 30 離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 是以畜牝牛吉也。〔彖傳〕
    [編輯本段]彖傳 下
    31. 咸 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32. 恒 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恒。恒亨無咎利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 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 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33.遯 遯亨,遯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遯之時義大矣哉! 34. 大壯 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35. 晉 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36. 明夷 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 之。 37. 家人 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 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38. 睽 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說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 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 39. 蹇 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大人,往 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 40. 解 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解利西南,往得眾也。其來復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 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時大矣哉! 41. 損 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 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42. 益 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 ,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43.夬 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 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44.姤 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時 義大矣哉! 45. 萃 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 攸往,順天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46. 升 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 47. 困 困,剛揜也。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48. 井 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 以兇也。 49. 革 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 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50. 鼎 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圣賢。巽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 應乎剛,是以元亨。 51. 震 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后有則也。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不喪匕鬯],出可以守宗 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52. 艮 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 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 53. 漸 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巽,動不窮也 。 54. 歸妹 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說以動,所歸妹也。征兇,位不當也 。無攸利,柔乘剛也。 55. 豐 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 ,與時消息,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56. 旅 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止而麗乎明,是以小亨旅貞吉也。旅之時義大矣哉! 57. 巽 重巽以申命,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58. 兌 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 。兌之大,民勸矣哉! 59. 渙 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60. 節 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 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61. 中孚 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中孚以利 貞,乃應乎天也。 62. 小過 小過,小者過而亨也。過以利貞,與時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 有飛鳥之象焉,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 63. 既濟 既濟亨,小者亨也。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初吉,柔得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64. 未濟 未濟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濟,未出中也。濡其尾,無攸利,不續終也。雖不當位,剛柔應也。
    [編輯本段]雜卦傳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無故也,蠱則飭也,剝,爛也,復,反也,晉,晝也,明夷,誅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恒,久也,渙,離也,節,止也,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家人,內也,否泰,反其類也,大壯則止,遯則退也,大有,眾也,同人,親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過,過也,中孚,信也,豐,多故也,親寡,旅也,離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處也,需,不進也,訟,不親也,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漸,女歸待男行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歸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編輯本段]系辭上傳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第二章 圣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兇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兇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大小,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第四章 易與天地準,是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第五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圣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干,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第六章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干,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第八章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乎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號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初六,其用白茅。無咎。」子曰:「茍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

    Q6:周易拿什么算卦,那東西有賣嗎?看面象之說又看哪本比較好?

    周易算卦不用專門買東西,用三個銅錢也行,不用銅錢用時間,地點,數字,名字方位等等起卦都行,不需要工具的.推薦你看看邵偉華的<<周易與預測學>>,他的卦術很高超.看相的話,據我所知<<麻衣神相>>是比較準的.

    展開全文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