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十二太歲宮星每年安排法一、太歲。驚元。鋒劍。1,13,25,37,49,61,73歲
太歲入抄謂之太歲當頭坐,無災必有禍,此年正月中,以用紅紙條,標寫當年太歲君,安奉平安自吉。此年完婚半途破緣,乏子息。二、太陽。天空。劫殺。2,14,26,38,50,62,74歲
天空占宮,休管他人事,莫爭口舌之非,自免是非破財,開累事項,女人犯此年須防色情,夫妻反睦,出外有財利,最好安制,日月拱照星君大吉。三、喪門。地雉。地喪。3,15,27,39,51,63,75歲
喪門入宮,不利探病,送喪并出山休看,以免受災禍,生不意事端,避者吉也,事事無憂,宜制兇殺星,以保平安。四、太陰。勾絞。4,16,28,40,52,64,76歲
勾絞入命,交加交事生煩惱,莫道一勺水,能興百丈風波,男多犯桃花之害,或受暗中之箭,此年中夜間,安拜太陰星君,以保吉祥,有喜無災,有喜百事來,制空亡。五、五鬼。官符。三臺。5,17,29,41,53,65,77歲
五鬼占宮,以防災憂,無故生煩,此年中以制五鬼運財逢吉,無改平地起風波,此年生男兒大吉,添丁發財。六、死符。小耗。月德。6,18,30,42,53 ,66,78歲
小耗入宮,謂是賊神入宮,不利與人結黨合伙,勾串事業,防小偷盜物,勿探病人,無中生有,制化劫財星及改脫兇煞宜吉。七、歲破。大耗。月思。7,19,31,43,55,69,79歲
年犯大耗,以防人憂,五內生悲,宜拜神叩祈,遇事能忍耐守分自可無憂。忌動土、完婚,如有結婚者,破害夫妻,半途無緣,或乏子息,事業不順,有破財之憂。八、龍德。天危。紫微。8,20,32,44,56,68,80歲
紫微星入宮,喜事重重,此年有喜逢為貴,無喜事端來,此年一月十五夜及八月十五夜求龍德星神,事事順調。九、白虎。天雄。地殺。9,21,33,45,57,69,81歲
白虎入宮為害,恐傷人口,血光病難、外傷、孝服及其他不測兇事。女人有喜即吉,無喜則憂。此年中夜間,宜制化白虎兇星吉利。十、福德。卷舌。天德。10,22,34,46,58,70,82歲
福德星入宮,萬事吉祥,如有不足事,每月一日十五日早晚敬拜福德正神,招財童子,進寶童郎,求之福臨,無求不利。十一、天狗。八座。吊客。11,23,35,47,59,71,83歲
天狗星入宮,忌看日月食,免逢兇災,生不測禍根,此年中夜間,宜改化吉,無改兇多吉少,凡事不如意,多煩勞心,有病痛之憂。十二、病符。兇神。陌越。12,24,36,48,60,72,84歲
兇神入宮,此年勿入病人家,勿食喪物,身體不安,謀事不成就,宜制化即安,事事如意,身體康壯。
八字中講太歲,斗數中其實也講的,但斗數中不只是單純的講太歲,而是講統括太歲的地煞天煞,沒聽過那就是墨汁吃得少書看的少了。
太歲,本為道教的星辰尊稱,或稱為“歲神”、“歲君”、“歲星”、“大將軍”等,是諸神之中權力最大的年神,掌控人間一年的吉兇禍福,統治眾神,有“年中天子”之稱。太歲神共有六位,是中國民間信仰中著名的兇神,人們對太歲的信仰與歲星有關。由于歲星是天上的星體,人們想象在地下有一個神。于是,為了方便紀時,至遲從西漢起,人們便創造了太歲。俗語常說:“不得在太歲頭上動土!”人們以為太歲每年所行經的方位,與動土興造、遷徙、嫁娶的禁忌有關。
奄本命神
本命神的說法源自道教。道教吸收民間盛行的“本命"說法,提出“本命星”、“本命年”、“本命日”的理論。凡本人的出生年在六十甲子干支之年,叫本命。元辰,也叫本命年。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自然與天干、地支、十二生肖有著自然的親和關系。對于本命神,有的地方叫“本命守命星君”,有的叫“本命元辰”,統稱為六十甲子神。以甲子年為首,六十年內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本命神。六十干支也演繹成“六十元辰本命神”,稱太歲大將軍。每位太歲都有他的姓名,順序值年,周而復始,循環不停,從甲子年的金辨大將軍至癸亥年的虞程大將軍,依六十甲子輪流主管人間一年的吉兇禍福,故又稱值年使者,或信年太歲。他們分別是:
甲子太歲金辨大將軍、乙丑太歲陳材大將軍、丙寅太歲耿章大將軍、丁卯太歲沈興大將軍、戊辰太歲趙達大將軍、己巳太歲郭燦大將軍、庚午太歲王濟大將軍、辛未太歲李素大將軍、壬申太歲劉旺大將軍、癸酉太歲康志大將軍、甲戌太歲施廣大將軍、乙亥太歲任保大將軍、丙子太歲郭嘉大將軍、丁丑太歲汪文大將軍、戊寅太歲魯先大將軍、己卯太歲龍仲大將軍、庚辰太歲董德大將軍、辛巳太歲鄭但大將軍、壬午太歲陸明大將軍、癸未太歲魏仁大將軍、甲申太歲方杰大將軍、乙酉太歲蔣崇大將軍、丙戌太歲白敏大將軍、丁亥太歲封濟大將軍、戊子太歲鄒鐺大將軍、己丑太歲傅佑大將軍、庚寅太歲鄔桓大將軍、辛卯太歲范寧大將軍、壬辰太歲彭泰大將軍、癸巳太歲徐單大將軍、甲午太歲張詞大將軍、乙未太歲楊仙大將軍、丙中太歲管仲大將軍、丁酉太歲唐杰大將軍、戊戌太歲姜武大將軍、己亥太歲謝太大將軍、庚子太歲盧秘大將軍、辛丑太歲楊信大將軍、壬寅太歲賀諤大將軍、癸卯太歲皮時大將軍、甲辰太歲李誠大將軍、乙巳太歲吳遂大將軍、丙午太歲文哲大將軍、丁未太歲繆丙大將軍、戊申太歲徐浩大將軍、己酉太歲程寶大將軍、庚戌太歲倪秘大將軍、辛亥太歲葉堅大將軍、壬子太歲丘德大將軍、癸丑太歲朱得大將軍、甲寅太歲張朝大將軍、乙卯太歲萬清大將軍、丙辰太歲辛亞大將軍、丁巳太歲楊彥大將軍、戊午太歲黎卿大將軍、己未太歲傅黨大將軍、庚申太歲毛梓大將軍、辛酉太歲石政大將軍、壬戌太歲洪充大將軍、癸亥太歲虞程大將軍。
如某人生于哪一年,那當年值年之神就是他的本命神,禮祀本命神可保佑一年諸事順利,運氣亨通。民間叫拜本命神為“求順星”或“求保護神”;如得罪了本命神,就有性命之憂。所以人每過十二年便遇一個本命年,活到六十歲就過五個本命年。如是農歷辛丑年生人,屬相是牛,每逢牛年都是他的本命年,就要到廟里去給生肖保命真君和楊信大將軍磕頭上香。民間小孩的本命年,要給孩子穿紅肚兜、紅褲衩,或在衣襟縫個紅色吉祥結。老人到了本命年,閨女要送紅襖、紅腰帶,以求順利度過這道門檻。老人活到六十歲,正好是第五個本命年,也是六十干支的一個輪回,要隆重慶賀。老人一到六十歲,頭發要變得花白,這一年也稱“花甲之年”。老人一到七十歲,稱“古稀之年”,是從“人活七十古來稀”來的,死亡的威脅日復一日。又因為孔子逝于七十三歲,周文王活到八十四歲,人們覺得這是年齡的極限,就有俗語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到了這兩個關口,老人及兒女們要揪心一年,閨女又要送紅衣、紅腰帶、紅吉祥結,有的還季給生肖保護神磕頭許愿。
諸神誕日
正月初一至初十為人畜谷物生日。
正月初五,財神誕日。初四夜,各商店敬財神。武原鎮上玄壇廟的財神菩薩出巡,大的商號門前設香案,鳴禮炮,磕頭禮拜,叫“接財神”。
正月初七為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等。相傳,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共同生日。
人日還與人生轉世的思想有關。古人認為,人在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死去,靈魂則在正月初一寄生于雞體內。初一的雞死后,靈魂在初二轉寄于狗。之后靈魂又分別在羊、豬、牛、馬中轉生,初七轉生到人體。靈魂在轉生到人體后,開始以人的形象出現。但不久這個轉世的人就會死去,靈魂便寄于谷物中。隨后靈魂再次轉生,完成第二次再生。如此循環往復。
這一傳說到后來,變成了初一不殺雞,初二不殺狗,初三不殺羊……初七不行刑的習俗。
初九為玉皇大帝誕辰。
農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即天官大帝的生日,三元中尤以“上元”最熱鬧也最受重視。正月十五又稱元宵節或燈節,是民間豐富多彩的節日,也是春節最后的一天,自此以后一切恢復正常,所以民間隆重慶祝,故有小過年之稱。
正月十九日,是邱真人的生日。十八日凌晨,神仙變化來此,凡有緣分者,便能相會。善男信女們在此整夜不眠,專為與神仙結緣。次日上午,有“宴邱會”,又稱“燕九會”。“燕九會”,是為邱真人過生日的專門慶典。到時,還有許多檔花會表演,因此民間有“耍燕九”的說法。
正月二十七日三官生日。
二月初八祠山菩薩生日。有的地方有祠山殿,祀漢張勃治水之功。
傳祠山有“風雨雪火”四個女兒,每年要回家拜壽,一路上必定刮風下雨飛雪,“火女”來往會發生火災,祠山不許她來。過去張渚、丁山有廟會,常演雙人假面古典舞蹈“男歡女喜”。
二月十八日太上老君生目。
二月十九日觀音生日。
農歷三月十九為太陽公生日:太陽公生日實際是古代祭拜日神生日的中和節。而據《唐書》記載,中和節是在唐德宗親自倡議下興起的一個節日。說明這一習俗源自唐代,隨后傳至潮汕。潮人有用面條和紅糖等祭品祭拜太陽公之風俗。
三月二十三日為天后誕辰,又叫“媽祖生日”。天后為海神之一,亦稱“海神娘娘”。天后多為沿海一帶所奉祀,北京也有其廟。天后廟亦稱天妃廟、媽祖廟、天后宮等。
四月初八為佛祖釋迦牟尼生日,又稱浴佛節、佛誕節。當日僧尼皆香花燈燭,置銅佛于水中,進行浴佛。大多民眾則爭舍財錢、放生、求子,祈求佛祖保佑。民間舉行各種廟會。
傳說農歷四月十四是呂洞賓生日。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在這天要化身乞丐、小販,到人間度化世人。所以,市民和四鄉農民都要來“軋神仙”,可以借到“仙氣”消災祛病,延命益壽,吉祥如意,歲歲平安。呂洞賓是民間信仰中很有影響的八仙之一。道家注重煉丹,相傳呂洞賓在醫學上頗有建樹,因此被中醫奉為祖師。每到軋神仙這天,神仙廟附近攤肆林立,出售花草樹苗的最多,不少花草帶有吉祥名稱,如“萬年青”、“吉祥草”、“神仙花”。舊時習俗,仙誕前夕,剪“千年運”老葉鋪在路上,讓各路來慶壽的仙人路過,可沾仙氣。造屋得把“龍爪蔥”放置梁上,取個吉利。
四月二十八日為藥王生日。俗說藥王生于農歷四月二十八日,到時要舉行藥王廟會等紀念活動。
農歷五月十三日為關圣帝生日。
六月二十二日為馬王日。這一日要殺豬祭祀,希望能夠免除牲畜的瘟疫。祭馬神說明東北各族農業經濟對馬的依賴性很強。錦州地區歷史上是皇家的馬場和邊貿馬市所在,大大小小的馬王廟遍布城鄉。因此各縣縣志都有馬王日的記載,并稱“此祭極為重要”。
六月二十四日為雷祖生日。
農歷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即地官大帝的生日(地藏菩薩)。據說七月十五是地官大帝的生日,也是地官赦罪日。地藏菩薩是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民眾到地藏菩薩廟擺鮮花、水果祭拜。
八月十五日是月神的生日:月神是女性神,據說為日神的配偶神。人們戶外院內設香案供鮮花、水果、月餅,焚香燒金,放炮祭月,全家人在團圓的氣氛中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
八月十五日除了月神生日外,也是土地公生日,土地公廟要演戲酬神。農夫們在田里插“土地公拐杖”,用竹竿一根,上端綁以金紙。這種竹杖是給土地公走路時做拐杖用的,并祈禱明年會有更好的收成。
農歷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即水官大帝的生日。
下元節的由來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歷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下元節,便是水官解厄嚦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這日,水官依據考查,上奏天庭,為人解厄。在民間,這一日,還有民間工匠祭爐神的習俗,爐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自道教用爐煉丹。
十二月十二日為蠶花生日。
三清觀,郭高燚道長:太歲是太歲神的簡稱,乃道教值年神靈之一,一年一換,當年輪值的太歲神叫值年太歲(流年太歲)。太歲神在所有神中,影響力最大,素有年中天子之稱,掌管人世間一年的吉兇禍福。
道教《神樞經》說:“太歲;人君之象,率領諸神,統正方位,翰運時序,總成歲功”。 《淵海子平》記載:太歲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則兇。《三命通會》說:夫太歲者,乃一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太歲當頭有災禍,刑沖破害鬼推磨,流年若還逢忌神,頭破血流難躲過。古語有云: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 可見太歲,乃諸神中最有權力的年神,掌管人們一年的禍福,主宰全年運程。
太歲司一年禍福,太歲信仰源于古代漢族民間的天體崇拜,與歲星(木星)有一定的關系。古人觀測天象,認為歲星十二年運行一周天,便將黃道分為十二等分;戰國以后為了計時方便,于是虛設“太歲”為左旋,而與歲星(右旋)運行的實際方向相反,并以每年太歲所在的部分來計年。大約自秦、漢時起,人們則把太歲所在方位視為兇方,無論是誰都不敢與太歲所在的兇方相對立,如建屋造房,或遷徙、婚嫁等,否則就算是在太歲頭上動土,將可能招致禍殃。后人又將太歲人格化;元、明以后,由國家列入祀典,依歲時奉祀,祈禱太歲星君輔國安民。
戰國時代似乎有一種“歲星紀年法”,就是用歲星在天上的位置來表示年度,一年一個辰,12年一循環,而其用途在于古代的占星術推算。起初,由于人們仰頭觀測天體運行時,所用來標明的地理方位,常常與生活中所習慣的方位顛倒。
歲星的運行會有誤差,歲星就是木星,木星每年走31度(1辰,木星回歸周期398.88日),11.86年就繞天一圈每86年就會差1個辰,稱為“歲星超辰”。這誤差很麻煩,會造成占星術不準確。
本命星君是錄存真星君,也叫錄存真君。公詹星君是你的94年太歲,也是你的本命太歲。2023是姜武大將軍
人逢本命年還有拜祭“本命神”的風俗,以求延壽。本命神的說法來源于道教。道教吸收民間流行的“本命”說法,提出“本命星”、“本命年”“本命日”的理論。凡本人的出生年在六十甲子干支之年,叫本命。元辰,也叫本命年。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自然與天干、地支、十二生肖有著天然的親和關系。對于本命神,有的地方叫“本命守命星君”,有的叫“本命元辰”,統稱為六十甲子神。以甲子年為首,六十年內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本命神。如民族英雄岳飛生于公元一一零三年,夏歷癸未年,他的本命星君為“癸未太歲魏仁二大將軍”。按照道教說法,修真煉性須致力于本命元辰,本命年或平常年份禮拜本命元辰,會消災獲福,成為一種習俗流傳至今。
96年的本命神應該是戊子太歲鄒鐺大將軍